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浪人,從煩惱之中不斷開出新的窗

最近台灣這邊有一則新聞,以前有一位立委叫王雪峰,竟然被媒體發現她「以拾荒度日」?媒體紛紛拿出七年前她結婚典禮的美麗的照片,和現在的素顏模樣作比對。不斷的播送她是台大法律學士、康乃爾法律碩士,老公則是台大醫學系,竟然「淪落」到現今的景況……。

我對這件事有一點不一樣的看法。

在亞洲,一間小公司的CEO沒有名片,已經很夠丟臉!更何況是被看到在路邊拾荒!所以記者的詮釋,可以說是反映了社會大眾的價值觀,並沒過錯。但有趣的是,同樣是「拾荒賺錢、吃40元便當」這件事,當事人跳出來解釋,認為她是做資源回收、環保義工,家人說是為了減肥、勤做環保回收當運動,並且已經強調她很快樂。她很快樂!但記者不信,真的不信,所以依然莽然決定用他們的方式來作結論:「慘、淪落」,當事人也百口莫辯,偶因情緒激動而落淚。

我想到,如果王雪峰今天決定到山裡吃齋念佛呢?新聞的角度又會很不一樣了,說不定會說她是放下一切世俗、心靈皆空!

如果王雪峰是去深山的偏遠小學任教,那新聞的角度也會不一樣了,會說她洗盡俗塵、關懷兒童,捨身到山中去!

現在,因為她現在主要收入是「撿垃圾」,於是就不對勁了。有趣的是,記者聽了半天,還是回過頭來問她,「是否要再回來『從政』?」感覺上,大家已經「中毒」太深,好像把所有的人都放在一條不斷轉動的鍊子上,一直往上,大家都是往同一個方向。如果你不是,那你就是「NG」,就是「暇疵品」,就是「很慘」。你放下40萬月薪的立委不做而去揀垃圾,一定是因為你被砍了、你是NG商品──

但,有沒有可能是,她對人生有了另一層的領悟,於是有了另一條凡人不能理解的規畫?

這周在MSNBC看到的一起文章,它提到一個叫「永續旅人」(permanent tourist)的新概念。

該篇文章還給這種人一個更美的稱呼:「一生的浪人」(lifetime nomad)

文章引用一位大學歷史系的教授認為,這個新趨勢正在開始,有一本雜誌叫《Janera》的也都在提這件事。這位記者就說得很好,他說,人生不只有這幾項選擇,「永遠都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工作的!」

它提到高達十個「一生的浪人」案例(竟然找得到這麼多?),都是丟下一切,忍受爛巴巴的薪水甚至從此沒收入,然後跑出去旅行──

一位叫Gary Arndt的顧問師,兩年前他是37歲,有天決定把他的房子賣掉,所有家當改租儲藏櫃存放著,自己自由的跑出來旅行。他很喜歡小島,已經跑過好多好多個島,他開了一個叫「Everything、Everywhere」的部落格,把這段日子記錄下來。

另一位叫Woodrow Landfair,三年前剛從德州大學畢業,他決定不找正常的工作,找一堆奇怪的戶外的農場工作、救災工作,而他所做的事,也都寫在一個網站叫「iWoodrow」

還有一位叫Tiffany Owens,也在三年前從坐辦公室的白領,「轉行」到幫人家「顧房子」,當「遊牧房東」,並寫了一份電子報《Caretaker Gazette》記述所有事情。還有一位叫Lisa Lubin的也是兩年前開始旅行,她一路會錄影下來,全部放在一個叫「11WorldTour」的網站上!

你說,哎呀,都是因為他們還是單身,但王雪峰不一樣!

不,有一位叫Lea Woodward,一直以來就與她的老公一起環遊世界,不過他們都會找尋低廉、好玩、又有網路的城市,才可以一邊工作一邊遊玩,他們也有一個部落格寫下所有的過程。而另一對夫妻Jill和Steve則改裝了一輛超級房車,在美國一路開,還一邊工作。他們的故事也寫在他們的部落格裡面

你說,哎呀,是因為這些人都還是「頂客族」,沒有小孩!那麼你又錯了──

有一對夫妻Jeanne和Vince竟然還帶著他們的女兒一起當「一生的浪人」,自稱為「Soul Travelers 3」他們喜歡坐船,而不搭飛機,這樣已經過了兩、三年,他們的歷程也寫在「Soule Travelers 3」的官方網站裡面。還有一對夫妻Leigh和Noah,平日是寫作的,也帶著他們的女兒四處飄泊,過程也都寫在他們的部落格裡。另外的Melissa和Tim沒有兒女,但有一條狗,也帶著狗一起旅行,寫在他們的部落格裡面!

我笑了。看,這些「一生的浪人」的共同特色,除了他們都「很敢放下一切」,他們也都有一個部落格!在美國,他們很敢說「我就是決定這樣」,還敢公開一個部落格,而王雪峰缺的或許就是一個部落格。也或許,她很快的就會在環保團體協助下架一個部落格?

我認同那位教授說的,世界正在質變,「一生的浪人」的趨勢或許正露出線頭而已。同樣的王雪峰事件,到了十年後,一定會被以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那時候我們就會看到自己有多可笑。不過,我自己也是「中毒」的一份子,永遠不會丟下一切去搞這樣的事,我永遠想賺更多錢,需要更好的頭銜,但,其實就算是像我們這種「凡人」,也已開始「流浪」──

幾天前在矽谷發生一件很詭異的收購案,不,應該是「倒過來」的收購案,兩年前的五月被eBay收購的StumbleUpon,因為eBay太缺現金,竟然又被eBay賣掉了,賣給誰?

竟然是賣給了原始的三位創辦人,就就如同我上次寫的PoshTots一樣。原始的創辦人把它買了下來,但這次創辦人並不是和銀行借錢,而是找來三家創投投資,如同一開始創業一樣!

這個做法,讓已經習慣看增資、賺錢、賣掉的網站循環的會覺得「看不太習慣」,這是什麼意思?賣掉又找來創投把它買下來?然後,顯然又要想辦法再賣掉一次?TechCrunch讚賞StumbleUpon的創辦人示範了一起「有效玩弄資源」的招術,舉出之前軟體公司Webshots的一個案例,它曾在1999年以8250萬美元賣給Excite,到了2001年趁混亂又以250萬美元(當年的3%)向Excite買回來,三年後又以7100萬美元又賣給了CNET,然後CNET又在三年後以4500萬美元賣給American Greetings。聽起來很像是私募基金(PE firm)會玩的花樣和金額,但注意。現在玩的,是創業家自己。

有趣的是,這樣的人,在美國很多。有些人剛好是華裔,他們有些,已經開始回到亞洲來了──

他們碰到的狀況,其實就和王雪峰差不多。首先,他們沒有一張名片。

接下來,他們平常沒有辦公室,必須在星巴克與人會面。

他們回來後,也不需要面試或幹嘛,所以,竟連一套西裝也沒有!

他們有的是「錢」,但「錢」剛好也是最難說服社會的東西,更何況這些錢有的正在賺,源源不絕的入他們美國的銀行帳戶,但他們來到台灣的銀行,連一張信用卡都不准辦!

他們一輩子都在買賣公司,一輩子形同於「一生的浪人」。他們什麼頭銜都沒有,什麼像樣的社會地位也沒有!試想,如果StumbleUpon這三位男創業家剛好取了一個亞洲女生當老婆,他要怎麼和女方家長報告他的「職業」?

「嗯,我就是專門買賣公司的。」

有人說:「我還以為你是學資訊工程的!為何不做工程師,跑來做這種買賣?」

有的人問:「這樣投機一輩子對嗎?都向別人借錢對嗎?」

是因為找不到工作嗎?」

跟著這主題,最近我更有一個想法。我覺得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不斷的追求社會認同的東西,並攀附黏在上面,但一直上去,變成了高階主管或變成貴婦,才發現原來貴婦也有貴婦的「煩惱」。每個人都有煩惱。

但,「一生的浪人」有個特色,他們永遠不怕去製造更多的「煩惱」,甚至每當「煩惱」出現,他們會好好的把握它,視它為「機會」,要利用它,來為他們開另外一扇窗。他們不斷的在開另一扇窗,從一扇又一扇窗口,拼湊出更大的世界。

他們有的不是只有錢而已,他們也絕不是只能用「沒有錢」來概之。王雪峰又什麼不好?這十個「浪人部落客」有何不好?永遠在賣賣的創業家有什麼不好?

原來,一生的浪子不應該是令人不安的生命模式,只是他選擇穩定下來的地點,和其他人有一點點不同而已。到最後,或許當他/她化成一團白色的骨灰,我們會隱隱看到那一團沒有生氣的灰中,竟然在陽光下還透發出彩色的點點。我們的一生,本就不是為了現在這一百年「陪活」的這六十億人口與社會,我們為的是那已逝去的六百億人與天上的太陽,至少心裡要放得下這麼大的一團太陽,或許就能理解王雪峰口中說的那一個聽來簡單又很玄的英文字:「SMILE」。

62 comments

  1. 人生的選擇真的可以很多樣.
    報導說王雪峰骨瘦如柴,我卻覺得她面色不錯,
    45歲的年齡卻有乾淨的面容,這個很少人可以這樣
    8成以上女性到這個年齡,臉上只能用斑駁形容
    可見她物質不富裕,心靈卻很平靜
    如果有個工作讓她沒有物質麻惱
    她一定可以過的比沒放下一切前還要好.
    大家只注意到她無業很多年
    可是這些年她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2. 感覺Mr.6大想變成專門經手公司的經理人XD
    這篇很好,一生的浪人這個議題可以從電影「阿拉斯加之死」獲得很大的啟發^^

  3. 人生本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生命並不會強迫你遵循哪一條路走
    只是完整忠實的呈現你所選擇的

  4. 我碰過好幾個拾荒老人,擁有精華地段的土地,也有大房子
    他們一輩子以拾荒為工作,這行業競爭也很激烈,其實,它
    就是一個行業,只是他們沒有企業化或者公司化去做,很多人
    就認為他們很落魄,事實上你沒有他們聰明,因為他們在做的
    是無本生意,且他們放得下!

  5. 1.王雪峰、浪人及作手之類推邏輯似屬牽強。
    2.記者之於王雪峰的評論,愿於記者職業之毒,根本不值一提。
    3.浪人真是浪人嗎?真的浪人是不會羈絆於那個所謂部落格,你相信那個部落格的目的僅止於記錄而已嗎?
    4.至於作手,與在金融海嘯裡的那些高槓桿的所謂華爾街高材生,本質上沒甚麼差別!

  6. Mr 6 大 其實有時候我們把問題想複雜了 問題不在於拾荒這件事情 而是在於大眾受制於越來越淪落的媒體 仔細想想 記者並非揣摩"大眾的群體意識" 而用"落魄"下筆 是記者用自己淺薄的知識和主觀意見來下筆 個人認為歸咎原因 是因為現在台灣媒體的反客為主 變成是媒體來形塑我們的思想 其實大家仔細想想 可以發現我講的沒錯 有次在大學生了沒 看到阿Ken說 出國一陣子 再回來台灣 會被台灣報新聞的語氣和角度嚇到 當年在美國數年 回來後也是覺得台灣媒體根本唯恐天下不亂 媒體的墮落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 我每天在看新聞 都可以看到無數的錯字和錯新聞 甚至沒有任何邏輯和統計概念的新聞 媒體已經變成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無生命體 媒體的使命是跑新聞 發覺深度新聞 現在的媒體的責任 就是在壹週刊出刊後 負責將之撥出 (這是什麼跟什麼)
    兩點想法
    1. 設立台灣的普利茲獎 獎勵優質媒體 (問題在於評審也可能是陷在台灣這個集體強姦意識下無法跳出的孔骨力)
    2. 用網路反攻 instead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可以以content provider的角度 利用網路(不必天天報新聞) 而是每週固定錄製深度探討新聞 (包括點出該週新聞的不合理和誤導大眾的多方面省思) 問題在於會不會曲高和寡 我還是相信台灣有很多知識份子是願意觀看這類型的新聞的
    像是"吐曹新聞之新聞"節目 (每週一次 還算是"新"聞吧)

    2是未來我想創業的題材 at least 是可以提供一個精緻的新聞平台

  7. Mr. 6也開始寫些台灣當地的新聞感言啦…, 也是localize嘍!
    我也認為台灣媒體的評論觀點不夠公允, 沒遵守公平報導原則, 該多借鏡國外媒體的作法.
    也希望Mr. 6多分享一手具國際化的閱讀心得和看法嘍!

  8. 很久沒在這裡留言了…

    看了這篇深深體會媒體價值觀的錯亂,人家明明就過得好好的,硬是要說人很慘,他至少願意跟愛她的人在一起,這樣才是簡單幸福不是嗎,比起很多每天大魚大肉的高官,民意代表,政客等搞婚外情,或者等到失意的時候妻離子散,這樣的人,即使做資源回收也是很快樂很幸福啊

  9. 拾荒在前一陣子 因為原物料上漲
    所以那時很好賺說
    我有認識的人在做 每天是以千以上在賺
    不用付出成本 只要付出勞力 當健身也ok

    現在的媒體擅長找點在誇大
    訪問當事人的話
    透過後製剪接
    都跟當時當事人說的話有些出入了

  10. mr 6大大
    昨天聽飛碟的陳揮文時間也有提到此事,聽他的見解好像是誤會一場–因為拾荒的好像是王雪峰她婆婆喔!
    我沒有機會確認,但會不會是媒體操作….

  11. 我的身旁也有一位
    就是很有名的作家–舒國治.
    他認為人並不須要上班工作. 日子可以簡單..
    他的日子就是晃呀晃..到處走走吃吃…寫點文字…
    見到本人時,某一部份像乾淨的流浪漢的fu…
    有機會再辦個小聚會讓大夥體驗他的浪人哲學.

  12. 不去害人而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就是「好」!
    我非常同意您對於媒體的看法。
    我也不太喜歡名片in the business field;會用名片的時候,只在於我懶得每次都得抄一遍我的私人電話、email address給好朋友們,乾脆用印的比較方便,那個時候才會用到它 😛
    *******************************
    引用您此篇文囉~感謝分享positive thoughts!

  13. 恩個人覺得有時候在台灣會有一種風氣就是
    倘若你不跟著"潮流"
    你就很容易被歸為"異類"
    上班時間和別人不一樣(不是朝九晚五型)有些人就認定你沒上班
    以前也聽過上班族的同事講
    她們那個部門的單身適婚年齡小姐
    若向別人說週休假日在家修身養息會被認定沒行情(嫁不出去??!!)
    ……………..太多太多奇怪的價值觀了
    感謝Mr6這篇文章
    很有同感唷~~

  14. 電視記者自以為是的報導,再看到她面對攝影機訪問之時的『自信及祥和』,比較一下,讓人為之動容。

  15. 深有同感,台灣的媒體操作已經過火了,價值觀混亂,似乎都一定要跟著他們既定的說法來走才是王道。

    印象很深刻的,是好幾年前東湖淹水,我家剛好在附近,就信步走過去看,淹水的部分就在南湖高中前到加油站那一部份,就看到媒體們的SNG車停在乾地上,然後記著們輪流走進水裡去報導。有記者直接在遠處對後來的記者指導:「再過去一點,那邊比較深啦!」原來是要移動到水看起來淹到腰的地方。有幾位記者身高較高,還因此半蹲著拍。這也太離譜了吧?其實淹水區域不過200公尺見方,拍的好像全東湖都水鄉澤國,全淹到腰,居民都無法出來一樣,搞的那陣子房價大跌。

  16. 講到流浪這回事,其實這樣的流浪者很多唷,只是有架部落格的人數比較少。上頭有位大大認為他們架部落格的目的不單純,就想太多了。的確有一小部分人可以藉由這樣的部落格賺取人氣,回國之後說不定可以接受訪問、演講、出書什麼的,但有很多人真的只是單純的想跟大家分享唷~~(請上一下沙發客網站 http://www.couchsurfing.com/ ,看看有多少人正在用超克難的方式環遊世界)

    知道現在正在挑戰帆船航海繞行地球一圈的人有多少嗎?根據Cruising World雜誌去年的概略估計,超過1200人!實際數字可能更高,因為只有統計美加以及部分歐洲地區有跟當地遊艇俱樂部登記說明的數量。(不過,不包含為了比賽目的的繞行全球,包括現在正在舉辦的Volvo環球帆船賽和Vendee單人環球挑戰賽)

    這些航海冒險者幾乎都只是普通小市民,有著大大的夢想。半數以上是夫妻或者情侶檔,少部分是帶著小孩一起挑戰,更少部分是挑戰終極的冒險–單人環球航行。自行駕船繞行全球的危險度遠比上頭那些流浪者要危險多了,可是真的有架部落格的人不是很多,而且有架的人的更新速度也很慢…..因為海上不容易上網嘛

    好像離題了,總之,現在的價值觀似乎有很大的偏差,只要你做的、進行的工作或事業或挑戰,跟媒體所謂「一般常理」不合的話,就會被當成「異類」「好可憐」「怪喀」「有勇無謀」甚至「只是想沽名釣譽」

    真正重要的是,你想做的、喜歡做的事,就去做吧!(但是當然不能犯法啦)

  17. 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其余的人爱干嘛干嘛去呗。。。。。只要不危害社会,给这世界多一点爱。

  18. 好久沒留言了,看了這文忍不住留言, 留一位台灣朋友(但獨自「為神流浪」至大陸)寫給其在臺朋友的一小段留言,她說:

    「在台灣時常有人好意給我介紹工作或者邀請我留下來,面對這些好意常讓我很為難,想到有些人認為我一個人在這裡努力著好像很逞強,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什麼成就出來,留在台灣似乎可以做更多事,這樣的想法在軟弱的時候,就會爬上心頭讓人喪氣呢,不過我是有異象及目標的,一旦退縮了要再站起來就得花費更大的力氣,對於走過的日子也常有一種「幸好當初忍耐著走過了」的慶幸,所以請大家不要再為我介紹工作以及慰留,因為離開了神給我的呼召,我的喜樂也將離我遠去。」

    流浪其實背後是有一種calling的, 不管是來自神, 或內在某種深切的呼喚!

    今天已沒有多少有真正的calling, 故一旦碰到了有的人, 便不自禁「胡猜亂想」別人為何會那樣!!!

    這是令人更悲哀之處!

  19. Sorry, 訂正及補充這段:

    「今天已沒有多少有真正的calling, 故一旦碰到了有的人, 便不自禁「胡猜亂想」別人為何會那樣!!!」

    應是:
    「今天已沒有多少人有真正的calling, 沒有calling的人一旦碰到了有calling 的人, 便不自禁「胡猜亂想」別人為何會那樣!!!

    肯定, 那些記者 只是打一份工, 已失去了作記者的calling為何了!

    王雪峰(她是基督徒)是否在回應一份比她之前當立委時的 higher calling!

    您我呢?

    A lifetime normad must come from a lifetime calling!

    所以問題不在流浪, 在calling.

  20. 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曾夢想當個浪人,但真敢真能抛下一切的實在不多,尤其台灣的文化,父母從來不捨也不放心孩子去流浪,等到年紀大了,還有勇氣放下一切從零開始嗎?
    而流浪也有分等級,現實裡的基本生活仍必需考慮到,並不是真的想流浪就去流浪,一定的收入仍然不得不想好,這又不是多數人都可說到想到就做到的,想想台灣街頭的流浪漢,那類的放逐,還有美感嗎?
    一生的浪人,多美的名稱,背後是否真如文字那般美麗動人…..

  21. 大家在一样的社会机器下,制造出一样的身体格健!

    但,每个人的脑袋才是精髓;人死了,真的就是地团骨灰,谁也不会留念,在社会的每一时刻确是可以打开无数窗口听可能,或许我们都在找寻着自己的路,但不小心确走上了大家一起走的路,这样据说是为了不"孤独"……..

    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多元的视界应以多元的眼光去观察更多世界可爱的东西不是吗?

    …………..

  22. 我想報導這篇新聞的記者,絕不是一個膚淺至極的俗女凡夫,只是他(她)們 可能太急切地想要成功了,所以才會不顧被報導人感受,而寫出了這篇"姦淫"了當事人的報導,但是他(她)已經成功地搏取所有媒體版面,誰說他是笨蛋呢?

  23. 這篇,大家的論調都蠻正面的

    我非常同意十八樓的同學。our media 是真的生病了。而且是病入膏匡

    一生的浪人,能做到的,實屬少數。但,我相信,他們絕對是超越了常人的想法和勇氣的! 我真心佩服他們的執著,一步一腳印!

    不出國,也能學好英文/靜語錄 jingyueh.blogspot.com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