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cGraw-Hill開始依學生成績向校方收費,企業獲利是解救教育的下一個希望?

最近在台灣,尤其大學的高等教育,大家總覺得有些問題,不過,講到「教育」,通常只有教育專家,或老師,或專司教育的媒體,或家長在上節目紓發己見,我們很少看到「企業」在發言,因為企業除了等著對畢業學生徵才以外,好像不能改變教育到哪裡?企業似乎無法對教育的好壞提出任何建議或具體作為。

但,這星期居然看到美國出現一個極特別的「企業扛起教育問題」的案例──

主角是知名出版集團McGraw-Hill旗下的McGraw-Hill Education,簡稱MHE,專門在出參考書或一些e-learning相關教具等等。這個MHE正是企業體,竟然和當地的一間叫Western Governors University (WGU) 的大學談成一項破天荒合作來共同解決教育上面的問題。有趣的是,這計畫並不是企業CSR社會責任那一型的,這計畫並非要MHE捐贈任何書或做什麼公益, MHE只是和該大學談成一個新的「生意模式」,如果「成交」,則學校要付給企業錢,而不是企業捐給學校錢……。

到底這間企業,和這所大學,談成了什麼東西?

MHE竟然和該大學談成一個deal,只要學生使用MHE提供的參考書或工具而順利「pass」了一門課,那,MHE就可以收到「回扣」

反之,假如學生沒過關、沒學好、沒進步?

那,MHE就收不到錢!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做法,也就是說,校方並不需要付太多採購費用,MHE一開始就只向校方拿原本三分之一的價錢,直到學生真的pass了這門課,學校才撥「獎金」給MHE,反之,學生若用MHE的東西依然老樣子、沒教好、被當了!那麼MHE也收不到半毛錢。

換句話說,企業MHE竟然開始「負責」學生的學習狀況。企業一定是想賺更多錢的,因此就會努力的把學生教好!

MHE也靠這新合作模式,讓它更能談到以前談不到的學校。每當一間新學校問它,我不確定MHE的教具真的這麼有效嗎?真的對教學這麼有幫助嗎?那麼MHE可以說,OK,沒關係,你不必先付這麼多錢!等到學生用我的東西,有效再付錢!他們還自創類似網路的語彙「Pay for Performance」(依學生表現付費)來形容這種新的收費模式。

這點子可以用在亞洲市場,在亞洲,教育早就已經被企業給佔據;企業無孔不入,早期會靠送禮或「走後門」來促使學校買下他們的東西,很多學務人員被抓,現在沒人敢這樣了,從課本、營養午餐、校服…都是公開透明招標,但,再多的制度頂多只是確保「廠商公平」而已,卻無法保證「廠商品質」,如果亞洲學校也可以採用「依學生表現付費」的計費方式,所有的廠商都會更全力以赴的去保證「品質」。

現在大家對教育一直有「不夠好」的感覺,家長常常覺得,教務人員似乎只是「紙上談兵」,但企業很想賺錢,若將賺錢這回事和教育的成效拉成一塊,企業會很努力,訴諸企業、要求企業「想辦法」的確拉進了另一股力量

還可以想一想,還有哪個產業,也可以這樣,拉進「這一股」力量?

(圖片來源:Ryan Mercer)

10 comments

  1. 這很像台灣「保證升學班」的模式。巨匠之類的公司應該思考一下這種模式的可行性。

  2. 很有趣的想法。想來,MHE也對自己的產品十分有信心吧。
    台灣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學校教出來的人,
    跟企業想要的人才通常都有一段差距,
    學生出了社會以後,才又開始學習另一套。
    台灣的老師,是不是也應該要常常接受教育訓練才對?

  3. 我念科大
    號稱台灣技職科大前三志願(笑~還是不要打名子好了!省的麻煩)
    但我四年中覺得教的最好老師
    是一個外聘巨匠老師

    原本正式編制"公務員"老師請產假去了~~

    諸如此類外聘比"公務員"老師教的好
    不是本校學生一兩天感受到的"真實感受了"了

    技職類體系都討厭巨匠教出一堆破壞市場薪資人……
    但我卻覺得補教體系也提供一種解套
    不被無用但短時間難以改變正式體制綁住選擇~

  4. 如果依文中所言亞洲教育都被企業滲透 常有送禮走後門等等 但因為實施公開招標透明化而減少
    我認為這個制度將會再度使廠商有機會賄賂老師 會產生道德危機
    雖然課本是公開招標 但是分數是由老師打 過不過有很大因素決定於老師出的考題難度
    所以只要廠商給老師回扣讓老師出題變簡單 學生程度反而會變差
    而且在大學 課本幾乎都是由老師決定
    這還會造成逆選擇 老師會傾向選擇簡單的課本 然後大家都PASS再從廠商拿回扣
    學生程度反而會下降
    若是要杜絕以上情況 必須要有一個第三者來制定考題
    但這成本會很高 就如同每個期中期末都要辦一次小型學測或指考一樣

  5. icegine的見解是正確的,

    順便講一下,不要動不動看到少數個案,就以為台灣教育界選定教材都是拿回扣,
    那樣置大多數為人正直認真的老師於何地?
    我朋友群當老師很多,假如人人都拿回扣,那麼多年怎麼沒有變成有錢人?
    現在的家長都當學校老師是大孩子的安親班,學生因為父母替他繳學費就以為自己是老師的BOSS,不用加上樓主這一腳繼續踩。

  6. Mr. Corr 的經驗 實際又明確的道出 這個社會、市場 要的是什麼畢業生

    學習的結果 才應該是最後的目的
    不論是有證照還是研究的能力

  7. 這目標性不夠準確,我講明白一點!
    因為這是大家能想到的廠商一個部份
    我認為還在兜圈圈!!!
    簡單說來,這三個單位(人)
    1.不就是學校(老師,教授)
    2.在來是企業體
    3.學生–>員工主管或創業者

    以前教育是經過,學校–>教學生–>畢業後得到證書找工作—>到達企業所用
    以現今或是全世界的培養潮流,學校單位發生了很大的毛病問題
    無疑的,你們能想像一天,學校雖名義還是存在著
    但是他的質量是變的,根本不需要現在的學校
    而是以企業引領所需的人材,轉為個人馬上可以建立的價值觀與能力
    也就是學校不存在,企業與人材是存在無慮的
    這對我來講,是無疑的精準模式!!! 老師這名詞與學校都還是在
    不過結構上已經改變了,這能有效作到企業所需,人才所用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