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沒有「專家才能做」的事

這次在H1N1新流感的死亡病例中,有好幾例都是醫師誤診、拖延了投藥時間。也有幾個成功打敗病魔的案例都是在醫師誤診後,病患自己覺得不太妥當,堅持要醫師再確認一次!甚至不惜換一家醫院再試一次!才發現,果然是新流感,救了自己一命。

讓人一嘆:醫師不是應該救人的嗎?或許醫師真的救了99%的人,但剩下的1%,是不是真的無法救?還是因為醫師自己的疏忽,甚至是誤判,讓病患歡喜的、放心的回家,結果三天後,病患卻白白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這些誤診、誤判,都會過去的。因為,即使病患喪失了生命,但他也就只是一個小小的百分比,對醫院而言不痛不癢,對醫師自己的治療成功率亦是不痛不癢,但,對病患家屬而言是永遠的痛,對病患本人更是「Total Loss」,直接被送到另一個世界,什麼也沒有了。

我們發現:專家也會犯錯

當這個錯誤,專家可以接受,社會也可以接受,「你」不能接受,怎麼辦?

ZDNet這周刊出一篇相當感人的故事,關於一位叫Robert Goldman的科技人,他原本是軟體工程師,不幸他摯愛的妹妹得了癌症,他很難過。就像許多癌患家屬一樣,在治療的期間,他一邊聽醫師的話,但一邊也會去尋求有沒有更好的「偏方」。他會去瞭解這些癌症的各項治療方式,愈來愈瞭解後,會去查詢各地的資料,他來到「Medline」,上面一大堆臨床實驗的報告,他一邊在網路上翻箱倒櫃,一邊驚訝的發現,許多臨床報告已經研究過了,甚至都已經成功了,卻都沒有運用在真實的病患上

當時是近了西元2000年,他找到了一篇二十幾年前、寫在1987年的義大利研究報告,指出他們曾經成功的將化療直接用導管注入癌細胞中。他看到這個報告後,竟然有了一個「點子」

天啊,這又不是在做網站,科技人竟然敢幫醫療界出「點子」?

這位創業家想到,如果癌細胞都會自己生出一根管子為自己補充血液,那如果我們能做出一個「超細」的導管,是否能置入血管內,直接通到癌細胞的血管,先把血液堵住,然後再伸出另一根導管,直接透過那細細的血管對癌細胞直接施以化療,這樣可行嗎?

當時,他跑去找了史丹佛醫學院的教授,教授說,如果你真的能做出「這麼細的管子」,那,這件事是可能發生的!

這句「可能發生」,讓他大受鼓舞,二話不說,就開始籌資了,也順利的創辦了「Vascular Designs」公司。創業家事後笑著回想這一段,當時他其實「根本不知道他自己在幹什麼」

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卻異常的固執!創業家說,開辦後,很多人跑來跟他說,他絕對不會成功的!就算成功了,也很難通過政府的法規!一般人聽到這些「提醒」,心就會軟了一半,乾脆來看足球賽吧,不要想太多了;乾脆去皈依信教吧,不要想這麼多了。不過,這位創業家依然沒放棄,他反問這些人:那,你們有看過研究報告嗎?他們看過什麼東西?這些人都說:「他們什麼都沒看過,但笨蛋都知道這是行不通的。」「這些付出,絕對不合你投注的時間與成本!」他們說,你是「當局者迷」,他們局外人,看得比較清楚啦!

這位創業家繼續,也因為當時「只有這條路」可以走,因為,這是很著急的事,為了他摯愛的、垂死的妹妹,就算這台機器只能幫助他妹妹一點點,也是好的!

在創業家堅持的帶領下,第一次實驗,他們其實失敗了,導管做得還不夠細,所以要重新開始。每一次,他們都花了兩年的時間才能從設計做到實驗,不行就得重來!就這樣做了幾次,他們……終於成功了!接下來面對政府這一關,他們也想辦法引用另一個已被批准的設備,說服政府他們這個新設備相當相似,也成功的縮短了政府流程。經過了八年的奮鬥,今天,他們已經進入最後的準備期,只要再等兩個月就可以將此器材賣給醫院了!

有趣的是,通常這種醫療器材的新創公司都很耗資本,第一輪就必須募2500萬美元(台幣8億)以上的資金。但,他全心在將這個產品做出來,沒有想太多,因此最後總結算,其實只燒了180萬元的資金來開發這項產品,只花了第一輪所募資金的不到10%,非常高效率。他也是到最後才有時間結算出這一點,在研究的期間,他由於一心只想將東西做出來,救他妹妹,完全沒有想到任何花錢或什麼策略之類的事!現在,這個器材即將為這間公司與這間公司的投資人,帶來超過幾十億美元的獲利,這位創業家也再次創業成功,得到億萬的家產。

不過,八年啊,整整的八年,他妹妹早已經等不及,不幸來不及「先走一步」了,據創業家說中間的過程非常痛苦。現在,這位創業家唯一的希望就是看到第一位使用的病患,以及他們的家屬,看到他們的笑容──那笑容,讓他彷彿可看到了,他自己和他妹妹的笑容

而美國政府的批准文件,這星期也終於下來了,新聞稿寫著:「極大潛力的癌症治療系統已經推出,可以直接對癌細胞進行化療」。事後,大家看這個新聞稿,會覺得「這點子很容易理解嘛!」問題是,誰會知道,這個機器的後面,是一位離「專家」還很遠的病患家屬所發明的

如果沒有他,等專家要等到什麼時候?

我們不「做」專家,因為,天底下絕對沒有只有專家才能做的事。我們只「做」

41 comments

  1. 其實很多醫學期刊的研究是因應籌資的廠商決定方向的
    所以結果有時不是很客觀
    大家如果有興趣閱讀時要小心擷取內容

    另外H1N1的篩檢的準確率並不高
    H1N1患者服用Tamiflu克流感也不會降低重症發生率
    H1N1是一種新的病毒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從小到大都沒有得過的感冒
    希望大家不要恐慌

  2. 的確是一個很感人故事. 我三年前在專門投資 medical devices 的 HSS Ventures 任職的時候, 發現很多投身醫療領域的創業家, 真的都是因為身旁的親屬的影響.

    而美國的 FDA approval 也的確很冗長沒有效率, 導致我們現在在使用的醫療技術, 都是 15-20 年前發明的. 實在有很多改進空間.

  3. 大多數的確我們需要相信專家,
    但有時候真的很難說究竟怎樣才是對得!

    很多時候需要靠經驗或是在地文章的瞭解,
    才能做出更適當地決定,並非一味非得專家不可。
    很多無名小卒常常在關鍵時,發會更大的效益!

  4. 第一段的指控對醫生來說未免也太沉重了。新流感是一種就算沒診斷出來,死亡率也不會比普通感冒高的傳染病而已。硬要說浪費醫療資源診診斷出是否新流感,是救人一命,未免也太過誇大。

    喜歡把個案和自己放大到無限上綱,這種過於自我的思考方式是一種極大的盲點,也是新流感在美國跟英國並沒有造成社會恐慌,在台灣卻害得人心惶惶的最大原因之ㄧ。

    最後補個看不懂可以跳過的專業知識:現在的流感篩檢並不是真的在篩檢新流感,篩檢陽性也可能只是普通流感,只是因為臺灣人太恐慌了,所以衛生署只好說:篩檢陽性就一律吃藥吧,免得大家整天擔心自己沒吃到藥。

    其次,診斷新流感需要更特別的檢查,這檢查一般的醫院都沒在做了。所以所謂的"診斷"出新流感,其實只是過度簡化了這件事而已。嚴格來說,現在沒有人是被"診斷"出新流感的,即使吃了藥,也只是"有一點可能"是新流感,所以投藥。

    簡單的說,"後來終於被診斷出是新流感,所以救了自己一命",其實只是跟八卦小報的報導一樣等級的說法而已,並不是事實。

    我並非不認同作者的觀點,不過像作者這篇文章開頭那樣的寫法,只是典型的模糊焦點外加煽動大家更加焦慮和不信任醫師而已,也許要傳達您的想法,會有更好的作法。

  5. “上面一大堆臨床實驗的報告,他一邊在網路上翻箱倒櫃,一邊驚訝的發現,許多臨床報告已經研究過了,甚至都已經成功了,卻都沒有運用在真實的病患上。"

    也許長期患病、長期服藥,才符合藥廠的利益吧!

  6. 美英法沒造成恐慌是因為人家早就準備好了
    如果新流感根本不嚴重 就不會有國際市場上買不到藥跟疫苗的狀況
    請與現實狀況接軌 不要自我感覺良好

  7. 很棒的文章…
    常常空有想法卻不斷受到週遭的引響而內心動搖
    這位Robert Goldman的堅強意志真的很了不起!
    謝謝分享:)

  8. 給17樓的Vincent:

    疫苗是全新的,當然買不到,藥本來也就不夠,也不需要夠,因為本來就不是要給全部人用的。美英法哪裡準備好了?如果準備好了一開始幹嘛國際媒體還是那麼緊張?而且台灣哪裡準備不好了?

    就算真的比上不足,那比下好了。東南亞甚至東亞各國,哪一國有像台灣一樣恐慌?台灣可是東南亞各國裡頭對流感大流行準備最好的國家之一。看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甚至印尼,有哪一國的媒體把新流感搞的像世紀黑死病來臨?唯一看不清楚現實的是台灣人自己吧。

    嚴陣以待是一回事,恐慌外加濫用已經不足的資源是另外一回事….

  9. 舉法國來說,人家就已經有5個劇本來因應新流感,人家的疫苗儲備量可是高過於人口的,這才叫做政府有準備,人民可以不用恐慌
    http://www.wretch.cc/blog/cliquer/17876444

    國際媒體緊張能代表美英法沒準備好嗎? 邏輯要再加強一下…
    台灣的狀況明明就是政府準備的腳步非常慢,被報料從輪替以來都沒買過克流感才緊急採購…這是有準備會發生的狀況嗎? 拜託你真的要先跟現實接軌再來談這個問題

  10. 太同意了,所有的專家也都是人,所有的理論、定律最初也都只是人的想法。

    唯有「做」才能真正前進。

  11. 我不同意這篇的觀點
    當然有一些外行人成功了
    但這篇文章忽略了其他99.9%的失敗者

  12. 聽起來對癌症患者來說
    真是一個好消息呢~~
    剛去原網址看完整篇文章~
    看完…
    突然…有一種感動湧現…
    真得真得~超佩服他、也感謝他不被
    任何閒言閒語給擊倒~~
    目前這項設備花了7年多終於被美國的FDA承認…
    希望台灣也能早日引進這種治療裝置
    有效解決病患的病症與痛苦。

  13. To Vincent:

    在別人的地盤吵與主題無關的事實在不好意思,這會是我最後的回應了。

    1. 恐慌無助於防疫,不管之前準備到底好還是不好。就像我說過的,即使比上真的不足,比下依舊有餘,其他國家也沒試圖煽動民眾恐慌,為什麼唯獨台灣媒體或部落客需要?

    2. 比疫苗儲備量毫無意義,因為舊疫苗並無助於對抗新流感。克流感在你奉為聖經的法國model裡頭,依舊不是最重要的戰力,只是可能但不是最有效的選項之一。

    3. Modeling本是制訂防疫政策時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但他並不是聖經,畢竟模擬的世界與真實世界不同,你只是看到法國政府有做modeling而已,並不代表那就是唯一正確的事情。不過你倒是提出了很好的一點:台灣媒體與其成天報導疫情又"擴散"的多嚴重,不如學學法國媒體,告訴大家政府正做了什麼,想要怎麼做,降低不必要的恐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知道你除了法國媒體的一篇報導,有沒有注意WHO或是其他國家的防疫政策呢?新流感最重要的影響不是致死率,而是對醫療系統的衝擊和影響。試想,如果醫院一次湧入十萬人,就算這十萬人都只是輕微的流感而不死人,我們會浪費或是排擠掉多少醫療資源?

    如果你願意看看台灣現在基層醫療的狀況,就知道因為現在媒體的煽動,我們的醫院和醫師到底為了這些根本沒有準確度可言的快篩,浪費了多少時間和寶貴的醫療資源,就算克流感囤再多也不夠你發!這些大量湧進診所、醫院和急診室要求快篩的民眾,又害多少重病病人失去獲得醫療的機會!

    只能說這種防疫剛好適得其反。人家是拼命降低醫療系統的overload,只有台灣是拼命要塞爆急診和門診,我實在看不出來大力鼓吹政府準備不足,所以造成民眾恐慌,這樣是哪裡正確了?

  14. 專家有時
    也會敗給專家
    20年前
    vs
    現在專家
    哈哈
    現在專家不做就交給別人了

  15. 所以這篇的重點是………"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激昂)
    有人的觀點是………
    “當上食神前要熬過少林寺18銅人陣…這可不是常人能夠負荷的…"
    “當上又怎樣…最想做菜給她吃的已經不在了…" (淚)
    “如果人人都想當食神, 少林寺一下就塞爆了…" (搖頭)
    如果…餐館提供的飲食良好又快又乾淨, 個人對做菜也沒多大興趣, 誰~~會想當食神?

  16. to 曉原
    這主題當然跟板主所說的有關
    目前H1N1全球確診個數308,966,死亡個數3,271(100個被診斷出來的會死一個),WHO目前仍將它定為第六級的大流行,法國預估在沒有任何抑制措施情況下,法國H1N1疫情會維持82日,45~50%的總人口會感 染,30~35%的總人口會得病,病者的5~13%需要住院,病者的0.2~0.4%會因此失去生命,也就是說,會有3.6萬~8萬的法國人因之而亡(相同條件下台灣會有1.4萬~3.2萬)。
    然後我們的中區指揮官說一點都不可怕 留任的衛生署長說難免會往生 作疫苗的可以撒謊說美國不用人體實驗…
    我們這些不想當分子的人遇到這種"專家",不恐慌才奇怪…

    另外不要說什麼媒體不幫忙報導防疫措施 現在衛生署措施ㄧ出來哪家媒體不跟著報(像是325),政府還編了一大筆錢買新聞,怎麼會沒錢宣傳防疫措施? 如果有完整的防疫措施,旺旺董事長指導下中時會不報嗎? 再者媒體專家們不報防疫措施,網路這麼發達不能自己找嗎? 你找出來讓我們不要恐慌ㄚ~

    克流感當然不是主要手段,美國也有高抗藥性的報告,而法國抗病毒葯貯存了三、四種(不只克流感),人家可不只是做model,而是真正的落實。但是我們不只沒看到model,光克流感都準備不足了…那我們是應該自救或是就放給他去?

    而世衛更是警告,在H1N1新型流感的病毒中,有一種會直接感染肺部,引起嚴重呼吸道衰竭,即使年輕或健康的人都難以倖免,而搶救這些患者代價非常高昂,多達十五%因這種病毒而入院的病患,需進入加護病房治療,使得負擔已超重的醫療體系更形艱困。…現實可是跟你想像的"輕微"不一樣捏

    拜託你不要再如果來如果去的了,有時間的話不如幫我們找出政府的防疫措施讓我們安心,大家都不想當分子的~

  17. 這故事還蠻感人的,主要是他研究這個療法的動機。關於新流感,我們也不是專家,版主本來也只是當作引言,怎麼會在這邊討論起來了?不過外國人真的不太緊張,倒不是英美說政府準備得很好,而是他們似乎本來就不太害怕。因為剛發生這事的時候,我在美國機場也沒看到有人戴口罩,但回台灣大家就會戴。我妹上個月去英國,英國人出入公開場合、出入機場也都不戴口罩。但他們根本也還沒注射疫苗啊。不曉得是不是民族性的關係。

  18. 不幸或壓力可能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 總是有人在困境下展現強烈的求生意志力. 本文與羅倫佐的油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算失敗了, 至少自己努力過, 沒有遺憾
    否則倘若時機錯過, 只能抱憾餘生.

  19. 非常印象深刻以及驚嘆!!

    本身是醫護相關行業

    Medline也的確是我們常用的搜尋系統

    癌症的病人有多少?我想數已難記

    醫療與護理 始終與創業行業相同的是

    不斷的更新 更新 更新

    醫護人員在繁忙之虞 總是需要接受新的資訊 以及發明 以及授課

    我想這項發明 的確能夠造就許多福音

    也或許能夠使用在許多相關疾病上

    至於臨床的效應 我想必須之後評估的了

    畢竟這可能只侷限於 “未轉移之癌症情況"

    癌症的發生 種類 型態 生成 都有許多的不同

    都還需要探討與執行

    但是 “天下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

    這的確是血淋淋的例子呀!

    BTW.

    “""這些誤診、誤判,都會過去的。因為,即使病患喪失了生命,但他也就只是一個小小的百分比,對醫院而言不痛不癢,對醫師自己的治療成功率亦是不痛不癢,但,對病患家屬而言是永遠的痛,對病患本人更是「Total Loss」,直接被送到另一個世界,什麼也沒有了。""

    對於這段話,想要說的是 病人用生命看病 我們用生命照護你們的病
    專家也是人 人有犯錯的時候

    我們都只能盡力!

    以上淺見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