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明明創記錄成長卻驚傳裁員,流量也要「跟流行」

今日忙碌,將上周我在《非凡新聞周刊》的專欄再拿出來討論一下。這篇文章在講知名社群整合網站「Ning」的衰敗,有感而發的寫到,「流量沒錢」,光有「人」,沒有「錢」,沒用!

你說,廢話,本來就是這樣,不是嗎?這不是第一次我們發現「流量沒錢」,早在2000年網路泡沫化,我們就發現「流量沒錢」;當時看到兩種標竿的網站,一個是Webvan那種「做錯的B2C購物網站」,另一個是好幾個「做錯的B2B商務網站」,這兩種網站都有一些網友上來參觀,但由於網站過度投資在設備,獲利模式不這麼明快,風暴一來,全部都關站了。網路人不會這麼笨的重蹈覆徹,過了幾年,Web 2.0推出,個個都先談「獲利模式」,但獲利模式雖有,付錢的人也有,不過付錢的人「不夠多」,還是一樣會被掃到。可憐的「Ning」,雖然一開始就有明確獲利模式、流量也還在成長中,就是因為付費的人不夠多,不幸的成為這五年的最末尾的「末代社群」。請看以下文章:

Facebook對其他網站已經產生巨大影響。幾周前,美國線上才剛剛宣布可能將巨額購得的網站「Bebo」轉手賣掉,而上星期,美國再次驚傳另一個社群網站「Ning」也即將裁掉近五成的員工。上述兩個網站的會員數各自都在5000萬上下,但5000萬會員,就是不敵facebook。

值得注意的是,「Ning」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社群網站,它是一個讓所有網友都可以成立自己的社群網站的「社群工具」。Ning讓任何網友皆可在10分鐘內自製一個屬於自己社群網站,流程弄得很簡單,幫你代管,全部免費,到了去年,旗下就已經有了高達23萬個社群網站,每天以高達1000個新社群網站在增加中,由於Ning也有繁體中文版,台灣這邊的網友,也有了不少位已經在Ning下面成立他們自己的社群網站了,各自擁有不少會員。

Ning這種招募會員的方式,簡直就是超強的「吸眾機」,於是早在兩年前,Ning就已經籌得6000萬美元資金,估值來到5億美元(台幣150億),並在去年再次籌資,估值來到7.5億美元。沒想到,這次Ning竟然會發佈要裁員的消息,可見它目前的營利模式並不成功。Ning的營利模式是,網友來到Ning來做一個社群網站,完全免費,但如果需要有人指導,一個月就得付10美元~100美元,若要將自己的社群網站以自己的域名相稱,則付一個月5美元;容量加大,一個月再多付10美元。另外,它出名的是「以廣告要脅」,也就是說,如果希望版面上乾乾淨淨的沒有放廣告?那一個月要多付25美元,才能將Ning放的廣告全部移除;然後得再多付一個月25美元,才能將自己的真實身份隱藏起來。這是標準的「免費換付費」的獲利策略,曾經一度被認為「好巧妙」。但,現在證明了,這樣的營利模式並不可行。

營利模式不可行,怎麼辦?

Ning已經表示,接下來還有更大的新聞要發佈。矽谷已經傳出,Ning打算發佈的,正是他們即將向這些社群網站強迫收費!意思是說,如果你有一個社群網站在上面,已經有了幾百、幾千人,甚至幾萬、幾十萬個會員,而你至今不付錢給Ning?不行,Ning有可能宣布,不付錢,就關了你的社群網站。雖然此謠言尚未獲得證實,但已經讓許多社群網站的擁有者,包括台灣這邊的網友「挫著等」,害怕自己的社群受到影響。

不過,令網路最驚訝的是,根據comScore的流量表,Ning的流量其實依然是成長中的。從去年中到現在,它的流量大約又再成長了至少20%~40%,可以想像,還有很多的網友,繼續來到Ning,開設自己的社群,但他們不想付費,讓Ning無法得到足夠的營收,可能讓他無力去繼續支付龐大的頻寬開銷。換句話說,這網站並不是沒有「人氣」,反之,它的人氣其實是愈來愈大,但因為無法營利,反而掉進了「人氣的深淵」;愈多人喜歡,就愈賠得厲害!

Ning之死,意味著網路「免費之門」可能再重新調整,以往我們都被教育,一個新網站有一段時間是被允許「專心衝人氣」的,人氣、流量,一定代表一些價值。現在,除非我們的流量變得和facebook一樣大,不然所有社群類的網站都叫做「沒流量」。因此,這些網站不再對流量保持「有朝一日可換成錢」的幻想,直接在第一時間就開始收費。

所以,網友們請把錢包、信用卡準備好在電腦旁邊,網路要開始「面對現實」了。

面對「流量沒錢」,我上周的結論是「網路即將面對現實」、開始對網友一開始就無情的收費。但是,這只是對於現在還在「Web 2.0」的世界拚鬥的人而言是這樣的,因為Facebook已經在那邊了,每個地方都有facebook,怎麼比流量,都無法說服人們再作夢,你有可能有天能打敗那可怕的facebook!

可是,流量真的「沒錢」嗎?

不完全是!

如果我們加的流量,是「對的流量」,當然還是會被「看好」的。這是要「看時期」,流量要有價值,要看這個流量有沒有跟上現在最新流行的價值觀,而「價值觀」這種東西,其實每五年左右,會有一個大變化。換句話說,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流量也要跟流行」啦

那,facebook型的社群平台流量,那麼,現在流行什麼「流量」?至少有以下三種,是今日公認「含夢量」最高的流量:

一、旗下的總和的小遊戲遊玩人數、或使用你這個工具或平台的總和遊戲數,依然有夢:小型的遊戲是現在被公認可以打破年齡與地區限制的超棒的生意,搭著facebook這類的平台,所向無敵。不過,遊戲有「夢」,也有更多競爭者!若你已經有一款網路或facebook小遊戲,玩家數很多,除非是已經到幾千萬人的水準,不然,大家看的是你能否將這個小遊戲複製出其他的小遊戲,或者在某個平台上面是最大的(譬如「MySpace最大遊戲」、「Mixi最大遊戲」),那就很有「夢」了!

二、行動裝置上面的「跨平台」使用人數,依然有夢:行動是一直被非常看好的,我們看行動裝置的「硬體」一波一波的出現、夢一直實現,但是上面的軟體卻不像硬體這麼棒,夢一直做,也一直沒完成,一直到iPhone才將智慧型手機的軟體拉出一條彩虹,現在又有iPad介於中間的新模式,這個「夢」更容易作了。不過,儘管它的好處是一開始就收費、甚至很容易收費,但也沒有哪一間應用軟體廠真正靠手機賺到一間網站的水準,因此,行動方面的流量的「夢」是不可能築在一個成功的遊戲上,關鍵是在「跨平台」,然後專攻行動裝置的某一個需求,而這需求若又可以巧妙借風、借iPhone或Android的眾多開發商來拉抬?那就很有「夢」了!

三、YouTube的觀賞人數拉離YouTube,依然有夢:YouTube剛剛五周年慶,它的影響力頻創新高,我們講YouTube行銷講了三年,現在開始很認真的在看YouTube的行銷模式,有什麼方法可以讓YouTube的觀賞人數更多、更能轉換成錢的?由於YouTube是Google的網站,因此另外開一個影片網站或是只在YouTube上面拍一系列影片,意義不大,重點在於有沒有辦法創造一套工具,來拉抬YouTube的觀賞人數,或再更深入分析YouTube的觀賞人數,或是讓YouTube嵌在某站裡開始有機會創造營收,這部份,依然是有「夢」的!

創業家有分成實際和作夢的,簡單的說,現在的Web 2.0並非不見了,而是需要最實際的創業家,一開始就賺錢,小錢養大錢;而作夢的創業家不是沒處去。網路就是這麼美麗,美夢與實際交錯,兩條路,都有賺不完的錢。

15 comments

  1. 曾經也想過用Ning這種社群工具模式, 不過現在看來也許有了流量,但不見得有獲利,因為流量背後代表的就是(龐大的硬體支撐+龐大的人事成本)開銷,而(廣告收入+部分會員功能)無法支應下只好裁員…..引人深思!!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