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GPS的打卡遊戲更好玩?再談「習慣行銷」

最近美國網路在流傳一篇2008年即被人寫出來的文章,這位文章的作者在網路上意外發現,有某一個人,從1979年起就使用「拍立得」(Polaroid)來「每天」拍一張相片,不一定是拍自己,也有拍其他景物的,但是他真的每天都拍下一張具當天代表性的照片,有時候也拍電視螢幕,秀出當天最重要的新聞。這位作者透過這些照片來「認識」這個天天拍照的奇人,看著這奇人這樣天天拍、天天拍到1997年(拍了近20年),最後,有一張照片是他躺在病床上,顯然剛剛動過腦瘤的手術,接下來他依然拍照,在他生命的最後,趕上時間「結婚」了。最後一張照片,發生在1997年10月24日,拍到病床旁邊看護的家人,還有他本人,嘴巴微張,躺在病床,臉上插滿了管。那是他的最後一張照片。後來,這位作者找到這些照片主人的身份,也知道了他是在10月25日,也就是在最後一張照片後一天去世,那天剛好是他四十一歲的生日,透過照片來述說這樣一個人生,真是淒美。

一天拍一張照片是一種「習慣」,「習慣」有「價」嗎?今日忙碌,摘錄一段在《非凡新聞周刊》的專欄文章(改寫過),再加上之前曾寫過的一篇「習慣行銷」的文章,說明一下:

FourSquare推出「打卡機」,運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讓網友可以每到一個地方,就告訴每一個朋友「他在哪裡」。但,奇怪的是,FourSquare的規模至今似乎依然相當「小」,今年四月才剛剛破100萬會員,成長速度似乎「還好」?反倒是很多其他的小型服務,推出了類似FourSqaure的創意,奇怪的是,它們竟然都沒有用到「GPS」

換句話說,有一些其他的服務出來了,他們都學FourSquare的「打卡、拿勳章」的動作,卻不需要使用GPS!結果,照樣還是活得好好的!甚至使用者爆增!大家終於發現了一個事實,原來FourSquare好玩的重點並不是在「地點」,而是「打卡」。

再說一次,重點不是在「地點」,而是「打卡」

那麼,難道有這種「不要地點」的「打卡」嗎?這要怎麼玩呢?

上周有一間叫GetGlue的小公司,竟然取得了電影電視台HBO的長期合約,讓它大出風頭,GetGlue其實就是一個類似於FourSquare的打卡系統,不過它並沒有用到GPS,而是讓人們一邊看電視,一邊「打卡」告訴朋友,你在看什麼電視劇?看很多某種電視的人,就可以得到虛擬的「勳章」,網路上很多網友對這種「勳章」超喜歡的,為了收集完整勳章,他們就會刻意去看某些電視節目,以取得該勳章;倘若滯留在外無法回家看電視,最痛苦的不是錯過劇情,而是連續打卡好幾個月的「勳章」就這樣「斷掉了」!

目前GetGlue快速成長,每個月已經有高達450萬人自動的一邊看電視而一邊打卡,成長速度似乎一點也不遜於FourSquare。而HBO電視台看上這一點,打算長期與GetGlue合作,讓它可以為HBO量身打造新的「勳章」,天天看哪些HBO的影集,就可以得到「勳章」。

這是網路上的新的手法,我們稱為「習慣行銷」,這些勳章都是虛擬的,自己玩的時候,是沒有「價值」的,不過,一旦與一大群人開始「比一比」,它的價值很快就會被激盪出來。有趣的是,勳章只能吸引一些使用者,一開始,有些人只是為了勳章而來,不過,為了勳章而這樣天天「打卡」之後,久而久之,他們打開電視就會自然的先去「打卡」,如果沒有打卡,自己都會覺得今天好像「少做」了什麼事情!

之前寫過「習慣行銷」的威力,稱它甚至還可以拿來加強目前最流行的網路「社群行銷」──習慣行銷之下,儘管它在第一天,只能從「100人」知道變成「1000人」知道,但那1000個人之中,倘若明天有10%的人(也就是100人)會繼續「打卡」,那麼,扣除重覆的人之後,明天那100個人至少可以讓500人知道,如果後天也是同樣的10%的人、500人知道,就算我們的活動雖然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的強度,在重覆進行了18天以後(500 x 18 = 9000),也會有1萬個人知道了。也就是說,第一天不強,靠接下來18天來彌補,有些行銷的方法,是以大贈品引誘網友而來,但有些行銷方法卻不必花費大贈品,只要施一點小利,甚至只是「虛擬勳章」這類的東西,網友因為一點點原因,就「天天過來」;等到養成了「習慣」之後,這些網友就成了這個最好的傳聲筒了。

GetGlue紅起來之後,現在一些有線電視業者如Comcast也自行推出了一個叫做「TunerFish」的「天天打卡服務」,要觀眾一邊看電視,一邊告訴朋友們他正在看什麼?除了這些,另外還有幾間「沒裝GPS」的「打卡服務」,也非常被看好,譬如有一間叫做「Hot Potato」的,也是讓朋友告訴朋友他們正在做什麼?正在聽什麼音樂,看什麼書,到什麼地方吃飯?這間公司據說有可能被facebook併購入團隊,後者要的不是他們的產品,而是他們的「人」,由他們來幫facebook也開一個類似的系統。

不只這樣,現在的Groupon式的集購、團購,也是在挑動每一個人的每天的「習慣」,我今天趁便宜買了一張餐廳券,享受了一次之後,明天我賣的東西已經不是「便宜」,而是你昨天那一次美好的體驗

等到下星期,我賣的東西甚至已經不是每一次的體驗,而是你常常去享受一次美好體驗的「習慣」

所以,最後這間公司所賣的,其實是消費者自己的回憶、自己的習慣。你説這是「制約」?不,應該說,廠商的存在,讓消費者更快樂,多了一個「快樂的習慣」,而廠商被付錢,來繼續幫忙幫助客戶維持這個「好習慣」,天天快樂!

但,不是每一個產業都可以建立這樣的習慣,不過,有一種關於「習慣」的收費模式卻真的是所有公司應該去好好思考的。這種模式稱為「訂閱制」(subscription model)。並不是每一種習慣行銷都要扯上「訂閱制」,也不是每一種「訂閱制」的獲利模式都和習慣有關,但「訂閱制」的成功,有時候和「創造一個新習慣」有關係,這是許多網路公司值得思索去創造的新路。

「訂閱制」可能是目前網路上大家最喜歡的機制,也是目前所有公司「跳出接案」的最佳捷徑之一,包括我們公司在裡面。我們一直在嘗試著不一樣的服務,最後找到了幾個客戶需要的服務,我們努力完成任務,但,我們一邊服務現在的客戶,一邊也趁有時間的時候就默默在找尋新的商業模式,而我們一直在追尋的,就是某一種「訂閱制」。

訂閱制,在有需求之下是容易OK成交的,比如說,訂閱「線上音樂」,你每天搭公車就有音樂可聽,停了就沒了,所以我願意付月費去聽線上的音樂!另外,比如說是「徵才」,我天天都在找四~五個新職位,停了就沒了,所以我就一定要「訂閱」才能繼續刊登這些職位。

但,如果是沒有「需求」的情況下,要你的客戶去「訂閱」的難度,遠遠比要客戶「一次衝動買下」的難度,要難上一百倍!但,它卻是我們認為未來的模式,所以我們以我們公司開始,尋求這樣的模式,直到成功;我們就算再怎麼賺錢,也要全部投回去試圖建立一個「訂閱」的網路新模式,或許,到時候可以將成功經驗分享給所有的網路創業家。

大家可以來想想,有人可以一天拍一張照片直到死去,那麼,你的產品夠好,也可以讓人一個月付n元,付到死去!

13 comments

  1. 訂閱跟習慣確是非常好的商業模式, 只是要說服客戶加入不容易, 一旦加入了, 就有點一勞永逸的感覺

  2. 這個網站的原型看得出來其實就是「傳統」的標籤或分享社群,為什麼說傳統?因為這種網站實在太多了。

    但GetGlue真的很有辦法,把這種方式結合電玩練功的概念,開創出一條新的路。而且這條路掌握了高度價值的行銷資源及工具,讓公司營運上不用只靠小小的廣告。

    Mr.6分析的點也相當精準,再度為所有讀者注入了一股活水。十分感謝!!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