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廣告用在「跨國線上行銷」,窮公司的原子彈?

廣告版位是一個很好玩的東西,它就像「直立式的房地產」,有些廠商動作很快,把幾個地點的外牆都代理下來、架燈架都做好了,等廣告主來下廣告。這種「房地產」發生在許多地方是從來沒想過的,譬如計程車的座位前,譬如便當盒蓋上,譬如購物的提袋表面……我們一直在想,還有哪些「直立式的房地產」?

最有趣的,大概就是「人體」了吧

大家都想到這招了,在「人體」上面放廣告早已不新,展場的showgirl貼廠商LOGO貼紙在臉上、手臂上已是兵家常事。另外台灣這邊去年資訊月Epson才剛辦過「人體廣告秀、敢秀拿好康」,徵求敢露出最多部位的參賽者可拿到1元的多功能事務機,三年前也有一個徵求「臀部廣告」的比賽,贏的一小時付她1萬元寫廣告在屁股上……。

這些人體廣告都很有創意,可惜大多都只是一次性、兩次性,「人體廣告」當然不符人性,噱頭一陣就不見是正常的,不過,它有某些特質,讓它有機會用在某件更大的事情上──

這件事就是「跨國行銷」。大型品牌廠可以輕鬆的號令各地經銷商或委請某大廣告公司,一瞬間在全球同步下廣告!但中小型廠想打品牌,提升品牌能見度,有哪種行銷手法,讓母公司這邊直接提出廣告行銷案、直接執行,然後能打敗所有的語言、文化、使用習慣……的差異,甚至還能打到每一個國家更多元的受眾?

「人體廣告」,或許是其中一個永遠奏效的行銷計畫?

無論以前已經發生多少次,「人體廣告」似乎永遠看起來都是這麼出奇不意,也每次都還是會出奇致勝?

《紐約時報》提到這場很有意思的行銷活動,是紐西蘭航空在去年十一月辦的,為期兩周,找來30位美國人,要他們把頭髮剃得光光,頭殼後面刻上:「想改變生活嗎?來去紐西蘭!」後面還附上紐西蘭航空的網址。紐西蘭航空直接稱這些活動為「頭部廣告看板」(cranial billboards),至於這些「活看板」的酬勞?有兩個選項,一是紐航所提供的價值1200美元的來回機票,一是777美元的現金。後來大約有一半的人拿了機票,一半拿現金,大家都很happy。這樣計換下來,紐航也只花了大約3萬美元(台幣100萬)執行了這麼漂亮的一個行銷專案。

不,說清楚一點,是在「異國」執行了這麼一個行銷專案--

他們接受報紙訪問是說,希望這些「頭部廣告」的人們扮演「brand ambassador」的角色,個人來告訴他們周邊的人;報導亦將它視為「社群行銷」的一種,讓朋友告訴朋友,但讓30個朋友來告訴朋友?可能稍遜了一點。我認為,紐西蘭航空這次的「人體廣告」,教了我們以下四個網路形銷與廣告創意的領悟──

一、「人體廣告」在各國永遠都是噱頭:據報導這樣列下,每一年其實都有這樣「人體廣告」的案例。你說,一秒鐘廣告可能到明年就沒意思了,但,「人體廣告」似乎偏偏每一次都還有機會上頭條或上電視節目。2005年曾經有人在eBay賣過他的「額頭」當廣告看板,造成轟動!後來,有家公司以近4萬美元標下他的額頭,他也帶著他的廣告額頭上了好幾個節目,廣告主完全的划算到!但,這種事竟不只有一次,同一個額頭第二次上去eBay賣,居然還可以再賣到5000元!報導也提到,今年一月在英國一間叫「FeelUnique」的公司也才剛run過一個「人體廣告」活動,據說這場活動有6000個報名,最後選出10位「廣告看板」,把他們的網址弄在這10位參加者的「眼皮」上面,叫他們到鬧街去對著陌生人猛眨眼,每眨一千次是149美元(也就是說CPM是149美元)。這樣的故事,果然成功的在英國各大小報都搶到了版位。

二、「人體廣告」輕鬆穿透各行各業各種人:從紐西蘭航空案例可發現,每個「人體廣告」似乎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像一位從事法律的女職員回家時被警察查問,因為她弟弟以為她發瘋把頭髮全部剃光趕快報警處理;有的是長髮披肩,忍痛剪下,紐西蘭航空還將這些頭髮捐贈給因病治療而掉髮的小朋友,不過她的男朋友也因此吹了……。或許該廣告賣的可能是一個只有特別想旅行的人才會需要的「特殊商品」,但這個「人體廣告的故事」卻是各式各樣的市井小民一聽就可以馬上心有靈犀的故事,只要慎選這些「人體廣告看板」,此廣告,很容易就碰觸到一個地區的各種層面的人。

三、「人體廣告」在網路上的散播力尤其的強:這樣的廣告,無論是哪種文化或產品都很有意思,尤其網路上「照片」傳得比「文字」快,而且就算在不同的國家、城市,仍有許多重度使用者之間是彼此相連的,比記者們還要相連,而記者只會拿主流外電,使用者則是什麼都看、什麼都互相傳,透過網路,這樣的「人體廣告」活動很快就會被其他人知道,很快就會傳開這樣的花邊新聞。而且,當某家推出「人體廣告」,若還附上一個站點,搶到的還不只是當下一句、兩句的口耳傳播,這個站點也會發現,網友都是從全球各網站「連」過來的,就如同我這篇文章連了「紐西蘭航空官網」一樣。一次的「人體廣告」不但瞬間提高這個網站的搜尋排名,還等於買到了全球好多內容網站的版位,以及這些網站在未來透過搜尋引擎所得到的拜訪者的轉而光臨!

四、「人體廣告」可透過各地「移民」來發布:這點我覺得最有意思。我一直覺得,華人有一個別國的人所沒有的競爭優勢,那就是「華僑」已遍布世界各地,非洲大草原都有。而且,從和歐美人在這裡的融合度來看,世界各地華僑在當地的融合度可能是全球移民中最廣也最高的。我一直仍覺得,任何一個這裡出來的品牌,想打入全球市場?華僑早就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很少聽過以華僑為「品牌大使」的行銷方案。這次,紐西蘭航空由於是在他們自己網站先默默發布,所以有些來報名的其實是「紐西蘭裔」。其中一位住在舊金山,於12年前從紐西蘭移民到美國,本人其實還常常回到紐西蘭,所以從紐西蘭航空的第一手email中找到這樣的訊息,這傢伙長得人高馬大,走在路上已經很顯眼,現在又弄了這麼一個「頭殼廣告」,他說每天平均有40個人會問他問題,他也熱心的介紹他祖國的種種一切。我們只要有辦法在每個地方吸引一兩位華人,讓他們在當地可以做廣告,上主流媒體,這樣可做到很驚人的效果。

異國行銷,打開市場,多一塊收入,何嘗不好?一直以來,網路上有些無意的或極低成本的「異國行銷」成功案例,譬如當初在巴西爆紅的Fotolog也是因為巴西記者寫一篇文章讓他受到注意,所有後來滾雪球愈來愈大的流量,都是從當初那篇文章開始的。另外,像紐西蘭的地獄比薩行銷也曾針對三個剛逝去的名人,針對英國、澳洲、紐西蘭三國廣告。但以上以上的以上,似乎沒有一個和「人體廣告」這麼「一聽就覺得有效」的模式。

如果「人體廣告」要搭配「網路」就可以做出一些效果,那,它顯然需要一個「平台」,至少是一個工具箱,讓廣告主也能用更低的成本玩這一塊。這一塊平常只是行銷人做的一時噱頭,玩玩就好,但若認真研究如何有系統的用「人體廣告」在全球異國大肆行銷,這場遊戲可就不是只有玩玩的規模了。

9 comments

  1. 我有個疑問, 那些人體廣告是刺青還是普通的筆跡, 如果是刺青, 不就是一輩都留住? 如果是筆跡, 不怕那些"廣告人", 轉過身就把它刷掉嗎? 還是用合約來套牢?

  2. 美國有處罰垃圾郵件的法律,不知道有沒有處罰垃圾留言的法律?我建議版主去提告,我們讀者對這垃圾留言很反感。

  3. TO:好齬

    你達到目的了嗎?

    從6先生這裡拿到多少流量

    從你設定題目的方式

    就可以看到你的高度

    不論年齡立場踩著別人往上爬

    不是磊落的行為

  4. 六先生 看完這篇文章再看第一個留言 覺得真是諷刺 對方把打擊你當做充流量的辦法 這也是新招 (攻打第一名 踢館第一名 也是行銷手法) 我是勸你不要你鳥他那有的沒的"站"帖 記得back to the future Marty嗎 每次有人說他chicken他就衝動 忍一時風平浪靜 如果忍不下 要搞個衝過他人氣的網站 實在很容易 要人助拳 號召 我想會有很多人幫忙的….

  5. 我認同查爾的說法,就是因為沒有比較好,所以要影起大家的注意,從沒有聽說A咖會去對"?"咖下戰帖的,不過,他也算有點小聰明,只是手段不太高….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