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MBA畢業後才找到自我,白費一切努力?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哇,MBA學生,還沒畢業就已經有好幾個公司排隊等著要。」

的確,麥肯錫、摩根史坦利、李曼兄弟、花旗銀行這些企業找來MBA畢業生,經過好幾關的面試、殘酷的淘汰過程,厲害的就如願進入一線公司,稍遜的也有二線公司,然後就是令人羨慕的黃金職涯、千萬年薪,在一間玻璃、地毯、辦公桌都比其他公司厚實的高檔辦公室,眺望整座城市的風景。

《華爾街日報》前天出了一篇報導表示,現在出現了一小撮MBA畢業生,竟然不去申請這些公司、從事這些工作。在同學都已經一個蘿蔔一個坑後,他們花了好幾個月在尋找「不像MBA的工作」。由於這些人急速增加中,已經引起校方的關注!

報導舉了好幾個例子,譬如,有一位扛著學生貸款的學生,MBA畢業後竟還在一間農業公司做「工讀生」。她説,她終於找到了職涯的真愛--替代能源,因此她要放棄那些高薪的顧問工作,繼續待在這個熱愛的產業!

還有一位,原本就是做企業顧問,想到MBA沾個水之後出來當一個更高階的顧問,念到一半卻想通了,決定跳進產業打泥巴仗,從MBA畢業後還因此費了九龍二虎之力才在知名食品公司找到一個位子。

也有一位,念MBA大概是為了離開產業升級為企管顧問,但唸了唸,還是覺得對原先的產業情有獨鍾,畢業後還是回到了本身的產業,多的那個MBA頭銜,猜想只能印在名片上提醒大家。

這些「另類畢業生」的出現,簡直翻覆了MBA的傳統。因為,MBA通常的思維都是:你辛苦的進來、努力的學兩年,剩下的人生就已經確定了一條「鑽石之路」,但這一小撮人,出了MBA卻拒絕那些高薪的工作,卻決定不走入MBA最標準也最令人垂涎三尺的工作──顧問、金融、儲備幹部。他們好不容易得到MBA畢業,卻再度將自己丟進一個很大的不安定黑洞

不知道各位讀到這訊息有什麼感想?這邊感想相當強烈。

這篇文章有些地方透露些些弔詭,這些另類的MBA畢業生似乎試圖表達一些事,其他人聽不懂,他們自己也無從解釋清楚。這時候《華爾街日報》這文章引用好幾個相關專家熱心的「解決方案」,聽起來皆有些可笑──

一個說,校方找來了20個MBA校友,各在不同的領域,試著幫助這群MBA畢業生在各「不標準工作」如何找工作!

一個說,他們整理出一張表格Job Search Matrix,幫這些MBA畢業生找到他們的獨特性,要幫他們自動match到其他公司!

一個說,他們建議,這些學生應該先去找一個暑期工讀的工作,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但,我從文章中,卻已經嗅到這一群渴望自由的MBA畢業生,從100~200名已經定型的MBA同學群中跳出來!脫掉西裝!砸掉眼鏡!他們想要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方!只可惜──那個地方好像不需要MBA也能達得到?

可惜他們已經耗去多年時間,才換來這個自由、這個覺悟。

這些「另類畢業生」,令人想起了「印第安酋長的故事」(此故事另有漁夫、流浪漢等其他版本),故事大意是,有個人看到酋長在旁邊喝酒、遊手好閒,就問他「你為何不去找一份工作?」,酋長說,找到工作後,還不是天天期待有一天能退休!那退休後的生活是怎樣?也是坐在路旁喝酒、遊手好閒。

那,不如現在就開始過日子,現在就開始過退休的生活了!

你可以想像,假如跟酋長講話的這個人,剛好是一個努力大半輩子終於掙得一點點晚年清閒的退休上班族,他心中可能有怎樣的悸動。

而報導中的這些MBA的另類畢業生,感覺上很像這些退休上班族。他們忙了好幾年,最後可能繞了一圈回到原點

回到原點,追逐著自己最終想要的東西,那個東西,竟然和MBA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你一定會說,你怎麼知道沒關係?他們念MBA,學到了知識技能、見過世面,或許人脈等等,然後,繼續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發揮MBA的長才!不是嗎!但,從《華爾街日報》的案例來看,顯然不是這樣。他們其中幾位,都透露了他們在唸MBA書過程中,思維轉變、計畫轉向了。而且,別騙人了,MBA絕不是容易的選擇,和人生其他求學過程不同的地方是,MBA發生在工作之後,到下一任工作之前,除非此人真的家境太富有,可以隨便揮霍兩年,不然這個人對他在MBA之後的生命,一定是有「某個目標」,而這目標大多是,在自己的產業想更上一層樓,或可能是工程師轉商、轉金融、轉部門、轉位階!這個目標,很有可能不是個人的,而是學其他人的

這個想像,這個追求,和這些完美的人生計畫,讓許多職人前仆後繼的想盡辦法進去念MBA。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大提升,也的確,出來以後,他們果然變得很搶手,薪水也大幅提高,但是,這些提升,有時就是止不住一顆想「做自己」的心。MBA畢業後,他們才開始選擇「找一個自己想要的工作」,這時候發現MBA不夠,於是再繼續投資更多的時間,去追求它。

酋長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但沒有人聽過的是,「接下來?」

酋長和退休上班族,有何差別?

有一差別,大家沒注意--

酋長很可能比退休的人還年輕20歲。所以,他雖然嘴硬退休,但至少他早一點開始做自己要做的東西。我們不能說,他未來是會比較好,但他把人生「反過來」過,先去了解自己,再去摸索,那麼,他的大半生將都會是他的!

反倒是一生汲汲追求MBA、更上提升的,若沒有想清楚,他的大半生,可能都不是他的,尤其是在剛入社會起步飛衝的頭五年、前十年,整個都浪費在一個自己沒有衷心喜歡的MBA計畫上,套一句常常與同事講的話:「太迂迴了。」我們不希望從A到B,竟還必須先做C、D、E、F…,若是這樣,這件事本身很有可能就是「定制的」,沒有一種定制可以真的符合每個人,到最後,終有一些人會因為終於找到自己而再次拋棄了這個閃亮華麗的定制。

總結下來,若你想進麥肯錫,去MBA是對的!但,若你只想到《華爾街日報》中舉例的這些地方,做行銷處長、做業務開發總監,是否一定需要MBA?應該不必吧。之前工作墊經驗的那幾年的光陰、腦筋半老還得努力考MBA的辛苦、拋下出去學24歲年輕人唸二年、之後還要努力找工作,這段的摸索,其實已經足夠換到任何除了麥肯錫以外的工作了;當你去衝撞這個職場的所有零件,你就是在唸MBA了。更何況,當MBA畢業後,直接回到社會,反而還不能保證,可換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就是說,如果是想要穩定、高薪、好看的工作,投資在一個已經有很多人所在的未來,如果能保證自己不會又中途後悔,那可以無怨無悔的去衝MBA,確實MBA是最好且唯一的方式。但,如果你是想要做自己,投資在自己的一個屬於自己的大未來,而且還沒有想像清楚的話,顯然,每一條路都比MBA還好,因為每條路都是充滿「我我我」的方法,而MBA反而有可能是是離「我我我」最遠的一條制式路!

人生到底怎樣才算成功,大家的定義各有不同。最悲哀的人生就是到了八十歲,回頭一望,發現自己一直在滿足別人的期待,而那些「別人」在被滿足後也都不見了,只剩下自己,和已經逝去的光陰;而最值得的人生,就是到了八十歲,回過頭看,記憶可及的所有的年,都是充滿了自己的故事。他說,我滿足了。

我不是MBA企管碩士,我是管理科學。或許有一天當我確定它是真正的我我也會去念MBA,不然,我會想辦法離這三個字母遠遠的,拒絕掉它給我太多「不適合我」的誘惑

29 comments

  1. MBA gives you a chance to know about industries/jobs you wouldn’t have had a chance to know if you haven’t gone. If you are open-minded about going into MBA, you will have the chance to switch your career direction successfully in the middle of the program. I just find the suggestion that MBA students inherently follow the stable, rich, popular career path very uninformed, especially coming from a person who has not had personal involvements in any MBA programs.

    Full-disclosure: I am a recent MBA graduate (from an US West Coast school). I am currently working for a multi-national company not based in US.

  2. Hi, 其實這篇似乎闡述的很有道理, 但是人生的道路並不是 “"想"" 好之後也就著敲錘定案的事情!

    的確, 酋長什麼事情也沒坐著在喝酒好像比汲汲營營的旁人悠閒, 可是他的酒怎麼來, 或許因為他是酋長不用工作…, 但我們並不人人都是酋長,並不是人人都有空閒去 “"想好了, 確定了, 再去做 (而且做了還不能改, 不然會被論成 “太迂迴" 的人)"" ?

    人生規劃並不是一念MBA, 終身MBA! 這種被時間及學歷侷限的想法才是最可悲, 彷彿未來用不到這樣的學歷背景, 即被判定無效或是浪費時間 ! 如果我們有一心一意的衝刺目標, 朝它努力當然無可厚非, 但隨著我們見識增廣之後, 誰敢保證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

    誰能說我們交往的第一任男女朋友就必定是我們的終身伴侶 ?

    我同意過一個讓自己不會後悔的人生,但我不認為需要過一個才因為稍微轉換跑道就被拿來大作文章而什麼都需要瞻前顧後、左思右想而遲遲不決的人生!

    就像一位偉大球員說的 “Just do it "

    許多事,是去做了才知道好壞!

  3. “你一定會說,你怎麼知道沒關係?他們念MBA,學到了知識技能、見過世面,或許人脈等等,然後,繼續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發揮MBA的長才!不是嗎!但,從《華爾街日報》的案例來看,顯然不是這樣。他們其中幾位,都透露了他們在唸MBA書過程中,思維轉變、計畫轉向了。"

    看起來他們的確是在唸MBA的過程中有了不同的啟發啊,不確定您是否有漏打字。
    生命的有趣在於點跟點之間不是只有直線這條路,酋長年紀輕輕快樂的喝酒他選擇了直線,有人則辛苦了大半輩子最後才回歸山林飲酒作樂,他選擇了彎路,但在這彎路的過程中他經歷的讓他能更珍惜飲酒作樂的可貴,這何嘗不好呢?
    只要經歷過的,都可以是自己的故事,不管是完成別人期望或是自己的^^

  4. Great article. Interesting viewpoint.

    I just want to share a few things.

    I believe that MBA is more than just a stepping stone like you said. It is a platform that inspires students to explore new ideas, leads them to the new people, equip them with business skills (and therefore dare to fail forward). It helps them to redefine what they want in life, or at least after graduation. That’s why I am not sure if I could agree with you on this “但,如果你是想要做自己……MBA反而有可能是是離「我我我」最遠的一條制式路!". Afterall learning is a process of discovery, isn’t it?

    I am very fortunate to have met with a few students (US west coast) who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and visions i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t is not the traditional MBA career path and they knew about it before they stepped in. These people are using their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create value in the society. So MBA program actually helped them achieve what they want to do in life. In my opinion that is definitely more than a “完美的人生計畫" as mentioned above. I am going to start my part time MBA soon and I look forward to it.

    Again, good job.

  5. 應該說很多人根本沒有想清楚她們想要的是什麼?
    因此就一直讀書,看人家讀MBA也跟著湊熱鬧,
    結果被MBA這個頭銜壓著,想放又不肯放棄吧….

    雞肋…

  6. 如果選擇自己的路 顯然是崎嶇的
    制式的路 卻是別人眼中光輝的

    這兩條路 很難當下就可以抉擇

    而選擇自己的路 卻讓家人擔心 面臨許多的壓力
    又不敢保證未來會變的更好時 如果沒有承擔這些的勇氣

    “選擇" 真的很難

  7. 同意上面 Jenne 的看法。

    文中這些人其實也是讀了 MBA program 才找到未來的路,若是沒有這一段,可能還是日夜嚮往 MBA and/or the following path.

    至於自己,從來也沒有想到會進商學院(先選了要進的所才發現),到現在也還沒畢業(一直都是 IP MBA Candidate),不過我清楚的知道走上創業這條路是受了商學院影響。

    P.S. 商學院的 career path 也在轉變中,以政大來說,科管/智財跟企管/財管之類就有顯著的不同,一個不精確的簡單區隔是,前者比較接近研究從0到1,後者則是從A到A+。

  8. 在美國唸 MBA 除了念排名前三名的學校(看看這三個學校一年收多少學生),才有機會畢業後走鑽石道路。 其他念MBA的, 如果非美國人,畢業後只有一個字"慘"來形容。所以找其他不像MBA的工作就是現在的常態了。並非這幾個人特別而已。

  9. 酋長後來將臉抹得白白的去跟一隻蝙蝠單挑!!也許有可能?

    【布萊弟的職場部落格http://funp.com/blogs/info.php?blog_id=24772】

  10. Mr.6寫何苦寫這篇文章文章來貶低MBA呢?脫離常軌並不是MBA才有,人生本來就充滿了各種可能,唸什麼科系、唸什麼學校,只是當下的決定,只要日後走上更適合自己的路,他人(例如Mr6)又何必對他們的選擇指指點點?

    就像Mr6頂著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一般有這種背景都留在美國500大企業領高薪了,你走上回台灣創業這條路,應該能體會被別人質疑你判斷的感覺,你如何斷言MBA的人生都不是他們想要的?你又何必去質疑別人對他們自己人生的決定呢?

  11. 這篇就是在寫我!!!
    世界頂尖管理研究所畢業, 進入全球第一大金融公司當儲備幹部, 在交易室裡作最賺錢的衍生性商品投資…..卻無時無刻只想逃開走心中自己的路……….

  12. 或許很多人過去唸完MBA,投入所謂「像MBA的工作」,然後過了若干年後,擁有了人脈資金去完成當初還沒放棄的理想。現在的畢業生可能比較勇於做自己,對他們來說進入Consulting firm、IB不是唯一的出路。

    人生本來就是段發現自己的過程,唸MBA的過程也是有價值,唸完之後才發現原來更接近「我我我」的路,然後去實現他,也是另外一種MBA的價值。就像社會企業Cosmos Ignite Innovations創辦人 Matt Scott,他是因為到了Standford唸MBA,接觸到社會企業精神,才有機會接觸太陽能研發團隊,然後發揮他的商業技能和理想,在印度推行平價的太陽能燈具,讓印度人免於煤燈所苦。

    或許不是這些人翻覆了MBA的傳統,而是大家對MBA既定的成見甚深吧。

  13. 人生充滿了很多可能性…作者寫這篇,應該是看到了報導,跟據現象做出了結論,寫出了心中的想法,就是:要很喜歡才去念,否則大可不必,而把心思拿來做真正想做的事;但是,大部分的人不一定都是真正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 !!! 因為暫時還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所以,心中想的是"嗯…反正不討厭,就試試看,嘗試做做看"…或想的是"別人都有念,我也想學新東西,剛好"…等…就去唸了….

    然後,在唸的過程中,接觸到了不同的人事物及觀念,也衝擊出了新想法…雖然最後不一定選擇相關的工作,但是這期間的洗禮,卻也更堅定了/更確定了一些人生的方向 !!!

    所以,我認為:這期間是有意義的 !!! 重點是…過程 !!! 說不定沒經歷這一段,還淬練不出一些智慧及想法呢…who knows ?

    有個朋友本身是國立大學頂尖工程研究所畢業,但現在的工作是賣健康食品…以前會想:那它幹麻要讀(4+2)年 ? 不過,既而想到:說不定這六年所鍛鍊出來的做事方法及思考能力,將有助於他的事業呢 !!! who knows ?

    每個人天生就不同,再加上後天的教育,家庭,環境,朋友諸多因素的影響,將導致每一個人所走的路都不同….只要,自己是知道想要的是什麼,或是不清楚但認真努力的生活….都好… 這樣,應該沒有白走的路吧 !!! 只是, who knows ? 哈 !

  14. 這些唸完MBA去找"不像MBA工作"的人,其實正是因為他們念完了MBA才能對工作有所"選擇",因為有所選擇才會充滿熱情。看看那些失業找不到工作的人吧,他們會考慮去找所謂能做自己的工作嗎?有工作有薪水付的出帳單就很滿足了。

  15. 我就是在MBA學程中決定了未來要走的路。我現在是遊戲設計師。
    若當時沒有走過MBA這一段,就不會篤定要走這條路。是這個過程讓我做出決定的,我很確定。

    我沒有把MBA所學的丟掉,那些知識很有用。

  16. 對於工作經驗不長 尚少年的我而言 MBA唸完反而是背負著一個招牌
    最初畢業一年還有光環 想說自己可這下可值錢了….

    現在我想可能是個性原因 越來越不喜歡證明自己是MBA畢業
    但更喜歡的是跟不同人合作的快樂 並享受溝通的樂趣 因為那正是在那過程中學到的最重要東西…

    邏輯思考 自我解決問題能力 以及採納別人意見與專業一同合作 我想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

    至於走什麼路 說真的我自己是不大作生涯規劃 自從照著本來的藍圖走過以後
    才發現很多東西是很難理想化與順利 自己似乎也並不會那麼快樂 也並不是那麼擅長
    因此快樂與自我實現 是我現在最追求的東西 畢竟這是與命運競合過程 不可少的東西…

    努力往往是追尋到自己的必要累積 而非必要去做什麼 才是對的…
    比起新創事業 不 應該說 找到自我 才是找到自信與未來發展的真正開端 不是嗎?

    MBA充其量我想只是一種訓練 訓練自己找到分析自己的一種過程….

    而命運真的很奇妙 我現在從事著沒有想過的工作 而離開畢業之後進到的高科技產業後
    去到過去許多年曾經非常喜歡的產業…. 不得不感受很多東西其實是被註定的….

  17. 7. 妙妙
    留言時間: August 21, 2008, 8:32 pm

    如果選擇自己的路 顯然是崎嶇的
    制式的路 卻是別人眼中光輝的

    這兩條路 很難當下就可以抉擇

    而選擇自己的路 卻讓家人擔心 面臨許多的壓力
    又不敢保證未來會變的更好時 如果沒有承擔這些的勇氣

    “最悲哀的人生就是到了八十歲,回頭一望,發現自己一直在滿足別人的期待,而那些「別人」在被滿足後也都不見了,只剩下自己,和已經逝去的光陰;而最值得的人生,就是到了八十歲,回過頭看,記憶可及的所有的年,都是充滿了自己的故事。他說,我滿足了。”
    赞同!

    “選擇” 真的很難

    顶~~~ 也在面临选择,但我会走我自己的路的。

    “可惜他們已經耗去多年時間,才換來這個自由、這個覺悟。”
    6先生的意思如果能早点发现,岂不更好。

  18. 如果選擇自己的路 顯然是崎嶇的
    制式的路 卻是別人眼中光輝的

    這兩條路 很難當下就可以抉擇

    而選擇自己的路 卻讓家人擔心 面臨許多的壓力
    又不敢保證未來會變的更好時 如果沒有承擔這些的勇氣

    “選擇” 真的很難

    想不到在一個星期前才作出了這樣的選擇, 就看到了這樣的文章…
    這個選擇真的很難…難到幾乎不能入睡
    自己的路還是制式的路, 眼光放在人生上, 還是選了前者

    花時間在不想留戀的地方, 還不如重新來走走一直都想走的路
    其他地方放來的壓力對自己來說有意義嗎?
    好像自己一早就已經有答案了…
    在甚麼時候, 我都希望身邊的人有勇氣去這樣做!

  19. Why not? 有的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沒有待過產業,在consulting firm再怎麼做都是那樣,日子久了感覺有點虛。(這不是我說的,是王文華說的,所以他在consulting firm待了待就跑回產業界,然後現在在找自己。)

    產業界雖然薪水低(跟華爾街比),但是工作相對輕鬆及穩定(看看今年的華爾街大裁員吧!),每天晚上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讀自己想讀的東西,輕鬆快活又愜意。

    我undergrad唸的是理工+藝術,所以不唸個MBA是連產業界都進不去。其實如果有個華爾街日報原文的連結會更好(我也有帳號看得到沒問題),不知道原文所指的是不是說top 10的MBA? 如果是top 10,那麼以投資報酬率來說,進產業界是不太划算。

  20. 你寫的這篇文章很不"in touch",可能因為你本身不是但也很明顯的你沒有跟這類型的人聊過,也沒有試著了解過他們,既然你不了解,你應該沒有資格寫這篇評論吧……………….

  21. Hi,

    我很同意印第安酋長的故事, 數年前赴美讀MBA, 回台灣做了兩個跟MBA與財務無相關的工作, 反而希望能考個公職人員, 回家鄉買房與家人快樂過生活, 我想這應該是是MBA帶給我最大的收穫了 -> 找到自我.

  22. 不論是酋長還是漁夫…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全球化與物智富裕的毒害…就像是幸福指數最高的不丹…
    但是不丹對外開放的後果,就是人民利益薰心,背離傳統價值,為了去大都市追求利益反而淪為平民窟一份子…
    所以…酋長跟漁夫可能某一天會覺得自己不應該每天休閒享受,會想往大都市走,甚至考慮去念MBA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