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麥克也跟風開社群網站,SNS爛掉之前還有3個新方向

這周傳出霹靂遊俠李麥克(David Hasselhoff)也將自己的官方網站全面改為社群網站,聽說有了一萬多名會員,輿論對這個創舉的評論普遍都蠻負面的,而且它雖叫「HoffSpace」卻好像忘了註冊這個域名,蠻呆的。事實上現在社群開出來,美國網友都是負多於正,都在問「行得通嗎?」同時間,富比士今天早上也出了一篇文章「闖入中國大陸社群市場」,討論在華人世界的社群網站的新市場到底有沒有機會到達和歐美一樣蓬勃?

其實,三年下來,大家摸清楚了,社群網站百百種,最後會造成無與倫比大成功的只因為同一個原因:「所有朋友都在上面了」。這件事讓社群網站很難有競爭者,再固執的使用者也能被鯨吞進來。如果還想做社群網站,顯然就是朝這方面,做給另一種人,或給人與人之間的另一種情境。

從這邊來看,美國這邊有三個社群網站可以參考一下:

一、「A族帶B族」的社群網站:YourSphere並不是唯一的一個「小朋友的社群網站」,但許多小朋友社群只是Flash動畫聊天室或簡單線上遊戲。YourSphere的特色是,它號稱只做18歲以下的市場,我說的不是它的內容「適合」18歲以下,它是想盡辦法讓這地方真的只有18歲以下過來(他宣稱用了譬如NETIDme.com 等服務來確認身份),營造出像「學校」的環境,目的是讓父母可以把孩子放心的「送進來」。

它的會員申請,除了叫我填生日,還叫我填父母的email,這就有趣了!我填了自己另一個電郵住址,Yoursphere會寄一封信給我的「父母」,要求父母要去「確認」(verify),並且要求父母也加入會員,填很多關於這個孩子的資料(包括生日、姓別等等),你會發現這封email以及解釋信函裡的東西非常的多,將所有YourSphere的好處再次和父母慫恿一次,「這是一個很棒的地方」,YourSphere希望藉父母的力量來push孩子「只能用YourSphere!」

這個點子可說是以「A族」(小朋友)帶入「B族」(父母家長)的做法,讓我們想起一個非常有趣的點!YourSphere利用兩個本來就認識的族群,互相拉進、互相牽制,有點像我們當初想到但沒成功的「Team」概念,因此,我們或許可做一個社群,是專給A群的,A群會很積極的進來,就像這些小朋友一樣,但讓他們只填一點點東西,外加一個B群的聯絡方式就好,接下來,站方就轉而去找B群(以YourSphere為例就是他們的父母),B群知道,A群很喜歡此站,所以一定也會買單!站方讓B群努力的填好該填的東西,到最後,雖然還是會有一些人「作弊」,但會有更多人沒有作弊,藉一族群帶來另一個族群,這個社群玩法將很有特色,網站也起來了。

二、「好幾張臉孔」的社群網站:「Sixent」則是一個簡單的社群,轉司讓你「建立」好幾張不同的「臉孔」。既然社群網站是人與人之間平的平台,那你的「個人首頁」(personal profile) 就像一張「臉」、一個態度。我想,我們對於老師與同學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對老闆、同事、部屬或許也是不一樣的;對客戶和對朋友又是不一樣的,但現在一般的社群網站就只給我們一張臉,用的是複雜的「權限切分」,難以設定,因此對Sixent就有需求。

既然Sixent主打的是「一人多面孔」,那如何簡單的建立、設定每張面孔很重要。Sixent的個人首頁是目前少見的「三欄式」,進去每個個人首頁,都可以用拖曳的直接安到喜歡的位子,介面做得相當直覺、精美。此外,和其他社群不同,使用者一登入其實會來到一個「中控儀表板」(dashboard),中間的地方已經幫你先設好三個個人首頁,像我的就分成PersonalProfessionalPublic,分別以不同的住址進去,哪種朋友就給哪種住址。一一進去修改,想加還可以再加。由於設定實在太簡單了,使用者可以將主要的那張臉放在Facebook,第二張、第三張、第四張臉則放在Sixent。也促使我們想想看,另外還有哪些不錯的線上點子可能需要「不同的臉」?譬如,小型網拍業者的店面?還有部落格的留言平台?活動的線上報名頁面?

三、「一生中的第一個」社群網站:大學生族群是人人垂涎三尺的市場,但競爭太激,大家開始比誰搞得比較辣,不禁想到,為何不能退而求「高中生」?高中生已經夠成熟去玩網路了,在美國,最紅的高中生社群網站不是Facebook,而是它的競爭者MyYearbook。其實它的數字並不好看,據維基百科目前只有780萬個會員,創投資金亦只拿400萬美元,但它自去年相比又成長了2.8倍,也已有可觀營收,而且我們可以想像它會一直成長下去,因為它實在太高中生了!幾乎丟掉了其他社群網站既有的包袱,一路下來只想辦法讓自己網站和高中生更貼近,它先與高中生常用的教功課網站「CliffsNotes」合作,取得一些「內容」,讓它不只是乾巴巴的平台,接下來加了一些「PK功能」,並導入了虛擬貨幣「lunchmoney」,用這虛幣可以購買其他使用者的照片,還加入遊戲機,一邊打遊戲一邊賺新的虛幣。它的首頁也提高一些功能像「最新做的Quiz」、「最新的動態資訊(news feed)」還有似HOTorNOT的配對服務,首頁的橫幅選單也弄得像玩具反斗城。

但這不是MyYearbook最帥之處。我對高中生的市場是這樣看的,一般網站的新會員來源是「其他上網的人」,找尋這些人,山嶺一重又一重,總有一個極限(像MySpace和Facebook就差不多到了),但,高中生市場並不只是一個利基市場,它對它的「會員」來說,是他們「一生中的第一個社群網站」!MyYearbook也摸出了如何做一個族群一生中的第一個社群網站,保有這個競爭優勢,這一點,若可以一直維持,它就好像開了整座城「唯一的小學」,每年有多少人出生,它就有多少新會員人,一長大,就會乖乖加入!MyYearbook不必打新族群,基本上它新族群是同一批人,它的挑戰是在「另一端」也就是想辦法留住已慢慢變老的舊族群,所以可玩的東西就變多了。讓我們努力騷頭想想,還有哪些機會,讓我們建立某一些人「一生中的第一個社群網站」呢?

13 comments

  1. 霹靂遊俠李麥克將自己的官方網站改為社群網站,有何不可的?美國輿論視這為創舉的評論,其實很奇怪!此外,就算他叫自己的網站為「HoffSpace」,卻沒註冊這個域名,也不重要!(域名只是方便記憶與賦予意義,若大家都有辦法記住一個網址,或有辦法每次都透過某個辦法上到這網站,確實那網址叫什麼也不那麼重要了)

    我去看了李麥克的社群網站(http://www.davidhasselhoff.com/)根本就是在ning.com上做的。Ning上面目前數十萬的"社群網站",有的只有板主自己看/玩,有的只是社區型/同學會型/死黨型不超過50人的社群網站(我自己就為一幫老同學/酒友在Ning做了一個,大夥使用得很愉快,增進情感!),有的是非營利組織善用Ning的低成本社群網站解決方案來當組織網站用,也有音樂性/運動性/藝術性….等等各種領域愛好者的小社群(會員從數百到數千人),也有知名藝人如五角(http://thisis50.ning.com,)的網方網站(同時也是歌迷網站)和Kid Rock(http://community.kidrock.com/)。

    五角的社群網站,根本也就是官方網站,目前會員數是31萬2千3百88人!我記得,去年(2007)底,當我發現五角在NIng的社群網站時,它的會員數在開站後快速成長為3萬人左右,已是Ning為數眾多的社群網站中的大咖了。現在他們當然可以大大方方地說是自己是全世界最大的音樂社群網站!

    在這個時代中,建立自己的網頁是很普通的事,不管是小人物、中人物或大人物,不管是小公司、中公司或大公司。當然,若有像Ning這樣的服務,建立"社群"網站也一樣是很普通的事,因為,3人以上就可以稱之為社群,更何況霹靂遊俠李麥克這樣一個看似過氣但仍似乎活躍的演藝人物。

    我從以上這些案例中看到的事,社群網站重點在於社群的經營。網站技術、架構或平台,不是關鍵,因為這些技術性的東西現在都有許許多多的替代方案。Ning提供的價值在於,既然要蓋房子,就找組合屋,因為,若外部油漆及貼皮、內部裝潢做的好,誰會在意它原來是組合屋。一個房子的溫暖與熱鬧,是要靠主人與客人的互動與經營的。

    在Ning的解決方案下,申請並設好一個漂亮的社群網站不需要超過10 分鐘,在加上改版面、做幾個自己的背景圖、加上一些RSS內容、上傳一些照片、影像或音樂,再弄幾個討論區等等的,一天,就可以有很棒的網站了。

    這些演藝大哥的經紀公司很清楚,要經營粉絲的工作是在粉絲之間的分享、參與及互動。因此,倒不如江資源與心力放在經營這件事上。更何況,將網站經營的權力透過社群網站的方式有限度地下放給會員(粉絲),他們就成為為數眾多不用支薪的網站工作人員!

    媒體常常不懂,只會亂批評。尤其針對那些看不順眼的藝人們!

  2. What would most of us do devoid of the magnificent strategies you talk about on this site? Who comes with the endurance to deal with crucial topics in the interest of common readers like me? My spouse and i and my girlfriends are very fortunate to have your web blog among the ones we typically visit. Hopefully you know how considerably we get pleasure from your effort! Best wishes through us all.

  3. I’ll gear this review to 2 types of people: current Zune owners who are considering an upgrade, and people trying to decide between a Zune and an iPod. (There are other players worth considering out there, like the Sony Walkman X, but I hope this gives you enough info to make an informed decision of the Zune vs players other than the iPod line as well.)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