七億元的創業啟示

Social Networking

無名小站可能以七億台幣(USD$21m)賣給Yahoo!奇摩,真的宣布了。報導認為「高達」七億,也許有人說「僅僅」七億,有歡喜有憂愁,有悵然有解脫,唯一沒有爭議的事實是,Yahoo!奇摩現在控制了全台灣每月總瀏覽頁數已佔百大網站總瀏覽頁數的近三分之二,而台灣剩下的前一百大網站聯合加總起來的瀏覽頁數僅達新Yahoo!奇摩的不到60%。總之,七億就是最後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數字,主要是看接下來無名小站的幾位年輕有為的創辦人以黃金單身漢身份出現在電視螢幕上,對網路未來趨勢侃侃而談,或許可以重新啟動台灣網站創業風氣,為這整個軟體產業帶來幸福與希望。

難得藉最新的新聞來開題,因為,對我弟與我而言「七億」剛好是一個蠻有感覺的數字。

回到幾年前,在服務近三年的矽谷軟體公司的最後一天上班日,記得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早上,我站在辦公室內舒適落地大窗前,窗外有白鷺鷥和一片清淨湖水,三兩名工程師緩緩踱步經過,等待中午一頓豐盛午餐,這是我最興奮的一天,因為我終於即將離開這安逸的工作環境,趁未回台北前用光身邊積蓄全力一搏創業。這一天,我和來自印度事、韓國、中國大陸的工程師同事一一握手道別,他們個個滿臉堆著笑容,充滿感情的說:「good job」、「catch you up later」、「keep in touch」,但我心裡在滴咕,哎,除了幾個要好同事外,跟剩下這些人根本不可能永遠保持聯絡(keep in touch)。我們生命中,要嘛就是好朋友,要嘛就是陌生人,像這些「半生不熟」的曾經在生命某點交錯的舊同事、舊鄰居,未來我們縱使會記得他們,卻再也沒有聯絡的管道,很有可能搬家、換電話,也沒有理由突而其然的「say hi」。當時我們已開始知道「六度分隔理論」並以LinkedinOrkut來拓展交友圈從126人到12600人,其實我們自己從生出來到現在認識過的身邊人,肯定就已經超過12600人,而且這些人由於曾經認識,肯定比陌生的12600人還要有合作價值!

所以,我弟弟和我在2003年推出了「KeepInTouch.com」(化名),主要的目的是要提出一場人際革命,讓我們每個人的交友圈可以從身邊的朋友拓展到所有曾經認識過的人,而這些曾經認識過的人,我們可用網路的某種「non-intrusive」的方式與他們保持某種無感覺的連絡,不會怪怪,不會羞羞,也不會煩煩。我們把它列入開發清單,在上一個點子遇瓶頸告終後,立刻投入資源開始製作「KeepInTouch.com」。

當時我們發現,有個網站叫做Bebo.com的小網站,也在做「Keep in touch with Friends」,雖然它如此小小破破的,我們仍視它為最大競爭者,不過也因為它在歐洲,我們覺得還OK。後來我與弟弟意見有些不同,他認為應該做一些CIM(Conta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的附加功能,專注在青少年市場;我則認為不必囉嗦只要做單一的「KeepInTouch」功能,專注在上班族及需要人脈者即可,總之後來大眾反應不佳,也就不了了之。

過了一年,我弟弟再次無意間再回到Bebo站上看,發現一件事,它,竟然改頭換面了,變得長得就像MySpaceFriendsterYahoo!360Hi5,開始轉型做當時的年輕社群交友網站的「紅海市場」,當時我和弟的反應是:「哼。雞蛋碰石頭,這時候才做社群交友,太慢了?」

再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們赫然發現,Bebo竟然開始上新聞了,包括Bebo會員數已爆增至56百萬人,總瀏覽頁面數達到10億頁次,成為當年成長最迅速的純社群網站之一。就在同一時間,社群網站市場突然爆發出一連串的購併風潮,首先是MySpace以近6億美元賣給NewsCorp,接著是FaceBook竟然拒絕了7億美元的併購要求,然後,出現了Bebo的消息,有人出價5.5億美元180億台幣)要買Bebo,而這個offer竟然被Bebo給拒絕了。

180億台幣?」頭都昏了。

這些5 ~7億美元對我們來說特別有感覺,因為Bebo其實是由一個30幾歲的男子和老婆與弟弟一起創辦的,和我與我弟共同創辦的情形有點類似,所以這180億的機會,我們難道一點都沒有看到嗎?唔,或許其實是有跡象的。據我弟弟回憶,當年我們推出了「KeepInTouch.com」,雖然沒有幾隻使用者,但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網友跑進來留言,男女皆有,他們都以為這裡是個交友網站,但當年我們當這些網友是跑錯地方,也覺得社群交友是個紅海戰場,因此不予特別回應。

或許,Bebo也看到一樣的情形,但他們回應了,把原來那個超級有創意的「Keep in touch」的點子拔掉,直接去擁抱最寬廣的社群交友市場,短短二年內就看到了美麗的煙火,從「零」到「億」。

我弟的結論就是,創業家往往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創意潔癖」,刻意避開紅海戰場,做一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並且堅持初衷的傻傻做下去;有時候,這樣確實是成功之道(說不定「KeepInTouch.com」二年後也會有7億身價),但也有時候這樣就錯過了一些大市場大機會。這是許多創業家,尤其做內容的、藝術作品的創業家所常常犯的毛病,事實上,最熱門的市場或許沒有想像中這麼窄,現在開始追逐潮流或許沒有想像中這麼遲,有時候,應該適當的在正確的時間點抄襲潮流,就能隨流而上,加入「七億美元俱樂部」。

又說回來無名小站的七億台幣,相較當年把七億美金往外推的FaceBookBebo,無名小站不是在美國,所以它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人生還有三十年以上,現在無名的幾位創辦人個個都身懷絕技以及對網路市場的瞭解,他們接下來肯定有機會可以像Paypal的這些人一樣,分頭去各創新網站;而賈伯伯也有了track record可在有錢人社群中好好的搞個更完整的網站創投基金,嘩,雖然Yahoo!奇摩更加獨大,但21世紀的網站創業史才剛剛開始。

3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