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以「Web 2.0履歷」,對未來老闆先發制人!

《紐約時報》部落格昨天出現一篇文章「The Web 2.0 Resume」。大家最近已漸漸將「影音」誤當成Web 2.0,不過他這篇要說的並不是已講到爛的「影音履歷表」,而是確確實實的所謂的「社群媒體履歷表」。也就是說,劉大頭在線上設一個「劉大頭.com」,裡面放自己的部落格文章,還摘錄自己的Digg過的文、Delicious的文章,還有Twitter碎碎念過的事情。

註:所謂的履歷(resume)不一定是要找工作的,創業簡報也需要附個人履歷,大記者採訪或演講也可能要你附個人履歷。無論是resume、bio、CV,本篇文章皆可適用。

該篇文章有一句話說得讓人蠻驚:「這些年輕人在線上的Web 2.0『作品』,是洗不掉的。」他的意思是說,只要你的未來老闆跑到Google,搜一下你的「暱稱」,嘩,感謝誠實又強大的Google,馬上可以讓徵才者親近一下你的生活。誰會真的去注意自己每天在線上的言行,隨地小心?所以「Web 2.0履歷表」會讓人有點不解──這些線上的動作,想遮都來不及了,怎麼還大剌剌放在履歷表?

這些「作品」,真的可以為履歷表加分嗎?這樣的履歷表,真會幫助我們找到工作嗎?

文章淺淺的提到幾個例子,我們來一一參觀一下:

第一位,Chris Penn的Web 2.0履歷:他用Google page簡單的做一個屬於他的頁面,左邊邊欄列舉一大堆他Web 2.0的「作品」。從他的Linkedin個人檔案我看到的不只是他曾經待過的公司與現在的職位,同時竟也看到他已經有500個朋友,而且有42個讚美,兩個數字就證明了這傢伙「人脈廣闊」。另外,他也披露他的StumbleUpon的檔案,裡面有他近期用browser最愛拜訪的所有網站的資料,共有769頁,從右邊的tag cloud更看出這些站大多都是「財務規畫」「獎學金」。假如有天這傢伙跑來應徵說他以前在搞獎學金與財務規畫的服務,你看到這驚人的769個網站應該不會有任何的懷疑了。

第二位,Bryan Person的Web 2.0履歷:他也是用Google page,而且是抄剛剛那位Chris Penn的。這位將他的部落格大方的告訴徵才者,看他的寫作從2006年四月到現在近兩年都沒有間斷,而且品質頗高。他也透露了他的Facebook個人頁面和他的Twitter頁面(網路上有幾個人敢對徵才者公開他們的twitter頁?),他的twitter有4320則碎碎念,有1032個follower。

第三位,Rohit Bhargava的Web 2.0履歷:這位是奧美廣告公關的資深副總裁,他的履歷是附在部落格上面的「關於我」,但有趣的是在履歷的下方的非常明顯處,他嵌了一個Delicious的標籤雲,顯然是想用這東西來加強他的bio。裡面最常被收入的是Marketing、PR,還有CORE2DUO,另外還有Second Life。可以一瞥他的專業與興趣。

當然,如果你敏感的話,以上幾位其實都不是真正在找工作的。但真正在找工作的年輕人,反而也沒時間沒心情去把自己的履歷弄成這樣。但這幾位其實都大有來頭,第一位是大學生的職涯訓練師,第二位是Monster人力銀行的駐站專家,第三位也是奧美的公關大王。我們知道的是,他們正在大力的思考,怎麼把已經google得到的「漏洞」,化為年輕人的資產。我直接想的是,假如大家在這邊「以為」你就只有這些,那看完這麼多東西,也不會再去google看看你是不是還有另一個行為乖誕的論壇還是什麼的。

這邊也有一個網路機會。假如有天人人都自己有自己的.com,(不一定要做成Web 2.0履歷表,或許只是做成像這傢伙的履歷表這樣)那,企業HR在讀履歷表時會比較辛苦,得從一個地方(可能是人力銀行)搜尋履歷表,然後點進你的「劉大頭.com」。這時候,「劉大頭.com」裡面假如有個區塊可以設定「其他履歷表」呢?這個區塊自動擺「競爭者」的履歷表,但也在其他競爭者那邊擺劉大頭的超連結,互相交換,一起增加曝光率,讓企業的HR一次就可以點點點,看一大堆「Web 2.0履歷表」,大家各憑本事。當然,這區塊或許也可設計成「讓劉大頭貼上他所推薦的他人履歷表」,可能是朋友的,可能是另一個與他互補的,成交後劉大頭說不定可以從分一點點微薄的酬勞(美國有的科技公司的「介紹成交價」高達5000美元)。說不定,這個區塊還可以來做「團體徵才」,劉大頭與他的partner,一起介紹進入這間公司,公司一次挖整個團隊,不必team building,馬上進入即戰力。

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履歷表,都是「先搶先贏」,先做的就先享受。讚的是,Chris Penn還鼓勵所有人可以抄他的。如果你自認在線上還蠻雞婆、蠻愛發言、蠻活躍的,那,今天就用Google pages,起頭一個簡單的「Web 2.0履歷」,以備不時之需!

10 comments

  1. web2.0的趨勢燒到履歷表上。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老闆以部落格定勝負。
    特別是行銷的職缺,
    重點在於人際網絡與跟上潮流的趨勢。

  2. web2.0履歷 比起傳統履歷
    可以甚有深度和廣度的去了解一個人
    做過什麼、聽過什麼、看過什麼甚至推薦什麼
    等於說能更詳細的了解這個人在網路上都在做什麼
    如果要找網路行銷相關工作
    web2.0履歷實在非常實用
    謝謝你的分享喔~ 我有空也要來整理一個^^
    而且團體徵才的點子也很不錯 讓人印象很深刻!

  3. […] 之前写过「Web 2.0履历表」,因为我们可能在各网站留下一些踪迹,不如把这些都集成起来,因为它们是我们思考的痕迹,与读过的东西。但,有些信息是你不想给人家看的,尤其在社交网站里面与朋友的哈啦对话,你不知道到底说过哪些话,甚至在哪些网站说过哪些话,你还会想将这些东西曝露出来吗?上周华尔街日报也再次刊出这条新闻,讨论到如何将线上的信息全部消除?它答案是:「很难!」 […]

  4. […] 其实类似于提供FriendFeed的服务很早即产生,业界称之为“Life streaming”,并已经有大量成熟的网站。第一次见中文翻译参考自webleon的“信息流记录”,与之相伴的是Social Aggregator,被翻译为“社会化聚合”,其他翻译大抵如此。不才粗略学习过社会学和传播学,现在又混在IT界,看到这两个翻译实在不明所以,把Life Streaming翻译为信息流记录,涉及到两个概念:信息、信息流,无论从口语化语义还是学究来看,类似服务翻译如此实在不妥。根据Wordspy解释:An online record of a person’s daily activities, either via direct video feed or via aggregating the person’s online content such as blog posts, social network updates, and online photos.我们大致可以理解Life streaming究竟是什么,做哪些事情。 Life这个词汇单单无味地用”信息”来解释未免太过可惜,网络社会化一直在努力构建着SNS,建立在虚拟网络上的社会生活正在慢慢成为一种可能,各种网络活动其实都是一种“交往”,利用社会化的网络服务聚合来展示自己,而不单纯是信息的无目的流动并被记录,这才是Life streaming的真正意义,如此,我们或许会更多一些理解。这似乎也正可以理解缘何web2.0简历会突然走红吧。 […]

  5. An impressive share, I just now given this onto a colleague who was merely carrying out a small analysis during this. And that he the fact is bought me breakfast since I discovered it for him.. smile. So ok, i’ll reword that: Thnx for any treat! But yeah Thnkx for spending enough time go over this, Personally i believe strongly about it and enjoy reading on this topic. If it is possible, as you become expertise, would you mind updating your site with a whole lot much more details? It truly is really of excellent aid for me. Huge thumb up just for this text!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