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上網多一點,還是少一點?

最近看到兩篇報導幾乎是完全牴觸的,我卻沒牴觸、有感觸。站在網路的中間點,我的左手邊是很多很多很傳統、對網路懵懵懂懂的人,我的右手邊是許多許多比我更重度的網路使用者與思考者,站在這中間,看看這些人,再看看我自己,然後,又聽見老婆大人的「善意提醒」:

「你~~電腦打太久了!」

我知道,現在的狀況,一定只是暫時,我遲早要選一邊站的:其中一種選擇,是減少打電腦的時間,另一選擇是認定自己就是要黏電腦、爭取更多的時間。我想應該不是只有我一人面對這樣的決擇?就算沒人提醒,有些人也已經發覺自己「上網上太多」、「嗑網嗑太兇」,那,到底該上網多一點,還是上網少一點?

這兩篇報導,提供了一個可幫助我們的決定準則──

首先第一篇報導(更多在這裡)提到《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學術期刊最近有一篇關於「看電視」的心理學研究報告。看電視和網路有何關係?Well,電視也和網路一樣改變人類生活,只是比網路早了五十年。而這篇科學研究證實了一件事:「電視」,竟然可以有效的療治現代都市人們的孤單與寂寞,而且只有一種電視節目,有這樣的效果,那就是「連續劇」、「偶像劇」、「電視影集」……無論你怎麼稱呼它,反正就是「劇情類」的節目。這樣的節目,讓孤單的城市人,就算回到家只有一人,竟然很快的想像自己是電視劇裡的主角,享有他的社會關係、享有他的戀愛世界、享有他們的親請與友情……。

這份研究相當大,一共進行了四輪,動員了1000位以上的實驗對象,分別用不一樣的科學方式來測量「電視劇」的影響,通通中獎--

第一個研究找來701位大學學生,用評量表的方式來測試,結果發現他們看電視之後,果然比較不孤單;第二個研究是讓102位大學學生開始寫一些沉重的作文,讓他們感覺到溫暖的需要,再讓他們看電視,結果發現當他們看了他們較喜歡的電視劇,他們會沉醉得較久。第三個研究更猛,找來116位學生用評量表的方式,然後發現這些學生根本不必看到電視劇,只要一想到他們最愛的電視劇,立刻就變得信心滿滿,心情轉好,從前受到的挫折感都不見了。到了第四個研究,則直接請222位學生寫一篇十分鐘的短文關於他們最愛的電視節目,再寫一篇關於隨便一個當他們沒東西可看才看的最沒興趣的電視節目,或者寫一篇關於他們得到獎學金的感受。結果發現,以上三種狀況,竟然是在形容到最愛的電視節目時,學生感覺到最少的孤單感。

就如這篇所說的,這份研究的結果,不只「看電視」,也在「看網路」。電視給了虛擬的人際劇情(drama),網路也在給虛擬的人際關係。的確,有些人是為了玩線上遊戲的而黏網,有些人是為了每天看日劇韓劇偶像最新動態而黏網,但大部份黏網的人,是因為「其他人」而黏網。網路就和電視劇一樣,可以治療孤單感。

然後,周末又看到一篇書評。最近有一本書叫《Wisdom 2.0》,準備在美國出版了,它的書封就是一個打著行動電話的和尚,很可愛的造型,卻是針對一個許多現代都市上網人口無法解的「嗑網嗑太兇」的問題而來。這本書旨在找到一個「正確的平衡」,在享受科技與保存人性之間,科技始於人性是科技公司下的廣告詞,科技公司沒一家能否認他們不斷的在衝擊人性,網路公司更是把人性當作實驗品,想發現一般人還沒發現的秘密,這也是網路好玩的地方。

這篇書評舉出了四點此書所提到的重點結論,其中,頭三點讓我真的覺得很簡單、很妙:

一、別在半夜上網!這本書說,在網路上瀏覽很容易刺激大腦,非常容易上癮,但卻沒有建設性、不夠有工作效率,在半夜上網,就有如為一天疲憊的大腦再加上好多好多小小的資訊流,讓我們無法沉沉入睡。此書作者建議在睡前一小時,不應該接觸電腦!

第二、Email一天檢查兩次就好!一次在早上,一次在下午,他說這樣就夠了。仔細想想,這樣的意思是說,有可能最大的delay,就是發生在某人剛好在當天3:30寄信給你,你要到隔天的早上11點才回信,其實也還ok嘛,所以這作者的意思是,一般人的檢查信箱的次數真的都-太-多-了。此書作者甚至建議每天起床不要先檢查信件,等30分鐘再檢查好嗎!這樣可以早起先吃頓早餐、做點運動、來點冥想。

第三、玩電腦前先寫下今天要玩什麼!此書作者說,玩電腦的人都是好多事一起來,一下做這個、一下做那個,或是原本要做這個的因為某個極細微的打擾就離開去操作其他事情,這位作者建議每次坐上電腦前應先寫好一個「To-do list」,寫很多個,然後上電腦後,一條一條完成、畫掉,他覺得這是「Wisdom 2.0」的最重要要教的事,如何一邊玩電腦,一邊腦筋還保持清醒,知道現在自己在做什麼。

第四、住在真實的世界多一點!試著去測量每天你在電腦上面所花的小時數,看看有那些時段是不一定要在網路上的?他建議多多去看看真實世界,上市場、好好煮一頓飯;好好上一堂課……,他說,就算線上的世界再真實,現在我們不得不承認,回顧一年來最好的回憶還是發生在沒有上網的時間,不是嗎?愈少線下的世界經歷,就愈少有機會再出現更好的回憶!

這篇書評,很明顯的,這位作者是當上網為一種工具,只是與外界保持聯繫而已。若你當上網只是一種工具,那盡量有效率是對的。

這也說明了一個網路創業機會,目前的人際網路,雖然滿足了人們的人際的需求,卻可能佔用太多時間。可否做一個網站或網路服務,讓人在很短的上網時間內,就達到了類似看電視劇的效果?畢竟嗑電視劇的一天頂多看兩小時,嗑網路的一天可要耗五小時以上在上面。

在那個網站出來前,我們還是要選邊站,人還是社交的動物,我們應該上網多一點,還是上網少一點,就看我們平常生活的朋友有幾個,我們需不需要朋友、滿不滿意這些朋友,還有這些朋友是否有上網?需要的人就多上網一點,不需要的人,就去買一本《Wisdom 2.0》,學學怎麼減少自己上網的時間吧。

24 comments

  1. 真實生活的互動所刻劃出的回憶很難讓網路取代
    但話說回來 目前宅經濟當道………
    說不定哪天某個導演拍一部類似True man的電影提醒大家該出來熱絡熱絡一下

  2. 如果感覺到不適應,就立刻警告自己下綫休息。個人覺得太多網癮是因爲明明知道自己累了,還不下綫,只是在網絡上熬。做什麽都是適合而止就好了,看電視看多了,也會讓人覺得頭暈。。。

  3. 通常能用理性面對的主題都是可用經驗法則歸納,可量化統計的。在面對混沌主題時(例如網路趨勢),要能理性判斷…這很難。這有點像要求人們要用理性去談戀愛一樣,聽起來頗合理,不過卻嚴重偏離主題。

    但是還是希望六先生能"稍微"理性一點…把健康顧好,還希望繼續看你的文章50年…囧

  4. 記得你以前說
    老婆大人總說你的文章很難懂

    看來是真的 ^^

    葉問練功的木樁寫著老婆大人
    看來就是同樣的玩味

    ^^

  5. 其實電腦使用多少並沒有一定的準則吧~

    就像每個專業一樣
    有的專業需要每天花8小時坐在辦公桌前
    有的專業或許一個禮拜只需要3小時
    更甚至有的專業每天都要花12小時!

    把辦公桌換成電腦就行了
    那些認為電腦用太多的人估計是沒有把電腦的用途用出來吧

  6. 我是覺得 要上少一點

    因為,常常很多人,在上網的同時,也忽略掉身旁的親友。而他們就是可以和我們做最直接情感溝通的人呀。

    不希望因為常常上網,就和家人的情感愈走愈遠

    懂得真正善用科技的人,才能在現代抓住每一條良好的人際關係。

    不出國,也能學好英文 jingyuehhuang.blogspot.com

  7. 不是我愛黏著電腦,是沒有更有趣的事物。
    若沒有更有趣的事物,還是繼續黏著電腦吧。

  8. 没错,线下的生活还是会更真实一点.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做和网络技术的人员和做以室外活动为主来说的人员也是一个区别.

    总体来讲,个人还是觉得多点线下的活动多好得多,毕更人要求的是生活和真实感!

    就让网络去干些该干的和适合干的,当然除了你,别让它来控制你!!!^ ^

  9. 上網已經變成是生活的重心之一了, 蒐集資料和寫網誌或許可以被視為是一種知識的累積與傳播, 如果覺得不對勁了, 那就休息去吧~

  10. 是呀!
    之前常上網養論壇或是玩線上玩到半夜….眼睛受不了, 才下線
    後來被老爸用中華電那個 “時間服務"管了好一陣子

    剛開始還真不習慣……現在 眼睛也比較不會乾痛了……
    現在開始會自己注意時間

  11. 看了之後感觸好深呀!!
    奇實都是人心在作怪
    有次一個禮拜的活動不能帶手機,手錶,等任何可以看時間的東西
    一直再想會不會有人打電話來,有人寄重要mail來
    事實上都沒有啦= =!

  12. […] Via「電視」,竟然可以有效的療治現代都市人們的孤單與寂寞,而且只有一種電視節目,有這樣的效果,那就是「連續劇」、「偶像劇」、「電視影集」……無 論你怎麼稱呼它,反正就是「劇情類」的節目。這樣的節目,讓孤單的城市人,就算回到家只有一人,竟然很快的想像自己是電視劇裡的主角,享有他的社會關係、 享有他的戀愛世界、享有他們的親請與友情……。 […]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