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同事分8種,分清楚誰是哪一種可帶來五個好處

昨天在泰唔士報上面看到,1980年代由Meredith Belbin博士提出了「團隊建構」(team building)理論,企業紛紛致力於建立最棒的團隊,但近年可能是受美國那邊的英雄風潮以及明星CEO四處演講之下,企業開始注重「領導者」(leadership),領導者也注重培養中下階的小領導者。這個風氣下去,大家變得愈來愈「虛」,只是喊個口號,裡面的團隊卻殘破不全 ?

於是,英國心理學家這次很小心的將辦公室的人分為八個種類,分別用一種動物或字來代表,而每一個種類都各自有優點,也有缺點。心理學家說,由於物以類聚,主管找人也都偏自己風格,因此一般的辦公室總是只有少數二~三種,而且大多數人都是同一種,這一種正是和該部門主管同種。所以心理學家鼓勵每個團隊、每個部門、每間公司,應該找個時間,找來所有的隊員,看看大家各自屬於哪一種類?分清楚誰是哪一種,你們就好像有了一面鏡子,立刻看出這個團隊目前的傾向與問題:

母雞:這種人就像一個媽媽那樣照顧著大家,特色是容易相處,有同理心,不過也常常被其他人的問題所影響而導致失焦與情緒不佳,想太多有的沒的事情。

小丑:這種人特別會社交,聰穎過人,一開口就吸引到目光,大部份講的都是幽默話,他的缺點是當他開始正經的時候卻比較無法說服人,別人也不會嚴肅的將他視為正規的人。

酷哥酷姐:這種人相處下來透露一種輕鬆的處世哲學,能夠給同事某種安定的力量,但也有些人認為這種人比較懶,對一些急事不知輕重緩急,有時深不可測,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

啦啦隊長:這種人就是極為熱心,樂觀,動不動就喜歡鼓舞同事,但有時想都不想就直接往前衝,過於莽撞,帶大家去撞牆。

現實傢伙:這種人凡事講求道理,有點教條派、注重條理,不會隨意被騙,也常常深思熟慮讓團隊不會過high,但也因此常常被他人視為負面思考的討厭鬼。

社交家:這種人特色是長袖善舞,社交難不倒他,應酬喝酒有人就找他來充熱鬧場面,他也很注重人脈,喜歡交換名片與握手,缺點是有人會認為他有一點點膚淺。

技客:這種人特色是從頭到腳徹底科技化,鑽研3C產品,相對安靜,注重細節,完美主義,可以幫助團隊做完他們該做的事情,但也有人認為他是控制狂(control freak),不夠大格局思考。

創意家:這種人滿腦子充滿創意,喜歡談大點子,每天都有新的想法,但也被許多人認為是多變(fickle)、缺乏續航力。

這份報告同時也拿這八個種類跑去對英國的上班族做了市調,結果發現有高達32%英國上班族把自己歸類為「現實傢伙」,這個種類目前是最多人的,而最少人將自己歸類為「創意家」與「啦啦隊長」,這點很有意思,因為我可以幾乎確定拿同一份市調到美國的職場去,「創意家」和「啦啦隊長」可能才會是最多人選的。更有趣的是,這些拘謹又傳統的英國上班族卻有高達26%認為「創意家」與「啦啦隊長」明明就是對他們工作最有幫助的同事,他們渴望這些人的存在,尤其是住在城市的上班族更有高達30%認同,鄉下的則沒這麼需要創意家,他們希望身邊有啦啦隊長,自己卻不能當這些人。這種事是勉強不來的,看,研究另外也顯示「小丑」竟然是最不受歡迎的種類,他們認為小丑是最沒有鼓舞感的,但譬如在Scotland的上班族雖然不喜歡小丑,卻有18%的上班族還是將自己定義為小丑類,佔全英國最高。

我認為這個研究有意義的地方在於,它將所有人分類,就好像星座一樣,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不好,但大家都屬於某一類,這樣一分,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個「team」還差哪種人,除此之外還幫大家帶來以下五個新好處:

一、看到「自己看自己」與「別人看自己」有何不同?每個人先將自己歸為某一類,再請同事互評,有些人就會發現,怎麼同事認為的,和自認的不一樣!這篇泰唔士報報導還說,尤其是男性容易犯這樣的誤解,女性由於比較善於自省自視所以不會有落差的現象。

二、透過「相似類」強迫更認識自己(與別人):這八類中有幾類相當相似,譬如「小丑」與「社交家」,我們會先思考一次兩者的差異,再決定自己是否屬於其中一類而不屬於另一類,這樣的抽絲剝繭有助於更細微的更認識自己一些模糊特質(如,外向,是怎樣的外向法?)。此外,如果你自認為「小丑」,而對方自認為「社交家」,你也更了解彼此之間的平常察覺不出的差異點。

三、透過「相衝類」找到同事中最能互補的人:這八類中可以分出幾個相對、相衝的「pair」,譬如「現實派」與「創意家」兩者,有一位同事自認為「現實派」,而你自認為「創意家」,我們兩位可能就是一個最好的「互補」,以後若要單獨約吃飯,應該從這些互補的同事開始找,學到的東西最多。

四、透過「相同類」挖掘出從來沒發現過的新分類:你在這八類選了一類,另外可能也有五~六位同事也選了這一類,想想,的確這些同事都是這一類的特質,但由於相處了一陣子,你也知道這幾位同事的個性與態度也不是這麼的一樣,這時候,你可以發現「新的分類」,更深一層了解人性。

五、透過「不存在的類」找到在這個職場裡的新機會:這樣安排下來,主管可能就忙著去做Team Building,想找來「缺」的那一類人,這時候,你或許也可以知道「缺」的是那一類人,往那個方向去改變。創意家也可以多一點現實的沐浴,技客也可以多一點社交家的色彩,讓自己去填補辦公室缺少的那塊拼圖,未來的仕途與機會也跟著打開。

9 comments

  1. 所有的"把人分類"的概念都是一種錯誤的示範,像血型、星座、和這一篇報導,以我自己來說,我覺得八種我都像,就像我覺得每個星座的優點我都有,但是一個普通人或是自我認同不確定的人,會把責任歸到他的"分類",我是處女座我就是龜毛,我是金牛座我就是小氣,當作自我認同的一部分,不懂得改進,所以這是為什麼越沒自信的人越愛"被分類",因為他們有理由可以不用進化,星座書、開運書賣的越好,表示我們的社會越沒自信,同裡,越喜歡玩這些分類的人,自我認同和發展性越狹隘。

    有時分類是為了簡化,但是"人"是最難被簡化的東西。

  2. 易經將這宇宙萬物的所有外在與內在用八八六十四卦涵蓋起來,一切的動也在384爻包含了,高度的濃縮之後的歸納,真那麼clear cut?人事物分陰陽,陰中又分陰陽,陽中也分陰陽,這可以無數的分下去,所以內經說「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因為推不完會流散無窮,所以用象來看。古人已經告訴我們了,只是我們後生晚輩不學。
    這幾種分類大抵也可以用「象」來看,一種分類不會那麼clear cut,一個分類裡面還是可以有分類的,避免流散無窮就端看分類的人。

  3. 我也覺得這樣分類怪怪的,因為我很難說我是屬於哪類的,還是人家歐美人比較單純,咱們東方人比較複雜?

  4. 若這代表我們社會沒自信,那是否信仰宗教,崇拜偶像,政治人物也算是沒自信的一種表現呢?人們都需要自我認同以及他人的認同,有人靠星座、命理,宗教,也有人追星,趕流行。這些不過都是人們尋求認同及依靠的方式,只要不盲目,又有何彷?

  5. 我認為這一種分法,有他的道理,每一個人確實都有可能包涵所有屬性
    但是如果你幫自己打分數,哪一種屬性你的分數最高
    或是你最喜歡最哪一種屬性的事情,也許你可以把自己放在那一類
    放在那一類的目的是提供自己的定位,因為你喜歡作這一種事情
    如果你願意學習不同類別的事情,當然可以把自己分過去
    但是分數可能一下子不會高而已。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