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盡糧絕,沒有明天的狂歡派對

這個題目應該嚇住你了。寫部落格的初期,我弟弟常為我擔心,他看我每次好不容易問到或搜集到的素材,總是全部唏哩呼噜的寫在同一個主題裡。一篇文章就擠了三、四個主題,他納悶的問:「為什麼不留一些以後再用?」「萬一有天『彈盡糧絕』了怎麼辦?」

對啊,一次只寫一個題目,明天就有現成的題目可寫,後天也不必再找人訪談。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偏偏不喜歡拿「存貨」來寫作,就如同有人不吃過餐食,有人不買二手車,有人不交往別人交往過的男女朋友,我覺得「存貨」不屬於今天。如果我一直在寫「存貨」,我的今天就形同還活在昨天裡。所以,有些人問我,哇你一定有很多題目可以寫,所以我們會慢慢等到你有空的那天!我心中苦苦的暗自滴咕:其實我根本沒東西可寫。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我面對的是一張純潔的白紙,一個完全沒有半行字的Word檔案。有時把公司事帶回家裡,大腦模式不對,我承認我好幾次都差點翻船,好幾次直到七點半都寫不出東西,得在半小時寫足平常寫二小時的內容,但終究還是寫足了。

不過有時我也覺得,或許就是因為我總是如此的「彈盡糧絕」,所以才有這麼多的創作動力。相信嗎?

從開始寫格到現在,看過多少的部落格,曾熱情的在此留言介紹他們自己,但才過短短一年,這些人、這些網址都不見了。一個部落格要「不見」之前的癥兆就是格主開始轉貼新聞、貼「今日連結」,表示他已經沒有新素材。但若轉360度來看這件事,之前之所以天天都有素材,是因為某段時間在拚命的「存貨」的結果。一開始只是隨意分享,後來就慢慢演變成每天「依題目寫作」,那些存貨就是作文題目,我想連國文老師都撐不住這樣每天一篇依題寫作文吧。說不定這位部落客依然有「存貨」尚未「出清」,只是「懶得再寫作文了」。總而言之,讓一個部落客停筆的原因很多,在我看來,其中之一是他沒有抓到「彈盡糧絕」的藝術。

最近有人在教一種新的LOHAS生活法,為自己多留三分之二的時間,時間不要排滿,鼓勵靜坐、放空。那麼,「彈盡糧絕」?不是健康終結者、自找死路嗎!No。大家都曲解了所謂的「彈盡糧絕」。對我來說,「彈盡糧絕」並不是在逼自己「擠出」某種潛能,也不是給自己搞什麼魔鬼鍛鍊,若是這樣,我也不願這樣每天活在懸崖邊,天天過著隨時可能「斷炊」而提心吊膽的日子。我發現,「彈盡糧絕」有個大家沒發現的大秘密──一個實行「彈盡糧絕」的人,今天雖然沒有了昨天的糧食,但明天,也不會有今天的糧食。由於每天都要開始新的一天,今天的糧食可以在今天就盡情的全部吃光光。這很像你的父母有天告訴你,每天一定要把他們給的零用錢花光光,知不知道?你就會很使勁的花錢,買最好的餅乾,好爽、好爽。因此,我心中的「彈盡糧絕」的重點,不是「今天沒有什麼」,而是「今天多了什麼」。當我們轉個念,其實「彈盡糧絕」的意思,是在強迫自己放縱的享受今天

很奇怪,一個小小的轉念,便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

大部份人都希望有個安全感,所以繼續用從前的那種「存下來,以後慢慢用」的方式來生活。大家都覺得,好的東西,就應該存下來慢慢用。但我們仔細思考一下,當你用這樣的心態來使用東西,那它帶給你最快樂的高潮,是在「存下來」的那一剎那,以及帶著它、擁有它的那種滿足感,但,等到你真的要「用它」時,由於時間已相隔太久,往往只剩當初悸動的二分之一。換句話說,整個過程中,你所得到的快樂,是來自頭腦內的那種「存下來」的感受,這是「虛」的快感。雖然同樣是快感,但你其實是用當下馬上去使用它、享受當下那種生理上的「實」的快感,去換來的。長期下來,「彈盡糧絕」的人由於享受的都是當下「馬上用」的快感,會比虛的還要快樂。

講到這裡,爭議就來了,因為大家都會想到「錢」。「彈盡糧絕」是否也應用在花錢的觀念上?有一說,要等到真正的開始花錢才算賺到它。這句話很有道理,但世上有多少人可以恣意的花錢?尤其是大部份的你與我,我們在金錢上面無法「彈盡糧絕」,否則真的是自掘墳墓,沒玩幾天就掛了。這就是我不解的地方了,顯然大家只會在「錢」這件事上考慮到「彈盡糧絕」,我曾寫一本書叫《享樂基金》,這本書的重點,其實是「自己從心裡製造幸福感」,好不容易找到出版社願出版,她們只看到我第二章的主題「享樂基金」,寫著一個媽媽總是每天給自己250元,隨便花費,她們就愛死了這一章,也因為「只愛第二章」,這本書必須被定名為「享樂基金」,名稱和內容完全不符。我在花錢觀念上面其實很保守,不但不是「彈盡糧絕」,反而到了「一毛不拔」。但這件事也讓我學到,人們顯然只渴望被教如何「金盡金絕」,希望書本鼓勵他們適度花錢,卻從來不懂得將金錢之外的其他東西「彈盡糧絕」

舉大家都有經驗的「吃東西」為例。逛一條新夜市,我喜歡將整條街好吃的東西都買一份。旁邊的朋友可能不是這樣,他們會說,哇這個好好吃,那個也好好吃,結論是:「太好了!下次又多了一個可以吃的地方!」去了一間餐廳,朋友說,「這間以後可以拿來請客用!」我心想,這次都吃過了,下次為何還要來這裡?因此每次請客,我都去不同的餐廳。每次都沒有腹案,每次都重新開始,這樣的安排,也讓我每天都有很豐富的日記可以寫。「彈盡糧絕」若搭配「記錄」來服用,簡直是天生絕配,不一定像我每天寫日記,只要天天拍照、天天記事、天天twitter,就更能幫助你將每天的東西「記下來放旁邊」,刺激更多跑出來。由於天天都「彈盡糧絕」,一天可以處處充滿「第一次」。我的日記只要把這些「新的名字」一一寫下,不必轉折語或形容詞,這就是一篇篇豐富的人生。然後你說,「彈盡糧絕」會不會累出病來?我說,你沒聽過養成每天大便習慣,從胃到腸輕鬆無負擔?

再回到寫部落格的事。一個部落客既然開始寫部落格,肯定是因為有些東西想分享,「分享」應該是很直覺、很美好的事,而不是「出稿」的壓力。假如今天都在出昨天的存貨,再留一點點給明天、後天出,你變成了一個「後製」,而不是「創作者」,失去了當初第一天寫部落格的純真。想起當初第一天,一天才來個十個人,其中五個是自己,三個是家人與朋友,另外兩個是不小心從搜尋引擎跑過來。但那時候寫部落格的滋味是多麼的輕鬆自然。假如我今天開始「存貨」,我就會失去那種「放肆分享」的滋味,所以我至今喜歡面對一片空白開始寫格,我愛寫什麼就寫什麼,天天就像第一天與部落格初戀。

想起老外有一句話形容極樂狂歡派對:「Party like there’s no tomorrow。」某一部詹姆士龐德007電影也曾說過這段台詞,聽起來是個極度逸樂的人生,大概只有不知自己還能活多久的情報員才會這樣開派對?不過,若我們也是天天「彈盡糧絕」,我們讓所有的東西都沒有「明天」,都要在今天享受完,這樣,不也等於天天都在開「沒有明天的狂歡派對」嗎!

一樣的事情,可以將它看成痛苦,也可以看成是快樂。你常常發現一些人的生活容易陷於愁雲慘霧,當然其中因果關係很複雜,有可能是代代相傳的不佳的兒時環境造成心中陰影,也有可能是因為一步錯、步步錯,社會沒給他公平對待。但我認為,很多時候,其實都是他們沒有自己動動腦去改變自己的生活。譬如「彈盡糧絕」這招,帶來從沒有過的體驗,大家可以從今天起,用在自己身上試試看。

2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