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森將NeuroFocus帶入亞洲,掛科學招牌雷擊行銷廣告界?

昨晚法新社出了一個新聞稿(這裡還有凌晨剛出的中文版),指出全球第一市調中心AC Nielsen將和他的「夥伴」,一間位於加州柏克萊的公司「NeuroFocus」,合作進軍日本,NeuroFocus將提供它的儀器,以及一些操作流程,並且和日本當地醫生合作,幫日本一些「付得起錢」的大公司,找來顧客作腦波實驗,觀察他們的眼球動作,以及他們皮膚等其他細微的反應;這些量測可以準確的測出受眾在看廣告時候的注意力(attention level)、情感牽力(emotional engagement)、以及廣告訊息在客戶腦袋裡的持久力(retention level),然後,這些大公司,就可以引伸出最有效的廣告方式,直接衝入民眾的心。

這則聽起來像是「寰宇搜奇」的新鮮新聞,和幽浮新聞一樣?但,最近實在發生太多這類「廣告主要測腦波」的新聞,已感覺到這是山雨欲來之前滿樓的風。事實上,之前有寫過一個關於用腦波測廣告的消息,就是Google在測試它的InVideo,結果發現,客戶對InVideo的廣告模式是「蠻有反應」的,猜猜這個活動是誰做的?

登登登,猜對了!它,也是AC Nielsen和NeuroFocus合作的作品!

事實上,Niesen才剛剛於今年二月,對NeuroScience作了策略性的投資,Nielsen的CEO將入席董事會,他們兩間公司今年已經拚命的在作合作,所以,我們可以想像,接下來很多事情都會和這家「NeuroFocus」有關係,它在未來的2009年一定會提出一些對廣告的新看法。這新看法,並不是「某種形態的電視廣告在某個時段容易達成效果」,因為「電視廣告」已經歷史悠久,不必腦波偵測,許多歷史經驗資料已經堆得如山高!「NeuroFocus」接下來可能產生的影響,主要是對「網路廣告」與「手機廣告」方面。這兩者都是新媒體(new media),各式各樣廣告的創意格式,哪個才有用?和電視相比?和雜誌相比?和報紙相比?和手機相比?和戶外T霸大看板相比?和公車廣告相比?和送到家的DM相比?和直銷相比?

這方面的研究,將會讓我們重新認識網路廣告。事實上,不,AC Nielsen和NeuroFocus,已經正在進行一場大實驗這篇報導指出, NeuroFocus受AC Nielsen旗下的Nielsen Media Research所托,正在進行一項共有四步驟的超大實驗,這實驗的主要贊助者為Cable & Tele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for Marketing(CTAM)行銷商會,實驗希望針對電視廣告、網路廣告和手機廣告這三種分別代表老、中、青三代的目前仍被認可有機會成長的廣告模式(譬如平面媒體廣告即好像沒什麼好說的)作研究,這研究依然是找來60位對網路、手機、電視都熟悉的使用者(這樣才準),年齡18至54歲,男女平均,然後,播放不同的廣告給他們看,再用NeuroFocus的儀器觀察他們的眼球、腦波、滑鼠動作。這場實驗極為龐大,總共要跑四個階段,還們和31家有線電視營運者、通訊公司合作,讓Nielsen手上已有什麼資料?首先,他們竟能找到2萬個手機的使用者,叫這些使用者長期的供給AC Nielsen他們手機帳單、傳多少簡訊、上哪些行動網站……藉此可看出簡訊與手機廣告的影響力。另外,還有一大群人願意給Nielsen他們的上網資訊,然後Nielsen手上也有的電視收視資訊,同步的觀察這些人每天的每一個時段,到底是在上什麼網路,看什麼電視節目,手機在收什麼資訊,三個同時比對,要一直到下個月初或明年初才會出結果

新聞稿透露,現在呢,只能稍稍透露,此研究已經發現,電視廣告還是比網路廣告好,因為它們較能撩起情感,也在創新以後比較能留在民眾的心中,相對的,網路廣告、手機廣告就沒有這麼強的情感影響力,再創新也不太讓人笑得很久。想一想,自己好像也是這樣感受的,上次興奮的和老婆說:「今天看到一個很酷、很感動的廣告」,好像都是電視廣告,從來沒有是其他的廣告。所以這點也讓我們以後做網路廣告要注意的地方,避免情感訴求,直接做功能性的訴求。他們還透露,不同姓別的觀眾對電視廣告、網路廣告、手機廣告三種的反應,男性觀眾與女性觀眾有相當的差距,但他們說,要等到報告出來才能透露。

現在,這間NeuroScan已經來到亞洲了,讓我們雙手合十,小心的等待它即將帶給廣告界的顛覆報告。

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