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必靠運氣,努力在「不出錯」也可以

最近美國網路上有一篇名文,作者是一位網路人,也是業餘鋼琴家及業餘的棋士,應該是很聰明也很厲害的一個人,他跑出來教大家,怎樣才可以快速的「成功」

注意,不只是成功,而是「快速」的成功!

怎麼快速的成功?

他說,成功的捷徑,就是「不要做白癡的事」(stop doing stupid shit)。

這是一個有趣的道理,他說,你可以做一些「對」的事,達到成功,但這些事就像中樂透,可遇不可求,別傻了!這時候,你還是想成功,而且想快速成功,怎麼辦?這時候,不應該是想辦法中樂透,而是「不要做白癡的事」

他舉了一個例子,當年他有一個很會下棋的大學同學,他請教這位同學,怎樣才能快速的進步他的棋藝?這位同學想了想,告訴他,在棋盤上面不要「露出弱點」,就贏了一大半!這傢伙恍然大悟,跑去買了幾本下棋的書,專心研究下棋的時候何時才是被「封殺」、「將軍」,然後記在心裡,以後不要讓自己做這些白癡的動作,造成可能被對手打敗的可能,一心求著在棋盤上活愈久愈好,他說,才過了一個月,再次和人下棋,竟然打敗了玩棋多年的老手。

他再舉例,當年他練琴八年後,換一個鋼琴老師,這個老師上任第一件事並非教他什麼特別的曲目,而是先將他的一些「壞習慣」改掉,他沒有細講是什麼壞習慣,但猜想可能是練琴的態度或是彈琴的姿勢等等,他回憶,接下來的兩年,他進步神速。他語氣一轉指出,事實上,鋼琴比賽比的其實是誰「不出錯」,不出錯的不見得是彈得最好,但有可能因為錯誤最少而贏了,所以這傢伙提出他自己的新的「80/20理論」,想要打敗80%的人,只要修改掉這件事最底部、最基本的20%,讓它看起來「不出錯」,就贏了。

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有道理,給大家一個新的方向──

我自有一番詮釋,我認為,這是一種「藉別人之力來成功」的新的配置方法──

的確,「做得好」不容易被看到,「做不好」誰都感受得出,所以,當你不要「做不好」,你就比較容易在你的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如果你有100分的「力氣」,你應該花90分在「不出錯」,然後,奇妙的事情就會發生:

因為你「不出錯」,你可能開始得到另一個「助力」──

鋼琴比賽,只要你暫時全心全意在「不出錯」,你可以得到評審的讚賞、得到獎牌,接下來你就得到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注意,你不再需要全力「成功」,因為這些資源與注意與貴人會推動你「成功」。

下棋的時候,只要你暫時全心全意在「不出錯」上面,時間一久,對方可能自己會出現錯誤,他會拱手將明明可以到手的勝利「讓」給你,讓你看到,進而攻擊致勝。

上班的時候,「不出錯」也很重要,有些人看起來很有想法、話很多,但他講了十句話只要偶有一句出錯,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是否其實不太清楚狀況,他之前做得很不錯也都沒有用了、一筆勾消了,反而,當有些人看起來不怎麼會說話、好像不是很厲害,看起來卻「無懈可擊」,他花時間在讓自己看起來很棒,「想像空間」又大又美好,雖然他已經沒有任何表現,但就會有「上司」會想辦法幫助他,讓他可以表現,表現的努力就不必這麼多了,他可以藉別人給他的資源,來強化成功的機會。

一個人的時間就這麼有限,天才再厲害,若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成功會更快!所以,成功加速之道,可以將每一分努力都花在刀口上,花在「不要做白癡的事」,讓自己看起來「不出錯」,讓別人來幫助你成功,也算是一招啦!

28 comments

  1. 拜讀大作以來受益匪淺,唯有今天這篇無法苟同,不出錯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做錯,如果早知道錯誰還會去做?所以不出錯就是萬事莫做一切因循苟且,一個公司這種員工一多,大概離關門不遠矣!

  2. 很不错的逆向思维。就个人而言,“不出错”有点像中庸思想,循规蹈矩的去做,确实会得到不错惊喜。受教了

  3. 認同80%,但20%的關鍵是,如果因為害怕出錯而劃地自限,那麼只會固步自封最後被淘汰.所以更積極一點來論釋”不出錯”,應該是勇於接受每一個挑戰,然後,把每一個挑戰,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當然,這包括不要做白痴事….

  4. 今天下午就來讓自己上班的時候,「不出錯」,改造一下工作的氣氛,好好運用80/20新法則 ^^ 加油

  5.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不出錯=不做事」?
    「不出錯」有時候甚至比「出錯」還多做了很多事,
    例如文章中為了贏棋跑去買書、專心研究如何不被「將軍」,
    為了練琴換了老師,並且在老師的指導下苦練「改掉壞習慣」,
    這些都有可能比單單「去做」還要多付出許多,(因為你還要盡量保持面面俱到)
    就像跑百米人人都會,但是叫你拿著筷子夾著一顆生蛋來跑是不是就困難許多呢?
    當然,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這樣自找麻煩?
    我想會有這樣「不出錯」的理論出來,
    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的競爭環境已經今非昔比,
    在大家實力都差不多、拼速度跟效率的年代,
    反而是「不出錯」,才能夠比別人快又撐的久,
    當然這還要取決於你「不出錯的資料庫」夠不夠大,
    當你真的都做到面面俱到時,相信你一定可以跑的比別人遠。

    PS.這理論還要看執行層面,如果是高層我贊成「不出錯」理論,
    也就是你對整個局勢跟部屬的行為要能夠深思熟慮,
    但是在員工的執行面,我卻鼓勵多多「出錯」,
    因為有錯才知道要改,因為他們才是最前線最知道問題的所在,
    這樣你「不出錯的資料庫」才會比別人又大又實用。

  6. 不出錯的準則應當依所前進的目的地而定,但究竟什麼是錯,我想沒有任何人能告訴你

  7. 這篇文章的論點是標準的「反向思考」,基本上,我是很同意「不出錯」這樣的觀點。

    很多人可能會不喜歡並且不認同「不出錯」這樣的觀點,那是因為很多人把「不出錯」與「害怕出錯」這兩個觀點混淆了。以棋局為例,「不出錯」確是成為高手的基本條件之一,但是只是「不出錯」還遠遠不足以成為高手,要成為高手,你還必須要有靈感、直覺、決心、經驗等等的綜合要素積累。這些綜合經驗怎麼培養的呢? 靠的就是不斷「犯錯」的實戰經驗。

    啥? 什麼? 很多人可能會問,你剛剛不是才說「不出錯」,怎麼現在又說要不斷「犯錯」,這是什麼悖論?

    且讓我娓娓道來。首先,「錯誤」可以粗分兩種: 1) 已知,2) 未知。

    前者已知的錯誤,是我們從自己的經驗或他人的經驗得到的,如果我們再犯這種已知的錯誤,這就是無法原諒的低級錯誤。這種低級錯誤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努力「不出錯」的理由。

    而另一種是未知的錯誤,是需要我們更多的實戰經驗、更多的勇敢嘗試與挑戰,努力的探索各種棋路。也唯有這樣做,我們才能將未知的錯誤變成已知的錯誤,然後有效的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我們也才有可能會發現「有效的成功棋路」。這樣,我們棋感、直覺、經驗才能獲得有效提升,我們才有可能步入高手之林。

  8. 在二○○四年波克夏股東年會上,有位年輕股東問巴菲特人生怎樣才能成功。巴菲特分享他的想法後,副董事長查理蒙格接著說:「別吸毒,別亂穿越馬路,別染上愛滋。」

    許多人以為這個貌似調侃的回答只是一句玩笑話,但其實它如實反映了蒙格在生活中避免麻煩的普世智慧,和他在投資中避免失誤的特殊方法。蒙格通常會先注意應該避免什麼,也就是說,先弄清楚應該「別做什麼事」,然後才會考慮接下來要「採取的行動」。

    孫子云: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先做到不被敵人打敗,接著就是趁敵人露出破綻,一舉殲滅。誠如巴菲特所說的:你得先跑完全程,才有機會拿第一名~

  9. 也錯也可能會是好事,出錯中存在進步、機遇。這是做出錯誤的空白價值,當然要分析提取。所以,首先還是做好,然後少做錯。。。

  10. 我也是看了三年的follower,不過我想這篇應該不是鼓勵人們不要犯錯,應該有再多一點的含意。

    愛迪生說過: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所聽過的,甚至看過的書,其實都是人們犯錯的經歷,用途是在避免走可能會有已知不太好的路,(當然如果具有冒險犯難精神,地獄無門偏要闖也值得嘉許),能在平時多嚐試大膽犯錯,到緊要關頭細心克服是每個人都希望的,但誰知到呢??!!

    希歐多爾·羅斯福有說過:失敗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從未去嘗試。
    我想MR6不是鼓勵大家不要出錯,而是錯不過二,更重要的是好好運用"出錯"這個工具,多吸取出錯的案例,來避免自己所得到的風險,並且抓住對方出錯的機會,來做個我方利多,甚至是個籌碼來成為雙贏的局面,我想,這是的出錯才是我們所推崇的

  11. 從前文看來, 許多人曾經"出錯", 當他們提供經驗教你"不出錯"時, 要聰明把它記在心裡, 並提醒自己不要同樣犯錯。不過, 假如上司是想教下屬"不出錯", 那如何教, 說話是一門藝術。如果說的不好, 訊息接收不良, 可能變成提倡"多做多錯, 少做少錯"的氣氛。

  12. 這件事,不在一個點上,如出不出「錯」上。
    若把人的言行用「道德系譜」排開,一端是應做,另一端是非應做,或一端是正確的,另一端是錯誤。這裡先排除評價問題,應做或正確一端代表主動、執行、決策,另一端代表避免、防範、遵守。在這樣的「系譜」上,作者的意思是,要把80%的精力倣在非應做的這一端,而另一端只需用20%的精力,或隨外界所給予機會順勢自然即可。
    這種以退為進或為進而退,中華傳統的「道」與「德」早有論述。

  13. 很多成功者強調的是專注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而非弱點,本文的論點剛好相反。

    也許比較一下"新說法"和舊說法,會比較有說服力,甚至有insight。

    看到上次「Gym-Pact」的文章有相同的問題。。果然出錯比較會被看到:)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