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我們,已有多久沒有「聽故事」?

過年期間的心情與平常有點點不同,大家過年的方式不一樣,我自己其中一個原因竟然是「沒有電視」。記者出新聞的速度不像以前這麼快,金融市場也都休息所以新聞也沒什麼好看的,我們已經假設打開電視大概都是紅通通過年和交通的新聞…。電視不太看,城市人似乎就少了一點慌忙,心情也跟著不太一樣。

新聞的錯,新聞的錯?

不過,事實好像沒這麼單純──

過年期間剛好看到一則有趣的報導,一位日籍學者對亞洲29個國家地區的人口做了研究,總共問了各國家近4萬人,為「電視新聞」這個東西,找來一個令人訝異的新方向。他們發現,「電視新聞」對一個地方的人口的「快樂不快樂」影響甚鉅。這是怎麼影響法呢?和我們想的有一點點不一樣

據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份專門研究大眾傳媒與民眾之間的關係的研究,研究報告最後的結果是──「馬爾地夫」與「馬來西亞」的民眾最快樂,而「香港」的民眾則最不快樂。

科學家說,原因是:馬爾地夫和馬來西亞的民眾,皆很「相信」當地的新聞,並且享受它們,而香港的民眾最不相信當地的新聞。

換句話說,馬爾地夫的新聞,無論是對是錯,無論是真是假,當地民眾深信不疑。所以,當地民眾也就比較快樂一點點!

你說,怪怪的,不對吧?應該是因為「新聞太爛」,所以民眾不相信、也不快樂,而不是錯在「民眾怎麼看新聞」?怎麼把民眾的受害,變成民眾咎由自取?

但不對,不對。科學家斬釘截鐵的說:原因正是出在「民眾怎麼看新聞」,而不是新聞本身!此研究還附加一個副結論:他們發現,當民眾相信新聞的時候,這些人,竟然也有可能是已婚的、高薪的、朋友圈較健康的

初看到這篇報導,是在幾天前。當時我沒有想太多,只想了一句話,就把它打入冷宮,因為不對啊!反過來也可以通!甚至最後那個副結論,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當有人是已婚的、高薪的、交友順暢的,表示他本來就比較融入現在新聞所「營造」的這個社會氣氛,所以也較能認同新聞所營造的這個形象?

不過,這幾天,偶然有機會唸故事書給我們家小朋友聽。我駭然發現,唸完以後,我自己會先想一想,唔,這個故事真是沒什麼道理!

好爛的一本故事書!

不過,我卻看到,我們家小朋友搖頭晃腦,很享受在其中的模樣。當我已經停住開始想這故事,他竟然還要求還要再聽一遍!「再一次,再一次!」小朋友真的就是這樣,大人講什麼給他聽,他就專心的聽。他聽得懂的,就默默的吸收了進去;聽不懂的,他竟然也照樣學我們的發音,把這些不懂的字,原封不動的唸了出來,然後也學了進去,就算是罵自己是小豬的話他也「不疑有它」,照樣念一下,學習起來。

和這則新聞對照,我有所領悟。

在小朋友一生的這個階段,就是在「聽故事」的階段。這世界的所有事,對小朋友來説,原來就只是一篇「故事」。上天設計給人類的這個階段,就是「聽故事」,讓這個階段的小孩子,可以好好的學習這個人生所必要的所有技能。

但,當人長了,到了人生其他階段,由於必須謀求群體或家庭或個人的福祉,我們被設計成開始不斷的「分析思考」(critical thinking)。我們深信,愈會思考者,就愈能產生價值;愈會思考者,就算沒有受社會所敬重,依然可自封為「我就是特立獨行」、「其他人都是笨蛋」。隨著愈來愈自由與進化,我們竟然愈來愈貶低了「聽故事」這門學問

聽故事還真的是一門學問,不是嘛!儘管人人都認為「活到老、學到老」,不過,大部份的人一邊買書來看,腦袋卻再也不是「聽故事」的模式。我們是覺得「好書」才買,「好節目」才看,「好主持人」才聽,但什麼是好書、好節目、好主持人?所謂的「好」,也是在自己認定的範圍內;如果小朋友都這樣選,那,他就不能學到這個世界的全部了。

我有一個感受。我覺得以前的電視只有幾台,人家放什麼,我們就看什麼。這是一種快樂。現在已經不同,大家看電視,包括自己在內,總是「邊看邊罵」。女明星不好看還在鏡頭前久久不散,被我們嫌得要死;電視名嘴更是一轉台轉到,好像看到什麼東西趕快閃避。好笑的是,就算這樣,我們還是一直盯著電視看,讓自己養成習慣,原本應該是最舒服的沙發,竟然變成了火氣最大的地方!而現今教育界亦是如此,以前,老師講的就是最大,小朋友不會去想這個老師到底是「好老師」還是「爛老師」,現在,家長都會讓小朋友知道,老師是好還是不好,學校是好還是不好,小朋友從小雖然學到的是最頂尖的學問,也順便抹殺了「聽故事」的能力。國外的老師沒有分好壞,全部分給同學來制衡,或許反而學得多?

這讓我們了解到一件事情──愈進步的人,就愈聰明,也愈有懷疑(cynical)的能力。但,就算再聰明,也無法阻止這一切就是「一篇故事」的事實。到最後的最後,我們的所有經歷都無法避免的變成一篇故事。無論我們看到什麼事,主動的改變了什麼事情,它,就是一篇故事而已;故事就有一個主軸,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未來20年後我們可以以「看故事」的態度來笑看二十年前的種種,但,在當下,我們卻很少以「過故事」的態度來過人生的。

人生絕對嗎。今天的英雄,明天的狗熊,當天空的雲又變了方向,我們死了一大堆神經細胞,之後還是被大社會所牽引著。突然間,我們想到我們已經多久沒坐好好,「聽故事」了?不去判斷誰演得好不好,就是坐下來聽這個故事,眨一眨純真的大眼睛,全盤接受。然後,欣賞這故事,會帶我們到何處,就像二歲小孩一樣,或許,這也算是另一個度過波濤洶湧的2009年的奇招之一?

圖片來源

13 comments

  1. 大陸的觀眾應該是最不相信新聞的,
    可惜沒有這樣的觀察,
    我去大陸看新聞時, 持續看30分鐘就開始感覺黨國真的很偉大.

  2. 很多人都很聰明
    人的聰明常會用在選擇上
    選擇這個好,我要;
    那個不好,不要
    也在無形中形成了片段的思考
    而更失去了世界的全貌~

  3. 霍元甲電影中曾說,因為茶本來沒有好與壞之分,所謂好與壞是跟從人的喜好來分,我不去分辨茶的好與壞,只是來享受一杯茶.

  4. 我覺得漫罵沒有意義, 但是盡信書也不如無書, 所以每個人要自己找到平衡點, 人類社會要進步, 每個人有受教育的機會, 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5. 之前讀一本書《領導者的心靈》說,一個領導人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是在於他說故事的能力。當然,好的領導人像林肯 華盛頓或國父孫中山傳播好的故事,希特勒傳播出充滿種族偏見的壞故事,都有人聽。

    可能更重要的是 培養下一代不要光聽故事,也有說故事的能力,這代表有獨立思考與影響他人的力量。像我朋友就訓練她女兒自己編故事,現在她女兒最大的樂趣,就是拉著我們這些大人聽她掰的童話!
    光這一點,就讓她比光聽白雪公主故事的小孩更聰明一點。

  6. 信在其中,乐在其中。

    正常的逻辑判断还是应该鼓励的,但怀疑一切的眼光却也是不快乐的根源。

  7. 当新闻少的时候,我们觉得是个新闻都很好看。
    当电视台少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台放什么都好看。
    当人少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人就是有毛病也很友好。
    有怀疑,当然是进步,因为他多了怀疑的资本。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