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本爛書準備要出版了

今天下午4:30分,有一封email寄到我的信箱,上面寫著斗大的文案:

「長尾理論大錯特錯!你在看誰的部落格,引爆全球Web 2.0論戰!」

我驚得把手上的杯子摔了。

批判Web 2.0,我們常聽到。沒錯,這些二代網站的供賞比(SWR)只有4%以下,根本沒有「全民分享」這麼好的事,但現在這些佔上網人口1%的重度部落客們呢?他們不會不見。另外我也提出「降低供賞比」並看到網站如VideoJug相當成功打出一片天空。OK,就算Web 2.0理論不怎完美,但「長尾理論」何罪之有?我想起Amazon的數字鐵證如山,它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商店。

用顫顫的手,點開了這封email…。

「Web 2.0文化論戰,全球延燒中!」

是的。沒錯。我不想在此論戰裡頭。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孩子在交什麼網友?維基百科可不可信?長尾真的存在嗎?」

「假如現有的Web 2.0發展方向不變,所有創作──文學與音樂──都將死亡。」

「長尾理論所標榜的美麗新未來,不但無法降臨,還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音樂與文學的死亡?災難?

然後,「…我們所能找到的,是一堆未編輯、無法閱讀的內容所形成的超文本混亂狀態。」

「只要敲幾個鍵,任何人都可以創造出一個假身分,並向全世界扯謊。」

「就像今天網路上太多例子一樣,充滿著各種傷人的證據。」

我想出版界也很小的。不過,這樣的書既然出來了,我想我也一定也要發表一點點自己的看法,不只是以網路人的身份、以網路公司經理人的身份、還是部落客的身份,還是同樣也有書在書店裡的九本書的作者的身份。

抱歉了早安財經,他們出了好幾本很棒的書。但這一本,真的讓我們很想說幾句話,希望編輯大德不要介意。對於愛好網路者來說,就算冒著反而幫忙宣傳的危險也無所謂。這是一本即將在四月三日上市的書──《你在看誰的部落格?–業餘者教派,正在改寫未來》(Amazon的連結在此: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

接著,本書開始把目前網路上的成功案例,一個一個的批鬥。

從維基百科開始,他說,「俗話說得好,一知半解的知識是很危險的……維基概念不斷迷惑人們,而且弄得大家相信這是個百科全書,可以引用,可以仰賴。但,你就是不能仰賴它…。」

接著,講到Google,「…Google是個寄生蟲,並不自己創造內容……於是,我們的知識──從政治、時事,到文學、科學,幾乎一切──的形成,僅僅是靠著回答的累積…。」

好大的寄生蟲,方文山的詞靠他寫,而且排泄出來的黃金一不小心就比台積電還多。

接著它講到「垃圾部落格」。嘩,好強烈的用詞。「垃圾部落客建立了一整個品質低劣、廢話連篇、又臭又長的網路生態系統…目的是要浪費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時間…。」

最後它提到「社群」。「我們利用網路確認我們的偏頗觀點,連接到相同意識情態的網站上。部落客形成各個意見相投的社群,聚集成一個個自我陶醉的群體……裡頭所有人都有一模一樣的觀點……這是一種危險的數位自戀形式;我們唯一想聽到的,就是贊同我們、和我們相同的對話。」

唔,好像都對。好像都錯?

我只想到一件事。

你看,網路其實並不是這世上唯一新創的產業。我們看到,「奈米科技」不也是新創產業?「微機電」呢?如果要講和軟體相關的,那,「人工智慧」呢?「電子書」呢?這些,都吸引了比網路更大的熱潮,甚至更多的投資,然後有的起飛,有的沒有;有的還在修正。但,為何以上這些,都沒有被像網路一樣的被「抨擊」?

答案很簡單。奈米、WIMAX、人工智慧…它們是高深的科技,高深到一般人「看不懂」,所以沒人敢隨便看一兩個產品就說「我是專家」。最重要的是,恕我直言,上述那些新創產業,並沒有讓一些年紀不到22歲的人,就變成億萬富翁!

查了一下,我發現此書作者Andrew Keen是1960年出生,在1995年(也就是35歲時)創立AudioCafe,當時有SAP、Intel的投資,不過到了2000年就泡沫化了。後來,他又創立了一連串新公司,大多已不是網路相關,也好像都不怎有名。而這段他「沉潛」的時間,我可以想像他的「痛苦」,因為他看到網路竟然以比1999年更快的速度復甦,他看到一些網站會員數快速的超過1000萬,然後開始收會員費;看到MySpace以4.5億賣掉,最後換來9億美元的廣告。看到一個又一個莫名其妙的成功故事在他面前上演。

當48歲的Andrew神情沮喪的走進書房,竟瞧見他的孩子正貼著螢幕玩Facebook。孩子告訴他,他在Facebook上面發生的一切,告訴他以後請爸爸加入Facebook,兒子我已經不用email了。Andrew不懂,為何這件事變成他的孩子在「教」他?他無法接受,這樣的一個新東西,他居然已經落後?他從1995年就創業,他是網路的共同發明人之一啊!他是一個多麼有經驗的人啊!他怎麼可能落後?

於是,他打算從社會結構來著手。從文化層面來思考。

根據我們中文文案,Andrew Keen這本新書自從上市以來,「已經在全球引起熱烈討論…從美國到歐洲到巴西,從科技、文化到知識界…都因這本書而引發對於Web 2.0的激烈辯論!」

全球熱烈討論?這點,我是不知道啦。目前為止在這邊看過很多場子,自己到美國參加,我在矽谷創業的弟弟在當地也飛到紐約去做過Panel,目前還沒聽過這本書的大名。今年美國到書店逛逛,也沒在顯眼處看到這本書的蹤跡。是因為矽谷地區把它全面下架了嗎?(笑)

蠻有趣的是,這封email的中文文案,好像也是台灣出版界對一本翻譯書有史以來寫的最有「感情」的文案之一,和一般的翻譯書死死板板的翻譯有所不同。書名甚至也從忠實翻譯的「業餘者教派,正在改寫未來」加油添醋成「一群打亂長尾、扼殺文化的業餘者」。有趣的是,我讀原文的書讀了幾行,好像並有沒像這中文文案,從字裡行間感覺到這麼強烈的「叫囂」意味,反而是一個頗有思理的老教授的論調(Andrew曾在美國大學任教)。而這位老教授也不只是純叫囂而已,他是有提出一個新東西的,那個東西是Citizendium,可能是維基的改良版。

不過,老教授要記得,沒有維基百科,哪來的Citizendium?人類是需要摸索的。

但,大家願意偋除成見,繼續去摸索嗎?還是要把它打成「cult」,全部打翻,回到一切從前的從前?現在我們可確定的是,當此書在4月中旬上架,以它翻譯書的身份,加上這樣的文案,肯定可以賣得很好,賣到台灣書店的暢銷榜的前五名。然後我想,台灣的網路界,又要莫名的出現一段冬眠期了。到時候台灣和外部網路界的gap,可能不只兩年,或許要拉長到十年了。不過,網路界依舊會保持低調,我們不會對這現象再說什麼,只會繼續的耕耘;反正,做網站不需要幾個人,我們繼續試著用網站與網路服務,來做到實體所做不到的事,探索人類的新文化,探索年輕人的新影響力。

33 comments

  1. 很有不同觀點的書,到時候我想我會買來看看,不過,我覺得不用太緊張,這個書所引起的效應應該不大,因為它不會是主流觀點,試想,全世界都在談長尾理論,可是還沒怎麼聽說全世界大量的批判長尾理論,一件事有正反或差異性的觀點,都是難免的,我相信群眾智慧的力量,但也讚賞某些個人智慧,這都是並行於真實世界不是嗎?

  2. 其實如你所引用的書中文字,可以明顯感覺他是以文化分析的角度來迴避他跟不上網路發展的事實,也因此純以學術角度看,他說的是老調而且把網路看小了,而以網路創業者角度看,他的批評又太不切實際。
    Mr.6用了「叫囂」這個詞彙形容可真一針見血^^

  3. 這年頭,大家都愛看八卦的新聞,不是嗎?有時候再想,這樣算不算是一種行銷呢?畢竟它造成大家熱烈的激戰,受惠的人,也許是作者和出版社囉。

  4. 這不就跟在那遙遠的從前,資本主義是一種邪惡一樣嗎?
    唉,重點是『人性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什麼樣才是對的』
    維基百科很多bullshit為真,垃圾部落格也真夠垃圾…. 這些都對

    但是,這是人性想要的。
    長尾,管他是長的短的真的還是錯的,只要是人要的就是一條道路。

  5. 看到Mr.6此文,不得不來供稱,出版社找我幫此書寫了一篇導讀。

    不過因為我也不完全同意書中觀點,所以導讀寫得十分含蓄,
    基本上是從一些不同的思考面向,來看待作者想凸顯的主題。

    我甚至下了一句結語:

    「理解業餘者,甚至向業餘者學習,可能是Web 2.0時代最重要的課題。」

    ;P

  6. 我也尚未讀過此書,無法評論Mr.6的評論,
    但不能認同部份Mr.6的說法
    且即使不認同此作者的論調,大可以不買他的書,或是提出自己的論調供網友公評,通篇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性譴責,但卻無清楚論述支持,何必浪費大家的時間看完文章呢! 哈 正確說,應該是我自己決定要浪費時間不是嗎!

    但就像是網路上充斥著不實言論或沒有幫助文章,可以滿足閱讀的心理欲望,卻無法提高知識,瀏覽時將好像聽著不同的人各自訴說自己的主張,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常常很難搞的清楚的,很多人附和的不見的是對的,獨排眾議的也不見的是錯的,往往事實就因此而埋沒了,古言"三人成虎"在網路無處不見,所以我因為之前Mr.6的文章而相信Mr.6的這篇文章應該也會得到我的認同 => (“部落客形成各個意見相投的社群,聚集成一個個自我陶醉的群體……裡頭所有人都有一模一樣的觀點……這是一種危險的數位自戀形式") 哈哈哈!

    所以也只有自己判斷,揀自己想聽的看與接受
    就如許多的網路遊戲不也把許多的歷史給扭曲或改編了呀

    !!在網路尋找真理的道路並不平坦,惡魔總是在你猶豫的時候出現在你眼前!!

  7. 抱歉,對於您的這篇文章,個人並沒有完全看完。但也冒著危險來留言,提出敝人小小的看法。

    對於WEB2.0,敝人是不太懂其內容。但對於網路以及您這篇所提及的這本著作有些不同的想法。

    現在的部落格或者說WEB2.0,與其說是知識或專業,敝人寧可說是「個人的發言堂」。不管是維基百科或者是現在氾濫的部落格,都只是個人觀念或想法的傳播媒介,對於其內容,瀏覽者可以選擇是否相信或持以懷疑。

    網路的內容並不是要每個瀏覽者都全然去接受某一個文章或論點,不彷將知視作不同角度或觀點或資訊來看待,這樣會比較輕鬆些。若每個文章所提及的內容都必須考究其是否正確性,這樣對於網路使用者來說,是件沉重的負擔。

  8. 哈哈….有屁大家放,那位四十幾歲的大叔也是想製造話題,
    反正是是而非的理論又不難想到,
    但誰對誰錯,就有留時間來證明吧~

    “A great civilization is not conquered from without until it has destroyed itself from within." W. Durant

  9. 劉先生你好,
    這本書的觀念,不是創見.
    在寬頻普及時,WEB2.0概念出現前…
    相關指控就已在網路上喧騰一陣.
    web2.0概念出現讓這個梗有更明確的對象放炮,正常不過.

  10. 不過就是出版社行銷手法,不必要把杯子摔了。
    越偏激的行銷語言越有人看,但是越有品質的東西才能符合長尾,
    我想他不信長尾,所以這本書也可能沒有所謂的長尾了^^

    至於業餘者,每個人在不懂的時候都是業餘,
    從達人到職人(日本的說法)是一個過程,
    但是唯有達人因為一知半解才具有創新的能力。
    如果成為職人就要守舊、食古不化,
    那我願意當永遠的影像工作達人!

  11. 在一片頌揚Web 2.0的聲音中,偶爾與大眾不同的批評總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我雖然很喜歡web 2.0,但也會買一本回家看。

  12. 很有可能,他只是為了要賺錢。
    想想看這個標題就引起多大的迴響XD

    抱歉,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這個

  13. 我以為是批判主流的一本觀察書呢,
    但感覺就是使用了許多情緒性的形容詞,
    有點失望。

    但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評論不如無評論。
    有的時候,很可惜,有內容的好書缺適當的文案來呈現,
    有的書,編輯的推薦十分吸引人,
    實際閱讀了,才知道也只有它的「預告片」能看;

    我還是好奇這本書的內容和架構,
    也許我會試著翻翻這本書,看看它究竟是如何。

  14. 一味地聽「喜鵲」報喜,有時候聽聽「烏鴉」狂叫,不也挺好?網路不就是個廣納百川的大海。版主您反應過度了!

  15. 我也覺得多一種聲音未嘗不是好事,
    而且不能單憑書的封面就說這是一本爛書,
    書裡面舉很多例子確確實實發生過,
    所以也無法一昧的否認,
    不過我是覺得書裡面所提出的問題,
    早在Web 2.0以前就存在了,
    所以並不完全是Web 2.0的錯。

  16. 呃…
    上次在書店稍微看了一些評論,
    還沒有看正文,
    當下很想買來看,
    因為覺得有一些和自身的感受很像,
    回家後又查了查網路上的資料,
    卻發現跟我想得不一樣,
    官方似乎都評好的,
    一些部落客都不看好它。
    頓時陷入兩難,
    但好奇心還是會趨使我去看吧,會買嗎?再說吧。
    不過我看得出來書商很會用強烈字眼行銷,
    不然我也不會看到,作者說不定沒有那種想法,
    但這是要看了再說啦…
    但除了書商之外,其實資訊界也是很愛用強烈字眼來吸引觀眾,
    Java 5.0 or Tiger 5 (一開始還真以為到了5),
    但話說回來之前不也是Java 2嗎?呵呵
    MRP, MRPⅡ, ERP, EERP…
    知識管理?(討論區)
    基本上呢…
    行銷無所不在啦…
    人云亦云的人所在多有,
    這時就要靠自己的判斷啦~~
    有些東西是好,但沒這麼好,
    有些東西是壞,但不全壞,
    世界上又不是只有0與1,對或錯。

  17. 你好~我是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的研究生,相信你對目前國內的部落格研究已見過相當多了,而我的論文主題即為探討「部落格負面的影響」為主,由於國內探討此類議題的研究還相當稀少,因此希望能藉由部落格專家增添廣度,希望能邀請您參與本研究的專家問卷,謝謝!!
    我的聯絡方式:pennchan2001@hotmail.com 陳同學

  18. 個人覺得這是一本好書,至少他解開了我苦思許久的一些問題,
    作者用另一種角度來看網路,
    在此我不希望斷然評論誰對誰錯,這是一個時代的演進必然的結果,
    (而且不是情緒性的漫罵,每一個立論都是有根有據。)
    我們音樂文化創意的質與量都在萎縮,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或許未來會延伸出另一種文化產業模式也不一定。

  19. 「唔,好像都對。好像都錯?」……是某些對,某些錯。
    就像說「隕石掉下來,然後人類滅亡」一樣,人類的各種行為、各種發明都是需要思考反省且時時更正的,而結論也是未定數。作者提到的東西,我覺得沒啥新鮮感可言,不是啥新觀點,只是講的很可怕而已。

    盡信書不如無書, 對維基也是,對這本書也是。

  20. 這本書寫的觀點,有些現象相信在你我心中是不得不承認,例如:拉圾部落格真的不多嗎? 你真的會花時間去看嗎?社群真的不是一群志趣相投的人,都是一樣的論調在自我麻醉嗎?google 搜尋的正確性真的是幫了全世界一個大忙,但是現在搜尋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真的已經不是你要的(因為網友要的已經是要綜合及判斷的資訊,非片斷資訊),只能變成參考的資訊..等。
    我想Mr.6是web2.0忠實的擁護者,也相信web2.0所創造的一個一個奇蹟(以網站管理者而言),不過,站在網友使用者的角色來說,這些創意的網站,不過是讓大家有更好的發揮舞台,而大部分內容卻是由網友所建置的(不管是所謂的好知識或是垃圾內容),最後管理者都藉由此獲得很可觀的利潤,網友不過是被利用的棋子吧!
    為何我們不藉由此本書所提出的觀點,反而深思我們應該如何給網友更優質的內容,以及應該給予因他們投入所創造出來優質內容應有的利潤,而非集中在網路管理者身上,那才是網路長期發展應有的路,也才是網友所樂見的吧!
    以上為小弟心聲,供各位參考

  21. 你也沒看過書中內容吧,這樣就說這是一本爛書,先不討論結論,
    你的論證就是一個很奇怪的過程。

    再者,你覺得這本書在美國不熱賣就是爛書?所以你認為國富論比哈利波特爛?更奇怪的邏輯了

    劉先生,批判別人之前請做好功課,否則我是不是可以說你也只是個創業不成,創投不利,只能在資策會當個小經理的角色呢。

  22. 這本書我有買 還沒看完 看了一半而已…
    我個人目前的心得是 這本書的內容點出不少案例 也使用了不少"主觀且情緒化的用詞"(也許是翻譯的因素, 我不確定, 畢竟是看中文書) 其實不可否認 很多案例的說明是無法說服我的 也讓我覺得僅是純粹的"為反對而反對" 然而同樣也不可否認的是 這本書也說明了一些理想派Web 2.0人士的浪漫與"可笑"(這個字眼是我自己加得 我的確認為Web 2.0的部分論點過於理想且不切實際), 舉一些例子:
    1. UGC建立的垃圾內容量遠遠超過有價值ˋ的內容量. ex. 一堆不尊重版權的貼文, 一推沒經仔細論證的自我推理, 一推講者543毫無營養之廢話貼文..算了 不勝枚舉 這是個事實 大家無需辯論 因為每個Blogger Provider都有超級多這類的現象 至於YouTube一類的影音內容Provider也一樣~~~
    2. 承1, 導致Google一類的Search engine, 常優先搜出"部落格文章", 或是其他"非專業的內容"! 這雖是一種"公平"的開始->讓業餘者也可當明星 受人莫名崇拜. 但試問各位 您使用搜尋引擎的最初目的是找到夠專業 & 可參考信賴的專業內容 還是 連自己也不確定這內容是否值得參考的廣大"業餘"見解?
    3. Google一類的業者確實本身不製造內容 僅是內容的中介商, Well, 我個人也用個比較情緒性的字眼"佔人便宜的偽善者". 怎麼說? 偽善是因他們不斷提供免費服務 吸引普羅眾支持(誰不喜歡Free 我也超愛) 但另一方面 卻無情地使用另一種佔人便宜的Model(ex. 讓人上載不負責任的內容到YouTube, 想搜盡一切內容 把版權的討論丟一邊 彷彿聲稱具有版權者的"不配合" 都是阻礙創新的老勢力)去壓抑傳統內容業者的生存空間, so 報社 音樂廠商等開始面臨生存危機 但自己卻越長越大 而且依舊持續佔人便宜…
    4. More and more…

    OK, 冷靜一下, 回歸書的討論…

    其實Web 2.0帶來很多創新與正面價值, 我個人很推崇, ex. 長尾經濟現象, 大眾智慧, 讓社會的不同階層皆可透過網路得到出頭的機會, 資料與服務的經營成為顯學, Device 2.0的概念也被順勢推起等等…但不可否認, 在"社會, 文化, Even 商業競爭"層面, Web 2.0確也造成不少傷害, 而且至今沒有好的解法得以平衡或改善. 事實上, 本書就是在"幹譙"這些現象~~~
    Well, 個人認為本書不是"爛書", 充其量不是"極佳好書", 畢竟其中內容確實也有偏頗與過於主觀之嫌. 不過提供另一種觀點提醒理想派與新加入者, 未嘗也不是一種貢獻, 不是嗎?

  23. 我剛看完這一本書,所以上網找到了這裡,老實說,書中的論點雖然是剌耳了點,也會讓一些部落客很不舒服,但我想也沒有什麼絕對的對與錯的問題,只是看法與角度的不同而已。

    雖然這本書的中文文案根本是誤導讀者,但是我自己個人是認同原作者的觀點的。

    我倒是認為格主評這本書有些主觀,應該是與自己的利益有所衝突所致,想來是人之常情,也無可厚非。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