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ttle PI報社停止印刷,「只留頭尾」的線上媒體新實驗

這星期在美國報業有一則大消息(其他請見這裡這裡),美國西雅圖第二大報「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簡稱Seattle P-I)終於不敵虧損,於這個星期二印出了最後一份,聽說印量是平常的三倍,聽說在中午12點半就全部賣光光了,從此再也買不到Seattle PI。連老雷根總統的兒子也出來買。之後他們開了一個派對,歡送同事,一邊喝酒一邊哭泣,畢竟它已經有146年的歷史,所有人出生時這家報社就在了,許多人對他很有感情,捨不得它就這樣走了,但這間報社在去年就虧損了1400萬美元(台幣4.5億),任何有理想的人想撐著也難,它其實在兩個月前就掛牌要賣,沒人敢接手。它倒了,那目前西雅圖第一大報《Seattle Times》不就更棒了?不,聽說Seattle Times並無喜色,它自己也陷在財務危機。

有趣的是,Seattle PI並不倒。原報社有165人,現在竟然還留下了20人。剩下這20人要幹嘛?就是維護「SeattlePI.com」這個網站,不再像新聞網站,而是一個類似部落格平台的網站。所有記者都走人,但所有的專欄作家與部落客都會繼續留著。它會是一個以專欄/部落格為主的地方。這樣的轉變,OK嗎?問問那些老的忠實讀者最知道!這些忠實讀者不高興的表示,他們看報紙都會看看到底是誰寫的,「如果『只是』部落客,那他們就不讀了!」

好率性!但真的如此嗎?

應該說,Seattle PI年虧這麼多,之所以現在還有幸存在,也要謝謝它的「SeattlePI.com」網站,一個月竟然有180萬不重覆拜訪者!從Quantcast看CNET,一個月也就是900萬不重覆拜訪者,所以Seattle PI一個地方報社來講算是很棒了。其中許多應該都不是西雅圖人。這個網站我還蠻清楚,因為它是我固定進去「挖寶」的網站之一,因為這家報紙總會有一些我想看的訊息,而這些訊息,都是部落客所帶進來的

至於Seattle PI哪裡這麼神通廣大,一個小小的西雅圖城可以有這麼多不錯的部落格寫手?

答案簡單,因為有好幾家大型軟體公司、網路公司皆位在西雅圖,它在網路的創業風氣簡直就是「小矽谷」,所以它趁「地利之便」,地靈人傑,隨便找一個當地人可能就可以寫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網路趨勢文章。

這就有意思了,而Seattle PI顯然也知道他們這項「僅存的希望」,雖然它不印了,但真正後面的野心才要開始。美國報業也看到了,視Seattle PI的新網站為一項「實驗」,這份報紙的大老闆正是赫茲集團,它旗下還有16家其他大城市的報紙,包括《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紙一收就難以再複印,所以這個實驗,也是在測試其他16家報紙是否也要照做,如果Seattle PI成功了,那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報紙「乾脆收攤」,直接轉往線上!我們從Seattle PI的「存活」可看到,報紙的倒閉,來自於過不了「兩個難關」,第一是網路媒體(如入口門戶網站)取代紙本報紙雜誌,第二是是大網路媒體取代其他小網路媒體,是網路上大者恆大的趨勢,太容易轉換了,一旦發現哪個新聞網站可能是最大的,那就繼續讀那個站,剩下第二名、第三名的都會活得比較辛苦。大家只看到前者,沒看到後者;若看到後者,其實就知道了該努力的目標。報社只要以上兩關過了一關,就有繼續存活的機會,這件事並不是每間報社都能做的,95%以上的報社,線上做得不怎樣,一旦廣告驟減,轉上網卻也是被打得很慘。看看Seattle PI,第一關雖然過不去,裁員之後,謝謝它之前的努力,至少有機會過第二關!

那,它會怎麼走第二關?

新版的Seattle PI將會是有趣的準則,它會走兩個極端,顯然是「去掉中間,只留頭尾」。這個「頭」是最搶先的緊急新聞breaking news,都是西雅圖當地最熱門的新聞,擺在Seattle Pi的首頁。而「尾」則是眾多的非專業的個人部落客,我猜想他們拿的應該是最低的專欄作家費用,不必寫多,但一共有150位,其中幾位是西雅圖的國會議員。

這樣「只鑽local新聞、只留頭尾」的策略非常清楚,對一些人來說,local的新聞最好看的只有一兩則,但是蠻緊急的;剩下的大家倒想聽一聽local的人怎麼看這個世界,這段由部落格來做。這樣可讓Seattle PI繼續依存在這個城市,跟著這城市的心跳繼續活得很好。

因為這「只留頭尾」實在太有道理,我們其實可以不必等Seattle PI的實驗結果,就可以先開始試做看看。許多人抱著想開自己媒體的夢想,開一個新的線上媒體的準則是:

一、核心主題和大報有所區隔:像Seattle PI專打地方新聞,若這裡的媒體世界太小,或許就打某一個產業、某一個主題。

二、以該主題最新新聞當「頭」:盡全力搜到最新的一兩條新聞,讓首頁永遠有新的新聞更新。不必多,一兩則就好,連到其他地方或許都無所謂,但要確定是最新的。

三、以該主題的部落格當「尾」:找來大量的部落格來寫這方面的主題,不怕不精只怕不多,可找來相關的名人。

這樣的「只鑽某某某、只留頭尾」的做法,或許是現在媒體的生存之道。赫茲集團手上可做實驗的籌碼並不多,我想他們一定是深思熟慮才下了這個決定。如果這種「只留頭尾」的新媒體網站經營法,在西雅圖以20人可做到,那,或許也是一個所有對媒體有興趣的創業家一個創業的機會了!

7 comments

  1. 95%以上的報社,線上做得不怎樣,一旦廣告驟減,轉上網卻也是被打得很慘。………

    沒錯,你正說中大部分傳統媒體現今的困境!

  2. 好有道理喔!!
    我馬上就想到就簡直就是八卦新聞網站的利基嘛!!
    1.八卦網站首頁永遠搶先放在外跟監八卦記者(例如用IPHONE回傳照片)的照片和第一手新聞
    2.眾多駐站部落客,誰搶先更新部落內容,自然就會有讀者搶先閱讀(例如懶惰的電視媒體也會引用),誰的更新率高點閱率高,自然可以分出高下(憑點閱率發稿費!?)

  3. 我覺得網路還是難以取代報紙,今天我看中時,光排版方式就可以讓我研究半天。同樣的主題,不同人的觀點呈現,報紙可以放在一個版上,網路報應該很難。何況網路報資訊篩選更嚴重,今天中時刊出蔡英文的文章,網路上都找不到,同一版面批評她的倒是放在Yahoo 上很顯眼的地方。所以我還是去訂一份報紙好了。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