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上網人口,沉默是金?

羽毛(Yumau).com可說是台灣版的豆瓣網,如它的slogan寫的,「分享片刻閱讀感動」,讓網友告訴大家他正在讀哪些書、想要讀哪些書,並在每本書後面都可以作書評,組成讀書會。這個網站於去年8月進入beta測試(請見老貓的文章),改版一次,站長透露上個月還出現小小的當機,掛了幾個星期,儘管仍在beta階段,功能陸續提昇中,但「羽毛迷」的熱情已從數字顯示出來。

看羽毛站的發展,除了會員數與流量之外,最有趣的指標數字應該是它到目前為止的書評總數,目前已經累積了多達681筆書評,這是在正式開站僅短短幾個月後的成果,其中有七位網友已經分享了20本以上的書評,瑪莉zen兩位超級重度使用者更是分享了100本以上。這世界上的「書」永遠比「書評家」多,所以集中在幾位重度使用者來拚命寫書評,不但無傷其Web 2.0眾人分享精神,反而可以涵蓋更多一般人看不到的書(因為同一個人應該不常對同一本書寫兩篇以上的書評),而且這些書評絕不只是一兩句話隨便寫寫,每篇平均皆達500字以上,假如書評量可以以目前成長的速度繼續增加下去,羽毛應該有機會成為台灣互聯網中介紹最多本書的網站。

奇怪的是,這些羽毛書評家的名字,大多都很陌生,並不見得是我們台灣網路界最愛寫的部落客,也不見得是各論壇知名的版主、意見領袖,平時也不見得常常到各處留言、發表個人意見。這些人到底是哪裡來的?

簡單。目前在台灣喜歡「製造內容」的網友其實只佔上網人口的一小丁點。假設全台灣有一萬名部落客,此人數只佔一千萬網民中的其中0.1%。假如再加上沒有部落格但有在各大論壇活躍回答問題、Yahoo!奇摩知識+生活+愛評網的各算一萬名好了,加起來假設有20萬名,那也只佔全台灣上網人口的2%。那,剩下的98%的網友都在幹嘛?他們是「唯讀」(read only),他們沉默,他們只讀不寫,只讀不分享,只讀不評分,只讀不留言。羽毛剛好切中了這800萬位「默默網友」之中的其中幾位之興趣,其實也不必太多位,在這800萬人只要吸引了800人,就足夠把羽毛網拱成全台灣資料最豐富的書評網站。站長說,他知道如何鼓勵大家寫書評,而從數字來看,站長的努力顯然已經得到初步的肯定了。

所謂Web 2.0時代許多網站注重分享,但這些網站已經共同遇到一個瓶頸:似乎並不是每人都愛「分享」?不喜歡分享的人,為自己的相簿註上幾個簡單的tag都懶得做,明明看到一篇超棒文章卻連眼前的「推」鍵都懶得按。可是,這些人真的都不愛分享嗎?或許,只是沒有讓他們很想分享的題材,也沒有一個合適的界面(譬如人家就是不想寫這麼多字,不想拋頭露面),所以他們不分享,並且永遠「唯讀」。以我自己為例好了,雖然我愛寫作也愛讀書,叫我寫一篇「書評」可是一字也寫不出來;相對的,有些人平時很沉默,但碰到他有興趣的(如書評),在合適的氛圍下,他就願意滔滔不絕侃侃寫述,把他心中的智慧全都無私貢獻出來。

儘管古人說,「沉默是『金』」古巴革命家哲古華拉也說,「沉默是一種『武器』」,但在網路上,這兩句名言要改一改了,假如能把這些沉默的變成「不沉默」,才會變成「金」、變成「武器」!一旦網站誘發了這些默默網友的分享意願,讓他們有機會接受大家的鼓勵與讚美,一旦讓他們「迷」上了分享的感覺,換來的,也是非常、非常強烈的使用仰賴。在沒有任何報酬之下,他會很努力寫書評,每天都要回來檢查好幾次,有沒有留言、有誰連過來、總共多少人次,有沒有被選為最佳書評……。而他們的心血結晶,也可以幫助這個新網站突破重圍,迅速達到令人咋舌的成就。

但,假如讓這些默默網友起而分享,實在太困難,那至少可以像Mybloglog一樣,讓這些默默網友有一個「出現」在網站上的機會。MyBlogLog只是這麼一個小小的框框,裡面收集了剛到此站拜訪的網友的靜態照片,這麼一個簡單的框框,醜醜的,竟然被美國部落客像病毒傳染般的人人採用,而且上個月終於被Yahoo!以1000萬~1500萬美元(近台幣4億元)買下?相對之下,播放私人照片、做得比MyBlogLog漂亮幾百倍的FilmLoop卻宣告倒閉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Mybloglog的小框框為部落格引進了一些不常留言的新面孔,讓默默網友也可以被認識、被看到。Mybloglog的成功,在某程度上也輝映了上面的看法──即使不一定可以「獻身」,只要讓這些默默網友在網站上「現身」一下,便可以為一個站帶來多大的好處。

18 comments

  1. Mr.6 所言"所謂Web 2.0時代許多網站注重分享,但這些網站已經共同遇到一個瓶頸:似乎並不是每人都愛「分享」?" ,這點我覺得正是未來網站的努力方向,不過個人覺得"分享"還可細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內容分享者 – 例如’羽毛網’的內容分享者就是寫書評的人,如何給內容分享者持續分享的動力,如何制定某種universal的補償機制也許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另一類為喜好分享者 – 例如’羽毛網’上推以及評分的人,喜好分享者除了可以鼓勵內容分享者持續分享,以及幫助社群網站修整內容以外,有一點是較多人忽略的,那就是成為資料分析的基礎,喜好分享者越多,網站就可以蒐集越充分的資料,做出越robust的inference,例如’羽毛網’可以利用"喜好"資料,找出特定使用者會喜愛的書,成為書籍交易的最有效管道,所以個人覺得"喜好分享者"的多寡將與外來商業化的可能性息息相關,如何設計最簡單的使用者介面促進喜好分享,更積極的想,如何設計一種遊戲鼓勵喜好的分享,似乎也是一個外來可以耕耘的方向。

  2. 如果能夠找到讓網友們樂意分享的誘因,就是創業的點子之一.

    許多人只分享他們感興趣,有足夠瞭解的主題,內容或事物. 其他內容可能只是瀏覽,只是點過.

    以我自己為例: 每天照訪無數網站,閱讀無數內容,但是要能激起我提起精神作出回應的可能平均一個月一次. 可能是政治議題,可能是看不慣某些言論發出不平之聲.

    我認為可以提起我熱烈發言的網站可能有以下幾個特點:
    我自己的網站,部落格
    我有極強認同感,歸屬感的網站
    議題激烈的網站,挑起我的神經
    自己很有研究的議題,發言可以幫助別人,解答別人問題
    與我工作有關的網站

  3. “喜好分享"很有意思,目前分享喜好最有效的就是"推",稍稍困難的像是每篇新聞後面的評分就不多人在用了,或許可利用遊戲(或類似遊戲的介面)讓使用者願回饋除了good or bad之外更多的資訊?? 我就在想,John說的這幾點誘發原因,都是在剛好符合該使用者的興趣或工作環境下才會發生,不禁叫人好奇想知道,網路界究竟有沒有已經成功的人工的誘發法,吸引了一大堆"原本不該回應"的使用者也來參與回應?

    昨天史老提到Schee的文章"如果你想幫HEMiDEMi" ,認為HEMiDEMi留言的價值不如書籤,因此應該鼓勵書籤而非留言討論 ,所以,分享的內容種類或許也決定了它的價值高低.以羽毛站的所在的產業來說,書評真的是蠻有價值的內容,羽毛集中精神在誘發了一個為它加最多分的東西..

  4. 這類型分享網站的門檻都太高了,就算豆瓣也是看的人遠多於寫的人,其成功一部份是大市場的因素。門檻高的分享,再多獎勵鼓勵都沒有實質幫助(到底是願意分享還是為了獎勵),就像美國最近很多網站在辦contest,可充其量只是幫成功網站錦上添花而已,並不能為網站帶來成功,吸引來的只是留不住的過客,人潮來了又散去。

    有心分享,也要有能力分享,分享若能激起漣漪(特別是預期以外的),想必會像Mr. 6說得一樣會迷上,問題若是石沈大海,再有熱情也總有熄滅的時候,因此,門檻越高的分享越不易成功,以書評來說,要言之有物,要有基本字數(如平均500字),有心分享者會自問,我只有一點心得感受,算了,還是不要說好了,最後很容易淪為具有文采者才會分享。門檻無論如何都會有,最好的辦法還是把分享變成side effect,不是為了分享而分享,分享之後對自己的效益最好比對別人大,基於自利的心態順便產生分享。這也是衡量network effect容不容易產生的指標。

  5. 既然網路的實質參與者屬於小群,可能幾個人就可以撐起一個網站,不如成立一個百人小隊專炒熱網站. 找一百位有時間,有熱誠,有收集資料能力,有概念,有創意,想創業,想賺錢的人.

    公司名稱: 熱炒小隊 (成立公司,找一百個人入股)
    這一百位股東也是工作人員
    上班地點時間不定
    工作目標是每個月炒熱一個網站
    炒熱了就賣掉,或自己留著慢慢養大,或炒不起來就關掉換下一個.

    可以是公司自己架設的網站
    也可以接受其他網站的邀約

    自己的網站不一定要是新科技新點子,可以是很普通的網站但是需要內容,需要人氣的注入.

    譬如
    2007 年熱炒目標網站:
    一月 http://www.集郵社.org
    二月 http://www.小狗俱樂部.com
    三月 http://www.我的消費習慣.com
    四月 http://www.吃遍台北小吃.com
    五月 http://www.今天我買了什麼.com
    六月 http://www.我的母親.com
    七月 http://www.數學小技巧.com
    八月 http://www.約會的好地方.com

  6. nChild與山丘說得也對,針對現在幾個成熟的網站類,還有沒有新的分享方式,不需要寫文章,不需要上傳自己的生活照,可以促使這八百萬人輕鬆開始分享的?? John的熱炒大隊……這點子不錯,雖然爭議大了一點…

  7. John的炒熱小隊概念不錯, 老實講, 具有可行性(某些特定領域).

    其實百人上下, 具上網能力及習慣的"高互動性小群眾"比比皆是, 例如某明星或偶像的fans俱樂部, 某討論版的慣用者(例如八大), 或是最典型的"黑米支持者", 的確只要有百人具"網路大聲公"特質的"網路意見領袖"到處發聲(通常是自己的blog及別人家的留言區), 就會造成假象, 或者真相, 或乾脆通稱為現象.

    最近一波的iPhone, 以及稍早的Wii介紹文及影像收集, 就是符合"網路大聲公"人格特質最好發揮的題材, 不產生free-ripple很難.

    The thing is, 如何主持及分配benefit, 才是"炒熱大隊"商業化的know-how. 我在數年前看到麥當勞熱咖啡賠償事件後, 有跟友人哈拉過"職業受傷人"的工作室概念, 一組人負責認真研究各國法律案例及國情, 提出list, 另一組人負責根據list展開田野週期觀察, 並隨時update各店頭報酬(危機狀況to該企業^^"), 而第三組人則負責執行受傷行動. 之後理賠統一由"主持人"執行分配……….The idea remains conceptual…哈哈哈

  8. 不知道可否在文章後加一個投票箱. 如此或許可以任更多人參與意見. 譬如此文的後面可以附加一個投票箱.

    範例一:
    您看完本文後
    ()有同感
    ()我就是那98%
    ()我就是那2%
    ()我從未積極參與任何網路群社
    ()我想參與但是..

    範例二:
    我就是那98%
    ()我從未想過寫評論
    ()我提不起興趣參與
    ()我想參與或做出回應但是不會中文輸入
    ()沒時間作出貢獻或回應

  9. […] Mr.6有過一篇關於羽毛的文章,大致上是希望大家多分享讀書心得與評論。只是我在想,書評這種東西在Internet上宛如浩瀚繁星,早在羽毛出現之前大家多少都寫過一些文字,也許是post到BBS,也許個人新聞台、部落格等等。我覺得如何吸引既有的文章並轉換遷移至羽毛上,應該會比現在廣徵使用者及書評來的更為實際。沒錯,我就是指mashup,我就是指Web open API,而非只會吐HTML段落的Web widget。 […]

  10. […] 先前我們有提過,“評論”一詞太沈重,好像一定得言之有物或是長篇大論,使用者fangho就建議我們改為“感想“一詞,因此,哪怕只是隻字片語描述感受,ppolis都非常歡迎。相信這樣更能降低Mr. 6所提到的分享門檻: …以我自己為例好了,雖然我愛寫作也愛讀書,叫我寫一篇「書評」可是一字也寫不出來… […]

  11. […] 上面大致上是關於排名的一些說明, 看起來似乎還是跟”人”有關係, 不過在Flickr這個Web 2.0的應用中, 因為有這樣嚴謹且秘密的計算方式, 你會發現一件事情, 假設有一張圖回應的數目並不多, 但是他卻被選為每日500名中的前幾名, 最主要也許就是因為很多默默不發言的人將這作品加入Fave, 也有可能是我們不知道的計算方式, 而這些沈默的網民們往往就是數量最大的…在Mr.6的”98%上網人口,沉默是金?“就探討了這樣的主題… […]

  12. Hey All. I ran across your weblog the use of msn. This can be a really beautifully written post. I will be sure to bookmark it and get back to learn more of the handy info. Thanks for the article. I’ll probably certainly return.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