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不要「引」詩,該和古人「作對」

上周情人節,Hitwise搜尋研究部門總經理在TIME雜誌寫了一篇「搜尋愛的語言」,把今年情人節的線上搜尋字眼研究了一番。他主攻「love poem」(情詩)這個關鍵字,因為搜尋「情詩」的,一定是要寫情書或慶祝情人節用的,而「情詩」這個關鍵字,也確實在情人節當天出現搜尋量驟增的現象。

作者說,他仔細看了大約700種關於「情詩」的搜尋字串,其中最多人搜尋的是「free love poems」、「cheap love poems」、「free romantic love poems」。作者笑,這是因為美國經濟可能準備陷入不景氣,大家勒緊褲帶,才會想找「免費的羅曼蒂克」,還說「羅曼蒂克和免費,好像是相衝突的字耶!?」不過我認為在網路上,「free」本就是常用的關鍵字,一般網友堅決相信,網路上一定永遠都有免費的東西,他們不想付費,所以在他們的搜尋字串中加入「free」這個字,以避免搜到要付費的網站。

比較有趣的,作者從搜尋字串中,還看到其他兩個奇特的現象

第一,大量的人在搜尋「傷心情詩」,譬如「dark love poems」、「break-up love poems」、「heartbreaking love poems」、「hate love poems」。奇怪,情人節不就是要送美麗的玫瑰花加上美妙的情詩給摯愛嗎,實在想不透像這些帶著恨意與離別之意的情詩,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在情人節被拿出來吟唱、寫信或吵架使用?可見或許現代人在平常時候覺得對著愛人吟詩「太噁心」,但等到要吵架或分手時,覺得引用一首詩會帶來非常震憾的效果?

第二,大量的人在搜尋「teenage love poems」,或是一些青少年才會流行的關鍵字如「emo love poems」、「love poems for MySpace」。作者的評語是,「原來,人們缺乏創意的這個問題,從青少年就開始了!」就是這點促使我想寫這篇文章。聽說方文山也是靠Google來創造出《珊瑚海》,創意本來就沒有「原味」,再了不起的創意,雖然讓創作者可以像一株長在樹上的樹葉名留青史,不必像論文被一個又一個前仆後繼的後起之秀給蓋過去,但他可能也是無意中把以前的東西給加入這個新創意。這個新創意根本就是好幾樣東西的混合、重組,然後再加入一些自己的東西。這是創造者無法擺脫的,你我今天用的語言,其實都受影響著;包括我們所用的成語,都是流行一時的。我們一天要說幾次「夯」、幾次「酷」、幾次「屌」?某種程度來看,這也讓創意者所生活的年代可以透過他的創意而保留下來,也是不錯。所以,我不會覺得使用搜尋引擎來幫助創意,是不對的事。最後這個人,是打算寫一首「自己的情詩」的

不過,假如無意寫「自己的情詩」,只是想從網路上抓一段浪漫的古文,「引用」在自己的情人卡片上?假如我是教育部長,這是我會從小學考試卷上第一個拿掉的壞習慣(小學老師抗議,這是好習慣啊!文末引用「古諺云」,是多麼有力的結尾?)看到美景,就要吟一首別人的詩;情人節到了,應該找一首別人的詩?後人好像總是要前人的「背書」下,或是前人的「幫忙」,才能將眼前的美好說出來。

周末在一個中文系的好朋友家裡讀到她以前寫的詩,寫得很好,看了很有感覺。為何「寫詩」這件事,要等到中文系大學四年級的詩詞課中,才會變成「作業」?我們從小到大,都在背「其他人的詩」,長大之後假如沒讀到中文系,那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寫出自己的詩了!寫詩的樂趣,從小時候就該開始被觸發。我們都太不尊重自己的存在,不著重自己的原創感覺。李白杜甫算什麼,我們早就該跟古人「作對」了。

5 comments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