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下伴侶,獨自出去玩來甩掉「太黏」?時代雜誌與我的見解

這篇文章可能會有爭議,請小心閱讀,不喜勿入。《時代雜誌》的文章向來太偏美國中心的政治和美國的民生話題,很少在他們家看到好文章,昨天終於看到一篇真的很棒的,這位作者其實也沒寫什麼,只是提到一個我們常想到、碰到、卻從未去討論的話題──

你和「另一半」,可不可以分開旅行

應不應該分開旅行?

討論這件事之前,我們得先講到,在2008年的現代,自助旅行已經不是難事,線上的旅行愈來愈多,很容易成行。所以現在大家面臨一件事,出去玩都要問人很麻煩,是否可以自己旅行?自己在線上買票、訂旅館,甚至訂「最後的便宜deal」,和老公/老婆說一聲,今晚就出發?

自己出發?

這篇作者開頭就提到她自己每天都和那位已論及婚嫁、交往多年的同居男友「黏」在一起,直到最近,她才「第一次」自己飛到西雅圖獨自旅行!然後她在文中坦承,嘩,這場獨自的旅行,真的「每一秒鐘都很快樂」。她發現,這快樂竟然這麼的簡單,躺在空無一人的特大號床上,身邊無人打鼾或磨牙齒,自己逛一下飛魚市場,自己和其他「他不認識」的新朋友見面……從頭到尾她的臉上都掛著微笑,怎麼也摘不下來!

這位作者說,沒有「他」很快樂,卻不表示他們已經分開或感情不好喔!她舉出另一個同樣「成功」的案例,她的女性朋友和結婚六年的老公常常到南美玩,由於那位老公喜歡去滑雪與極限運動,她則喜歡走走看看就好,所以每次都一邊玩一邊吵架。這次,她真的不和老公出門了,自己到墨西哥,嘩,也是好享受好享受!到沒有遊客的地方,自己安排。這位朋友她也是從頭到尾掛著「摘不下來的笑容」,她還說,獨自旅行的時候,她和老公反而比平常通話、通email的時間更多!

形容了兩則美好的獨自旅行經歷,這篇TIME雜誌文章接下來理所當然的引用了專家的發言,專家說,「小別勝新婚」的原理古今存在,所以應該多多的分開來放假!專家說,獨自旅行應該愈多愈好,愈獨自旅行,愈表示你充份的相信對方,表示你們的關係是非常健康的!

沒錯,以上都是對的,百分百正確的事,但當件事被「濫用」,就讓人有些話想說了--

我們常聽到,現在愈來愈多男女朋友分開的理由是「太黏」,沒有自己的「空間」。我看了身邊兩對朋友都曾抱怨過太黏的問題,最後幾乎吵翻的原因都是在「太黏」!這種理由有的出自於男生,有的出自於女生。我認為,我們給「太黏」這個理由,賦與了太多的「正當性」了。這種事絕對不是我個人的專長,只是自己以讀者的身份,覺得「黏」這件事被「炒」得太錯誤,我想藉這篇文章提出一個我認為值得思考的觀點。

我認為眾人或許應該先看清一件事──太黏的「癥結」,很有可能不是在「黏」的那方,而是在「不黏」的那方。對方不只不習慣,也不喜歡與「這個人」一起做事情;有可能是對方並不喜歡這個人做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對方不喜歡這個「人」。當你收到「太黏」的訊息,通常不只是在警告你們「個性差異大」,最主要是在警告「你們之間有問題」,至少,兩人中其中有一人無法承受兩人一起生活與行動的重量,因為就算再黏的狀況,也不可能像雙胞胎那樣黏著24小時,如果兩人之中有人抱怨「太黏」,或許是表示他/她已到了一個「我無法再更忍受更多你/妳的生活」的臨界點,這臨界點可能很「低」,低到即使平常仍有充份的獨自上班或出去買東西的時間,甚至一周只見一次面了都不夠把那種黏感的討厭給驅除掉

所以我們常常觀察到,「太黏」的問題似乎不是絕對,而是相對,以上臨界點顯然會隨著不一樣的「人」而上下飛動:有些情侶天天抱在一起像兩隻無尾熊,旁人都看不下去了,他們也不會覺得很黏;同樣的一對情侶過了好幾年,可能完全沒有電話連繫,只是每周見一次面,有人也會抱怨「太黏」!我們也常常看到,一個人很有可能今天覺得某人太黏,當他/她「換了一人」,用同樣的方法待事,突然就覺得還好啊,不會很黏?我們會看到有些朋友跨前後任男/女朋友,對待方式完全不同,對前任的完全像放牛吃草,對後任的完全變無尾熊;對前任的兇不拉機,對後任的撒嬌不已。每個人的「黏性」也因時間而不同,有的或許是黏個幾年,幾年後又變得不黏,

如果你用這樣角度來看人類同居、結婚這件事,再來看看這些專家、作家、旅行家目前口徑一致的在倡導所謂「伴侶分開旅行很好」,甚至有些婚姻專家倡導「分開住是很健康的」、「彼此預留空間」這些話,就會覺得很好笑。說直接一點,這些專家等於是在為「分開」找藉口,她們並不是在幫你好,事實上,許多寫書的婚姻專家自己的婚姻有夠爛,因為這是一個他們關注的主題;婚姻和創業、網站不同,婚姻像吃飯一樣是屬於天性掌管的範圍,那為何他們如此關注此主題可以寫到這麼深?因為他們做不好嘛。

「好黏」的問題,其實很簡單。

當我們產生「好黏」的問題,並不表示這段感情沒救了,應該說,如果雙方還覺得這段感情值得再經營下去,現在該找到的,不是一個彼此適合的「空間」,而是再努力去找到彼此怎麼在同一個空間下,快快樂樂的生活。

換句話說,當你覺得「太黏」,想出去旅行?歐No No NO!這時候,反而應該趁旅行這種難得的轉換心情的過程,和對方去,透過每次不一樣的地點,產生不一樣的「空間」,學習怎麼「有對方也能保持愉快」。有趣的是,這一段,是所有婚姻專家幾乎都不會講的,至少我們在書上、雜誌裡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鼓勵與論調,真的很可惜,它們有如一個竭力想將反的「翻正」的小力量,放出所有的理論來支持這樣的事情,全部都是正確的,但忘了那彎彎曲曲的路旁邊,其實有一條最直接的路。

這篇文章令人喜愛之處,是作者也問了這個問題:如果你獨自旅行就有一種「嘩終於解脫了」,那要問自己,是否你這段感情是一段正確的感情?她也實地訪問了其他的夫妻,表示「獨自旅行」這件事並不是大家都喜歡或都正常,譬如有一位很專情的男人說,「那樣有何趣味處?」另一位女人甚至和這位TIME採訪者說,她在前一段婚姻中,真的很喜歡獨自去旅行,因為那樣她才能放心外遇啊。

所以,與伴侶分開旅行是否合理?是否應該被鼓勵?

如果你/妳已經不重視了,那就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有很多專家的話語可以拿來當擋箭牌和藉口。

如果你/妳還重視,那,請稍稍改一下您的行程,再多買一張機票吧

18 comments

  1. 上次同學婚禮我跟一些同學提出我的:「結婚後夫妻分房睡很自在」的理論,結果被其中一個同學的老婆唸「那小孩誰照顧?」(我還沒結婚,所以還沒想到這點嘛)….其實幾個月之前提出的時候也有其他人說:「如果要分房,那你幹嘛結婚阿」

    可是…我覺得一個人睡覺真的比較舒服阿…T_T (裝無辜)

  2. 以上都是對的,百分百正確的事,但當件事被「濫用」,就讓人有些話想說了

    好像少了 這 字? 還是本來就應該這樣了

    我也很懷疑為什麼電視上會有很多的兩性專家?! 他們為什麼
    可以說自己是兩性專家?! 是因為在感情受過很多挫折還是在感情上ㄧ帆風順呢?! 真不解!!

  3. 這是很妙的題目
    一個旅行有自由 不用為了另一半去"勉強"自己配合
    而想逛哪裡就逛哪裡,充分有空間享受。
    缺點是少了依靠與支撐 這是另一個議題
    就我經驗 兩個人興趣相同 當然沒有這個獨自出來玩的選項
    可是 要是兩人沒有特別硬要在一塊
    一個人的旅行是充滿刺激與感官、感受特別強烈
    那才會豔遇這回事啊?
    有另一半你是沒有機會被把的
    而生活呢,有時會覺得少一個人在家裡
    時間好像變多了
    你不覺得嗎?

  4. 相同看法
    看完TIMES的故事
    我也同樣是覺得
    太黏….
    表示兩個人之間已經有問題了
    只是一種警訊

  5. 在平常的生活彼此都要給彼此一些空間,在旅行的時候也一樣阿!!
    找一個地方讓兩個人都可以滿足

    生活‧佳 x NiceHouse http://blog.roodo.com/nicelife
    建築與生活密不可分,在建築業磨鍊與學習的同時,深信好幸福由好宅開始,希望大家都可以買到一個可以幸福的好房子!!!

  6. 嗯其實真正所謂黏或不黏
    可能跟原生家庭父母的相處型態有關
    沒有一定標準啦
    Time雜誌寫那篇的目的
    是因為要去做一個題目來讓人注意
    尤其是那些長期在一起卻不滿意他們關係的人
    你所謂婚姻專家是媒體捧出來的啦
    他們也許有很多其他觀點
    是你光閱讀這些主流媒體所閱讀不到的啦

  7. 當一件事組合可能性太多的時候,就成為戲劇的好題材,所以才會在電影中看到種種近似文中述及之情境。

    許多事情難以或無法預測,也才造就了預測的市場。

  8. 正確不一定就適合每一個人,也不是真理。

    我是一個十幾年來都獨立出遠門的人,不是不喜歡和人”粘”在一起,而是生活這件事勉強不來,尤其是跳脫日常生活範疇的部分。我同意您所說要去積極嚐試的建議,但其實會這麼做的許多人都是因為嚐試未果,而不是真的對伴侶有什麼不滿。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感情生活,如人飲水罷了 🙂

  9. 身旁有人就是因為平時相處時間太少
    趁機旅遊美西十日以維護感情
    沒想到….
    回來後的結果竟然更加決裂

    如果本來就沒交集的兩人
    強在一起只會更加難堪吧
    一個人旅行
    好壞冷暖自在人心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