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真是易紅題材?兩樁只靠普通的YouTube及Facebook操作就傳遍網路的找人案例

最近一星期,網路上傳出兩則「找人」事件,得到不少的迴響,我覺得值得再細看一下

第一則找人事件,其實是一場悲劇起頭的「找人事件」。這其實是一則「尋人影片」,放在YouTube上面,找一位叫Madeleine McCann的英國小女孩,2007年期間女孩全家來到葡萄牙度假,眼睜睜看到小女孩被不明人士綁走,現在已經三年多了,小女孩如果活著的話,也已經六歲了。

這則影片重要的是,它或許並不是第一則拍片上網希望網友幫忙協尋的請求,但是應該是第一則由「政府」拍片PO上網請全球網友幫忙找人的嘗試,這個英國政府單位叫Child Exploitation and Online Protection Centre,簡稱為CEOP,就在影片的左上角。各位知道各國各級政府單位發出最多的傳單之一就是「找人」,無論是找通輯犯還是找失蹤人口都是在「找人」,但發傳單的方式,或許在沒有出境的情況下是有效的,但若要對全球呢?大概就只有YouTube影片幫得上忙了!這則影片之後,會不會各國的警察也開始倣效,開始大量的貼出「找人影片」,讓YouTube多了一大塊的新勢力,也讓某種新的找人影片平台有了機會?

拍一部YouTube影片來找失蹤人口,尤其是像這位可憐的四歲英國小女孩,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做法。看,每年有這麼多失蹤的小孩,各國警察不可能特別去注意Madeleine,怎麼辦?那就拍一部最賺人熱淚的影片,來吸引網友轉寄!這則影片很特別的是,它的「假想觀眾」亦並不是綁匪,因為這時候綁匪很有可能已經將小女孩「賣」給人口集團,說不定來到其他地方。所以這則影片主要訴求給「知道女孩在哪裡」的人,包括曾經經手過的所有人和他們的朋友、男/女友、親戚……影片問他們:「做一件對的事,還不晚!」要他們若看到這位小女孩下落,立刻與當地警方連繫。不過,女孩被綁走時只有三歲,英國政府還特別請專家弄了一個Madeleine在六歲可能的長相,甚至還將膚色處理了一下,可能是白色的,可能是健康的褐色的;頭髮可能是直的、或捲的……這部影片,刻意只拍了1分多鐘,主要訴求要大家告訴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名小女孩?

結果,影片顯然非常成功──

才PO了四天,單單英文版,就有30萬人爭相觀賞。除了英文還有六種語言版本,包括葡萄牙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法語、德語、意大利文,觀賞者則來自全球,讓女孩的父母燃起一線希望。

第二則則是一場值得高興的「找人事件」,一位叫Ken Hill的美國人對全網路宣布,他即將展開一場「找尋生父母」的活動,他目前在微軟任系統工程師,九月期間寫了一篇文章在他的部落格裡,Ken在文章中寫得很坦承,他的養父母其實很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告訴Ken,他是被認養的。後來,他和他的兄弟姐妹都處得很好,Ken的生日是在5月2日,但他們都會在兩個日子為Ken慶祝,一個是5月2日,一個是5月5日也就是他被領養的那一天。不過,他也寫得很直接,他覺得他長得完全不像他們家人,在家庭照片中看起來他又矮又奇怪,有點突兀的感覺,但他的養父母都很愛他,他的養母每次抱著他,都會一起為他的生母祈禱,希望她現在過得很好(真感人),養母也不斷的告訴Ken,生母要把孩子讓出來讓人領養,一定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痛苦的決定,要Ken以後一定要原諒她。

他的養父母,不幸在幾年前過世了。今年初,已經快要40歲的Ken,不知為何出現內出血的急症,在醫院待了幾天,之後他突然就領悟到,明年即將滿40歲的他,生父母就算可能也已經來到65歲左右(等一下會講為什麼),他希望能見到他們!他希望找到他的生父母!

這是埋藏在他心中多年的夢想,他決定去面對他,他要找到他們!

有趣的是,Ken的認養過程其實不是那種「撿來的」,而是經過合法程序,所以Ken知道他自己是1970年5月2日出生的,甚至知道是西雅圖的哪一家醫院出生的,也知道他出生自是4磅左右,甚至知道他的生父當時只是一位高三學生,在學校還是辯論社的風雲人物,而他的生母當時只是一個高一學生……。Ken的養父母在Ken出生三天後就到醫院「認養」回家,就只知道以上這麼多事,完全不知道生父母的姓名。

所以,理論上來說,是找得到Ken的生父母的,不過,Ken是在華盛頓州出生的,該州剛好有一條法律,禁止該州出生的小孩去看他們當初的出生記錄,如果申請是可以請官員代為向生父母通知,由生父母決定是否安排。Ken怕他的生父母會不想要見他,所以決定「主動出擊」。他動用了網路資源,他使用Facebook平台,在上面要大家加入他的帳號,兩個月以來,他雖然還沒聽到生父母的下落,但已經收到一些小學同學主動來信,也有一些老家庭朋友主動來信,但,就是沒有生父母的消息。這件事還在進行中,網友紛紛鼓勵Ken,祝福他找到「他們」。

以上兩個案例看完之後,我的直接感想是──其實,這兩個案例都沒有將網路發揮到極限。以第一則找小女孩的影片來看,它真的只是政府單位「第一次」拍這樣的影片,我認為影片的吸引度還可以再加強一點,不然下一個孩子得到的觀賞率可能會腰斬一半。第二則找生父母的社群活動來看,Ken的方法略嫌老舊,部落格 + Facebook個人頁面 + Twitter的推廣手法還可以再純練一點。

不過,有趣的是,儘管它們都還有進步空間,但這兩則案例卻都已經在網路上輕鬆的創出成績、造成一些討論、轉寄。因此我們在看,到底「找人」是不是一個新的網路機會?

若是,這機會是什麼意思?

最近有一種說法,「驚喜」可以造成購買的結果。以歐美的習慣來看,他們喜歡幽默的東西,所以你在任何地方給他一個驚奇,他整個嚇一跳,和他原本想像的不一樣的時候,他就會掏出錢來買下。

但,只有「驚奇」嗎?我覺得,「好奇」才是更長久的,這也是為何像這種「找人」的影片、行銷做法這麼容易成功,因為,「找人」這件事,本身天生的就含有「好奇」的成份在裡面。「找人」兩個字就代表兩個意義,第一個意義是「這個事主現在相當著急」,你就很「好奇」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會讓這事主想要「找人」;第二個意義則是因為人還沒找到,人還在進行中,我們也真的很「好奇」,最後找到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狀況?

這兩個好奇,可以重覆在很多很多不一樣的「找人」事件上,只要是「真有其人」,而且他很有機會還是生還著的,大家很希望促成這件事發生。以這樣來看,「社群找人」仍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尋人影片」、「找人實況轉播」,都會繼續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而它們的關鍵在於繼續的誘發人類自然的「好奇心」,以好奇心加上一些公益做善事的熱情,去幫忙這些事,說不定,「找人」會是正在成形中的網路下的一個產業類別,創業家現在可多想想,這邊還可以做什麼事、出什麼新點子呢?

14 comments

  1. 「找人」的確是個不錯的需求

    尤其在網路無遠弗屆的現在…

    而且我相信光是「找人」這個領域

    就有很多可以做的利基市場了

    近期火紅的Facebook,就讓很多人找到多年未聯絡的朋友

    我剛剛也才透過它,找到一個當兵時認識的學長…

    不論如何,很期待創業家們針對「找人」開發出新的機會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 “找人”确实是一个最基本的需求,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几个人需要寻找(失散的小学同学、好友、一面之缘但印象深刻的。。。。)

    实名网络(FB, 人人,开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正好满足了这部分需求。

  3. 失蹤人口的案件很多,為什麼這個英國小女孩這麼得天獨厚政府會拍攝尋人影片?

    靠網路找朋友是容易但找失蹤人口總覺得有某個程度的困難度!

  4. 以網路而言,從一些案例來看,核心都是要經由不斷衍生,才能越符合人民的需求。例如像愛情公寓,當初想走中藥市場,結果經由測試、改變、溝通、發想、集思,最後才產生女性交友網,也才友愛情公寓的出現。

    所以做什麼都可以,重要的是它的創新之處在哪裡,一定要凸顯出來。

  5.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Mr. 6 已經分享無數的案例或工具

    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嘗試過

    嘗試後找出改變的因素

    再一次嘗試再嘗試

    直到很熟悉變成自己的knowhow

    不然永遠都會用用欣賞的角度發出讚嘆

    到頭來還是站在原地

  6. 我加入了KEN HILL 也寫了些話鼓勵他
    後來他也回信了 希望我把這個訊息傳出去
    大家如果有玩FB 也加入他吧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