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群最後一個潛力:讓你的商品百分百的Demand Driven

昨天Fast Company報了一個網站叫「oBaz」(網站在這裡),這樣的點子之前也聽說過了,不過,2011年再次聽到這點子,感覺有點不同──

oBaz自稱為「Groupon的相反」,團購網站如Groupon是先談妥商家,邀約大家一起來買這間商家的東西,到了門檻之後半價,但oBaz是大家先提出自己想買什麼,過了一個門檻後,由oBaz主動去找商家去幫大家「談成」。

比方說最近你很想買數位相機,已經到了正在比價的階段,也看中了某一台但覺得它太貴,還在猶豫的時候,可以來到oBaz,告訴它你想買這台相機,或看看目前有哪些其他人已經表明想買其他種類的相機,oBaz一檔會給「七天」的時間,過了七天就失效,七天內都可以集氣,或許,集愈多就愈便宜。在集氣的期間oBaz也趕快去談商家,談到了就來通知你。

這個「老點子」經過Groupon式的修改,讓人不敢掉以輕心,網路上曾經有很多像oBaz這樣的「耳熟能詳」的點子,連續幾年都不行、沒人玩、沒人理、沒人投資,但有可能有一天突然改變一點點就整個起來,如同「團購」已經試了很久,在2009年突然起來,但,這不是我覺得oBaz最有趣的地方──

oBaz可能代表了社群時代最後一個尚未發掘的潛力──

最近有企業問我們,下一步會是什麼?

他指的是,「社群」自從Zynga的遊戲開始,已經被認定它是「朋友傳朋友」,它是一種新的廣告、推廣的形式,哪個品牌能駕馭它,就能省下廣告費,透過使用者的朋友鏈一路傳下去、傳下去、傳下去,在幾天之內就可以傳到每個人都在講!我們說,以往,這種「WOM」(word of mouth)肯定要等到某人變成你的「客戶」、吃過你做的菜之後,覺得「好吃」,才跑去和朋友說「讚」,有很大的時間差,也有很大的風險(他有可能覺得沒這麼好吃),但現在有Facebook,他們可能還沒吃到你的菜,就因為在社群上和你互動、按你「讚」,就被你當作廣告看板告訴他的所有朋友「這間餐廳值得一看」,這就是現在最夯最熱的社群行銷。

但,下一步是什麼?

是更精準的目標族群嗎?更精準的計費?更實體的社群?

我認為,下一步叫做「DD」

「DD」是「Demand Driven」的簡寫,也就是「需求導向」,我不覺得oBaz有這麼大的機會在這一次就宣告成功,但oBaz所代表的正是另一個「需求導向」的嘗試;Groupon與其他團購網站在美國已經有這麼大量的業務員去談最棒的deal,但,有沒有哪個deal是使用者很想要、很需要、現在就要,卻沒有談到的?就像長尾的細尾巴,有太多太多的商品是「漏網之魚」,一台相機,不必有2000個人要買,只要有50個人要買,大概就有機會和廠商談到半價了。

重要的是,目前企業有沒有在做「DD」?做了之後,會如何

舉例,一個10萬人的粉絲專頁,平均來講1000個人按讚,但這篇文章明明就有8~10萬人次觀賞到,就算此人次減半好了也應該有5萬人看到,為何只有1000人按「讚」,剩下的四萬五千人怎麼消失了,是覺得這篇文章不好嗎?很爛嗎?不值得按讚嗎?

不見得!在任何的網站上,真的會和網站互動的使用者的比例其實很低,想想你昨天看了幾篇文章,又按了幾個讚?有些可能都還不錯,但你不會按讚,有些可能真的沖天級的寫得超好,但你就是沒有習慣伸出你的纖纖玉手去按一個小小的讚!換句話說,按讚的人是「代表」,按讚是一種「民調」,可以測出風向。

下一步社群的力量不只是「向外推廣」,而是「向內分析」;你已經擁有這麼多粉絲了,你已經在社群很熟練了,接下來是要怎麼利用這個方便的趨勢,來做到「DD」(Demand Driven)、需求導向?以往,一間企業根本無法非常細節的去「測」到他的目標族群的「需求」,但現在有機會了──

最基礎:一篇文章寫紅色鞋子,一篇文章寫藍色鞋子,兩篇文章都在週間貼文、同一時間貼文,兩天的天氣都差不多,卻莫名其妙硬是比前一篇少了10顆讚?可能就表示,紅色的鞋子可能賣得比藍色鞋子還要多20%的人購買。

再進階:如何設計出另一波行銷活動,不再是為了推廣,而是透過朋友傳來的市調,來測知每個族群對此產品的看法,或者他們最喜歡哪個產品?每場活動動輒數萬人參加,你等於每一兩個月就進行一場數萬人的調查分析,讓你前所未有的「挖」進目標族群的腦袋瓜裡。

以「DD」的目標來操作社群,進入另一個新世界,老闆要績效,但誰說績效一定只能來自「銷售」的提升?有可能,你賣更對的產品、定價更對,不必賣這麼多,營收卻更高、利潤卻更好;消費者看到你的商品,感覺到你好像了解了他的心,更快的伸手買下。

做太多一樣的事情會撞壁!別再往上爬,可以「DD」一下,更了解一下這面牆壁再爬吧。

23 comments

  1. 他們可能還沒吃到你的菜,就因為在社群上和你互動、按你「讚」,就被你當作廣告看板告訴他的所有朋友「這間餐廳值得一看」,這就是現在最夯最熱的社群行銷。
    這是很常用的應用方式,常常會在臉書側邊攔的廣告上看到哪個好有點「讚」自己也會有想跟著一起點的想法…

  2. 你賣更對的產品、定價更對,不必賣這麼多,營收卻更高、利潤卻更好;消費者看到你的商品,感覺到你好像了解了他的心,更快的伸手買下。
    以往總是把績效好定義為「銷售」的提高,這樣的定義已經把「績效」給侷限住了,人們一股腦兒的追求銷售量,卻忘了買賣真正的價值。

  3. 類似這種網站,我們台灣也出現了不少
    像是:半價網、一折網….等(詳細名稱我忘了)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背後的行銷能力
    要如果讓社團持續經營,而不是一開始有人
    到最後沒有人來收場,這些是值得我觀察的
    感謝站長的分享..

  4. DD的概念可以有很多種應用方式。
    可是局限於便宜的用法居多。
    我們的哇奇網可能也是這樣的歸類?
    第2位留言者講的很好。正是希望能做到的境界。

    感謝Mr.6常常上一些值得學習的概念。

  5. 需求導向才是完成市場所要的最後一哩,消費者已經出來了,而且還是主動需要,供給者只要提供優質的產品,價格,跟服務就好!能做到這樣我想,如果要在進階,可能是百寶袋了!消費者想要,馬上就有XDD

  6. DD就很像PSFK講的"Sell the ideal"
    因只有顧客才知道最適合他們的產品
    所以由客戶提出來的package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比如說定義自助遊或是文中提到的oBaz~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