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rnbombing」來了!溫暖的新塗鴉文化將改變全球城市景觀?

昨天在英國Telegraph報看到一則新聞,他們介紹了一個最新的「次文化」活動,這個活動叫做「Yarnbombing」,yarn是絲線之意,bombing是轟炸但在美式塗鴉的次文化另有意義,次文化世界常一些充滿「力道」的字眼,像他們稱直接塗色的模版為「throw-up」,畫到熱門作品為「burn」等等,而「bombing」則是一種層層塗上去的塗鴉,有一個網站叫Bombing科學網。總之,「Yarnbombing」就是「針織塗鴉」,用一針一線,弄在一個公眾的物品上,就好像塗鴉一樣,讓大眾觀賞。

「針織塗鴉」本身就是一個奇妙的組合。「針織」的作品給人的直接印象是「柔和」、「無殺傷力」的,當我們看到一個毛絨絨的針織的東西,就好像看到一個老媽媽織給遊子的溫暖的衣物;而塗鴉給人的感覺恰恰相反,塗鴉是又冷、又酷、又野,有菱有角的形狀、看不懂的扭曲字樣,彷彿聞到了一股熱血汗味,年輕人體內極要爆發出來的強大能量。所以「針織塗鴉」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趣味,和一般塗鴉不一樣,誰捨得打電話call警察把這種「針織塗鴉」移除呢!

這些「針織塗鴉」由於相當新潮,所以大部份做上去後,不只是local當地的人看到而已,還可以透過照片,將自己針織塗鴉傳到全世界。

就像這次Telegraph報所舉的這個例子,終於讓全世界真正開始注意「針織塗鴉」新潮流!如圖示,它竟然把整台巴士都包了起來,上面是寫日文,不確定她是怎麼跑到那邊去、為什麼跑到那邊去織這個東西;總之,把這台巴士包成這樣的作者名字叫Magda Sayeg,報導上是說,她是一位住在美國德州的35歲的藝術工作者,她做了一個叫Knitta Please的網站,已經開了三年多,上面放滿了「針織塗鴉」的藝術作品。Magda說,一開始她和她的一群媽媽朋友們喜愛針織,平常織給家人、朋友,織到一個程度後,終於開始「往外面放」。一開始,她們不約而同動起了門口「手把」的腦筋,為冷冰冰的金屬手把,織一圈溫暖的毛製「手把套」,很溫暖,很舒服。我不禁想到以前在加拿大最怕摸門把電到,當時在小公司工作,座位就在門旁邊,每次都要幫忙開門,如果以前的手把都有包這個玩意,說不定就不會「電」到了?

然後,她請了一個朋友也來織,幫她門外一個STOP SIGN包了一層小小的針織作品。「它」就不會「冷」了!結果,不但沒人去通報移除,她反而發現,竟然有些人STOP以後,乾脆把車停在旁邊,下車拍照!

Magda自此發現,這個是可以做的事,於是就開始推廣這樣的想法。我不懂針織,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弄的,不過真的還是很驚訝,Magda說,像那台巴士這樣一個「大作品」,竟然可以在一周內完成!報導還說,其實很容易做。真的嗎?這樣的話,大家若也喜歡的話,說不定十年後,我們的城市將處處都是這樣溫暖的「針織塗鴉」呢!

不過,我有一個感想。有一些畫家顯然也和Magda一樣看準了「針織塗鴉」,開始往這邊走來,譬如,一位31歲的藝術家就把這個當作閒暇時的樂趣,她們都說,這樣的「塗鴉」可以把笑容裝到人們的臉上,真的會幫附近變得漂亮。我覺得,這有一種特別的「癮」在。做完以後,就會拉過來,這是會愈來愈紅的東西,大家都來做,大家都來玩,大家都來happy。但,重點不是這個,重點是──

重點是這個新字:「Yarn Bombing」。

這個字,顯然已經成為一個網站Yarnbombing.com,而這個網站,似乎不是Magda Sayeg的

後來,也有兩位藝術工作者,在加拿大溫哥華居住。她們準備要寫一本叫《Yarnbombing》的書,花了一年的時間四處探索這個現象,等到這本書出了以後,「針織塗鴉」這個字也將離Magda愈來愈遠。

這是一則很普通的小新聞,但看了以後很有感覺,不是因為這是一個蠻有趣的「針織」改良過的塗鴉就接受度大增的事情,而是「針織塗鴉」這個詞彙本身商機的創造與失去

想像未來這若是一個大產業,那誰擁有這個詞彙,誰就是老大!

從Telegraph這篇文章來看,這位在日本巴士上織了整個巴士的美國藝術工作者,應該才是發起人,因為她交待了整段故事,但她並沒有拿到重點,因為她沒有一個「字」。網路是關鍵字的時代,大家就是要取一個名字,到最後,Telegraph報雖然提到了這台巴士,讓她可以正名,但,「Yarnbombing」這本書不會是她出的,而且「Yarnbombing」這個網站,也不是她出的。這讓我想到,我常常在網路人見面過程中,聽到他們幽幽的提到,「其實我才是第一個發現xxx的人」、「其實我早在五年前就有這個點子」。甚至,就算Magda Sayeg織了這台巴士,讓記者寫了這篇新聞,但,她真的是第一個發起人嗎?尤其這是一台日文字的巴士,一個美國人為何會到那裡去?說不定,她是在日本某一處看到這麼一個小針織,然後開始有靈感的?甚至,連她自己都忘記有這麼一件事情了?這些東西,記者沒有交待。我早上就只有這樣的時間,也無法去交待清楚。

不過我們相信,大部份的創業家都是忙碌的。有想法的人,通常不會花時間去把自己包起來,而是一直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到底誰才是第一個,我想,或許真正的創始者自己不會很care,因為他是一個不斷往前走的人。

7 comments

  1. Zune and iPod: Most people compare the Zune to the Touch, but after seeing how slim and surprisingly small and light it is, I consider it to be a rather unique hybrid that combines qualities of both the Touch and the Nano. It’s very colorful and lovely OLED screen is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e touch screen, but the player itself feels quite a bit smaller and lighter. It weighs about 2/3 as much, and is noticeably smaller in width and height, while being just a hair thicker.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