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YouTube成就,在哪裡?

WWW YouTube成功之處,在於它竟然能夠徒手起家,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讓這麼多人開始在它上面做一件從前從未察覺會爆為流行的事情(貢獻、分享、觀賞影片),這絕不是排隊買葡式蛋塔一時流行,也不是炒地皮的投機行為,它確確實實的改變了網路使用者的生活型態、習慣行為,它是一起紮紮實實的網路大成就,它的成功也令所有流著創業熱血的人士激動不已。當然,這起併購或許因影片版權及Google是否擴張過快等問題顯得不是這麼完美,但就算它明天倒下,仍無損網路創業家已誤打誤撞發現了「影片有細菌力」這個大秘密的事實,這是人類的新發明,從來沒有過的新東西。所以成功留給了兩個身無分文卻敢衝敢撞的年輕創業家。我們在旁欣賞的大可以選擇「批評」它,反正那16億美元也沾不到邊乾脆引經據典來批個痛快,但,我們也可以選擇「學習」它,或許,下一個16億美元就會來到我家? 

2006年的今天,台灣的年輕創業家不可能做出比Oracle 10g還棒的資料庫,也來不及熬出比微軟Windows還完備的作業系統,但是理論上來說,假如美國年輕人可以每年都發明一兩個像YouTube那樣改變網友使用習性的新網站,華人世界的年輕創業家當然也有同樣的機會,來改變人類的秩序,讓明年也輪到我們加入Yahoo!AmazoneBayGoogle以及,YouTube的億元俱樂部。 

翻開互聯網的十三年發展史,有幾個大型的「新社群」曾經透過創新的網站突然被匯集起來。譬如,eBay透過網路做一種從來沒有過的交易方式,現在有上千萬的人天天掛在上面買賣。接著ICQAIMMSNQQ等首次讓IM軟體進入每人的電腦,今天有幾千萬個用戶每天開電腦就一定要讓自己出現在IM上面。然後,BloggerXangaLiveJournal等部落格空間提供者提供了部落格,上百萬的網友天天在上面書寫心情、分享生活。隨著千囍年後數位相機漸成人手一台,相簿網站如OfotoSmugmugShutterflyFlickr成為每人儲存回憶的地方。另外,以Friendster敲響了年輕族群交友網站熱,隨著網路繼續往低齡走並被MyspaceFacebook來銜接。然後,就是YouTube分享酷炫有趣影片。這些爆炸社群網站,都擊中了某一個從前沒人知道的關鍵爆炸點,所以突然爆紅、改變人類習慣,那,下一個爆炸社群的機會在哪裡? 

已有報導開始揣測下一個有機會重演「YouTube傳奇」的網站,他們點出了Revver(含廣告酬庸的影片分享)、 Zazzle CafepressEtsy混合版,自行設計產品美美出售)、Smilebox(寶寶相簿)、AllPeers(分享檔案)。這些網站的威力不是像是後起的餘震,就是架在已經證明不怎麼容易成功的概念之上。其他最近大家都在談論的網站如Digg由於概念仍待證實,規模終遇到瓶頸;而那些「ster」系列如PetsterRidester只是在寵物、自助旅行等特殊族群的FriendsterEtsy只是特殊族群的eBay世上60億人口都是不同的,要像YouTube那樣做出一個讓每個人都會有潛在興趣的大通點子,還得要有點創意才行。 

但這也表示,機會還在前方!現在開始思考「下一個YouTube在哪裡」並不遲!這次,誰會是那兩三個幸運的小孩? 

與其批YouTube是狗屎,我寧提出一個我個人認為可能的大方向,藉拋磚引玉,大家都可以分享自己認為的「下一個YouTube在哪裡?」 

我認為,如果說「長尾效應」有效的解釋了網路取代實體的一些實例,目前網路上發揮長尾效應的網站,到了人口密度愈高的城市就變得愈軟趴趴沒有用;網路,一直未讓城市人感覺到「我是在城市」的這個事實,他照樣無國界的與遠方交易,所以或許矽谷南灣偏遠Campbell地區的市民已經很習慣使用網路去租片、買書、買菜、買家具、買機票…,但在紐約、東京、倫敦、上海、台北市中心生活的人們,大部份的生活機能仍仰賴用手機通話或面對面去完成。所有試著改變城市人習慣的網站都不太成功,譬如WebVan的超市雜貨送到府、或像ToGoTaxi透過網路一樣點餐送到家,每年都有一兩家嘗試,至今仍慘淡經營。 

網路是在提供人們各式各樣的「管道」,譬如ICQ建立了人與人之間即時文字交談的管道,eBay建立人與人之間買賣管道、Myspace建立人與人之間認識對方或展現自己的管道、YouTube建立人與人之間分享影片的管道。除此之外,人與人之間,還有很多很多很多其他方式的「管道」可以建立。互聯網的潛力就像人的大腦,只用了不到5%的威力,我們一直思考如何讓網路接觸到最偏遠的地區,卻忘了我們城市人身邊,其實還可以發展另一類的「管道」。 

城市人彼此間或許是家人的關係、或許是鄰居、同事、路人、每早買三明治見面的商家,超市就在下面,朋友就在旁邊,醫生就在街角,目前這些管道都還是用電話或面對面來完成,而不是用網路;目前尚沒有任何網路上的新管道真正的利用到城市的近距離的特質,藉用通訊字彙,將它稱為「最後一哩」(last mile)的商機,「網路版」。 

這些可建立的「最後一哩」的「新管道」包括哪些?瘋狂想一個(雖然這個在Web 1.0時代已有人做過):譬如我今天想買一個鞋櫃,或許可透過網路貼文看看上下左右鄰居誰要不要一起買、一起運、算便宜一點。認真一點的,譬如我今天需要一個家教,看看能不能在鄰居家裡已經在上課的,順便來我家上課,讓家教省一趟車馬費,也因經由認識的人推薦而安心。幫城市人建立這些新管道的這個大方向,我覺得會很有意思,尤其當行動手持裝置愈來愈演成人手一隻,四處都可以免費無線無限上網,這個大方向應該會有一些商機。 

「創意沒有終點」這句話有時有點像是假根口號,在其他地方我不敢說,但是在互聯網上面,創意,還真的沒有終點。 

12 comments

  1. 於是也許過了三年後

    各大建築大廈社區 都會標榜友著自己經營的網頁與討論區

    討論著這次的會議記錄 通知事項

    更甚者可以跟許多店家簽約 透過社區網頁直接聯繫 讓附近的超商都可以直接送菜進來

    哇喔~:)

    聽來不錯

    姚子2006.10.11

  2. 超商給我一些想像空間。超商之所以可行,除了新瑩的店面,還有大量採購和通一配銷的成本優勢。如果將止一模式再加以擴大,是否有可能在某一天,家裡的冰箱隨時放滿各式各樣的飲料,或其它可長期保存、低成本的食物。供應商透過網路科技,可以適時補貨,或換貨。當家中冰箱充本各式食物時,無形中就會刺激你消費這些食物的慾望。又或許從辨公室開始供應。

  3. technology is easy 技術是簡單的
    idea is cheap 點子是便宜的
    execution is the key 如何做才是重點
    mentality is the king (這一句有點難翻) 死做硬做不如巧作, 如何巧做可能和思維比較有關

  4. 關於下一個Youtube(或更勁爆一點,下一個Google),若是按照乖離與怪利(The Deviant’s Advantage)這本書的說法,主流媒體現在會視之為奇聞、怪誕,等到邁向明日之星時,其模式定將經過相當程度演化,在此調整一下,就算是部落格好了,可能也要到“the realm of the cool”階段才會受到關注,就算真的有什麼人在早期就相信,大概也會去動手做(否則我不認為真的相信),所以聽到風聲的都不會太準。

    我相信的模式是一個能夠虛實整合、並且許多人都需要的東西…

    Btw, Youtube被買,有些人認為是高估,也以傳統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有興趣可以看看這部份的討論回應

  5. 我以為你最後舉的那個例子是在說 kijiji 😛

    不過我一直不覺得 web2.0 這個名詞可以區分網路服務,很多社區型態的公布欄網站一直都經營的不錯,只是不在那個社區的人,或是過去沒有深入研究過社群(社區)的人不知道 🙂

    而透過手機定位的概念來做服務,其實 emome 也有一些實做的頻道。

    而送餐到府的服務,假如我們從 pizza 的角度來看,也不是那麼沒有前途。

    我想說的是,我同意網路是提供人各式的管道建立關係,不過也不用太刻意否定舊點子和舊管道,好好的包裝過後,或許就是新商機 🙂

  6. 所有實體世界進行的事,都會有遷移至網路上的傾向。就像,當年發明電視機,然後普及到全世界每一家庭,深入生活為例;現在正在進行的就是:網路版的生活典範轉移。電視能做的,網路都能做,因此,就有了一個思考方向;網路還能做到電視做不到的,就有了另一個開放思考的無限空間。

  7. 所有提到的社群網站創立時都免費也都無revenue model,除了eBay後來靠收交易費賺錢外,其他唯一的exit選擇就是被併購。亞洲的資本環境跟marketing畢竟不一樣,要創業還是得考慮營收,所以容易跟使用者感受脫節…

  8. 我前半個月才發現有mr6這個blog,
    於是這幾週來閱讀、思考,心中也浮現了幾個網路小創的想法,雖然沒辨法參加10/15的小創聚會,不過閱讀mr6的觀點和其他網大的評論,受益良多。i have a idea:能夠簡單的成立、加入讀書會,而不是一般的虛擬網路讀書會,能夠記錄讀書會的進度、日期、筆記的網站,由大家決定時間地點科目..等,管理大家讀書會的智慧成果,其實說穿了有點像國外的CityCita,只不過聚焦在讀書這件事上。–>以上所說的似乎離題了。但我支持小創小賣的想法!

  9. […] 大部分的企業家和評論家,還是習慣提起台灣傳統產業的成功經驗,還有2000年網路泡沫,來思考一波的網路狂潮,但很顯然的這樣下去下一個台灣的youtube即便受孕了,也將因為臍帶打結而胎死腹中,最可惜的還是台灣在這波全球化的浪潮下被邊緣化、低階化後難以翻身。 (圖片來源 故宮博物館) […]

  10. […] 大部分的企業家和評論家,還是習慣提起台灣傳統產業的成功經驗,還有2000年網路泡沫,來思考一波的網路狂潮,但很顯然的這樣下去下一個台灣的YouTube即便受孕了,也將因為臍帶打結而胎死腹中,最可惜的還是台灣在這波全球化的浪潮下被邊緣化、低階化後難以翻身。 (圖片來源 故宮博物館) […]

  11. 因應老年化的來臨,其實網路可以提供很多不一樣的「照護」服務,這樣的商業模式在國外都還沒真正被切入、實作,或有些雛形,很願意就這個題材透過大家的討論創造出可行的事業來!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