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Plurk纏鬥Twitter有感:「微型」不是網路趨勢,「朋友」才是

如果我們開始這樣看,那,機會又豈止是給Plurk和Twitter兩種選擇而已?

首先先談,最近Twitter就像Facebook,拚命的得到歐美主流媒體的注目。Twitter使用者破500萬,流量一直上升,主流媒體開始以「網路奇蹟」這類的字眼來讚頌Twitter的偉大,連同周邊的一些花絮如澳州華裔畫的「Fail Whale」被Twitter創辦人看到花幾美元買下版權現在開店的故事等也被翻出來熱炒。Twitter的流量在英國、澳洲皆履創新高,它最紅的國家其實是在日本。一瞬間,「微型寫作」、「微型發表」、「微型媒體」……這些我們早在一兩年來講了不少次的字眼,主流媒體終於開始寫了

而Plurk出現後,「微型」又被更多人討論,HitWise上周有一篇報導指出,新加坡這邊,出現類似我們在台灣看到的景況──Plurk似乎「猶勝」Twitter?據Hitwise圖表,去年Plurk只花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就在新加坡超過了Twitter,一路來到這個月,雖然兩個網站都在成長,但Plurk硬就是比Twitter增速還快了整整一倍,現在市佔率以拜訪計算已比Twitter高了53%,把Twitter整個甩在後面。昨天寫到新加坡部落客最近想搞一個「部落格聯盟」,這時候也有人跳出來,想搞一個「Singapore Plurk Association」,由此可證Plurk在新加坡的力量。他們也說,印尼、菲律賓也是Plurk的天下,可能還勝於新加坡!有趣的是,Hitwise分析師對Plurk在新加坡大紅分析,依然和美國主流媒體對Twitter的分析大同小異──她說,由於許多流量都是從Blogger與其他的個人網站或部落格過來,顯示了人們現在「已經比較不想花時間在寫長篇文章」上,轉而求「微型部落格」的新的寫作方式。

不過,在大家看Twitter、Plurk已經紅到不行,大家口裡都在講微型、簡單……改變閱讀習慣、快速等等……我反而又覺得,另一個隱然發生的趨勢,其實更值得注意

這趨勢是──「朋友」。

很多人早就觀察到,Twitter和Plurk本來就是讓人們作更多討論、交朋友的地方,但我覺得,可以將整件事再想得更深一層──

最近幾次受訪都會被迫討論「宅經濟」,談到宅經濟,主持人的表情一定是一種對「宅」的特有印象,想當然爾,螢光幕前的主持人一定不是宅男,所以對宅男的印象就不脫以下:「宅」,就是一種離群索居;「宅」,就是不與外人溝通打交道;總之「宅」是某種有個性的傢伙,這性格通常和獨特、離群連在一起。

但,我提出一個觀點:宅,就是對社交索求度更高。

宅男/宅女,是否是因為「太愛交朋友」,所以才24小時掛網呢

現實生活的交流,已經滿足不了他們,所以他們必須到網路上「續攤」,繼續展開一場又一場的討論與交流?

現實生活的交流需要的一些overhead,譬如握手、笑容、附和等等,太浪費大家交流的資源。來到網路上,這些表象的要求全部被排除,所以,讓這些微型的討論方式可以讓人這麼著迷,一開「口」,就是開始「交心」?

你說,以前的討論區不就是這樣了嗎?不太一樣,討論區就像是大學教室的討論,再怎麼厲害也是一個學生的感覺;部落格像講台,同學可以發問,而Twitter與Plurk的設計就像一般我們平常生活的行進,不必一間房間或什麼,隨意的群聚,隨意的就開始一場對話──就好像任何可能在你的座位旁邊,可能在廁所旁,可能在電梯裡的對話……一天24小時,都可以對話,提供了「愛對話」的重度使用網友,一個非常可以聊天的園地!

先認識「朋友」這個趨勢,接下來,是要認定「這些朋友的價值」──

一群一群朋友,從每天早上第一封開始,開始產生非常密集的合作,訊息快速的交換、問題馬上得到解答……需要什麼幫忙,也可以馬上透過線上喊一喊就「促成」,一切都是幾小時以內搞定的事。而且,無論是誰都在上面,有許多平時沒這麼愛用網路的,也開始不斷的在使用它。也有許多平常愛用網路的,因為少了「朋友」這個性格,而沒辦法再繼續跟著下去。這會產生一個又一個愈來愈緊密的族群,形成夠大的力量。

這是一個很大的趨勢的關鍵是,這一些族群以前所未有的溝通模式、合作模式合作,這一年來,已經製造出好幾個「新勢力」。

他們都不是公司,而是跨公司的;他們也不是組織,他們是跨組織的。他們不是黨派也不是社會團體,他們根本就不需要這些「形式」,他們在上面早已經完成了一場又一場的討論、一次又一次的合作。默契、文化……皆已經形成,所有的人在裡面作跨題目、跨領域的融合,一連又一連的「朋友連結」。這些人,經過多次交流、合作,成為很緊密的族群,或許彼此從來沒見過面,但這社會就是這樣,做什麼事情,只要有5個人,就可以做很多了。如果有10個人,幾乎什麼專案都可以完成了!

這個趨勢,將對其他產業產生重大影響,譬如,公會的組成?各種社會團體的形成?其實都不需要了,「線上」的力量可能比「線下」還大。

你說,我們可以選擇不這樣交朋友,是嗎?

如果這個是趨勢,那麼,也不得不這樣做了。我在這幾年來寫了也研究了很多「社群」的事,一開始我研究的是網站如何起飛,接下來網站已經很大,裡面開始產生自己的價值時,我自己有了一個尷尬的感想──

曾經,我試著想使用Twitter,用了幾星期,就用不下去了。我也研究過Plurk,並且認真的試用,試用了沒多久,還是宣告陣亡!這時候……我突然變得好羨慕這些「噗友」、「推友」,我看到他們已經玩到一個程度,在裡面得到了很大的樂趣,每天上網就上去,關電腦才離開。這部份我還要多多學習融入。

不過我也發現,身邊仍有許多人還沒有開始使用Twitter與Plurk,有網路創業家,有資深人士,有想法新穎的學生,也有幾位部落客,他們都還沒開始好好開始使用Twitter和Plurk,還沒開始感受裡面的好。如果「朋友」真是一個趨勢,或許這正是一個創業機會。Plurk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它比Twitter還要晚一年多出生,卻以一個不一樣的方式做到這樣的「微型、朋友」的網站,在幾個地方超過了Twitter。在這個「朋友」的領域裡,剩下的只是一個網站使用規則、流程、整體感覺的調整,還有哪種微型部落格,有可能比Twitter、Plurk都好用的?

都還適合我們使用的?

有人交朋友是靠打高爾夫,有人交朋友靠打麻將,有人愛全家出遊、有人唱歌、有人上夜店……我們交朋友的方式,不應該只有「twitter類」或「plurk類」兩種,剩下還有五、六種,我們這些等待的人,或許,就分接下來兩年來慢慢推出了。

32 comments

  1. 一樓也太自以為了。
    無聊?追名人?這些只是進入之後可以排遣感受以及能做的事,而使用服務的進入點。

  2. 我也是到最近才開始用Twitter,Twitter一直給我一個不好的感覺:它似乎會讓交朋友變得像打online game,只有數字沒有感情。

    我很好奇,許多人帳戶上那麼多Follow與被Follow的人,那樣多的訊息大家真的會去看嗎?還是大家只是滿足於有跟某名人有虛擬牽連,或讓自己帳戶數字看起來很亮麗,才去推來推去。

    當然,虛假的人際交往風格從很久之前就存在,不必苛責,Twitter只是讓你網上的人脈更容易量化與追蹤。

    現在的使用心得是:我都會逼自己多少看一下推友的訊息與部落文,並且有心得一定回應一下。我發現,如果是真的已經熟識其文其性格的網上朋友,看他們的推特會讓我發覺其他更有「人味」的一面,以這樣的方式交更多朋友我是支持的。

  3. 無意筆戰,不過4樓大大或許忘了,靠著觀察也可以研究各種事物的。總不能說只有吸毒者才能研究吸毒,球評一定得是職業選手呀。雖然置身其中或許會有更深入的體驗,但是從旁觀察也較不會有當局者迷的問題,或許各有利弊吧。

  4. 1. 為何不談談twitter 和 plurk 這兩個網站的營收? or未來的營收?

    這才是實際的面對問題吧!

    2. 8F 提出挑戰的決心可嘉,但賭上的東西(退出台灣網路圈?)很幼稚吧,

    並且以流量定勝負算什麼英雄?

    要比,應該以營收為基準吧?

    3. Mr.6 無須加入戰局,你給我們的啟發不來自一個成功的創業經驗,

    而是一個趨勢觀察家對國內外知識與經驗的引介與整理。

    這也是很有價值的。

  5. 已經算不清這是第幾次聽到Mr.6提到twitter了… 前陣子想說這麼「厲害」的咚咚,怎身邊都沒朋友在玩或介紹我玩哩?(依照六度分隔理論,這麼多人在玩twitter,總有機會被這圈子的人給連結到吧?)

    實在很想感受一下那股「好玩」,所以之前也開了個twitter帳號… 但如同Mr.6所說的,沒有朋友真得很難玩下去… 我也認同"我們交朋友的方式,不應該只有「twitter類」或「plurk類」兩種"這個說法,所以昨天看完文章一直到今天早上都在想,「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馬上跟現有的朋友玩這種遊戲呢?」

    想想就只想到結合「MSN的暱稱+twitter」這種應用,google一下,果然早已有一堆解決方案了… ^_^|||

  6. 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世界會更好。我喜歡閱讀六先生的文章,但不代表我認同六先生所有的看法和論點,但對他的用心分享我是絕對投贊成票的,至於那些嗆聲、挑戰的『專家』,依我看也不過爾爾吧,不然應該是能在網海中呼風喚雨而不是在這邊~~討論誰才是英雄吧!
    網路本來就是開放的環境,誰都有權利在上面發表意見和看法,喜歡就收下(存在腦袋中),不喜歡,滑鼠動一下就跳過了,把人踩到腳下,你就一定會冒出頭嗎?未必吧!
    彼一時,『茂德』是DRAM大廠,誰敢說他不夠專業、誰會說他不是專家,但此一時,他卻要等別人點頭來決定他的生死。是不是專家?夠不夠專業?不是你我說了算,有見地,就誠心的發表,喜歡你的人自然就會追著你跑,至於誰才是英雄,讓市場去決定吧!

  7. 我是寫程式寫了半輩子的IT工人,不喜歡打電動、不寫部落格、網路交友~太累了,但我用了plurk,我每天都會發表一點點心情,我不在意別人是否回應,我也不在意是否交的到朋友,我只是想~~高興就笑一下,不高興就幹譙一下,如果有人應聲,就多幹譙幾次,心情就爽了,每個人喜歡一件事(plurk)都有他的理由,而這個理由你未必知道。六先生既然說的是『趨勢』,就是依線圖來分析預測,並不是摽準答案。就像股票,有哪個分析師敢說,賠的算他的。
    希望網路上有更多像六先這樣的人,願意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文章,給像我們這種什麼都不會,卻想多學一點常、知識的人。

  8. 大家好

    請問為什麼"以前的討論區"不能"像一般我們平常生活的行進,不必一間房間或什麼,隨意的群聚,隨意的就開始一場對話"呢?

    “以前的討論區"一直以來都可以"隨意的開始一場對話",
    這樣的說法是否神話了「微型」與「朋友」?

    謝謝

  9. 給24樓,討論區有哈啦區…
    這意思是說,若討論區有10個分區,其中有一區叫做無話不談之類讓網友哈啦。
    如果在其他9個區發表太個人的言論或廢話(很多都限制發文最少要3行文)容易被水桶(禁止發言)…很難隨意。噗和推因為字數本來就限制,遊戲規則是每個撲浪客或推特人自己定,可以廢話、生活流水帳,也可以發表短文、格言,講台是自己的,輕鬆多了。

    我都是通車(1HR)時用手機上Plurk(支援WAP瀏覽,真好),偶爾會記錄在捷運上的觀察心得(ex:旁邊坐的情侶很閃光…看了好礙眼),這種小家子氣的碎碎唸還是會引起追蹤者的回響,滿有趣的。

  10. 給這邊玩plurk和twitter不著邊際的人一個簡單的入門忠告

    厚臉皮的多加入幾個人 然後你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不要在那邊猜

    我為了case study 試了三天 後來不敢再用… 那個粉可怕的

  11. 宅男/宅女,是否是因為「太愛交朋友」,所以才24小時掛網呢?

    我很認同你的這句話,宅男/宅女可能就是因為在線下太過孤單了,就像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你反而會感覺到那麼的無助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