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工具Ubiquity推出0.1版,開啟一條比Google寬一千倍的路?

這「1000」的數字不是隨便說說。Ubiquity是Mozilla Lab的作品之一,讓瀏覽器的使用者像以前操作DOS那樣,直接輸入「指令」(command line),即可立刻操作一些動作,譬如「map SFO」馬上叫出舊金山機場的地圖,「twitter 我是小豬」就馬上送一個「我是小豬」的短消息到twitter裡。這個產品從去年就開始製作,直到這星期才終於推出「0.1版」。台灣這邊,這星期也已有資深網路人Tenz電腦玩物與(香港博客)天佑等高手提到這個有趣的新服務。

安裝Ubiquity很容易,只要使用Firefox瀏覽器即可下載這支安裝程式。安裝後,重新啟動Firefox 按下它預設的快捷鍵「ctrl」和「空白鍵」,左上角即會跳出指令框框,等待您輸入第一個指令,不過要注意的是像我的中文輸入法的快捷鍵正好也是這組,因此要將中文輸入法暫時轉成英文輸入法再按才有效,或乾脆轉成其它快捷鍵譬如「ctrl」加「Q」也很方便。

安裝了之後,接下來,思考它的創業機會

先來看看目前由官方正式推薦的(應該是較棒的)「指令」,共有54個,我將他們大概的分為四類:

一、搜尋類:目前推薦的大多還是「搜尋類」,使用者下指令去網路上搜尋某一個他想要的東西,譬如剛剛提到的「map」,直接打「map SFO」它就直接在Google地圖上點出舊金山機場的位置,查「weather San Jose」它就直接告訴你聖荷西的天氣,還有一些「xxx-search」的指令可以到各大網站搜尋內部資料,xxx就是那個網站的名字,目前支援的有Amazon、Answers、Ask、eBay等。若下了「flickr」指令則直接搜尋flickr,「wikipedia」直接搜尋維基百科,還有像「define」就是搜尋字義,當然別忘了還有「google」可以直接搜尋Google。

二、網頁相關:這些是關於處理此網頁的指令,譬如「digg」就是將此網站「推」入digg,「tinyurl」則是將你選的這個URL直接製作一個新的短網址,而「view-source」則直接打開此網站的原始碼等等,「edit-page」則讓你馬上轉到編輯模式編輯此頁,

三、網頁內容相關:這些指令更深一步處理網頁「內容」,譬如「delete」將你所框選的字從網頁上直接刪掉,「email」則將你所選的字直接寄給Gmail的朋友,「word-count」更是常用功能,可以計算一段有多少字。不過這一類的指令通常需要使用者先「框選」想處理的內容,得先動滑鼠再敲指令頗有多此一舉的感覺。

四、個人事務相關:還有一些指令是給個人的小工具,大多是Google旗下的東西,譬如「add-to-calendar」就是加東西到個人的Google Calendar,「get-email-address」可以將你的朋友email透過他的名字調出來,「last-email」則馬上顯示出你最新的幾封email,打入剛剛提到的「twitter」則開始敲擊訊息,還幫你算字數。

這54個指令,只是一開始而已。還記得當年Facebook application開始的時候,只有65個外掛插件(application)

創業家注意了。首先,既然是Firefox的作品,我們可以想見,Ubiquity不只是人人都可用,也是人人都可以參與製作新指令,這是創業家的機會,他們透過一個叫做「Ubiquity Herd」的機制來管理這些創業家的新指令,所有的寫指令的人都必須將原始碼公開,只要加入Ubiquity Herd Command Feed就可以開始貢獻自己的資料,使用者想要加入指令前,它會特別給使用者看一下此指令的JavaScript的原始檔,使用者看一下,若發現此檔案有害,就不要加入。算了一下,目前這個Ubiquity Herd中已經有270個左右的來自各地創業家所做的新指令,不過目前加入這些指令的人並不多,最多只有1000多人,只有官方Command Feed超過3000人。在這裡做個記錄,以後此數字應不止此。

為何看好Ubiquity的長遠發展?我認為,在美國,人稱Ubiquity為「social command」,或者形容它為「Web 2.0 command line」,都太可惜了。這豈止是社群、朋友之間的分享!就算這裡所謂social或2.0是指「大家都可以來貢獻新指令」,但這樣講又好像太「全民亂想」的味道,到了Facebook app現在多如牛毛的程度就又沒什麼意義了。另外,形容它為「自然語言輸入」,則又太把它和那些想搞自然語言輸入卻還是聽不懂人類語言的軟體扯在一起,失去了指令介面的美好。

Ubiquity的機會、意義、大好前程在哪裡?尤其是看到,天,Ubiquity有個指令是「Zoom」,你說,連這種指令都有,直接按「ctrl」加滑鼠中間滾輪不就好了?這個zoom是把整個FF上面的也一起zoom掉,且%多大多小皆可,但最重要的還是──

指令,是最人性化的介面。

指令有「天生的好處」。「手打字」的速度,可能是所有input系統中最迅捷的。許多人已經發現自己打字速度已經比握筆寫字速度還快,而且,不只是快一點點而已,而是快三倍、七倍、十倍!它甚至已接近了思考的速度,像我常以打字來做腦內風暴,接近了一種「手腦一體」的滋味,想到什麼就直接動作,電腦變成我們的「手」,而不只是一個資訊的「樸人」。如果電腦被這樣使用,那我們在網路上可以幹的事甚至會多很多變化了!先前一直在想,其實,在browser剛剛出生並尚未穩定的1993~1996年期間,我們從未想過「瀏覽器」這個東西將會變成「網路」的完全代名詞,因為,仔細看,瀏覽器其實並不全面啊!它只是「圖畫介面」而已啊!它甚至沒有桌上軟體的input系統這麼順暢啊!直到現在有AJAX或Flash也還沒做到桌上軟體這麼順暢啊!但,人們不管了,所謂「上網」,已經變成打開一個瀏覽器,然後就開始--

「看」。

就好像電視教我們,打開電視就是要「看」,我們目前都是在「看」電腦,並沒有完完全全的「使用」電腦。但當我們開始「使用」電腦,新的應用或許又出現了。

這點也可以順便扯到,為何搜尋引擎這麼強,可以漸漸成為我們進入網路的入口網站?因為它是整個網路上面唯一會依照我們指令去告訴我們事情的工具,搜尋引擎幾乎所有指令都「吃得下」,都會吐出還算有意義的東西給你。如果我們以這種「指令機」的角度來看搜尋引擎這個產品,就不會覺得永遠無法打敗它了,反而還看到燦爛的天空,因為──

Google只能接一個指令:「搜尋 xxx」。

其它的指令呢?

這,就是那1000倍的來源了!

表面看起來,Google已經全包了,其實它只做到「搜尋」這塊的指令而已。還有…..另外一千種指令?而且指令介面絕不是只有大人或老手才會玩的。瞧當年只有DOS,小朋友剛學電腦,為了玩遊戲軟體,DOS的指令照樣熟得不得了。這是已經有了歷史的證明的,但這段歷史已經很久沒有廠商在耕耘,因為一切都需要平台的支援。雖然在Ubiquity之前已經有蘋果的Quicksilver、以及GnomeDoLaunchy等等的指令界面,但這個Ubiquity架在瀏覽器上,可用於Windows與Mac作業平台(Linux尚未),等於已經架在許多人在網路上的入口了!雖然FF的市佔率是微軟的不及五分之一,但它已經打中了兩位數的比率的網友了!而這個Ubiquity可以說是讓每個創業家都可以做自己的指令,指令後面要加什麼都可以,自由的submit給大眾檢視並採用,幾乎網路上什麼怪事都可以「指令化」了!

所以,平台出來了

當然,Firefox 3在之前造成一股下載狂潮,但,「房東」還是微軟,FF是否能在短期內打敗IE我們並不看好。不過微軟一直在無私的拉下臉來猛學FF的功能,加上微軟一直視Google為勁敵,搜尋這塊打不過它,那在其他的指令介面呢?接下來微軟應該會密切注意Ubiquity,是否在IE8 SP2、IE9導入?當然,假設前提是它要和Firefox一樣的開放,創業家才有機會與它一起衝浪吧。

12 comments

  1. 這有點像是Roy所提的"傳令轉指"方式
    在網址列下指令達到目的
    這個他有申請專利,如果是相同的東西可能要注意一下專利問題

  2. 很的很榮幸能被 Mr. 6 你在文中提及我,還說我是資深網絡人,謝謝你。但有一點我想更正的,我不是台灣人,我是個香港人。 😉

  3. 楼主有点夸张了吧
    这个东西…………虽然一直是我期待的网络操作方式……但是和我期待中的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比google宽一千倍,这话有点炒作了,当然你不是,你只是有点糊涂
    这跟google根本无关啊!!

  4. 我很同意Mr.6的观点,这个应该可以看作google的扩展,而且我想喜欢用linux的人应该都和我一样立刻就喜欢上这个插件

  5. 從事I.T.相關工作的朋友當然知道command line 是最快最自由的工作介面,可以一般人看到要記要打指令,試也不願試。到頭來我想有人會用GUI 方式包裝這個FF的功能才可使其普及。

  6. Thanks for your advice on this blog. One thing I would wish to say is purchasing gadgets items in the Internet is certainly not new. The fact is, in the past few years alone, the market for online consumer electronics has grown noticeably. Today, you will find practically almost any electronic tool and product on the Internet, which include cameras and camcorders to computer parts and gaming consoles.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