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效應:創新已不是主流,「去驚喜」才是大流行


蘋果的市值已超過IBM,營收即將挑戰HP,利潤已是戴爾的幾倍,它正快速的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中。這個月Apple更將推出觸控式平板電腦「iSlate」,出貨1000萬台。美國網路界之前已有TechCrunch原本要做的CrunchPad(現在叫JooJoo)打低價雲端路線,對於創業家而言,iPhone的東西變成iSlate、這些平板機的出現,意義是帶來各方面的改變,最大的改變就在:網站設計、軟體設計即將…「蘋果化」。

大家都知道這件事,但什麼是蘋果化?

有人說它代表忠誠客戶的培養,有人說它是科技流行化,有人說是高超的行銷,更多人說,「蘋果化」在教我們「介面設計」的重要性,尤其是人機介面,重點是,蘋果真的在「設計」嗎?

這周末GigaOm推出一篇文章,提到一些關於設計的看法。作者看了一部叫《Objectified》的片子,此片是關於我們周邊物件怎麽設計的紀錄片,其中引述常有驚人之作的3C產品Braun的設計師的話,他說,「在他的經驗裡,當你的網站設計得非常簡單好用,使用者就會『正向回應』(react positively)。」

不過,到底怎麼設計得非常簡單好用?它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念──

他說,好的設計,就是「完全不要給客戶任何驚喜」。它認為,我們應該「去驚喜化」!許多設計都是強調要給客戶一個「Wow」、一個大驚喜,,但GigaOm引述一位設計大師說,應該給使用者一種「當然,應該這樣」的感覺,那感覺是使用者「連想都不用想」,畢竟,驚喜也算是一種「想」,一「想」,就完了。使用者應該想都不用想,直接操作完成。

那麼,是多麼不該給驚喜呢?該影片重點在訪問蘋果知名ID設計資深副總裁Jonathan Ive,他表示,蘋果設計的原則是,他們會好好研究這個產品的材質,以及使用者實際使用到底是怎麼和手上這個產品產生關係。以iPhone為例,所有事情都發生在「那個螢幕」上,所以他們努力做的其實是「丟掉設計」(un-designed),來強化那個螢幕,這「丟掉設計」的過程其實很痛苦,必須將心中想設計得巧妙、更方便、更炫麗的慾望通通粗野的拔扯掉、丟放到一邊去,將這個產品變成一個完全沒有感覺、理所當然的模樣。該文作者說這點是蘋果的競爭者常常無法感悟的一點,不過,作者亦點名宏達電HTC是唯一讓他覺得有跟上蘋果的,尤其是HTC的Sense技術。

影片也訪問Jonathan Ive提到那個超薄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的設計,他們想的是,可以將「六塊」融合成「一塊」?這一塊不可能所有功能全部兼顧,但只求盡量兼顧。Jonathan的結論是,產品設計已經不是「設計」,而是「想出解決辦法」

你說,這表示設計師將擺在比技術人員之下囉?不,還是需要仰賴「設計師」,因為技術人員總會想全部放進去弄得更高規格,只有有經驗的設計師才會作「取捨」,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丟掉,哪些保留!有些東西,就是會想辦法引誘你將它「設計進去」,這時候,設計師必須要有這個判斷去向它說「對不起,現在不需要你(這個新設計)」。這篇文章前後都在說:好的設計,就是「最少的設計」,它引用了一句很棒的話:這些年來創意過了頭,我們在各處都有太多不必要的東西,現在的設計師與創業家都必須換個腦袋,不要再創新的,而要反創新,只留下最沒有驚喜的東西

講到這裡,或許想到「Wii」打敗Playstation的故事,但,我認為,Wii本身仍不夠「去驚喜」,畢竟它和原本的遊戲機有所不同,它本身仍然是一個驚喜,因此被認為Wii更遠前景不見得會如此順利。我們要分清楚,所謂「沒有驚喜」,是真的完完全全沒有驚喜,所以這個產品是比較「爛」的,買下來毫沒有成就感或好奇感的,這才夠「去驚喜」──

譬如,最近我弟弟從美國買回一部矽谷正流行的「Flip機」送我,這一台Flip是HD品質的數位攝影機,它的設計就很特殊,殼子很輕,上面什麼插座都沒有,只有一支USB介面,充電從這邊來,傳檔案也從這邊來。重要的是,這一台攝影機只能錄1小時,錄沒多久就要忙著上傳了,且Zoom還蠻難用的。不過,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的最愛,四處跑都帶著走;從前我沒耐心整理影片,現在則輕鬆整理影片,而且一小時其實也夠用,因為像我們這種的筆記電腦隨身帶,一天結束就會上傳;它絕對不是最好的攝影機,但它是最「沒有驚喜」的攝影機,所有的驚喜都丟掉之後,它的價格就降、它的重量也降、它的耗電量也降。

我們在其他地方或許聽過「去驚喜」的說法,但這「去驚喜」,絕對比表面這樣講的還要深奧,它會是一個比我們想像都還要大的改變,創從前我們說,創業創業,就是要強調「創意」,但,現在我們身邊充滿奇型怪狀的不能賺錢、甚至不被大眾使用的東西,於是,另一種創業會成為流行,這種創業是在強調「找到關鍵」,這會影響很多層面:

一、創業競賽的氣氛:各位都看過創業大賽,或看過創業團隊申請政府專案,看到同學在舞台上演舞台劇、想辦法以爆點來讓大家大笑,因為現在「創意當紅」,學生想秀他們是創意團隊,所以努力給觀眾「驚喜」,以後的創業大賽或許會漸漸減少這些驚喜,大家會問,還需要在簡報中製造爆破或爆笑的效果嗎?與其讓評審大笑,不如demo一些很直覺很有道理的簡單設計,讓評審一直不斷的點頭,點到頭都快要掉下來!

二、團隊成員的修正:下一個階段我們要想的是,這需要什麼樣的團隊?什麼樣的訓練?我們需要的已經不是那些最創新的人,或許要改為徵求這些最會觀察的人,所謂的創新總監可能被研究總監給代替,這點在之前已經之前寫過的IBM前例在先,現在厲害的已經不是能想出最特別的改變,而是提出如何將六塊功能集中成一塊的巧妙做法。

三、情報的收集:「去驚喜化」世代所要強調的就是「找到關鍵」,那,產業的情報一定要比別人還精準,才知道在十個功能中,應該去除哪八個,留下哪兩個呢?

人類的流行是不斷在循環的,我們不應該無止境的讚揚「蘋果」,認為它是「神」,帶來了「真理」,其實,蘋果只是打對了時代而已。曾經我們也只有一台簡單的電腦,卻很喜歡到3C商店為它加一大堆「周邊花樣」,看起來好豪華,現在這個時代,才又剛好流行到「簡約」。不過,每一次的流行大約也要來個15~20年,蘋果產品目前只衝了五~十年,還有一半以上可以走,現在,趁它還沒有變得四處都是以前(至少蘋果尚未進入網站與軟體制定規格或API),讓我們繼續想想,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去驚喜感」

34 comments

  1. 套用過去的ㄧ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Apple「蘋果」一直在追求自然,簡約,有趣的產品
    「去驚喜化」如果可以應用在產品包裝上來看,就像崇尚簡單的包裝,
    「去包裝化」就是訴求環保減碳,將包裝做的簡單清楚,
    應該也是可以成為主流之一

  2. 最終還是回歸到"找出人們待解決的問題,然後提出解決方案"

    人們的需要才是最應該顧及的

    “去驚喜"可以幫助聚焦思考

    “多"往往伴隨而來的就是"亂"

    “去驚喜"值得深思!

  3. 我倒不同意原文章那個"去驚喜"的說法…
    我反而覺得像iPod這種產品, 本身就是一個驚喜,
    我相信很多第一次接觸iPod的人, 都會有一個驚喜在於原來世界上有一個這麼好用的東西.
    相較之下, 其他的MP3產品賣得不好,
    並不是因為他們做出什麼"驚喜的設計",
    而是那些產品本身就很乏味而已.
    當然有些大廠做出像原文作者所謂的"驚喜的設計",
    但我只覺得那只不過是做了一些花俏但不實用的功能,
    不一定有什麼驚喜的感受.
    另外有些小廠做的低階MP3, 功能很簡單,
    絕對沒有原作者所謂的"驚喜的設計",
    但也不因此就銷路好.

    所以原作者所說去驚喜並非完全是對的,
    如果產品本身不驚喜, 誰要買呢?
    每當蘋果公司的賈伯司拿出新的產品,
    觀眾一陣驚呼, 那不就是驚喜嗎?
    如果觀眾看了沒感覺, 雖然是做到"去驚喜",
    但還賣得出去嗎?

    我個人倒是覺得蘋果公司之所以會成功,
    是他們正好抓住簡約設計的潮流…
    在過去, 所有的電器產品一定是設計得越複雜越好,
    若蘋果在那個時代推出那種產品, 賣相不一定好,
    早期的蘋果市占率很低…
    只是正好近幾年來人類開始走向簡約的設計,
    蘋果公司是很早投入的公司,
    所以才能大賣.

  4. 4楼的分析很精辟,我也赞同。苹果的成功其实就是建立在他自己产品让人惊喜,至少我很惊喜,原来苹果的东西可以这么好用

  5. 難怪馬雲說:「一流的創意,三流的執行力;三流的創意,一流的執行力,我寧願選擇後者」,真正解決的問題才是王道!!!!

  6. 我很希望 “簡單“ 和 “驚喜“ 並存,

    當一個網站、一個服務變得很簡單、很根本

    回歸人基本直覺的使用需求,

    在花花世界裡面,就創造了驚喜。

  7. 佐藤可士和在他的《超整理術》一書中,早就提出這個去蕪存菁找出關鍵、簡單化的道理。

  8. 手機製造業者什麼時候才能了解這個道理?
    我真的只需要簡單的功能跟良好的設計就夠了

  9. 『好感』分為內在與外表,以一個產品來說,就是購買情境(外表)與使用情境(內在),購買情境需要驚喜,使用情境需要『就該是這樣』也就是去驚喜,『驚艷的外觀與方便的使用』正是蘋果成功之道。

  10. 看完文章后感谢被标题欺骗了,“去惊喜”第一反应是"go to surprise..",结果讲的是“de-surprise". 我想说到底都是物以稀为贵,我认为苹果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质感,而性能上一般。 所以对我这种注重性能而非外表的人来说,苹果从来就不是我的选择。
    与其说不去创新,不如说是创新有了新的方向,除了新奇特,华丽的朴实也是一种选择。

  11. 好文章~ 別忘了,台灣也有EEPC 哦~ 這是一種減法的設計,只可惜華碩的成果被宏碁發揮,現韓國的SAMSUNG 緊追在後….

  12. 我倒覺得 Apple 產品是驚喜成分多,實用成分越來越少 — 過度簡化的後果。很多我的 iPhone 朋友都等著要跳槽至 Android 陣營。

    大體上來說,我覺得他們現在的定位,是朝著 main market,對於功能要求較多的 early adapter market,他們算是捨棄了。

  13. 「如果設計是外面的包裝盒,那麼介面設計就是讓你可以輕鬆拆開包裝盒的設計。」
    所以我認為「去驚喜化」應該就是「直覺化的設計」!
    也就是:不用說明書,用直覺就可以輕鬆操作他們的產品!
    不論是硬體或軟體,都應該要能夠很快、很容易的操作!
    這就是產品介面的設計能力與技術。

    除此之外,水果公司每次推出新產品,
    每次絕對都是「大驚喜」!(有哪一次不是?!)
    他們產品簡約的風格以目前而言可說是無人能及!可說都是一時之選!
    這似乎也證明了水果公司在產品造型的設計能力與技術。
    雖說未來絕對還都有向上提升的空間!(每次都很期待他們推出新產品…)
    但他們的產品不論是視覺或觸覺等各方面在目前來說,已經是一整個極緻了!

    或許…
    我們該向水果公司學習的不僅僅止於造型設計與介面設計,
    還要有的是「某種」「堅持的態度」。

  14. 如果產品設計是一種驚喜 感動。
    我認為不需要看說明書
    直接嘗試它的功能 往往更加喜愛它的內涵!

    這就是產品介面的設計能力與技術。

    水果公司每次推出新產品,有哪一次不是?!「大驚喜」!

    水果公司在產品造型的設計能力與技術
    才是一直吸引媒體和粉絲的原因
    顧客都已擁有水果產品為榮為傲
    證明它的成功媚力。

  15. Nokia的低階手機最沒有驚喜
    大家都會直覺使用
    連阿公阿嬤拿的手機都是nokia

    但是nokia 有獲得巨大的成功嗎?
    似乎沒有

    這個去驚喜的理論
    似乎不是真正成功的原因

  16. 早期的蘋果市占率很低… ==> 一方面也和早期的蘋果售價過高有關係。
    台灣的蘋果相關電腦售價也大概是macbook出來之後(2006年)才慢慢下降的..

  17. 这篇文章我真的好喜欢,现在太多的设计都是为了惊喜而惊喜,而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感受,也许惊喜给让你喜欢上,但是用过之后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什么都是应该的,这样的话,我想没有一个人不真正喜欢这个产品

  18. 分析結果,
    Apple成功主因不是"去驚喜", 而是"維持一貫簡約的設計",
    再者, Apple在國外已有一群為數不小的粉絲(忠實顧客),
    加上ipod逆轉, Apple 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科技名牌",
    我問身邊大多數朋友為何選擇Mac?
    他們說, 因為"酷", “炫", “名牌", “身分象徵"….

    問他們好不好用…..大都回答…"不怎麼好用", “很多軟體都沒辦法在mac上跑","在mac上裝windows"…..

    至於使用iphone的朋友也有上面同樣的情形….

    結論, Apple成功已經不能從單一面向來斷定成功是來自"去驚喜",
    而是"維持一貫簡約設計"與"名牌效應"!

  19. 所谓“去惊喜”,只是作者换角度拿出来的一个吸引眼球的东西。也是当前互联网中草根造词文化的一种表现。

    而实际上和我们千年汉语中的“哗众取宠”和“反朴归真”是类似的。而非要把一个本是褒义的词“惊喜”弄成一个不好的现象,这是一种“假学术”现象,强加上高深的影子。

    设计本身没有绝对而言,它是该“返璞归真”还是该惊喜一把来取宠观众取决于它所处的状态、时代、它的对应观众、等一系列它的客观定位。

    但从追求他的人而言,同一个时代和社会条件下总是由拥有各种生活条件持和各种审美取向的人组成,就像在非洲的关注的是温饱问题,华丽对他们没有意义,惊喜的定义就是提供给了他当时最急切的需要,哪怕是一根玉米。而在欧洲发达国家,在日本某些群体,或者中国某些已看透物质的俗不可耐,而追求着某种高精神境界的人,获取他回到了本真,在追求纯粹和简单。 如对”无印良品“的追求,他”禅“”朴实“”非品牌“,卖给你了,似乎就卖给你了某种替补你空虚灵魂的纯粹。它卖给你,而且以不菲的价格,它还是商业,还是以某种商业手段洗了你的脑,谋杀了你的钱包,如果它纯粹,它伟大,传达设计他该为设计业做点什么,传播自然和可持续它该为全世界那些偏僻的角落的人作点什么。

    另外不要说惊喜了我们能说“少就是多”是个绝对真理,而说当年欧美的“洛可可”“装饰主义,中国“清代“的繁琐装饰文化,都就是错误,这些都是一种文化,到目前为止都仍然都有他们的影响力。

    现在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的审美,和价值观。你想取宠谁,你就可以玩弄是所谓”惊喜“,or “去惊喜",前提只要是你要有对这个被取宠者的负责人的心,以及对社会或人类负责人的态度。

  20. 这篇文章的观点比较偏颇,有武断的嫌疑。第一次用iphone的人,都会有wow的感觉,这就是惊喜,苹果的成功并非是靠去惊喜化。另外,设计并不仅仅是look and feel.SteveJobs早就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创新不是罪,但创新并不总是成功。现在很多人谈论创新,但不能因为它是热门名词,就开始反创新。用户研究是需要的,但并非用户研究比创新更重要。

    整体而言,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观点支离破碎,牵强武断。

  21. 嗯…我覺得 任何東西 作得像 好用的(如槍枝 武器系統)
    直覺好用 就是好貨
    1 要耐用
    2 反應要快
    3 節省維護成本
    4 精準 快速地完成 使用者要求的工作
    5 馬上上手 行雲流水
    簡不簡單 看用途 是否創新 就看技術需求了 把研發 花在刀口上
    目前的情形… 應該是 太多用不到的東西 需要"管理" 與 “重新導向"
    以及 可能的話 使用者能"動態學習" “理性抉擇"
    最後 老話一句 “錢 要花在 刀口上~"

  22. 就像 玩經營管理遊戲 第一件事 就是"撤"掉或"賣"掉 “賠錢貨"
    所有"賠錢"(赤字)的子公司 必須在第一時間"消失"(處置 & 清算)
    如此 才能確保 公司 集團 可以"賺錢"(黑字化)

    錢賺多賺少 可以反映公司績效 與對產業的貢獻度
    砍掉"賠錢貨" 我認為 會是 產品增加銷路 與公司獲利(獲利 or “黑字化")
    最快 與 最直接有效的 方法~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