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忙人的時間利用妙招:「車上會議」初體驗

昨天看到一則非網路相關的文章,卻給我一些關於「時間有效利用」的靈感。這篇文章的作者叫Brad Feld,本身是已經發財的網路創業家,目前也兼任好幾間知名小網路公司的早期天使投資人,包括Gnip、Oblong,以及知名的小遊戲廠商Zynga。像這種興趣廣泛的人,一定觸角很廣,自然也會……非常的繁忙

這位仁兄在這篇文章寫道他最近一段「時間有效利用」的經驗,原來,他上周飛到了西雅圖出差一日,做了一個小實驗,他將一些「面對面」的會議安排到…「車上」進行

Brad其實住在丹佛市,所以他基本上是早上就飛到了西雅圖,然後就開始開會、開會、開會、開會。他先開了Gist的董事會,再開了Impinj的董事會,然後還要趕下午5點的飛機回到丹佛市,再與自己的同事開會,準備明天自己投資公司的董事會……。

原本這個行程還算是ok的,但,事情沒這麼簡單!這位大事業家因為難得跑到西雅圖,有人就介紹一些人給他認識,他自己希望還能抽出時間和另一位之前幫忙過的住在西雅圖的大設計師見面,此外還有一位在網路上認識的部落客也希望能見上一面,其實……大家要的不多,不過就是「見上一面」而已,卻因為時間太擠,已經「擠」不出來了,怎麼辦!

怎麼辦?

Brad發現,兩場會議,通常是一個排早上10點,另一個是下午1點,下一場是下午4點(他準備飛走了),這樣的狀況下,假設不是在公司開會,就算中間只是見15分鐘也很奇怪吧,不過,如果把「車程」也涵蓋進去呢?

於是,這位先生想出一個好辦法──

他將兩場多出來的會議,安排在兩場董事會之間,當他要從一個定點到另一個定點時,不自己租車了,而是邀請他的客人一起「共乘」,一邊共乘這趟,一邊和他開會。

一上車就換名片,下車已經聊得很熟,接下來要怎麼合作都知道了!

的確啊,不是嗎?單程車程,長的話長達30分鐘,這段時間若來「開個會」,真是最棒不過了,非常適合。這場會議到了目的地就要停止,有明確的時間限制,效率不可能差,所以通常與會者也不會太多廢話,直接就開始趕快講;也不必幫大家準備茶水,加上車內冷氣一定很強,大家的聲音都聽得清楚,還有窗外不斷往後面跑的風景可以欣賞,這段時間拿來「開會」,會是什麼感覺呢?

這位Brad先生說,當天,他就這樣成功的和兩位客人都各自見到了面,也談得很透徹,最重要的是,他們之間分享了一段很棒的「體驗」,這段體驗是看著擋風玻璃外的景色,講公事,Brad相信,這兩位客人,以後一定也都會記得這次「車上會議」的美好體驗!

Brad實在太喜歡這次的體驗,所以,他在部落格上要求,所有人可以開始注意他的Twitter或TripIt帳號,他會隨時告訴所有人他會去何處,如果剛好有碰到的話,可以與他聯絡,他再與你一起開一場「車上會議」。

我不知道各位對這個故事的看法?以前還在上班時,大部份時間都鎖在辦公室,有時候偶爾出來「放風」,到新竹拜訪客戶,也由於時間不足,無法順便去見見其他客戶。說不定這種「在路上開會」的形式,可以讓我們至少多見兩個人(去程一位,回程一位),當然,那兩個人也要想辦法自己回來,或是他們自己剛好也有會議在那邊,那就一拍即合、很ok了。

很多人建議我可以透過視訊來開會,但視訊已經行之十年已久,大家還是改不掉「見面開會」的習慣,見面就是三分情,見面說話感覺就是不一樣。問題是,大家都在不一樣的地方,如果每次都就我的地點,那就是其他人要跑過來;如果都是就對方的地點,那就是我要跑來跑去,最耗時間不是這些會,而是「交通時間」。手機進步後,人們比較能在等公車的時候一邊上網,偶爾坐計程車更可以從頭到尾都在上網,但我會覺得,拿這麼一個小屏幕上網,不如趕快開完所有的會、見完所有的人,回家看著22吋的寬螢幕好好的操作電腦,是不是較有效率呢!

甚至,Brad的做法或許已經暗示了一個了不起的創業機會?如果有人可提供一種服務,或許他只是租下一輛小巴,裡面稍稍改裝成左右兩側座位,讓一群人(7~12位)可以「面對面的開會」,或許還可以分成三間,分成三組,每組四人開會。而這輛小巴就每天在城市裡面繞來繞去,載不一樣的組合上來開會,載他們到其他地方,收費就算比照一般計程車辦理,說不定都會有人看在它適合「車上開會」的舒適度,想要租用,這小巴一定划算吧? 甚至這輛小巴,還可兼「媒合」的作用。如果它載的是一群學生,就順便作媒人;如果是跨領域的,至少大家穿個西裝換個名片以後可以合作;跨年齡的還可以撮合可能的工作機會、業師指導等等。

誰願來來做這個事業嗎?我也需要這麼一輛小巴,載我在這座城市四處飛跑,說不定在最忙碌的周一,也有機會混到海邊、到郊外去,吸一口新鮮空氣再回城,天氣再熱也不必流一滴汗,卻完全享受到窗外的金黃色陽光以及高效率的會議討論,讓我們的創業人生更加精彩。

(附檔為Mash Direct特製的「會議大車」

16 comments

  1. mr.6 你好.很高興可以認識你的blog,看你的blog做得很好.可以請問你一下.這家公司的blog是從那裏申請的.謝謝你大答復

  2. 台灣也可以,高鐵通車往返的時候,像要談久一點就坐火車呀。時間空間都很好利用。

  3. 回答一樓。六先生的部落格應該是基於WordPress建立起來的。

    另外,這種車上會議可能比較難給兩個身分對等的人使用。
    如文中所說這位創業家會把自己的行蹤公布在網路上,"想"跟他見面的人可以利用車上會議的機會。
    舉例來說,如果我今天想跟馬總統見上一面,不會是我跟他說我幾點到幾點會在車上我們可以開個小會議。
    而是我配合他的時間。

  4. 不錯喔~

    相當充份利用時間,不過要在台灣的話~有一點難吧~~

    不過大企業家的老闆們可能會需要這樣的服務,ㄏㄏ

    我也喜歡這樣的喔~

  5. Good Idea!
    實際上台北高雄單程3.5H,或是台北台中單程40min
    都是很合適的開會時間,而且台灣這麼小
    去到哪裡都很方便喔!
    如果再美國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可能車程太長
    或是把對方載到目的之後,對方要回程太花錢

    例如老闆要到從台北到台中
    如果利用這段時間要開個30分到一小時的會議
    很ok!多出來的時間可以停下車來繼續聊
    甚至可以開到台中下一個會議的目的地
    到會議開始前一分鐘再下車
    老闆不會遲到,前一場會議的與會者要回台北
    又是非常的方便

    至於這服務應該不是大老闆的專利
    很多大明星都需要這樣的服務
    我也總覺得一個星期如果把事情都排在同一天
    一次把事情解決,剩下都是可以享受
    那也很棒阿!

  6. 個人經驗

    前一天下台南開會
    第二天要和另外一個組織的人一起上台北參加同一場會議
    約好搭同一班高鐵,在高鐵上兩個人就先開一個會

    到了當地就直接一起參加第二個會議

    我覺得這個應該很普遍,大家都是這樣做的.

  7. 視訊會議或是voice based的con call,成效實在跟面對面的"interpersonal"會議有頗大的差距,即使是願意砸大錢在精進會議設備的大公司,開出來的會議成果可能還是無法與面對面會議相比。

    身邊的朋友不乏許多在財經500大或是跨國集團工作的人,每天con call時其實同時分心在做著許多其他跟會議無關的事情,站在與會的朋友角度,這是"時間最佳化利用",站在公司管理角度來看,其實某種程度是"人力、物力資源浪費"。

    還是回歸原本的"面對面開會"最好了!

    要把這樣的「體驗」轉換為一個可能成功的biz model,如樓上所提,可能「巧合而成」會比「事先安排」來得容易發生跟被接受,否則,就是要將「目標市場」跟「目標顧客」鎖定得非常明確,那就可能成為下一種爆點產業了!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