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才華」為主的職涯規畫黃金道
上次有人留言希望我改行寫職涯?以後每周有機會找一天來寫這類題材。今日補班的朋友們若上班上得心煩氣燥,今天也可來讀讀這一篇。
我心中長期住著一個安全感不足的小孩,這小孩曾經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職涯像「狗啃」的,零散得組合不出一塊拼圖。現在雜誌教我們的、長輩教我們的,大部份人都在「一定要想辦法找一個專長」,但,很可惜的,我偏偏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通才」。我會的事情很多,但一直到一年前,都還不斷的在「轉行」、不斷的發展「副業」,不斷的歸零、重新走起。我在國外很好的學校學了一身資工系與電機系的軟硬體技術理論,出來卻從來沒有找過電路設計或深奧的軟體工作,反而一直都在做最上層的應用軟體、網站類,而這部份的實力,根本早在大學還沒開始念,就已經全部自學完畢了,那幹嘛要念大學加研究所!等到我進入好幾間知名大公司,明明有很好的職涯前景,卻想創業作生意,於是離開大公司當了幾年的創業家,散盡積蓄。然後,我竟然開始花一些時間寫文章,從接了矽谷的一間「矽谷時報」的專欄作家開始,寫了十幾篇高科技,每個月的某一個周四,準時到Castro Street的元寶餐廳拿一張,還故意擺幾張在其他餐桌上,從來都沒有寫紅過。接著,在美國好好的不做,我跑回台灣,跑去企管顧問公司,接著又跑到創投,每天早起我都非常的自責,曾經因為跳級,我是加拿大全校最年輕的學生,但,今天自己的年紀愈來愈接近三十歲了,許多學弟學妹卻累積了比我還多的年資、爬到比我還高的職位、存了比我還多的積蓄,我卻繼續讓我的職涯不斷的「歸零」、重新開始。之前,記得每次要換工作時,我很害怕把履歷表丟出去,因為那上面儘管有非常棒的學歷、非常棒的公司名,非常棒的作品,但全部都是零散的,東一點、西一點,而這正是電視上的職涯專家嘴裡常告誡的不可犯之大忌,我彷彿看到那些徵才者,為我的履歷表判下了死刑。
「通才」,在這個社會的既有印象中,就是「通通都會、也通通都不會的蠢才」!這是創業家或有創業思維者最可怕的惡夢,當你離開原本計畫中的偉大的「正軌」,跑出去東摸一點、西摸一點,到最後卻沒有得到任何一間大學校的好科系、大公司招牌下的年資、也沒有任何顯赫的「頭銜」,有一天需要找工作時,會不會變成社會的棄兒?我們很害怕,這樣的一個「背水一戰」,這條路恐怕有一天會「走不回來」?
這樣的「通才慌」,一直存在我的心裡。直到有一天,我瞪著我的email信箱的inbox。這個信箱是公開信箱,誰都可以寄過來,就有這麼一天,我看到裡面擺著被flag起來還沒回覆的要求信函,各式各樣,有企業來函,有創投來函,有雜誌來函,有網友來函,問的問題橫跨各領域,有的擺在那邊一個月還沒回,網友寫信來憤怒又絕望的說「你為什麼不回信!」。那不只是我第一次覺得已經沒辦法回覆所有的信件,也是我第一次懷疑自己的能力。我不了解,目前也不過活了三十年而已,業界的專家很多啊,「為什麼通通來找我?非我不可?」
直到坐了幾次座談會(panel discussion),我才理解why。坐在其中的我,理應和其他的panelist專家屬於「同類」,但我發現我似乎可以回答一些同類人所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譬如和一群「網路創業家」同台,我可以回答創投方面的問題,這問題剛好是大家最關心卻不懂的。在一群「創投人士」中,我則可以回答美國矽谷與網際網路的問題,這也是台灣創投有興趣卻力有未逮之處。在一群「部落客」或「作家」、「記者」中,我可以回答有關趨勢、軟體技術方面與資金面的問題,這也是通常寫作者無法做到的地方。而在一群懂財務卻不懂技術的「高階經理人」的圈圈裡,我可以用他們的語言,拆解一些高科技的技術,再加上創投對趨勢的詮釋給他們聽。從沒有一個人既是創業家也是創投,既是工程師又是管理者,既是記者也是成功部落客,既會中文也會英文,同時間以上通通都是。
就連從前以為沒什麼用、寫八本書沒賺到什麼錢的「寫作」這檔事,竟也突然成了很重要的專長,成為展現上述一堆小專長的最好管道。前一天不必準備什麼,每天早上我只要五點準時起床,喝杯白開水,就可以準時在上班前五分鐘完成一篇3000~4000字文章貼上去。實在「不走正軌」太久了,實在讓職涯中斷了太多次了,以致於雜七雜八的知識源源不絕的泊泊冒出,還嫌剛updade的Vista作業系統拖滿打字速度,趕不上這些知識冒出來的速度;寫作也幫助自己學習更多,自己寫過的東西與資料全部很自然的牢記在腦裡,今後演講我可以不必打草稿,恨不得不要PowerPoint脫稿演出以好好暢快的亂談,可以談的真的太多了。
於是,我突然有了自信。
慚愧了點,這自信也是大概半年前才有的。我覺得,這自信實在來得太遲。太遲了。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為千千萬萬的其他的「我」,作一個溫暖的靠膀,給大家一個自信的理由。今天,我們已經選擇了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已經沒有機會去練就任何十年以上、排行前十名的「大才華」,但,我們其實還年輕呵!仍有時間,去練就了十樣以上的「小才華」。我們管它社會怎麼想,我們就是不怕換工作,不怕自斷生涯,不怕創業,也不怕轉行,到最後,小才華竟然自己會「自我整理」,堆在其他小才華之上,又和其他小才華手牽手心連心,最後全部串串成一起,成為一個絕世大無敵的「大才華」。
這才發現,我們從前做的所有小事情,從來都沒有浪費過。所有的失敗,所有的半途而廢,所有的路過,都有它的意義。
而這個自我拼組起來的「大才華」,本身的層次之高,讓我們已經不必履歷表來證明自己。只要一開口,聰明人就感覺得出我們腹中有多少東西。而且這「大才華」,全世界獨一無二,只有你才有!別人無法與你競爭,因為等到他們練完了,第一,時機已經不對,第二,你也又練就了其他的「小才華」,把那個「大才華」滾得更完美了。這不是我們設計的。真的不是!也絕不是我們能主動去設計的,不是任何偉大的職涯專家可以幫我們設計的!但我們只要儘管「做」,就會累積小才華,每一個小才華,都不會辜負你對它的期待。
我自己不是一個成功的案例,真正成功的案例,是史丹佛的王耀庭學長,曾經在史丹佛電機研究所研究了一個人人都嫌冷門的領域,還因為太冷門,以致於畢業時工作不容易找,只好創業。結果,這冷門的東西創出了一間超大的公司,不到四十歲已經是百億台幣的身價。但要知道,學長有天份,但讓它發財的這個最主要的知識與技術,其實是在研究所四~五年間練出來的小才華,說不定是最後寫論文時才主攻的。但這個當初不起眼的冷門的小才華,卻讓學長得到了大部份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黃金山。
有趣的是,王耀庭學長雖然身價百億,但在還沒被商周報導前,他曾告訴我,回台灣一定要拿個「顧問教授」的名片,才有人會理他。因為你跟台灣人說,「我是成功創業家」,根本沒用。只有當你是教授、醫生、會計師,人家才會說,哦!原來如此!
這個社會是傾向比較不尊重創業家的,也非常不尊重「東做一點西做一點」的「通才」,更不尊重「小才華」,但,直到有人需要這樣的一個人,寄一封信給你,而你確實又是唯一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選,你才會突然整個放下心來,才會突然間重新認識自己,從此以後就以這個新的自己當作永遠的自己。親愛的各位,做一個什麼都會、又什麼都不會的創業家,當一個工作換來換去的草莓族,絕對不會浪費各位的職涯。你說,「我現在根本沒有什麼目標。」「我現在工作根本沒什麼希望。」有時是抱怨,有時是自我解潮,有時拿來當話題開玩笑,但,就算在毫無希望的職場上,就算是成功機會渺茫的創業過程,還是有很多機會,把這段時間的「小才華」組合起來,換成更未來的「大成功」。
當一個人是靠這樣一連串「小才華」累積起來,你要打敗我並不容易,因為我這些東西雖小,也是多年交錯累積而成。不過,相對的,我要打敗你也很困難,任何人要打敗你都很困難,因為你靠自己的一堆小才華,塑造了自己獨特之處。也因為這麼獨特,你就成了「第一位」,成了「首席」,也成了「天才」。所以,在那邊默默的擔心自己未來的上班族,或是背水一戰的創業家,不要害怕,繼續做下去,總有一天,你不再需要任何履歷表,因為你是球場上唯一合標準的球員。
特意上來看看, 沒想到今天大家補上班,你真的也是根據人事行政局的例假日規定PO 文, 持之以恆的毅力令人佩服!
目前我也正为这个而苦恼,谢谢MR.6的文章给了所有“通才”信心:),给我释疑解惑了。
我很贊同Mr.6所言 因為我自己目前也正是這樣地走來
我並沒有一項相當相當專精的專長
但是卻是喜歡什麼都碰一些 都學一點
雖然本身是念管理出身 但同時也為公司或接案子寫程式、開發系統
對金融有興趣 因此也學習一些交易的技巧
並嘗試開發屬於自己的一套程式交易
自己喜歡吃東西與寫作 因此也經營了一個還算有些讀者的美食類部落格
加上自己涉獵的興趣與知識還算廣 認識的朋友也不少
因此雖然很多會的東西 都是一點點、一點點
但合起來 卻為我創造了一些機會
一個擁有Alexa台灣排名前一千多名網站的一位學長
因為上面的這些”小才華” 便找上我來一同經營他的網站
可以寫程式 也懂一些管理的手法
因此除了部落客外 現在我又多了一個網站經營者的身分
我一向很難專心專研在某項知識中
但我喜歡每一種知識都略為接觸 這是我的個性
我也一向認為 這沒什麼不好
看到Mr.6的文章 更可以讓我確信 我的作法是沒有錯的
謝謝您!!!
我每天都會來此拜讀Mr.6的大作
從這裡 真的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也讓我不斷地思考著 該怎麼學習別人的成功 來讓自己也能成功 🙂
Morgan
谢谢mr.6的文章,让我有了信心!
文章看到一半的時候,心裡就想著小才華也會有大成功,後來真的看到文章中友提到XD。我或許沒有很多小才華,不過卻有非常多的”小小才華”,如:網路、水產養殖、幼教、廣告、 X Games..有的沒的,一堆老一輩的親戚們都對我說為什麼,我不找一個”本科系的工作”或是考個”穩定的公務人員”來做呢?前者是因為我不想做哪些我覺得無聊的事情,後者是因為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未來,就像楚狂人說的,那只是一個穩定求溫飽的工作,我現在25歲,我還在努力尋找自己的路,持續的創業。創業只是一種夢想,想想當你的東西被很多人接受的感覺,那真的是很棒的,我很欣賞藝人康康他的作法,他做音樂沒賺錢,只靠主持和上節目賺錢,不過他還是繼續出唱片,即使他最後可能還是不會唱片大賣,不過他只希望他的音樂能讓更多人接受,那種感覺是用錢買不到的。還是那一句,大家加油。
今天我自己剛好也在省思”工作的成就感”與”自信”,
如果沒有這二樣因子,很難持續明明確確地熱愛自己所選的職涯,
不管做什麼都認真、隨時push自我能更專業精準的分析,
這是一種對自我負責的態度,
有時候很難把它們集合表現給企業主明白。
但是別忘了,任何企業主都需要這樣的像你這樣想要成功,
一定要成功的這種成功特質的人才:
[德]:高尚的品德,對工作的懷抱熱情,謙遜
[才]:學識淵博有遠見,標準的高材生
[能]:專業能力突出,真正有好幾把刷子
[拼]:肯腳踏實地付出,吃苦打拼
恭喜你在創業這條路及不斷歸零的工作精神,
找到了工作的成就感與自信,
你真的是很特別的人,
我可是非常敬佩你的成功特質。
加油!!
小才華是廣,大才華是深,它們是辯證的關係。
只有小才華,如浮浮水上,永無區隔,難成一尊;但若成大才華者卻需要許多小才華的重新組合。因此,“禮失求諸野”,當在野者容納了更廣、更多的要素因子,並孕育出一個新的組合(結構),這時,才是大才華的誕生,如孤松矗立於森林,以區別於他者。所以,“專才”見樹不見林,難成大勢(大才華),但通(才)而不專,卻又難於區別,無從立名。
「萬法歸宗、援三返一」,「求異無盡,求同則一」,是以,止於一才是最高境界。
雖然Mr.6說他這幾項副業都是不相干
但在個人看來卻都是有關連的
軟硬體技術, 網路應用: 互為IT表裡
企管顧問, 創投: 分析決策, (IT產業)
專欄作家: 來自顧問與創投的表達訓練
而寫作訓練更能幫助各項技能的傳達
所以我認同作者所提小才華的累積,
這跟梅迪奇效應所提到的跨領域激盪
其實有異曲同工之義,不過這是在一個人身上發生的
但是卻不認同所謂不相干的專長累積這種說法
因為在我看來,Mr.6的專長並非不相關
當然,即使再不相干的專長的職場經驗
對於做人處事與工作態度自然會有累積
這些也必然會對你的職涯有所幫助
但是完全不相干的專業累積成才華
這部分我抱持保留態度
以個人而言,服役時擔任輔導長
土木系畢業也做過近一年的現場工作
這些經驗對我日後溝通、協調、合作、領導等方面
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你說要對轉行後的IT技術有所助益
是有點牽強
也許可以說是學習能力或毅力對於IT技術有幫助
不過這是來自非專業能力的累積
如果把這裡所謂的小才華解釋擴及專業層面以外的能力
我想會比較符合一般人的實際狀況
文章寫的非常好,通才未必不好,我自己也是學的雜七雜八的,
還不肯進入科技公司上班
不過我好奇的是
mr6 現在是靠什麼收入過生活?
其實這也是很2.0的思考,把才華當成個別元素來看,重組跟排列出的常常是獨一無二的結果,但是是否能符合需求(自己、他人)又是另一回事,需求否的結果又多落於後見之明。
另外,以眾多「小才華」來說,其中也是有輕重之別的,一個人應該不會是非常平均的發展這些,所以最後形成的可能類似A型,有兩、三個強過其他才華的才華。
原來這就是通才啊….我覺得自己也是這一類人,但是偏偏總被說成小聰明。
唉,看六先生這篇文章,竟突然有種被了解了的感覺。
我的興趣廣泛,學的雖然是圖書管理,卻跑去做漫畫編輯,幹過娛樂雜誌的主編,玩過一陣子網路公司,又跑回圖書館當個臨時雇員,甚至回鍋到大學做過行政助理,然後再到數位內容學院做專案助理,最後跳回出版界當個soho接編輯案。這一路走來,家人總不能諒解我為什麼就是不去考個公職,老老實實當個公務員就好,卻虛度了這麼多年的光陰,然後至今一事無成。
然而就像六先生所言,經過這十餘年的職場歷練,我終究還是找到了自己想要發揮的一個空間,目前也正在計畫著要朝這個目標前進當中。能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見到六先生的這篇文章,不啻是對自己的一種鼓舞。但願自己的計畫能夠成功,也祝六先生創業成功!
My experience is pretty much like you. I quitted investment banking in 2000 and running internet business in Hong Kong. http://www.foodeasy.com, http://www.businesscreation.com.hk, http://www.diningplus.com.hk and http://www.musicfriendly.com are my babies
看了六先生的這篇文章,很感動,相信對許多正在徬徨的年輕人,打了一劑強心針,過去的看法,認為工作穩定最重要,那是過去,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以前大家都認為有人脈很重要,現在網路發達了,人脈反而不重要,即使是小聰明、雕蟲小技,只要是人家不會的,你都有成功的機會,在網路的世界哩,人人平等。
世界第二大富翁巴菲特說過ㄧ句話:「勇敢去做別人不做、但是能創造價值的事情,你ㄧ定會成功」。注意:創造價值這句話,如果ㄧ個人的才華,不能創造價值,這個才華就只能孤芳自賞了。
我現在也是學非所用,放棄正當職業,靠著小小小才華生活,收入很少又很忙,但是我很開心、快樂,這不是在大公司裡上班所能得到的,精神上的富裕比物質上的充裕更重要,即使是小小才華,總有ㄧ天也能出人頭地,因為網路世界裡,永遠平等、自由!
我目前算是退休, 我目前擔任 台北市 內湖 圖書館 兩個讀書會的 老師.
一個是 投資理財, 一個是 史記讀書會.
但是 我最喜歡教的是 AutoCAD 2D/3D 畫圖, AutoLISP 程式設計,
C語言程式設計, 國中 高中的物理和數學課程.
以上 加起來, 應該算是 多才多藝. 其實 貫穿其中的是 數學和幾何.
(史記 除外). 原因是, 我讀初中和高中的時候, 所就讀的學校,
都是 台北的第一志願, 我在那六年當中, 包括三次聯考
(考初中 高中 大學) 我的數學和物理, 包括平常考, 幾乎都是滿分.
講這些 不是在炫耀什麼, 只是發現 我這一生, 以興趣為中心
和出發點, 倒也是 其樂融融, 左右逢緣.
[歸零]這兩個字, 真是會隨著年紀越來越難.
這七年來, 我是少數做過知名網站的,
網頁設計師, 多媒體開發, 技術部門主管, 網站製作人,
企劃經理,到目前的業務部門工作.
我待過知名的ICP, 廣告公司,及入口網站,
但是老實講, 每次對一個領域摸出一些成績來,薪水和titlte也跟著來時,
我就是想再學更多, 心態和薪水又歸零從來.
從每天開dream waver做網頁,
到flash寫線上遊戲,
變phpedit寫系統,
再到word寫企劃書,
改成excel算財務報表,
最後現在的powerpoint寫提案書,
我的思考觀點總是跳耀著.
這歸零, 除了薪水慘跌外,
原本是最年輕的部門經理,
到現在已經年快過32, 想當再歸零去當業務,
別人總是出現異樣個眼光,嫌我這個新人履歷跳tone.
自己一直把網路定位成整合的學問, 所以願意放下身段到處多學,
畢生積蓄又剛投資了一個MBA回來,
這段時間求職,覺得人家嫌我履歷破碎,
也不太鳥這個辛苦而來的學歷.
若要沒經驗的,人家要找年輕的,
若要找老的, 人家嫌我在新的領域經驗不夠,
看看以前安定的同事,
不乏已直線上升為知名廣告或網路公司的總監, 副總,總經理,
連以前頂替我離職的技術主管缺,目前一跳槽就是年薪200萬了,
我還在想重新從業務幹起, 找一份3萬3的工作, 只比我7年前出社會時多1000.
我的背景,其實最適合當網站營運和策略企劃的角色,
但是開開104, 網站行銷企畫的缺還真是少得可憐,
我已經不是那種20多歲,可以給廣告公司天天操的小伙子,
若回去走技術,四年沒碰code,生鏽的技巧還是能讓我目前的薪水加倍,
但是我就是不甘心這四年花在行銷企劃,業務與MBA的學習.
最近看看雜誌, 我多多少少理出了我應該改進的地方
1. 高峰轉舵
可以轉職, 但是不要衝動, 要將目前手邊的資源靈活運用,
等到自己原本領域的技能可以成為新工作的談判籌碼時,
在跳過去, 不要看到一個很棒契機,就只想放下身段, 拋棄所有,
傻傻掉過去
2. H型人格
整合的專長人格先把兩個專長顧好就好,
畢竟每個人的特質不同, 如果想學好每個領域,
反而投資報酬率差,畢竟有些領域要天份,努力去硬擠,不如花在原本自己再行的其他領域.
等到H型整合特質成型成熟後, 第三個整合領域確定可以讓自己攀上更高的薪水,再跳過去. 畢竟30歲後, 還是得準備娶妻生子的, 有些時候還是得穩定中求發展.
Realon兄你好…我很想認識你,可是沒有你的聯絡方式,可以請你跟我連絡一下嗎??
抱歉,我的聯絡方式
im880909@gmail.com
提供一個小短片供大家參考。要有心理準備,面對未來世界。
劉大哥:
看到您此篇文章,心理感同身受,雖然小弟我不像您這麼有名且學識淵博,
但是最近也是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幫忙一些需要幫助的網友!
因為自己本身大學讀資管、研究所讀MBA、現在又準備考WBSA中階行銷企劃師證照,雖然樣樣都懂一些,但是總覺得樣樣不精!(比較佔優勢的是我從研究所開始就有豐富的接網頁設計案的經驗)
透過前不久自己跟朋友所舉辦的幾場部落格聚會,除分享在部落格經營的經驗外,也發現有很多網友想要瞭解:
關於網路行銷企劃或企劃這領域的工作是在做什麼?
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才能勝任?
薪資水準為何?
也因為常被網友詢問,所以我上個月新成立了一個名為—不敗新鮮人部落格,目前以提供職場相關情資新聞及升學資訊為主,之後希望等我將個人履歷資料彙整較為齊全後,開始提供網友有關小弟我從大學一路走來的學習、接案、比賽經驗。讓他們將來不管升學也好,求職也罷,都能比較順利,畢竟,現在要找到好工作跟好薪水真的非得要有幾把刷子才行!不然真的都是畢業即失業!>
PS:我現在這份工作也是因為前不久參加經濟部Web2.0比賽有獲得初選入圍及去年華文部落格大獎入圍總決選,才能順利應徵上的!所以希望以過來人的經驗
轉載您這篇文章於部落格上,希望能讓更多青年學子以您為榜樣!^^
Ricky
心有戚戚焉.
24 – 32歲: 建了一座聚酯廠和一支蒸餾塔
32 – 35歲: silicon valley 唸 software engineering
35 – now: 寫網頁和架網站
軟體和硬體都做過了,智慧也長了(沒錢而已). 放空自己,也是不錯的一種 life style
不知為何兩次的連接都無法連到指定網址。再試一次,真不好意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j9Wt9G–JY
找到原因了:網址最後兩個字母 JY 之前的「-」是兩橫,即「–」。
作為六先生團隊中的一員,原本潛水潛得好好的,直到這篇實在忍不住浮出來留言,老實說是這個命題讓我手癢至極。
之前曾經有年輕的讀者問過我職涯規劃的問題,這問題問我實在是問到「專家」,因為我本身就是對職涯完全沒有規劃的人。
我覺得人生最簡單的過法就是:找個工作,投奔一家盡量可以讓自己做到退休為止的公司,然後不要抱怨,好好盡自己的本分,在固定的日期去刷本子看薪資有沒有準時無誤地入帳,然後開始存房屋頭期款,在某個年紀結婚、生孩子跟繳房子貸款,因為要繳房子貸款跟養小孩所以盡量不要換工作跟影響收入,因為不要換工作所以盡量不要抱怨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很爛,因為反正人生就是固定做一個工作最容易所以只要有一項專長就可以。
我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偏偏我不是。
在三十歲以前我的人生有大半都在旅行、學日文、玩樂寫作和研究自己喜歡的事情(嚴格說起來是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無聊小事)。比起六先生漂亮的學經歷,他的通才比較「高級」,我這簡直就是雜學瞎混。我的正職工作耗費的人生光陰不多,因為有些工作不知為什麼做起來就是頗抹煞自己的想像力。我大學沒畢業就開始工作,開始工作以來都是這樣悠悠晃晃度日子,很少去考慮履歷表寫起來好不好看,因為我覺得三十歲以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是人生的常態,沒什麼好大驚小怪或緊張的。但是,我會提醒自己不要停止學習。行有餘力的話,學會投資理財。
過了而立之年,我開始驗收之前的生活歷練帶給自己的成長,赫然發現,其實人生本來就是一塊海綿,每分每秒的生活經驗都會在自己的內在揉合變化成屬於自己的養分,沒有一時半刻是虛度的。特別是在旅行時最能感受到這一點,我有時會忽然想起多年前坐在異國電車上發呆時,觀察到的人事物和聯想到的事情,驀然驚覺原來連搭電車都會長經歷--而那個經歷也許會在N年後的的某一刻開出一朵漂亮的花。
人生也許有很多種過法。有的人喜歡像我父親那樣循規蹈矩的生活,那樣也很好。總之只要自己照鏡子時,不會總是懊惱著「我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那選的路就對了。
你會什麼?
我會設計嗎?
我會行銷嗎?
我懂網路嗎?
我了解人的心理嗎?
我知道什麼才算賺錢的商業模式嗎?
我會攝影嗎?
我懂種植物嗎?
一切,似懂非懂~
擔心許多小興趣刮分了培養聽起來很有用的才華的時間
卻又割捨不下對眾興趣的依戀
於是,我總花時間去尋找他們之間的關連,
讓我可以用一句話去描述我自己~
但,尚未達成! 呵~人或許不像一個計劃容易陳述!
恩~
繼續發展小才華去~變成類專業的小才華!!!
Steve Jobs在史丹佛畢業典禮中提到,他學英文的書法,結果十年後卻成了麥金塔最大的賣點。這也是一個小才華實例。
Totally agree. Such a great topic. A normal person should keep some, maybe wide, interests.
mr6這篇以前之前關於職涯的文章寫得不錯,都獲得很多的共鳴,這是寫作很好的方向,寫關於每個人都關心的事情。
看起來,以後這種通才越來越多,Why ? 因為網路讓不務正業的人越來越多嚕,這是好事
我自己的看法是,為了吸收各種經驗,唸MBA,唸電機,唸資工,去創投…一轉眼十年光陰
已經過去,而除了原本按部就班的人可能已經混了不錯,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只是單一信念
單一產品,沒兩年就敖出頭,Mr6看到 YouTube , 情何以堪 ? 而真正做網頁出來的技術
大學以前早就已經全部自修完畢。
所以,有沒有更有效率的作法呢 ? 我想有的,從一開始就別去唸什麼MBA和研究所
大學就開始創業,公司不用說要搞多大,只要搞到餓不死,每個月穩定現金流收入
達到新台幣五萬,完成第一階段
然後,以此公司為槓桿,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所謂物以類聚,當你是老闆,很自然的會認識
一堆老闆(沒這樣你也準備倒閉了),有些懂行銷,有些懂創投…etc 儘量去 Leverage 這
些人,而自己因為本來就在不斷創業,本來就已經在特定 1 ~ 2 領域不斷精進,只要成功
整合這些 boss , 你就贏了。
一些我想過的演化組合路徑:
律師 + 會計師 and leverage Web 2.0 = Global Consulting
Programming + System Trading + Web 2.0 = Hedging Fund and leading media
類似的結果都是 : 自己本身在某個領域深耕,但同時又是一個媒體或是品牌,That’s Great !
原來威麟兄也有過這種徬徨
我大學是念資工,可是後來轉行搞金融,學校幾乎沒什麼去,老師和老娘都很頭痛
可是我是我們這一班,甚至我周遭同齡裡面混得最好的
看到上面的朋友們回覆,竊以為還需要補充一點,通才不是不好,但是選擇通才中的一兩項變成專家會更好。通才適合當老闆或是專業經理人,但是要從社會新鮮人到老闆和專業經理人中間有一大段路,這時候就需要靠那一兩項最強的功夫來衝刺。
所以像威麟兄這種情況應該不是通才,而是多方面的專才,所以你會得到大家的尊敬,成功這件事應該也是手到擒來。
一起加油吧!
您說的概念感覺跟Steve Jobs
在05年史丹福畢典講的connecting the dots很像
我覺得你很勇敢 願意面對自己 願意寫出來給大家分享
這才發現,我們從前做的所有小事情,從來都沒有浪費過。所有的失敗,所有的半途而廢,所有的路過,都有它的意義。
上面這幾句話 我相信觸動了很多人的心
104職涯網:http://www.104career.com.tw/
想向你邀稿,透過你的文章帶給更多人有新方向與希望!
我從閱讀你的書到blog文章以來,你的文筆很能觸動職場上班族的心境,
而也希望能引用你這篇文章~以「小才華」為主的職涯規畫黃金道!
我讀完你的文章,總能讓我對很多事情有新的看法與觀念,而我們有一群人想藉由不同的生涯故事去幫助一些對工作或職涯迷惘的人找到方向與工作機會,我自己常能從你的文章對工作有一些不同得體認,希望更多人能讀到你的文章,所以就鼓起勇氣向你邀稿,希望能引用你這篇文章,放在我們的網站上!再請你回覆我,感恩啦!
嗯~~上面的很多朋友都是通才耶~
老實說我也是啦我學歷不高但我小專長很多….
每個人都有一段創業的故事,進來中國發展已經是我第五次的創業,當然我先說我是苦人家的孩子,我父親是大陸逃難過來的榮民,母親是馬祖的村姑,從小過的是苦日子,我的創業故事的起因也是希望改善家庭生活,雖然大起大落好幾次,也是一個人自己面對,或許是年輕吧,欠缺很多縝密的計畫跟充裕的資金,一路走來總是崎嶇顛簸,不過我很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第五次的創業,希望能打下一片天。
我待過旅行社、當過導遊、唱過民歌、作過廣告ae、在台灣溫泉協會當過打雜小弟(四年無支薪,推動台灣溫泉在造,因此個人破產,但台灣溫泉從色情業轉型國家重點發展產業)、離開台灣溫泉協會後就跑去綠島開pub,接觸到社區營造,就轉型成為社區營造公司,2004~05年推動台東金峰鄉洛神花產業,但又因地方選舉後,經朋友介紹轉往大陸考察,最後在大陸組建團隊打算做些什麼事,現在正在起步階段。
當時進入溫泉協會,也是對希望能改變溫泉發展的現狀,在協會裡學了很多事,因為組織裡面除了會長只有四個人,我又是唯一的男生,當然我是沒有支領薪水的,只有靠賣賣雜誌跟廣告過日子,有機會在講這段吧,當時的想法是我知道我們可以改變些什麼,透過溫泉這樣的產業,我們真是作到了些什麼,溫泉法也通過了,溫泉產業成了旅遊的主流產業,對社會與業者改變了很多,但我個人的生活卻苦了,很多朋友都說我很笨,但我自己覺得學到了很多東西,可能我學的跟做的還不夠多吧,所以老天爺再繼續考驗我。
我這樣的通才在人格特質上除了不愛團隊生活外,還有自我滿足跟無法面對現實的幾種問題,當自己真正開始去思考要怎樣活下去的時候,就開始要去修正自己的個性.並去尋找自己的合作夥伴跟成功動機.
我曾經是個街友,在第二次創業失敗的時候,我上街流浪,每天都會去等附近餐廳的廚師朋友幫我留的剩飯剩菜,我一度覺得這樣沒有未來的生活好像也不錯的時候,才想起家裡的父母,我很難想像不知情的他們如果在街上遇到我,會有多麼的傷心..
爾後我重新振作,從金融基層業務開始,短短不到半年,月入十萬,第三次的創業念頭又再度萌芽,但好景不常,九二一的地震讓我損失慘重,股市也跌的亂七八糟…….現在是我第五次創業了~通才就是有個打不死的蟑螂DNA基因在身體裡,直到找到成功的那條路…
通才通常最缺的就是如何整合自己的專長與資源讓它放大並產生效應,有些其實跟自己的想法還有生活態度有很大的關係..事業多元化的企業家有英國的維珍集團,統一企業…我們想要成功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跨出腳下的那一步,把自己的銀根先扎穩,賺到第一桶金並生活穩定之後,再來發產其他的興趣產業,這也是我最近所領悟到的事, 給大家參考~~
如果上面這些通才組合在一起開個網路讀書會之類的,不知道會產生什麼火花喔??
觀看Mr.6的網誌許久, 而以「小才華」為主的職涯規畫黃金道此文跟我目前的心境不謀而合,我正巧面臨一個轉換職場的待業狀態。過去將近六年江大學所學的學以致用,但那是在父母.師長及社會的期待下認為所應該做的,我對自己過的職業感到驕傲。
但自己一直也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想做的是什麼,就在今年鼓起勇氣擺脫在眾人看來穩定的公職生活,要離職之時許多人都質疑著我為什麼不就如此安定就好了.但我告訴自己我有夢,即便我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成功,但我是著去努力.
過去在工作時,我利用時間去學一些與原本職場可說是不相關的東西,會有同事、學姊質疑學那些有什麼用,不敢說自己懂的很多,就像Mr.6所言在某些場合中我們可以回答一些同類人所回答不出來的問題,但這樣卻有人懷疑我的學藝不精,不就只是什麼都懂一點罷了,曾經有要好的朋友也這麼對我說,不免心中也會懷疑起自己的能力,似懂非懂,究竟能成就些什麼!
我正準備著自己往不同的領域發展,Mr.6的「小才華」一文,讓我偶爾在懷疑自己的狀態下醒來,現在我要整合自己的「小才華」希望未來能更有組織的發揮他們。
我想分享Mr.6的這篇文章給我的朋友們,因為就如您文中所言『作一個溫暖的靠膀,給大家一個自信的理由』。
Should you are able to get her to go along with this, post the location: I’m sure you will find lots of Y!A users who’d like to read her stuff.
線上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