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教育秘訣:少了很多規定,就會多了很多自信

上次有一次和幾位同事在聊天,蠻有趣的。因為有一個同事說她家仍有「家規」,家規就是,晚上一定不能超過10點回家。

於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自己的「家規」為何?

你們家都規定些什麼啊?

甲君說,他媽特別注重吃飯禮儀,總是教他,吃飯時不能發出聲響,不能掉落東西出來,吃飯後不能就這樣走掉,而要清理乾淨。

這是甲君。

然後,乙君也分享他的家規,他說,他爸爸兒時教他千萬不能遲到,也不能早退。和人約定,就是遵守前與後的時間。

就在大家津津有味的談論自己家的各種特別的、古怪的規定時,大家問丙君:「喂喂喂,那,你家的家規是什麼啊?」

丙君愣了一下。

「對啊,」同事怕丙君國外回來的聽不懂什麼是家規,還特別解釋:「就是,你們家『不准』做什麼事?『不允許』什麼事?」

他說,他的父母什麼都沒教。

大家紛紛露出不可思議的目光。

但我,卻忍不住多問幾句。

因為,我突然想到,這位丙君,是我們部門最年輕也最聰明的黑馬,是好幾個部門爭相爭奪的新星兼大紅人;他就像一個明星球員,閃閃發光,抗壓性高、EQ好,我特別想知道他的「家規」,回去打算和老婆分享,就用這一套,來教孩子,以後變成一個很有競爭力的人。

「真的……什麼都沒教?」我問。

「唔,」丙君看我很認真的問,想了一下。

「有啦,他們從小就跟我說,我是一個聰明人,所以,一定自己就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丙君用他的ABC不太標準的中文說。

「然後,什麼都沒有規定?沒有家規?」我再問。

「對啊,因為他們一直相信我,是一個懂事的小朋友。」丙君努力回想,笑著說。

我突然恍然大悟。

你規定東、規定西,以後還是無法規定到南、規定到北。

規定他,表示不相信他是一個「好小孩」,不規定,表示信任;信任就帶來信心,信心帶來源源不絕的自尊與自愛,接下來,丙君不需要任何規定,他自己會走出自己的一條好路。

人,並不是無知的動物,雖然丙君「沒有」家規,但他的父母卻種下了最厲害的規定,那就是讓他知道,他自己是最棒的

這就是在亞洲長大的我們,一直都缺乏的部份;丙君從小在國外長大,和我們的教育沒有不一樣,唯一不同,就是在「少了很多規定,多了很多自信」。

最有自信的人,不是看到自己和別人相比「比較好」!而是自己無論怎麼樣,只要是「自己」,都是「最好」

簡單的概念,今天就可以實行,不必規定。

好像外國人那樣超有自信的展現自己,現在還來得及嗎?下個月我們即將推出一堂很特別的課叫做「3分鐘口才」,目的就是幫助你秀出自己。

由擁有多年經驗的王聖凱老師設計的獨家課程,所謂3分鐘口才,就是你一開口後,別人對你說話方式的觀感。

很多人不知道,你才剛剛開口說3分鐘,你的面試者、主管、客戶,已經對你打完分數了。

在這一堂「3分鐘口才課」中,王聖凱講師先提出如何強化口才的7大技巧(人人皆可用),接下來,透過設計台詞直接演練;過程中也錄製下您個人的影像記錄,讓您回去再加強「3分鐘口才」,並在課後三個月內,繼續追蹤。

只要花兩個小時,加上演練,可以順著您的個人特色,找出最適合您的「3分鐘口才」,讓您隨時準備好,最自然的自己。

「3分鐘口才課」就在下個月,若有興趣,歡迎儘快點擊這裡報名訂位

(圖片來源: Juhan Sonin link)

5 comments

  1. 不這樣認為, 覺得沒有邏輯, 有時候家規是為了教育一個人的品德
    舉個例, 比如不能遲到的時間觀念, 從小養成的話一定有差別, 當然不是說對於每個人都是這樣,
    有些人沒有教長大還是自己有這樣的觀念, 不過對於有些很沒有時間觀念的人, 你就會覺得他父母沒有教過他嗎?

    文章中舉例從國外回來的同事, 是否它的優勢是國外的教育以及語言的優勢讓他成為佼佼者,
    我認為和有沒有家規沒有完全相關, 甚至國外回來的也是很多沒什麼特別發展的也是很多.
    不要以偏概全了

  2. 我覺得合理,因為我家也是啥都沒規定的人,我也長得好好的,會自己讀書,社交生活也很豐富

    我媽的教育方式不是用強制規定,是引導我自己了解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有時候我做錯事,他也不會罵我,跟我說他很傷心,讓我有羞愧及對不起媽媽的感覺,
    也因此要說我媽教我什麼,我幾乎都說不太出來…因為好像都沒教
    國中填志願、高中填志願時,都說他不知道填哪間學校好,想填哪個就自己填,
    讓我自己上網找答案、問同學,也因此自己填的志願並不會讀得不開心。

  3. 一個是由外而內,一個是由內而外,各有利弊
    前者可立即看到成效,但外在規範不一定能影響其認知
    後者要花比較多時間,但內在思維卻能表現於外在行為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