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 + 大動作」啟動人類本能,敞開大家心情

《經濟學人》最近有一篇文章「Touch of Generosity」很有意思,在討論「觸摸陌生人」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我們知道,親近的朋友之間,「觸摸」可以帶來更親密的甚至更高興的反應,譬如我常常東摸摸西摸摸我們家小朋友,有的男生朋友習慣拍朋友的肩,有的女生朋友習慣見了面就拉起手。

但,陌生人之間

隨便摸,會不會讓人不舒服?

這篇文章說,服務業早就已經流傳,觸摸陌生人,真的可以讓對方比較「慷慨」(generous)呢!尤其在歐美都要收小費,因此,讓客戶「慷慨一點」是很重要的事,不是嘛!報導說,餐廳的服務生對陌生的客戶作出觸摸的動作,顧客往往會給更多的小費,想要賺多點小費,每個服務生都應該來學學怎麼自然的拍肩、摸手、扶背。

美國與加拿大的科學家決定來做實驗,看看這傳言是不是真的?

他們找來96個男女大學生,將他們分成A、B、C三組,A組與B組先去接受「按摩服務」,經過身體的接觸,然後B組休息,A組再和C組混在一起玩一場「信任遊戲」,這遊戲又將裡面所有人,兩個兩個的,隨便「配對」,一個人扮演給的人(giver),另一人扮演接受者(trustee)。科學家先給給的人10元,要求他將其中一部份送給對方,送了以後,對方拿到的錢會被科學家再增加二倍,然後電腦再跑來問問接受者打算再拿多少錢出來,回送給原先那個給的人的手上。這個實驗是設計來測試兩個陌生人之間彼此的「信任度」(trust)。

科學家為這些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在實驗前後都抽血,量了荷爾蒙之中的其中一個元素,以測試他們的「化學反應」,結果發現,在按摩之後,這個荷爾蒙並不會增加,但!一進入這個「信任遊戲」後,荷爾蒙卻說了話,被按摩過的荷爾蒙激增,沒被按摩過的則維持不變。這些多出來的荷爾蒙也因此導致了相當誇張的反應,科學家竟看到,有按摩過的人,收到錢以後,竟然比沒按摩過的,還願意多付2.4倍左右(243%)給給他錢的那個人!我的理解是,由於他們規定接收者會拿到3倍之於原來的錢,所以意思是說,沒按摩的人,拿了錢也不想給回去,而有按摩的人,幾乎什麼都不想留著,所有的錢都拿去奉送給對方

觸摸,真的有差哩。

這個實驗告訴了所有從事業務方面工作的,做生意的,還是需要遊說的, 即日起,記得多多「碰人」,touch touch,只要不要碰過火被甩了火辣巴掌,不然,基本上可以靠多觸碰而攻無不克,凡事容易成交,容易談到好價錢。

OK,但,平常的我們,既沒在跑業務,也不需要朋友多給「小費」,那這個故事有何啟示?

同一天,《經濟學人》還有另一篇「Victory of Mine」,與上一篇一起「服用」,或許可產生有趣的新看法。

這篇文章研究為何運動選手每次贏球或輸球,都會做出一些類似的差不多的動作,譬如說,贏球就會雙手舉高、上顎抬起、高興的喊叫之類的!而輸球呢則會雙肩下垂、脖子向前彎曲上,猶如落水狗一般……。這些輸球或贏球的姿勢到底是文化造成的,看電視學來的,還是人類自然的反應?科學家為了找答案,請來了眼盲的運動選手,分成先天眼盲與後天眼盲,他們發現,就算是一生下來就眼盲的,也會在勝利時,將雙手高高舉起並上顎高抬,失敗時也會垂頭喪氣。他們甚至發現,有些文化可能對於失敗過於壓抑,失敗成功都沒有明顯的表現,反而是同文化的那些先天眼盲者,在失敗時竟然秀出比其他人更明顯的垂頭喪氣的姿勢,可見,真的是人類的天性。

我想起以前打網球,高三曾參加過校隊,當時的發球很威,看到那球直接壓上邊線,俐落轟穿到最後面,對手連碰都碰不到,感覺真是爽!一開始我們都習慣「暗爽在心理」,但電視看久了,看網球選手如猩猩搥胸吶喊,自然也跟著開放起來,手搥胸,是在為自己打氣,也是在嚇唬對手。當時我便發現,這樣做「大動作」,可以直接鼓舞了選手我自己的心情,我的手勢愈大,動作愈大,心中的士氣就會愈奔揚、精神也愈高亢!在球場以外的其他地方,我不敢做「大動作」,但是在球場上,反正大家都這麼忘情這麼誇張,我就很忘情的大動作揮手、吼叫了。

曾有一陣子,覺得自己太害羞,想改變自己,於是也開始學老外,興奮起來就拍人的肩「嗨!」摸摸別人的背,「來,我送你出去!」還會和幾個人一一的「high five」,高興的時候直接跳到朋友的背上!男生之間這樣打招呼一陣子後,我發現,我自己也變得開朗了。只是幾個大動作,人就更開朗了。這開朗的感覺有一點「解脫」,或許,之前不敢做大動作,都是因為《經濟學人》文章裡的那種文化給的壓抑,成功不能太驕傲,失敗也不能太丟臉,面子裡外都要做得足,但當我們用大動作來打破這些教條壓抑,整個人可以脫胎換骨。

也發現,當自己做大動作,主動去觸摸別人,別人也更闊氣大方,對自己也愈好,構成了一個正向的循環。可以想像當一個餐廳服務生,大動作的去製造身體的接觸,去攙扶、去引導、去拍肩,除了客人會多給一點小費,自己肯定也會比較開朗、比較開心。原來,觸碰加大動作,是人類很久沒有開發的一種原始的本能了。只可惜,回到亞洲後,我們也被調教,動作不要太大,稱讚不要太多,不高興也別馬上吐露出來,觸碰他人更視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曾經有一次,不小心本能的去拍拍哪個剛認識朋友的背,他馬上跳到旁邊去,雖同為男生,也真讓人有點尷尬了。這種事發生幾次,從此任誰也要保持距離,除非要好朋友,陌生人是不接觸的,最好是樸克面孔與虛假笑容…。

看完《經濟學人》的報導,現在我或許應該再來試試看「觸摸 + 大動作」,在小城市、小巷弄的沉重的灰色空氣中,找回一種在大山大水間自由自在的闊達情懷!

8 comments

  1. 對阿,大家的面具都越帶越厚囉,每增一歲加厚一層,
    就這樣日積月累下去,也漸忘了人是可以互相碰觸的

  2. 但实验忽略了一个问题,按摩是分施与受的,会不会是接受按摩的一方,以金钱作为“按摩”这项服务的心理成本。

  3. 在實驗情境下按摩,跟在潛在的認為別人有所企圖下的碰觸,是有很大差別的。而且,異性性別在碰觸的感覺上,對同性的碰觸也差異很大。我想很多組織心理學都喜歡把實驗室裡的情境拿來放大,會有失誤。

  4. 國中在男生班 最常被抓雞雞或者被捉弄(肢體接觸)的人,通常人緣都很好,也許心理學也有像"猴子偷桃"的理論呢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