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創業家」瘋狂的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機會?

今天開始前,先隨意寫寫。首先,我們正在找「OfficeMate」,幾個夥伴在咖啡廳工作久了,打算租一間辦公室定下來,我們佔了多數位子,但目前只剩「一個空位」,有網路有插頭有低隔間(cube),如果你現在是「一個人」的狀態,正在創業?沒有辦公室?覺得在家不妥,四處遊走沒意思,想要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場所?想和「Mr.6團隊」更接近一點?歡迎來加入作鄰居,認識的人優先哦,請寄信至(contact.mr6@gmail.com) 。

第二點,關於這星期的「Mr.6過年前Facebook分享會」,上周應該已經寄信給大家了,已經填表卻還沒收到信件者,麻煩寄一封信過來給我們(invite.mr6@gmail.com)。周五的地點已確定,但周六的地點可能會異動,請鎖定您的email信箱,我們今明會再發通知,謝謝啦。

今天想寫的是,最新一期《Wired雜誌》提到一個有趣的小東西。它叫做「Poken」。其實Poken已經不新了,但我利用此機會來討論一下這個有趣的話題。

如果你還不知道的話,什麼是「Poken」呢?

嗯,它……又是一個想取代「名片」的小傢伙!這個Poken小東西其實是一個小小的USB隨身碟,這個小小隨身碟除了一個USB插頭,還可以打開,打開以後,一隻「手」的形狀會出來,你可以和另一個也在拿Poken的人,手對手,就可以互傳資料。

資料傳完後,Poken上面就會有一個綠燈「亮起來」,就表示你們兩位Poken的資料已經互傳完成了!你可以將它關起來,和對方說謝謝,隨時繼續聯絡,然後……去找下一個人!

目前Poken只有兩個種類,一個叫「Spark」,一個叫「Pulse」,都是很有光感或動感的取名,Spark只要20美元,而Pulse則要35美元,它還有附一個2GB的Flash記憶體。

不過,奇怪的是,一個Poken可以記錄50個人,然後你就要趕快找一台電腦,將這50個人的資料都上傳、清空,再繼續你的旅程。我不確定為何他們要設計只有50個人,因為假設這樣的東西蠻便宜的,那麼,一個大會場裡可能一個人發一個是還不錯!但,真正有錢這樣幫觀眾亂買的大會,真的也要是「很大的大會」,人數很多的,因此,50人根本就不夠,因此我們不確定Poken這樣為了省一點錢或重量的策略,是否正確?

但更重要的是,Wired雜誌已經寫在上面:他們認為,Poken顯然是「註定失敗」(doomed to fail)。我想這個原因也沒什麼好講的了,因為已經有這麼多想取代名片的東西出來,之前這裡也至少寫了好幾個,但,最後都還是難逃失敗的惡運,為什麼?因為,任何一個取代名片的東西,都必須是「對應型」的產品,通常這種產品,應該要是一雙一雙的賣,譬如說,一直到三年前,大家在賣Webcam,其實都還是常常看到「一盒賣兩隻」,因為他們認為,一定是你和另一個人想要買才來買,所以一次賣你們兩個;只有一個Webcam有何用?現在許多小筆電都讓Webcam成基本配備因此此景才不在。另外,那些小孩用的廣播器Walkie-talkie也都是一次賣二組、三組,才有意義。但,賣這些名片的人,雖然做出了很棒的硬體、軟體,但他們卻沒有想到,要怎麼「一次賣很多」?當他們無法達到真正多的人,當你拿著一個不是名片的東西,希望其他人與你交換,那其他人就沒有「對應」,這樣一來,你只是在那邊空走路,沒有用。

我覺得更有趣的重點來了──

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一直以來,都有這麼多人想做「取代名片」?

看看,可以做的創意其實很多,為何大家先看到的永遠都是「名片」?

就算名片,是天天都看到的東西,天天看到的東西還包括其他,譬如衛生紙、肥皂,也譬如摩托車、雨傘……還有外套,鞋子。

真的,想取代名片的創業家,一波一波接一波,而且,中外都有,亞洲歐美都充滿「有志一同」的創業家意圖取代名片!

我們來看看,Poken其實已經有「競爭者」了,一個叫「MingleStick」的東東,也是20美元, 只是它沒有「手」。另外,手機上交換機還有Bump、DubMeNow,而LinkedIn也已經剛剛進入這塊市場。除了靠位置來判別,還可以使用其他方法,譬如Contxts號稱可以用簡訊就可以交換資訊,然後ScanLife則是專掃名片上面的QR-Code,而SnapDat則好像是靠特別碼?

還有另一派也自稱為「名片取代者」,則說他們是不必到現場直接將你的聯絡清單更好管理,譬如Gwabbit就專門處理你的email裡來來回回的簽名檔,自動幫你歸類好。另外,Snapily則號稱有3D的名片效果,讓客戶上網去看都可以印象深刻,但這些的這些,似乎都無法取代,一張薄薄的紙卡片。

不過,已經這麼多創業家在前面,我們真的也應該學到一些事情,這一塊,後面一定有什麼。真的,只是它還沒出來而已。

一、名片的創業,透露了現代創業家或上班族對於「人脈」的強烈渴望:創業的主題,往往是從自己的「需求」開始。這麼多人想改善「名片」,可見,創業家,或創業家個性的人的生活中,「人脈」是很關鍵的「需求」。所以大家創業的時候都想起自己的需求。這也想到,這樣的需求其實是隱型的,你去問任何一個創業家有哪些是他的需求,他不會說到「人脈」,但實地做起來的時候這是大家都有的需求。所以,如果我們開一網站或做一個事業,是要找其他人一起過來當客戶的,那這一群人最大的需求之一就是「人脈」,請記住。

二、名片的創業,透露了現代所有人對於人來人往沒辦法全部都認識的「共同遺憾」:大家都認定「名片」還有機會再變得更好,大多數的創業家心中看到的畫面,可能都是自己拿回一大堆名片,最後卻不記得這個是誰、那個是誰,要不然就是現場這麼多人卻不是人人都已經換過名片。換句話說,每個人對於現代的人脈方式,永遠都有某種「遺珠之憾」的共同感受,於是大家將問題全部怪在「名片系統的不完美」。事實上,或許這代表另一個更有趣的商機,試想,如果你能保證這個人接下來碰到的所有人的連絡名單都寄給他,這個服務「值」多少錢?

三、名片的創業,透露了所有人對於名片系統的「讚嘆」:所有創業家為何想打敗名片,因為,如果能「取而代之」,那麼自己的這樣商品就一定是一個史上最大的商品。所有的這些聰明人都選了名片做為創業標的,似乎都一致認為:名片,真偉大!史上也的確少有一個這麼簡單的系統,每個人一張卡片(而且size還幾乎統一的),就可以發給全球的任何一個人。這麼一套簡單又風行的系統,當然讓許多人對著它流口水!如果這套系統這麼受人尊敬,那麼,如果我們利用這股尊敬來做另一種和名片沒關係的創業呢?有沒有這樣的機會?

名片創業家真的多如過江之鯽,這後面一定有什麼可以再繼續發展的東西。大家可以再想一想了。

31 comments

  1. 謝謝Mr6分享這篇另人引發深思的議題,
    我已經想到一個不錯的方法, 目前還在邏輯推演中….

    人脈大家都想要…但重點是, 只拿到名片是沒什麼用處的….
    因為你也許跟對方有過一面之緣, 但久沒連絡對方也不見得記得你…

    上班十幾年, 累積幾百張名片, 真的用到的還是跟自己有關的那幾張….

  2. 我覺得名片的存在方式應該"變", 從一張小卡片變成一頁homepage, 出門在外可以用手機上的平臺交遞名片, 走回辦公室後,他已經連結丟進你的人脈資料庫了, 不再是放在一層層的塑膠盒內的泛黃名片. 這頁homepage可以是類似公司或個人的簡歷, 它可以是能連上youtube的個人秀

    它沒有太多像社交平臺(facebook, twitter)的娛樂性, 只是簡單的述說個人的工作經歷!

  3. 應該說「很多明片」這件事,對某些人來說很重要,但對多數人來說不太重要。在一個大的社交場合,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大多數的人都會先從自己最想認識的領域、精英、或是最有價值的人下手,然後用最簡便的方法留下個人的資訊和聯絡資料。所以近幾年內,紙張還是最通用的形式吧,因為一看就知道,又不用接電腦。雖然有人會說拿回家也不知道誰是誰,但如果會忘記,也就表示這個人對你來說其實不太重要。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最重要的還是人,如果蓋茲先生寫了程式碼當他的名片,大家一定會想盡辦法解出來。但一般工程師做這事,會被當成神經病吧。

  4. 名片真的很重要,它代表了一個人的工作ˋ職稱ˋ身分及品味….,電子化的名片我想也是必然的趨勢,只是將來名片不只是用紙做成的,還有其他材質或方式的選擇,真的很期待

  5. 首先,請大家回想一下,遞自己名片給對方,
    以及對方拿名片給我們的那種場景。那是一種
    正式、尊重的禮儀。

    所以無論是多年前的光碟資料名片,或是未來
    用手機互傳電子名片,我認為都難以取代傳統
    方式。

    難道無法創新嗎?我認為有,而且能做的很多。

    多樣性的選擇,一盒100張有好幾種不同設計
    款,不再讓名片一成不變。

    還有,提高名片的價值感,燙金滾邊或是螢光
    反射材質,都讓人印象深刻且想永久保存。

    還有幾項創意,礙於篇幅,無法詳盡說明。

    我也正規劃成立名片設計網站,目前已完成幾
    百張的名片版型,每一張都精心設計,預計在
    半年,網站就可以營運,希望有興趣可以一起
    討論。

    picard003@yahoo.com.tw

  6. 除了很難讓很多人同時購買,攜帶是不是也可能是一個問題,名片可是很方便攜帶的,可是像圖中的產品,要商務人士隨身攜帶一個"公仔",感覺很不方便!

  7. 紙做的好歹可以放在皮夾
    如果可以突破這個才有機會吧
    很多事情如果扯上電子的確是有省事方便的聯想
    但是卻也有數位的不妥

    我想現今科技公司下的產物實在是太多了
    很多不必要,究竟人們需要什麼?太多類似的商品了
    這麼多人要賣卻沒有幾個人買
    大賣的都是那幾家
    工業機械化之後,生產變得太容易了

  8. to 11樓
    我是相信少量多樣的印刷會因為設備成本降低而逐漸普及
    畢竟一次都要印個三百張其實還是有點太多
    不過我實在懷疑有人會希望一百張名片每張都不同?
    市場有沒有這麼多變化的需求呢?
    至少我是沒有~期待你網站開張嚕~

  9. 看起來還是結合手機最方便 自己的名片放進手機跟對方互傳~
    手機也越做越輕巧~又是現代人不可獲缺的東西~
    名片跟手機有連結性 應該比較有搞頭

  10. To 雙木設計

    一盒100張的名片可以有四種至五種
    不同類型,也許是像安迪沃荷的瑪麗
    蓮夢露那多種色彩的照片,,亦或是
    幾種不同設計。

    我們會問,這個有沒有市場,會花很多
    成本嗎?

    我認為只要嘗試改變,就會引領市場,
    只要創新,成本高一點也是有人會接受
    的。

    您認為呢?

  11. 名片不再只是名片
    可以當成DM
    也可以當成社交的第一小步
    大家也不覺的突兀
    非常正常的行為

    如果能夠做出名片
    線上名片或是任何可以取代的
    不錯的

  12. 名片或許會向兩種極端發展:1.虛擬化,譬如6大文中提到的眾多名片創業家的創意,甚至兩隻手機來個give me five就完成了名片的資訊交換,連握手都免了。2.精品化,名片的資訊價值不再那麼重要,反倒是藉由名片設計傳達出名片主人的品味與個性,這樣的名片甚至有收藏價值呢~

  13. 我覺得還是需求決定要開發何種名片? 不論是數位版或是紙本名片, 都要看你怎麼發? 在甚麼場合發? 打算花多少預算做這種名片?

  14. 其實我是贊成軟硬體兼具的, 但能讓你賺錢的是在軟體平台. 因為硬體"遞名片"已經存在了. 軟體即是個平台霸了, 讓你把你認識的人整理成一個人脈網. 因為透過網路那條線可以把遠再地球另一端的人直接串聯起來,也許不久後六度分隔理論會重新定義成一度分隔理論. 因為你和陌生人只在一個homepage上交換名片 這頁名片一定是簡潔明瞭陳述你的公司或個人簡歷,但它只有一頁而已, 試想把facebook簡化後你需要告訴客戶什麼, 分享給他什麼 可以想像軟硬體兼具的產品是多有優勢, apple的I-系列跟它的音樂平台, Google也出來玩硬的了gphone即在平台andriod的發展注重 但也有許多失敗的,如:麥克跟索尼 可以想像要取悅大眾接受一個新平臺不是件容易事, 但總得試試水溫的!

  15. 你對人脈的定義和怎麼找尋"一群人最大的需求之一就是「人脈」"
    真的很好,比一堆人嘴巴講人脈很重要,卻沒有講人脈怎麼來,有用多了

  16. 看完想到一個IDEA~
    手機API
    低成本
    人手一支的手機解決了對應問題
    除了利用例如藍芽功能迅速交換名片
    還能直接讀取內容
    在渴望人脈與社交的同時
    甚至可推出自動接收周圍人(被認可)發出的個人簡歷、服務甚至是需求的訊息功能
    可以交友、可以反應心情也可以是小型聊天室,有不少延伸功能可以賣

    想像一下進入夜店或是出席重要場合…每個人手機都有此功能正在替你讀取每個人的小型出版物時…..那種眉來眼去.帶著幾分不確定的確定…應該會讓年輕族群喜愛

    且這樣的小型個人網路形態也有機會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至少我不會想一直呆在家宅….哈
    (天馬行空…見笑了)

  17. 在手機裡寫一個application 裡面已經有布建好的名片格式
    為了避免對方忘記你的長相(拿生活照 對方看了還是沒有印象吧)
    現場配合手機的相機拍照(或與對方合照)
    這張照片會自動被這個application與名片的格式整合
    用手機傳輸給對方

    我覺得名片硬體或軟體的問題 在於大家有沒有一個共通的平台
    紙本名片的平台門檻低 只要你不是文盲 就可以使用 再者它成本便宜
    對於再去發明一個硬體 都很有可能是一個不保證會成功的方法
    光是要把這個平台灑出去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但是手機人人都有
    對於我這個3C產品白癡來說 只要這個軟體可以解決以下問題:
    1. 相互傳輸的不方便
    2. 照片與格式整合的困難

    如果它可以幾個按鍵就發送出去 我倒不排斥擁有這個名片軟體的

  18. 在一些情況下
    紙質名片還是最直接
    也最方變得
    畢竟這多餘的電子配件得要"雙方"都有才能成立啊
    況且交換名片不就是陌生人的事嘛
    既然是陌生人
    怎會知道對方有無這小玩意

    再者有人說流行起來就可以用了
    那麼我問一下
    10年前就有人發展PDA,手機來交換名片(紅外線、藍芽等等無線方法)
    10年過去了…..
    有人見過多少人用這方法交換電子名片嘛?
    我做業務很久了、還是在高科技領域
    基本上…………………沒見過
    現在這麼流行的iPhone…
    我也有
    內有幾種軟體號稱兩方iPhone相碰一下
    就能互換名片
    我下載也安裝了
    但是根本沒機會用
    這個還是最根本的問題吧

    只是個簡單的名片
    一般人還是喜歡用紙質的
    還可以凸顯出個人特質或公司設計的美美名片

    就跟電子書一樣
    未來
    會用的絕對會支持
    但是紙張版本的書不會消失

  19. 電子化的東西雖然方便,
    但誠如樓上一些朋友的論述:

    名片擁有方便以及多樣的外觀

    雙方傳遞的,
    並非只是"個人資訊與聯繫方式"而式,
    同時也是一種社交模式,
    真要取代這一切,
    電子產品, 不容易呀!

  20. 真的各有利弊

    像是針對名片設計,
    我們一直訴求,在紙材的選用上,選擇摸起來有手感的紙
    透過我們設計排版及一點巧思,輔以一些簡單的加工
    像燙白、燙黑、壓印,都是師傅職人手工處理的…

    這樣精神下製作的作品,拿在手上,摸起來
    不管是紙,加工的地方,都是特別有感覺,有溫度的
    這也是我們所喜愛的…

    當然,
    就像有人喜歡電子書的方便,有人喜歡實體印刷書冊的裝幀設計及拿在手上感覺
    而我們偏愛實體印刷品,拿在手上帶給人的感覺及溫度

    在這個網路世界,大量速食化的時代,透過照片
    這份溫度,到底可以傳達給多少人?多少人可以接受?因人而異,這不是我們可以強求的…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