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族的三矛盾之一,家境較優渥但事業卻晚五~七年以上(舊文分享)

前一陣子收集了身邊朋友的「三個矛盾」,寫了第一篇文(如下),在寫後面幾篇之前,先舊文分享、前情提要。

「30族」現在大約在27~37歲左右,正經歷著「三代同堂」,看到了上一代(父母)和下一代(兒女)。「30族」看著自己走入生命新篇章,扛起養育下一代的責任,不禁開始常常對照「上一代」。「30族」的人常常在想的就是,這一代與上一代究竟有什麼差別?尤其想知道的是,什麼地方變好了、變差了

大家應該能認同,以下三點是變好了:

一、家境較為優渥:就拿留學這檔事來比喻,從前小孩畢業,父母是沒錢讓他們出國再留學的,若選擇出國常常是把家產變賣,丟下老邁雙親,帶著「只能成功」的沉重包袱所出去,一邊念書一邊端盤子。現在的小孩畢業,厲害的可以申請到學校,短期的也有語言學校、打工留學。你說,不,那是100%用「自己的積蓄」?是,但回來後身無分文,工作中斷,年輕人還不都是住在父母的家、吃他們的喝他們的,一直受父母贊助。

二、在家時間變多:從前的父母,是必須出門的,所以當時常有「爸爸要回家吃飯」的口號;現在有許多人到外地打拚,常常出差,但拿全部人口的平均值,或是個人生涯拉開以後的平均值總和的來說,他們在家的時間反而多了。尤其現在失業期間,很多人怡然自得,閒賦在家也是一種優美;有些人做SOHO、做網拍,案子一樣接不完,在家就可以當老闆;還有人是一邊旅行一邊工作的,整天都在家裡是常有的事。

三、孩子教育變好:有小寶寶的,會發現這一代的父母肯定比上一代又更用心,用心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上一代父母,可能還在讓小孩填鴉式補東補西,現代父母卻常常把「我不會逼孩子死讀書」掛在嘴上,深黯要讓孩子在一股充滿「鼓勵」、「肯定」的氣氛中成長,一邊用玩樂的方式潛移默化的開發大腦、雙語、音樂能力…連小寶寶從學尿尿大便起就注意他是否會因為過度施壓而產生人格偏差。

但是,以上三點,卻不見得帶來更好的結果

先從第一點,開始說起。

家境普遍優渥,但事業,卻沒有因而早點起步?」

我所接觸的最大族群,就是「創業家」,各式各樣懷抱著夢想的創業家,年齡大約都在25~35歲之間,30歲以上的也很多見。我發現,創業家決定創業的年齡,普遍上升。若回顧現今許多創業家的發跡過程,會發現他們當年發跡的年紀都相當小,王永慶在23歲創業,郭台銘25歲創業,最近雜誌寫的賴正鎰則在21歲創業。他們可能是因窮困而奮而早點起步,但各位,不要跟他們比,與自己的父母比較一下就好了。

你會發現,自己的腳步似乎都比上一代,晚了五~七年以上

為何會晚?

回想看看,自己高中大學沒考好?沒關係,「留級一年再重考!」因為父母說學歷很重要,不能只有畢業就好,一定要好學校,所以寧可晚一年,別讓自己後悔,於是,高中、大學各晚了一年

然後,要服兵役了!沒關係,留在學校愈久就學得較多,愈晚當兵愈好,所以跑去申請「延遲畢業」,還跑去考了自己不見得想念的研究所,混著混著,於是,又晚了二年

接著,要找工作了!工作一定要找到最好的,所以慢慢的換、慢慢的找,什麼?這種工作看起來沒有什麼前途,我在裡面聽到還有更好的工作,好,那我跑出來再換一間、又換一間,換到第五份工作,終於換到某間知名外商公司,但,它要我做一個畢業生也能做的「行政專員」職?好,幹下去吧,從頭開始,一切值得啦!於是,又足足晚了二年矣。

以上加起來,我們就晚了上一代至少五年了,而在我很喜歡這本書《大投資潮》說到,每個人的一生,其實經歷的事情差不多,心態也都差不多。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家若比上一代還晚畢業,還晚找工作,也還晚著結婚、生子,那麼,就愈慢才能「升級」到下一階段

但是,人生如同馬拉松,有六、七十年,現代人或許壽命也較長,晚點起步,後來趕上就好了,不是嗎?但問題是,現代的「30族」,跑這場人生馬拉松,似乎也跑得特別的慢!

其實不是慢,是「謹慎」

實在過於謹慎。大家過於「謹慎」,開始用一枝細細小小的「水彩筆」,畫一大面牆壁。其實上一代的父母輩,並不是這樣畫的,當時他們是好不容易才「掙」來一面牆壁,他們是拿「整桶的顏料」倒上去,拚了命的洗啊畫的。

現代的「30族」,不是不夠拚命,而是過於謹慎,因為大家幾乎都是「無後顧之憂」,所以想好好的規畫這一條「卓越的人生路」,一如自己小時候要小心的考試、重考到好。大家眼前所看到的電視、電影、雜誌、報紙甚至網路上,處處都在報「小兵立大功」、「小人物一夕致富」,所以大家都覺得,別人可以,自己也可以!我不要當笨笨上班族,我要當大老闆!加上「30族」的父母以望子女成龍鳳用心灌輸下,大家開始變得「不認命」,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做更好,大家都想比別人強、過得比別人好,所以你隨便問幾個「30族」,他們已經確定,要在「某個跑道」上,好好奔跑了嗎?十個有九個會告訴你:

「不,我還想深造。」

「我希望考證照轉行。」

「我還不確定是不是喜歡這工作。」

但,你已經30幾歲了耶?

聽朋友說,最近努力念托福、GRE,準備再考研究所,已經工作七~八年,研究所學位都拿到了,還想再往外考是因為他想「轉行」,認為這個行業沒有前途,我算一算,等他再念二年研究所畢業,將會是37歲「高齡」。

也聽學妹說,「打算出國靜一靜,重新開始。」問問他的年紀,已經是28歲,工作三~五年左右,再出國去遊山玩水一年,回來以後就已經30歲;歐美年輕人是有「趁年輕環遊世界」的習慣但他們動身的年紀常常是不到25歲,我們這邊卻已經晚人家五年。

這似乎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危機!肇因就是,大家都不滿足!雖然家境比上一代優渥,但,好還要更好,棒還要更棒,我們怎能接受,自己已經是「社會的E咖(E級)」呢!不能做「A咖」,也要做到「B咖」,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自己!所以,小廟容不了大神,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父母就算沒有太多積蓄,至少還有一棟房子給你吃住,繼續用一枝小小的水彩筆,畫一大面牆壁。

但,要知道這一面牆壁是怎麼來的?是80年代的經濟奇蹟,是上一代累積來的,但,現在是全球化的世代,地區經濟,何時會垮台都不知道,這一面牆何時會崩塌?

或許「30族」該是自己站起來的時候了。

別想太多,不要再完美的計畫未來,今天下午就動手弄來一桶顏料,瀟灑大氣的,開始塗牆!

「30族」擊派「40族」,且遠遠超越還在後面的「20族」關鍵,是什麼?

或許就是一種,瀟灑大氣的「視野」。

每一位大老闆的「雷達」,絕不是一個只是有學歷或語言能力或表現特佳者。

他們找的,是一個既年輕,又有這個年紀絕沒有的某一種「視野」者

這視野,讓老闆覺得,你可以聽懂老闆,甚至指引老闆、老闆的公司、老闆的事業。

很可惜,自從大學之後,很多人的「視野」,已經被職場給壓搾殆盡。

這,就是我們準備了這堂《Top 10未來格局最大人才菁英訓練4堂課》的目的。

所謂「TOP 10」,就是這堂課每屆(每個月)只限10個人報名,和其他屆同班上課,但不同日期開始。

五年前的著作《搶先佈局10年後》的續集,就是這堂課程,經過 四處訪談、蒐集資料的備課,現在,我以課程的方式,只提供給想當「那個人」的人。

很多人都有青春、有潛力、有熱情、渴望想成功。你憑什麼與眾不同?

這時候,你若有更高的「格局」,你所說出來的、寫出來的、思考的、談到的,都會立刻「超群」、超脫其他競爭者。

這是一堂前所未有的「人才訓練課程」,我們希望給出最大格局也最廣闊的智慧,總共4個月、4堂課,每個月2小時,總共8小時,期間有許多作業和任務完成,我們也會幫你塑造新的風格、新的方向,相信經過一個季的時間後,你變得不一樣,視野拉到「最大」,呈現在履歷表、思考、談吐、寫作、所有所有一切上面,筆者曾著《搶先佈局十年後》,這次將它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菁英訓練課程,所有資源灌注在TOP 10身上。

讓你在四個月之後,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大未來。

最大最大的趨勢、最大最大的格局,歡迎報名

4 comments

  1. 國情不同是否會造就不同情況?請問是否有考量到不同教育體制所造成的結果? 父母所持有的態度.社會風氣等,是否都是延遲"從自己角度思考人生定位"的原因? 假如普遍了解的歐美教育是存在的,不填鴨式教學,沒有學歷至上的觀念.父母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假如這些都是真的,那台灣的孩子只是啟蒙晚一點而已.上一代的觀念不斷的灌輸到這一代的孩子,卻又要他們有創意,有膽識還要有格局,請問上一代給的是什麼教育環境?
    當然,在此也只是空口說說,但那些不管幾歲都願意走出去的人,至少還是該給點肯定的.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