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堅拒網路的保守小報,竟然愈活愈好!

《紐約時報》周末一篇驚人文章,題目是「有一家報社故意不搞網站,活得更好!」對於碰到網路這隻怪獸而緊張的傳統紙上媒體,真是一則好消息。尤其是最近聽說幾大商業財經雜誌《富比士》、《財星雜誌》都在裁員,網路部門首當其衝,裁得最慘,聽說還有一家叫「Creative Loafing」的報業集團今年拚命併購想做網路媒體,九月也已經不幸宣告破產。許多傳統媒體投入網路,卻沒有在廣告方面得到回收,這樣看來,這間奇特的報社好像真有它的一套

《紐約時報》一出,大家都來看看,它是怎麼做到的?

這間報社是位於紐澤西Monmouth縣的Asbury Park市附近一間叫「Tri City News」的報社,這家報紙其實很小啦,只有3個全職員工負責報紙內容與廣告,一個兼職員工負責發放,它是每周發行一次,一次只發1萬份。

但,它的收入據報導說,一直都在「幾十萬美元」的水準,自給自足,非常富裕且穩定,十年來從未減少

有趣的是,它其實不是完全沒網站喔!它有一個網站在這裡,只是上面完全沒放任何報導文章,只有自我的簡介和廣告價錢,好像回到90年代末期報社的網站。這個網站,在《紐約時報》文章一出後好像就掛掉了,是因為太多人在看還是他們生氣悍然關掉……就不知道了。聽說,這個「Tri City News」的老闆兼發行人今年47歲,十年前打贏一場個人損害的官司後,獲賠1萬5千美元(40萬台幣),就用這筆錢,在當地創辦了「Tri City News」,據文章說這公司名稱還叫「Limited Risk, Inc.」,從名稱就看得出,這個老闆實在有夠保守!

這位老闆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被問到為何不往網路走,他竟先反問記者:「為何要往網路走?」

「我不懂,在網路上放東西,除了『毀滅』報紙外還能幹嘛?」

原來,他認為,在網路上放東西,只會「鼓勵」讀者不去看他們油墨印出來的紙張而已,不去看紙張,也就看不到原本的廣告。所以他奇特的想法是,對,網路上或許是另一個不錯的商業模式,而且已經開始回過頭來「吃掉」現有的商業模式(紙本),但,既然紙本是「已經成功的商業模式」,那我們應該再對「它」投下更多的資源,再給它更多的機會?你從這段訪問可以感受到,在這個年代,竟然有報社大剌剌的說要「避開網路」,你說他真的有什麼遠見?或許,只是一種情緒性的排斥罷了。

但,無論是遠見,還是情緒排斥,現在十年下來,這個小報確實也活下來了,而我們,也確實可從這間小報學到一點點東西──

原來,以「不變」來應「萬變」,有時候也是一個好辦法。在別人紛紛逃離時,反而更緊抓著原先已經做得好端端的方向,知道它在哪裡、為何成功,甚至,往「小」走去,從正規軍變成「游擊隊」,尋求永續生存的點。

「Tri City News」十年來持續的做同一件事,出現在同一個地方,他們發現,這樣也等於是在訓練讀者、訓練廣告主。這間報社在在告訴他們,「Tri City News永遠都在」,讀者就是這些人,不會多,但也永遠不會少,所以廣告主們就固定下單、固定得到穩定客源。下廣告,不再是為了某一次行銷專案活動的激情,而是每天的「必需品」。這家報紙說,他們十年來竟然從來沒有提高廣告價錢,反而讓他們得到一批廣告主的忠實購買。

更有趣的是,一間小報社要「營造」這種穩定的感覺,顯然,「全版廣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一間公司來說,廣告效益不只是多少人看到,在地方新聞擁有一個「全版廣告」,心理上也贏了不少,所以這間報紙拚命賣「全版廣告」給地方廠商,讓他們每隔一陣子就可以享有全版廣告的尊榮與效果,於是在地的聽說連社區中心、夜店、雜貨攤都跑來買全版廣告了,而且據報導說,這些廣告主都是很快就預定好每年的某些時段,十年來不會間斷。

總之,這老闆的保守,讓他意外的得到一個不敗的空間。十年來,為了營造這種「永遠都一樣」的氣氛,這位龜毛老闆不但完全不更新網站,甚至還讓讀者完全沒看過Tri City News在網路上的任何版本,連一個「討論區」都不許架!這樣的結果,讓當地的居民看到眼前這份報紙,十年來從未改變,眼前看到的這本,就是唯一能讀到的一本。有趣的是,這位老闆說,「Tri City News」其實還是有「偷學網路」,他們在當地的Asbury Park找來六位專欄作家,給他們很大的空間「亂寫」。這位老闆用現在網路的「部落格」比喻說,這些專欄作家寫的是「Plog」,就是在「paper」上面的部落格文章,也就是說別讓他們太嚴謹,讓他們以隨便聊聊寫寫的語氣來寫報紙專欄,這樣的做法也很有趣。

原來,過於保守,可能也保留了另一種原汁原味。尤其當四處都在產業地震,大家拿著數字驚慌亂逃,這時候,緊抓自己的核心,也是另一種「危機處理」的方式了?

7 comments

  1. 發行量這麼小的報紙, 如果上了網路可能真的就要自我毀滅了. 雖然網路很方便, 不過網路應該還沒到了取代一切媒體的地步, 有些時候紙本的效果仍然很好.

  2. 嗯…
    我想, 這一間公司既老闆也不是很勇敢…
    這個公司最成功的地方只是: 定位恰宜..

    遠見? 我想這老闆不一定很有遠見, 而只是活在當下..

    以下為小人的想法:

    1. 有很多大型報紙/新聞都走國際化, 其實有否想過, “地區專注化" (唔記得在那看過…) 可能才是他們其中一個出路? 畢竟, 人們關心的, 往往都是自身的, 後才是國際的. 而這小報應該正在做 (focusing on the arts,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eastern Monmouth County)

    2. 這小報亦位"內容專注化" ( promote the creative and alternative throughout the area), 令到內容更專業, 更令人得到深入而有用的資訊/分析 (反之, 以我所見, 台灣, 日本, 甚至香港的[其他地區就不知道啦~], 往往流於空談, 表面 + 題材淺薄)….

    3. 而, 這群target customer 的關注點為"arts, culture and politics", 所以, 以 “每星期" 一份 “報紙" 的形式發報剛剛好(畢竟, 如果想貼身追逐表像新聞, 有其他免費途徑作支援…..)

    總結, 我覺得他真的知道自己在作什麼啦~~
    good job!~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