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保守派比自由派快樂2倍,「中間人士」最不快樂!

這期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為一本即將上市的書寫了一篇導讀,這本書叫做《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作者是Arthur Brooks。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研究結果──保守派人士,比自由派人士還快樂!

大家馬上想起,那些每天泡夜店、歡樂來了就把握的男男女女,還有那些穿T恤就出門參加國際會議的年輕創業家,那些在網路上什麼都看不順眼有話就嗆的熱血少年,那些美國人的共同特色就是立場偏左,天生反骨,主張自由,主張改革,思想新穎,所以應該是美國公民之中比較快樂的一群人?No!結果是,那些表情嚴素、每天梳西裝頭、喜歡嚴批所有新的事物、把自己綁在彆扭公事服裝行禮如儀的「老頑固」們,是比較快樂的一群!

這結論,並非這篇文章最有趣的地方。更有趣的是它用上許多數字與事實,全都連不太在一起,最後結論是出來了,但卻造出更多的疑問,我覺得《經濟學人》用一句話將這本書形容得很好「從大量資料中萃取精華結論」(distillation of oceans of data)。這些資料各別來看還算頗有道理,但當它們全都串在一起時,好像在打「醉拳」。這個作者假如是在恭維「保守派」,他不只說「保守派比較快樂」,甚至還說了一大堆有的沒的;像「醉拳」一樣,把那些自由自在的自由派打得氣呼呼!

作者從他自己的生活開始談起。

他說,他的四歲兒子是所謂的Biter,常在學校欺負同學,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大混蛋。身為父親的他真的很痛苦,丟臉之餘,還得跑心理學家找幫助。但是他找了資料卻發現,原來,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的痛苦。根據研究顯示,無論孩子是不是過動兒或問題兒童,美國父母覺得最快樂的時光,都不是發生在和小孩相處的時候,而是在自己看電影、自己逛街、自己買菜、自己遊山玩水……。

然後作者轉回來說,不過,據市調顯示,這些已婚人士,若要和未婚人士比,已婚有小孩的還是比較快樂!作者說,這可能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孩子的存在,讓人們有了「長期的目標」,心中比較安詳;第二,研究顯示,快樂的人本來就比較容易想要生小孩。

剛剛那個是從前就有人做過的市調,但他又舉出另一個更深入的2004年的市調,直接指出,「保守派」的結婚、生子的人數,是「自由派」的2倍(剛好,「保守派」有強烈宗教信仰的也是「自由派」的2倍),而且,「保守派」人士竟有高達44%表示「現在很快樂」,而「自由派」大多無婚無子的,卻只有25%快樂。作者認為,這和婚姻生子不見得有直接關係。美國的保守派通常認為「只要努力,就有收穫」,而美國的自由派常常覺得整個國家的經濟系統傾向富人,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不過,這本書將這些數據全部歸納在一起,會讓人有點牽強,就如這篇文章網路版馬上吸引的14篇留言中的第一篇說的,「保守的人本來就認為現狀很棒了(所以才叫做保守派嘛),因此當然會說,現在比較快樂!」而且,這些快樂與不快樂,是否只單純和結婚生子與否有關,和保守不保守無關?假如我今天是自由派,但我有婚姻有小孩,是不是同樣可以享受到保守派的「那種快樂」?

但這本爭議之書,其實還是有一個重要的發現。

作者據研究表示,自由派,其實也有機會和保守派一樣快樂,只要你是最極端的那個自由派!也就是說,假如你真的嚮往完全的自由,那就儘情的乾脆去住在夜店好了,放得很開的亂玩,終身以這樣為目的,那你就有機會和那些最保守最固執的人一樣的快樂!作者發現,其實最不快樂的那一群人,反而是介於「保守派」與「自由派」之間的那些「中間人士」,而且從作者的數字來看,顯然這些中間人士大多又都是稍稍的「傾向自由派」,也就是所謂「中間偏左」。他們就是全美國最不快樂的一群人!

「中間人士」的特色就是,你問他什麼,他都會給你一個「其實都可以」的答案。他會告訴你,兩邊都沒有錯,兩邊都對,兩邊都要再檢討。這樣的人士其實就在你我之間,根本就是你我的縮影,我們大家,大多都屬於自以為聰明的「中間人士」。尤其在亞洲,其實又特別多這樣的「中間人士」。我們從小就接收高壓式教育,這些教育都讓我們走在更正確的道路上,但也讓我們走得跟大眾一模一樣,走得愈來愈「中間」;我們學會,在這個龐大人口中,將自己視為如豆粒般的渺小,來好好的將自己安插在社會中最適合我們的位子,但,最後可能不知不覺的小到,連自己也看不到自己了。

你說,不對啊,每個人的快樂定義有所不同!到最後,你覺得現在快樂就是快樂,你覺得現在不快樂就是不快樂,這個東西只有自己知道,無法和其他人比較的?但,我們曾經知道過自己「不夠快樂嗎」?

你說,這篇報導對我們一點意義也沒有,我們都深信自己會是「唯一例外的那個人」,「自己怎麼快樂自己知道」。但,當有人比我們快樂的時候,我們又會知道嗎?

答案是:我們都不知道。我們「中間人士」看到那兩邊搖旗吶喊的「保守派」與「自由派」,自以為自己是很中立、很棒的,殊不知,自己是最不快樂的!

這本書其實是在說,有信仰的人最快樂,而那信仰其實不只是交給佛陀耶穌或阿拉,還包括要「信仰自己」。這不是把自己當神的意思,而是「無條件的相信自己的決定」。這些決定,可以明確的講出來,「我就是想要這些!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不是中間人士!」

慢慢開始變成「不是中間人士」,當你相信什麼,相對的就會「不相信」什麼;喜歡什麼,相對的就會「不喜歡」什麼。雖然我們開始看到不喜歡的東西就會怒從中燒,但卻因為有機會碰到喜歡的東西,而感到極度的喜樂。為何今天是由其他人來決定對與錯?自己的話最標準!為何這麼多主意打不定?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最對!不要再走「中間路線」,今天,開始美麗的表達出最美麗的自己。

11 comments

  1. 「我要成為火影」跟「我只想平凡悠閒過日子」
    只要堅持自己的忍道走下去,不被旁人言語所惑,對能做到這樣的人深感佩服。

    話說回來,我到現在還是在這兩邊搖擺不定呀~
    受到一點剌激就狂言「我要成為火影」
    朝「火影」走了一段艱辛之路後,又動了「我只想平凡悠閒過日」的念頭。
    大概修行不足,信念不強的人,中間路線比較好走吧?

  2. 中間路線根本沒有信念可言

    這樣懂嗎

    當然中間路線是其他兩個極端路線的拉攏者

    (也就是最容易令那兩方獲利的族群)

    凡事都是這樣 如果你認真觀察過的話

  3. 套句ptt政黑的說法,「沒有中間選民,自稱中間選民的都是反串的!」
    真是一語中的!這世界哪來那麼多痛苦的中間路線者嗎?

  4. 中間、左邊、右邊都是人類定義的
    快樂=安定=保守派=經濟學人?!
    so what?!我也可以說
    快樂=自由=民主=2.0=網路創業=Mr.6
    所以六先生才會這麼樂觀^^
    我是中間路線,因為要往左或往右的時候
    比較快達到!

  5. 我是一個對很多東西都有去了解的人
    「太多的相信」反而變成一個「相信自己」的阻力

    所以經濟學家多半頑固,剛愎自用嗎?
    這樣對嗎?
    他們大概比較快樂
    可是旁邊的人大概比較痛苦

    你的文章都非常好
    非常欣賞你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