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的教養常不小心夾雜自己的抱怨,正面教育變負面

上次在超市看到一個媽媽正在結帳處「教訓」孩子,好像是因為,孩子沒有幫忙提購物袋。

「我幫你做太多了!」媽媽對孩子怒吼:「你太自私了!」

我看到之後,正準備揮手叫我家小朋友過來看,機會教育一番,以後要幫忙父母,幫忙他人,不能自私,不能只做自己的事。

不過,當我聽到那位媽媽繼續一直咒罵,突然我舉起的手又放下了,因為──

因為,那位媽媽接下來「失控」了。

「我這麼辛苦,你卻沒有給我『回報』!」媽媽大叫:「你們就只會要求媽媽買這個餅乾,也不問問你們為這個家『付出』了什麼?」

我站在旁邊偷看偷聽,斜著頭,思考著這位媽媽的邏輯。

「我大可以不必開車載你們來這邊、買東西、煮飯,自己出去玩!」媽媽繼續大聲說話:「真是上輩子欠你的,我告訴你!」

我繼續聽著。

這件事讓我想了好久。

乍聽之下,以上的對話是每位父母可能都會和孩子「教訓」的內容。

當我們要孩子學會幫忙、學會做家事、學會主動念書……,我們會開始說,我們「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多辛苦、多痛苦、多甘苦,然後,因為父母這麼「可憐」,所以孩子應該懂得「回報」、「付出」、「答謝」。

不過,某一點,我覺得怪怪的──

也因為這一點,我沒有叫我孩子來看。

那位媽媽,顯然「生氣」過頭了。

尤其那幾句──

「真是上輩子『欠』你的!」

「你到底『付出』了什麼?」

「我大可以不必在這邊!」

而我瞄到那位媽媽的孩子,年齡大概才剛上小學而已,這麼小的孩子,還懵懵懂懂的,聽到媽媽因為他貪玩沒提購物袋,而罵了他這麼一大串,孩子「學」到了什麼呢?

首先,是的,孩子會學到,一定要幫忙。

這點很讚。

但,孩子也同時學到,他應該幫忙,是因為他「欠」了媽媽很多東西,雖然他小小腦袋還聽不懂到底那些是什麼,但從他媽媽的憤怒來看,顯然好像真的「欠」了她非常非常多……。

然後,孩子也學到,如果自己沒有欠別人,就不必幫忙。幫忙不是為了幫忙而是為了還債。再者,孩子更學到,當對方欠他而沒有幫忙,他也一定要罵對方罵到爆,絕不容寬貸,如同她媽媽一樣。

只能說,因為父母自己的習慣,或情緒,造成我們延襲了上一個世代傳統教養經常犯的錯──原本是想教「正面」的東西,卻不小心連「負面」的也一起「送給」了孩子。

而且,裡面很多還夾雜著自己的情緒,造成教養的「力道」已經不合「比例」,只是一只購物袋事件,卻可以罵聲大到路人來圍觀。

台灣每一年有20萬個孩子出生,一出生每個小孩都是一張白紙,而全天下父母,哪一個不教小孩?

然而,20萬張白紙,最後卻會教成20萬個不一樣性格的人。

當中若有的出了岔、出了錯?

錯,都是出在這些綿綿密密的細節當中了。

(本文為舊文分享,圖片來源:Salvation Army USA West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