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亞洲女人偏愛白種男人?這本書只解決1/2的問題

大街上,看到一個黃皮膚、黑頭髮的黃種女士,牽著身邊高大金髮碧眼的白種男士的手,你直接的印象是什麼?通常分成好幾種,有的人認為,這是白種男人來到異地觀光,剛好遇到一位親切熱情的導遊,他教她英文,她教他中文,男士到這裡無親無故,照顧他一陣子以後就電光石火。有的人認為哎反正有的女生就是喜歡老外,說不定昨晚看到「是她的菜」在Pub釣到的,這些人往往以「異色」眼光來看待這件事。但我們多多少少還是會覺得,奇怪,為何很少看到「相反過來」,黃種男人挽著白種女人的手逛大街?

這期的《亞洲週刊》有篇叫做《Yellow Fever》的文章摘錄一本叫做《The Asian Mystique》的新書。我認為,這本書是一大進步,因為它至少正視了「黃種女人與白種男人」之間的奇特吸引現象。但,假設這篇摘文將整本書的意思摘盡了,我想,整本書到最後依舊只「講了一半」。而我敢說對這件事比較了解的原因是,儘管我身邊有幾對朋友,都是這樣的異族聯姻,而且他們是純純相愛,這可以寫一篇愛情故事,和書中所述的「變態喜愛」(fetishism)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我從整個西方社會的氛圍去感受,卻可以看到其他的「不公平」現象。

這本書儘管未提到這些,但它至少正式提出幾個令人吃驚的數字──所有美國的婚姻中,目前只有5%是西語裔娶華裔、黑人嫁華人這種的「異族通婚」,只比20年前的3%微幅增加,但是,若分開族裔來看,竟有高達三分之一(33%)的亞裔人士與異族通婚,相較之下,只有十分之一的美籍黑人與異族通婚。隨便一數,看,幾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華裔女性如《喜福會》的Amy Tan(譚恩美)、作家Maxine Hong Kingston、主播Connie Chung(宗毓華)、演員Lucy Liu(劉玉玲)的「老公」或「男朋友」,都是白種男人。

此書作者訪談了幾位學者教授,學者認為,黃種女性可能是因為某種「Hiergamy」(階級通婚)的本能,為了將自自己社會階級最大化而和主流男士結為連理,以在一個社會中得到她想要的「完整感」。至於男士方面,有位學者說,雖然異族通婚,多多少少要面對家人及周邊的一些無形壓力,但卻也有一種「冒險」的刺激性,而白種男人教育背景,讓他們天生比東方男性還愛好冒險。唔。

接下來比較有趣的是,這本書開始問一些蠻有地位思想的華裔女性,請她們發表關於白種男人對黃種女人「特殊情愫」的看法。這些女生都說:「哎,這種事情,我們早就知道了!」

有一位日裔女學生在哈佛校刊中形容,「我走在路上,可以馬上感覺到有白種男人對我特別喜歡,你會感覺到,有人從很遠很遠就開始看著你,接著直接了當的走過來,在眾目睽睽下跟你搭訕(筆者註:好像有某種把握度「他會成功」,就算「被拒絕」也不會太丟臉,這感覺不好,他們敢對白種女性這樣嗎?)。甚至有時,這個男生手裡還牽著另一位黃種美眉的手,他竟然敢大剌剌的,直接對妳眼神挑逗。」這個女生還觀察,從前好像還沒這麼嚴重,最近呢,「這種現象到處都是。」(這是中國熱的副作用嗎?)

這些黃種女士,尤其是高學歷、有思想的女士們,對這種現象相當「五味雜陳」(mixed feelings),被關注、被追求,當然是件很爽快的事,全場最帥的王子就這樣情傾於妳,但,她們交往沒多久,女士也很快的發現,王子似乎不是被她個人特質給吸引,而是被「她是東方女性」這件事給吸引,男士們會開始期待這位東方女士「能夠表現得『像東方女士』」,也就是比較順從,比較聽話,不要和「他們家的白種女士」一樣,想法這麼多,體型這麼巨大,這麼不給他們「尊嚴」……。於是,這些有思想的黃種女性對白種男人的「變態喜愛」非常不爽,她們尤其痛恨白種男人一語雙關的對她們說,「我很喜歡你們國家的人!」有一位女生更將這種男人稱為「loser」,非常火大,

另一位從台灣過去的華裔女性,更指出這種「變態喜愛」的存在,給一些其他的「正常人」帶來很多困擾。她指出,她曾經和白種男士交往了五年,她知道她的男友對她並不是「變態喜愛」,但,也因為周邊人皆對他們的關係用異樣眼光看待,蒙受很大的壓力。另一位女士也說,黃種女性與白種男性「交手」這幾十年下來,有些因為自己的經驗(可能交到一個死都教不會的白種男人),或是別人的經驗(看到身邊女生被白種男人這樣對待還沾沾自喜而感到不屑),間接的讓華裔女生的圈子中出現了「兩個水火不容的派系」:「只和白種男人交往」與「絕不和白種男人交往」。

我自己認為,這本書講得很中肯,而且對這個許多人切身感受的事情有所進一步的研究,但最後,它只講了一半,Why?因為它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華裔男士」。你說,這本書的題目是在研究黃種女性與白種男性的特殊情愫,本就不應該「離題」,不是嗎?但,這樣的現象一直發生在美國,這本書就是整個西方世界在討論這種問題的縮影,身為華裔男士,永遠站在旁邊點頭當觀眾,但當大家看完這本書,當大家結束了這場關於「變態喜愛」的討論,甚至解決了這場「變態喜愛」的問題,難道世界就大同了嗎?我覺得,他們沒有討論到「重點」,或許,他們根本就不care討論到重點。

重點是,你們不覺的很奇怪,為何有這麼多華裔的「女名人」的名字,但講到華裔的「男名人」,只能提到Jakcy Chan(成龍)和Martin YanYan Can Cook的電視大廚)?

為何華裔的男子(或這世界的任何人)必須把整灌髮油倒在自己頭髮上,把自己的身體整個撐起來像美式足球員,讓自己長高個一兩吋?

有沒有人做過調查,目前黃種的通婚一共有33%是異族通婚,那剩下66%,有幾成是因為新移民、還沒有機會「嘗試」過與白種男人交往?

還有,一旦這些黃種女性與白種男性交往,再「轉回」到華裔男性的比率有多少?反之,白種男性與華裔女性交往以後,「轉回」到白種女性的比率又是多少?「轉回」的原因只是因為受不了上述的白種男人對東方女人的變態喜愛?

最關鍵的問題是,假如有天,這本書所講的所謂的「問題」全部都解決了,大家都是單單純純談戀愛,那這種黃種與白種的通婚,真的會減少嗎?還是反而會爆量增加?

男性與女性生理有所不同,「男追女隔層山,女追男隔層紗」,這是生理的問題,不是文化的問題。但這問題,卻長期的被忽視。這本書有沾到邊,至少用科學方式,確定了有「白種黃種情愫」這一回事,但別以為這件事只有一本書就「寫完了」,下面還有至少一大半的冰山還沒浮出,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而已,或是我們選擇把髮油往頭上倒,當一個次等的公民,平平靜靜的過一生就好,來迴避這個問題。長年住在東方世界的,甚至不解為何「這也會是一個問題」。很抱歉沒有在這邊寫得很清楚(這是我此生最想寫的一本書)。我深信,當世界慢慢的合而為一時,這會是很多很多衝突的來源,也是我們下一代、或下下一代,所要面對的嚴峻考驗。

24 comments

  1. 另外一個部份,mr6沒有點出來的是,本身亞洲男人必須繼承文化上的家庭觀念。潛意識裡面,父母親總是會認為,女兒嫁外國人沒什麼不好,但是如果要兒子娶洋媳婦,又是另一回事了。

    多年前,網路上開始流傳的一個網站上(http://www.bitterasianmen.com/rants.html),開玩笑的話,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我相信很多亞洲男人並不是全部如此bitter, 但是這也表示這些bitter asian 不再少數

  2. 親愛的華裔MR.6
    其實我覺得~這不是個問題….只是一種現象
    能夠去探討~無法得到解決…..
    所以即使加入另外的1/2華裔男人,也只不過是再更深入的探討其中的關係和交互作用
    就像拉扯出了另一個連結
    所謂的問題(現象)變的更全觀而已……

    我沒有看過這本書
    但是從你提出的幾位名女人看來
    大多都真的是純種的"華裔"女士
    從小接受"正規"的美式教育
    那麼~如果拿掉她們的外表不談,和非亞裔的白種女人又有何不同?
    諸如此類的例子~其實拿來和"某些"白種男人所以為的"東方女子"放在一起
    實在~不太適合

    這樣說好了
    長在外國的東方小男孩
    一般來說~普遍體格都比亞洲的小男孩來的壯碩
    這是環境飲食使然
    他們在學校~一樣會喜歡金髮啦啦隊隊長
    也或許~他們會和白種女性交往結合
    但如果說他們會被東方女子吸引
    也正式因為她們的"東方特質"
    那麼….他們和白種男人又有何差異??

    以上例子是除去他們回溯到同年對母親(道地東方女性)的渴慕~或是民族意識的滋長~或是外表認同的追尋

    所以~這樣的現象~

    似乎又回到了人性通則與兩性原生競爭互補的點上面了…..

  3. 在展現領袖特質和自信心上,大部份東方男人不如西方男人,那是文化的問題。而女人的雷達中,會去找尋那些信心強有領袖特質還兼幽默度高的男人,以比例來說。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的領袖型男人比例比別國高(從小搞運動競技培養出來的)。所以這種現象我想會持續到東方男人學會這些社交文化才能逆轉。

  4. 從上述文章看來 我個人認為並有有討論到真正的原因

    亞洲女性越來越獨立自主 不想只當個順從的另一半

    這一點顯然西方男性是比東方男性的接受度高很多

    而且西方男性的態度或行為 都有讓女性感到被尊重與重視

    從一些小動作 幫女性開門或即便是撘訕 過程都讓女生感到舒適

    甚至女性的意見是受到重視而不是被敷衍 都是感到非常開心的

    所以對這個問題應該多從精神與文化上面探討

    外在等因素雖然有影響 但並不是會讓異國戀持久的原因

  5. 強種原理可以解釋的現象太多了.

    司空見慣的畫面所被所分析的幾乎是個人情感上的知面,

    俺傾向不聽解釋.

  6. 去美國住一趟就會發現還是自己國家的男人好, 白人紳士有風度, 但他們也很現實和無情。除非妳夠優, 或者他喜歡東方文化。

  7. 贊同樓上的論點
    我想純粹是民族地位和優越感的不同罷了
    如果亞洲人能強盛一點
    結果可能會有稍稍的不同也說不定

  8. 純噓六樓妙妙。妳的說法真的非常虛假。請問如妳所述的兩極化情形,有資料佐證嗎?是眾人的刻板印象還是只是你的幻想?

    每個人都各有無數個優點和缺點,而全世界每個不同的族群也因歷史文化等等的不同而在地位上與他族有所差異;但為何全世界所有女性普遍而言都偏向階級背景較高的種族或國家中之男性,從中看得見優點而看不見缺點,卻看不見天生所屬族群階級較低之男性的優點?(這小段指全世界比方說兩千個族群中任選兩個甲與乙,若甲族群的總平均社經地位比乙高,則無論何方的女性,大多數皆較偏愛甲而較瞧不起乙)
    (可輔以搜尋統計數據作參考和推敲,不會出乎意料)

    主因僅只有6大所說的,女性階級通婚的本能,這是普世現象,而這潛意識也是生物學和人類學上基因的賦予(可以提高與基因品質較佳的男性為伴之機率),其他原因都是瞎扯的。

    讀6大的全文,正確的觀點只有上面兩段,不容其他任何無邏輯、隨意觀察到的零碎現象所硬套成的各種不客觀的論點置辯的餘地。而正確的態度就是認清這簡簡單單、不帶一絲善或惡感的事實,並接受它、承認它。當然這現象也只是相對情形,除少數像妙妙這類人的想法外(可能10%、15%、20%或某個比例),或許就大多數女生而言這樣的意識並不是太嚴重。

  9. 文化優勢是個好論點。聯考放榜時,向來是高分的先填志願,然後才輪到低分的,這點在這裡也說得通。

    若純以演化論來看,一個種族與外族會有「生殖隔離」的現象,亦即與外族通通婚有其困難度,其困難常展現在生活習性與語文外貌等等方面的排斥。

    不過生物也有依附優越基因的特性,所以這又幫異族通婚找到了說法。只是我感覺黑人的基因也挺優越的,但黑黃配對的例子卻很少(按照樓上的說法,難道黑人比較不體貼禮貌?)又或者人類社會化程度越高,追求的越是一種社會化上的基因優勢,而非其餘(體魄)的基因優勢?

    也許有人會要咱們眼光別那麼功利,異族通婚只是因為愛情。但我想反問,為甚麼黃種女人的愛情大多只發生在歐美乃至於日本等國,而男人則發生在大陸與東南亞?這麼高的比例,若不給出個道理來,還真是令人掛懷呢:P

    同時我也好奇,從前蒙古人橫掃歐洲的那個年代,黃與白之間又是怎樣的一種配對關係?白人女性會搶著嫁給蒙古人嗎?又多了一個歷史問題,太複雜啦。

  10. To pilgrimism

    不知道我的想法是不是被誤會了 我並沒有分哪些種族與國家階級比較高

    只是個人認為西方文化是對女性普遍比較尊重與重視而已
    (當然我不是指只有西方男性懂得尊重女性或是西方人比較高階)

    我不是什麼此方面學者專家 並不能說真正造成為何異國戀中
    黃種女性配白種男性的比例比其他搭配高?

    因為我知道一些女性友人 從工作或參予活動義或留學
    認識歐美的男友 也有交南美洲 印度 或是非裔的男友 甚至結婚的
    (她們不是非交外國人不可 也不是pub一夜情那種 也沒排斥亞洲男性)
    也都只是普通的上班族而已(sorry 沒辦法拿照片佐證)

    所以從我看到的例子 倒是沒感受到階級通婚的所成就的異國戀
    可能我朋友的例子是特例 但至少是真的存在 不是我的幻想….

    因此我認為把異國戀只侷限於文章所提的生理因素是不是太狹隘了?
    我並沒有否定生理因素 只是認為應該也要研究討論到文化或精神上面的因素

    而我也並沒有絲毫討論社經地位或是階級高低的文字
    因為我認為不分種族 國家 性別 異國戀 本國戀都一樣有影響吧
    上面摘錄文章的例子 也沒點明白人男性的社經地位比黃種女性的高

    如果之前有讓pilgrimism誤會或不滿的用語 請多包涵 也謝謝指教
    ——————————————————————————-
    一個離題感想:

    維繫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 互相理解尊重應該都是必要的吧

    不過能完全做到好難…

  11. 我想體格是主因
    白人特別喜歡小隻的 不開玩笑 十個有 3個
    黃種人特別喜歡大隻的
    這是我住加 10 年的感想…
    我也跟白人女孩子約會過
    語言還好 文化才是大問題

  12. To Wei:
    我覺得你的比喻並不恰當, 因為越女之於台男起因於女方的經濟問題, 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種形式的相親, 當然也有人說是一樁婚姻買賣(不過也有些台灣人把嫁女兒當賣女兒, 要求高額聘金); 而相對於台灣女孩之於美國白種男性, 台灣女孩並沒有什麼經濟上的嚴重壓力.

    題外話: 似乎有不少華裔女性被白種男性騙財騙色, 而且有些聲名狼藉甚至是走投無路的白種男性會想要到亞洲國家, 因為這些人通常會受到熱情的對待, 吃香喝辣.

    我覺得不良電視媒體與商業行銷的" 強力放送" 才是造成" 崇洋媚外" 的主要原因, 就連我以前也覺得"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 實際上是" 一樣圓" , " 一樣缺" …

  13. 現在大家都知道, 有些白種人到Pub釣亞裔黃種女性, 不過就是因為亞裔黃種女性溫順又白嫩(白人女性老得快, 皮膚也沒華裔黃種人好), 想把她搞上床, 藉此排解" 旅途上的寂寞" , 當成" 地陪 " 一樣看待, 等到他要回去了, 一拍兩散, 有人就要黯然神傷了…

    甚至我還聽說在美國人白人圈子裡面, 有些人已經把亞裔黃種女性當成" 妓女" 一樣看待, 呷後倒休報!(我鄙夷這些白人)

    PS. 以上只是陳述社會上的普遍觀感, 並不代表所有的結合與邂逅都是負面的, 請不要誤會!

  14. 男人,你成為全球化情人了嗎?
    作者:石振弘

    出處:Cheers 第053期 2005/02/01 出刊

    台北市每100對新婚夫妻中,就有5對的新郎是外國人,儘管跨國交往或跨國通婚充滿衝突,但是為什麼這樣的趨勢越來越顯著?現象背後,代表的是台灣女人的愛情觀正在改變,台灣男人,你知道嗎?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都跟外國人交往,對我而言,只是因為遇到了,」29歲、從事廣告設計以及電影美術的潘怡妮,透過朋友的關係認識來自紐西蘭的前夫,交往一年半後結婚,之後因為個性問題而結束經營兩年半的婚姻,現任的男友則是來自澳洲。就像多數與外籍男性交往的台灣女性一樣,潘怡妮以前從沒想過會跟外籍男性交往,甚至嫁給外國人。
     「對個人而言是自由戀愛,但對整體社會卻是一個明顯在發生的趨勢,」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駱明慶指出。
     根據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統計,去年每100對新婚夫妻中,就有5對的新郎是外國人,其中,超過70%的外籍新郎是來自歐美日國家。

    婚後也要擁有自己的朋友與生活

     這其實跟傳統婚姻「男高女低」的婚配型態有關。
     以教育程度為例。駱明慶指出,在傳統的婚姻配對方式中,男性在選擇配偶上,不會希望女性的教育程度比自己高。當現在台灣的父母對兒子和女兒的教育投資不再有顯著差異,甚至出現女性教育成就超越男性的趨勢下,婚姻市場就出現「供需失調」的狀況,「尤其是發生在都會區、高教育程度的女性。」
     駱明慶的研究便舉證,與外籍男性結婚的台灣女性中,擁有高學歷的比例是全台灣女性平均值的二倍。
     女性教育程度的改變只是表象,背後其實是價值觀的解放。
     台灣少數從事性別研究的男性學者、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畢恆達指出,男高女低的「高」除了是學歷、地位、收入外,指的也可以是來自開發程度較高國家的社會價值觀。
     事實上,目前,台灣年輕男、女性在學歷、職場與薪資上的差異不大下,價值觀成為最重要的擇偶因素。
     28歲的柳玲玲,在日商三菱電機關係企業擔任專員,她的男友從小移民美國,是俗稱的ABC(American-born Chinese),「我男友的經濟能力或職場表現,與一般的台灣男性相差不大,並沒有特別突出,但是他對女性的尊重,讓我覺得相處很舒服。」
     曾經與台灣與日本男性交往過,柳玲玲提到,不像東方男性會期待女性以他們為主,「西方的文化讓男性比較尊重女性,例如在家事上,我男友會認為這是他自己應該要做的。」
     西方文化中兩性自主的生活風格,是台灣女性在經濟獨立、從壓抑社會中被解放出來後急欲追求的。

    相較一個待我如親人的男人,我選擇一個帶我看世界的男人

     一位30歲、外型亮麗、擁有台灣大學碩士學位以及優渥薪水的台灣女性,她的男友現在是美國東岸一家醫院的年輕醫生,也是從小就出國生活的ABC,「不像台灣男性對你很好、都會依你,但是他們擁有一種特別的自信,可能是從小看的世界就比較大,視野比較廣,可以帶領我進入一個過去從未觸及的世界,那是我很嚮往的。」
     或是以潘怡妮為例,她認識的西方男性,多是在讀大學的年紀,就被家人要求出去獨立生活,「跟習慣獨立生活的他們交往,我會有比較多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空間,他們不會嚷著問我為什麼不陪他們,」潘怡妮提到,即使結婚後,她還是擁有自己的朋友與獨自的生活。
     除了獨自的生活空間,潘怡妮也從這些外籍男性身上學會自我更獨立。過去只會跟團旅行的她,在紐西蘭前夫的引領下,她現在已經會一個人隨時背起包包、買了機票就飛去國外的小島獨自生活一個月。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中興指出,台灣男性的自信還是停留在財富與身份地位的累積,而忽略台灣女性對精神上與文化上累積的企盼。

    我寧願平均負擔生活,也不要被過度期待

     外籍男性的理性,是多數台灣女性與外籍男性交往的衝突,卻也是吸引台灣女性的特質。
     25歲的顧湘萍,到紐約留學時,認識美籍波蘭裔的Ron Molenda,他們即將於今年中結婚,顧湘萍提到,男友在處理事情上相當理性,連談感情也是,他很難理解東方女性遇到問題為什麼是選擇生悶氣或冷戰,「因為在他們社會的價值觀中,溝通很重要,後來我也認同這是感情的重要基礎,尤其是錢這件事,」她提到,台灣社會中男女交往會很介意提到錢,但這卻是兩人相處後很多的衝突來源,講開來反而更好。
     男友是美籍華裔醫生的那位台灣女性進一步提到,男友不像台灣男人會哄女人,所有事情一定要講清楚,「剛開始我很不習慣,但是現在我寧願事情講清楚,連婚姻生活也是,我不要像五年級的女性,一邊要當職業婦女,又要完全負起帶小孩的責任。」
     畢恆達分析,對一個經濟獨立的女性而言,婚姻不再像過去那麼重要,除了過去找長期飯票的因素變少,主要的原因是,婚姻對一個女人生涯的影響是遠大於男人,而且這些影響又多是負面。例如要變成一位柔順的妻子,會照顧公婆、傳宗接代,最好還會煮飯洗衣。於是,越有主見而且能養活自己的女人,在選擇是否進入婚姻時,就會越精打細算婚姻能為自己帶來多少東西。
     西方社會的家庭觀,讓他們沒有台灣傳統男性的包袱。
     與荷蘭籍、現任歐洲商會執行長Guy Wittich結婚18年的荷銀投資管理總經理曾淑芬就提到,她跟定居法國的公婆關係相當融洽,因為每年大概只有夏天會去法國探望公婆,而且是以休假的心情去相處,「因為距離的關係,反而讓我們彼此很期待每年一次的相處,」曾淑芬說。
     從西方社會的角度,這些追求獨立自主的台灣女性,很容易滿足西方家庭對女性的期待。
     「我男友之前交往的都是白人女友,相較那些非常獨立自主的西方女性,他母親反而比較喜歡來自東方社會的我,」對柳玲玲而言,她可以很獨立自主,又可以輕易達到男方家庭的期待。
     雖然男友家庭剛開始不太能接受來自東方的顧湘萍,但是在西方家庭的價值中,最重要的是孩子快不快樂,「後來,我男友的父母親看到他跟我交往後更開心,身體也很健康,就轉而祝福我們,」顧湘萍說。

    不需要太迷信騎士精神

     台灣女性愛情的全球化,一方面是基於個體的價值觀改變,另一方面則是越來越多的的全球流動促成趨勢的形成,包括越來越多的台灣女性出國讀書、旅行,與從事跨國商務,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外籍男性因為工作來台跨國商務或教授英文。
     儘管台灣女性愛情全球化的機會大幅增加,但是異文化的門檻與錯覺還是存在。
     顧湘萍的男友Ron Molend提到,雖然愛情是個人與個人的關係,無關乎國籍,但是,如果真心愛一個人,就會想要去了解她喜歡的事物,然後跟她一起分享。Ron Molend努力學習中文,因為他想要看得懂顧湘萍熱愛的傳統戲曲。「然而,並不是所有外籍男性在與台灣女性交往時,都會願意如此,」顧湘萍從Ron Molend的外籍友人生活圈中觀察到。
     另外,一位被異國文化吸引結婚的台灣女性指出,異國婚姻如果失敗,經常是很現實的生活問題。當另一半在台灣不容易找工作時,一方面有經濟的壓力,一方面也有社會適應的問題,婚姻的衝突就會接踵而來。
     畢恆達也提醒,西方男性的確較貼心,會幫女性開車門、拉椅子,因為他們傳統價值裡是崇拜保護弱者的騎士精神。台灣男性不需要太迷信騎士精神,因為騎士精神的本質是把女性當作弱者在對待,在男高女低時才會展現。要知道,女性要的不會只有表面貼心的小舉動,更重要的是發自內心對個人的尊重。
     「親密關係其實是很複雜的,不要去衡量條件高低,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會是單一的,有時候是我照顧你,有時候我讓你照顧,唯有如此對等的親密關係,才會讓每個人都發展得更好,」畢恆達建議。

    在台灣大學開設「愛情社會學」的孫中興
    男人,你覺得婚姻是前提,還是結果?

     孫中興是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開設的「愛情社會學」為台大最熱門的課程之一,上課內容還被整理成語錄在網路上廣為流傳。以下是他對趨勢的解讀與建議。

    Q:台灣男人的愛情出了什麼問題?
     很多台灣男性只想結婚,把愛情與婚姻混為一談,或是把結婚當作前提在談戀愛。在我那個時代,我就犯過類似這個錯誤。譬如一個女生答應跟你吃飯,你可能就開始想著婚禮要在哪家飯店舉行,女生跟你單獨去看電影,你可能就開始想著小孩要取什麼名字。這雖然是玩笑話,但是許多台灣男性的心態卻是如此。
     男性想的會比較長遠、比較實際,但是女性可能先要浸淫在浪漫的氣氛裡,再慢慢走到婚姻那一步。
     但是我們台灣男性走得太快,跳過女生需要的那一段,男性覺得沒有必要花時間精力在那,女性自然覺得無趣,以前台灣女性沒有選擇,現在遇到外籍男性的機會變多,她們這時候為什麼還要跟你交往,根本是在自找麻煩,所以會選擇試 看看跟外籍男性交往。雖然不見得都會有很好的結果。

    Q:為什麼台灣男人的愛情會出問題?
     歐美先進國家的外籍男性在處理情感問題上是比較平衡的,比較沒有台灣男性這種「童稚」狀態。
     在美國,高中的畢業舞會是很正式的,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高中談戀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所以他們在情感與理智上會是比較平衡的人。
     在台灣,小孩子在高中階段唯一被要求的是認真讀書,人生好像從考上好大學才開始,但是大學短短幾年畢業後,這個社會又告訴你要盡量把時間精力花在職場上,讓男性只想著快點邁入婚姻的階段。所以,台灣男性在學習情感上不但起步很晚,而且也很短暫,於是造就出IQ很強,但感情EQ卻很低的人。
     很多家長問我:「我正在讀高中的小孩談戀愛了,該怎麼辦?」我都向她們說恭喜。想想看一個人一生能夠愛幾個人,所以能夠愛上一個人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但是台灣社會卻只會一味地去打壓,而不是去教導小孩怎麼學習處理情感問題,造成小孩子從小以為只要學業好、工作成就好就是人生。於是,當這些人的學業或工作出了問題,就很會變得很嚴重。

    Q:台灣男人該怎麼辦?
     台灣女性會想嫁給外國人,就像當初我的母親身為本省女性,卻會想嫁給外省人一樣。當時我母親的手帕交跟她說,嫁給外省人有三個好處,疼老婆、沒有婆婆需要侍奉、薪水會交給老婆管。是不是跟現在的狀況有點類似?
     台灣男性對婚姻的想像還會複製自己的原生家庭,潛移默化地期待自己的妻子能跟自己的母親一樣,希望女性扮演另一個媽媽,還希望扮演情人、蕩婦等一切角色。想想看,如果女性也要求我們男性也同時扮演丈夫、父親、情人……等多重角色,我們男人也受不了,所以要自我反省這一點。
     但是,台灣男性又缺乏刺激與反省的能力,最後可能只剩下修電腦與搬重物的功能,就像男學生進入女生宿舍,最不想只是修電腦或搬重物,而是想做別的事,但是他卻只能做這兩件事,既然想做別的事,就要去開拓與探索自己在情感上的界線。
     該怎麼做?最基本的是靠教育,但是台灣社會與政府對情感教育很不重視,個人只好靠著看書、看電影、看連續劇,藉由別人的經驗去學習,最快的方法是去找人討論。重要的是必須踏出學習的第一步,感情問題就像電腦壞掉一樣,不會因為關機幾天後就自己修好了。情感是需要經過學習。

    Q:《慾望城市》在台灣熱門,是否意味著什麼?
     《慾望城市》給女性一種幻覺,好像女性經濟獨立後就可以為所欲為,這其實是把男性的傳統價值複製在女性身上。但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她們最後還是在追尋一個愛她們的男人,都想要有很好的歸宿,還是回到王子與公主童話故事的結局。
     但是這樣的流行也可以清楚看到台灣女性的價值觀快速地跳脫過去幾年那種瓊瑤式的愛情。
     台灣男性不需要太閉塞,應該去搞清楚這些外籍男性或是ABC有什麼好,例如語言能力與多元的價值觀,那我們就放開心胸去向學習他們的優點。
     要知道,重點不在於是不是在國外出生或是住過國外,而是思想夠不夠開明、容不容易溝通,這不是你多去幾趟合里島就能改變的。
     現在台灣女性追求的價值,是歐美國家的社會價值,因為在這樣的價值下,台灣女性可以有更大的發揮。但是我比較擔心的是,這些台灣女性是否也做好準備去接受另一些同樣來自歐美社會的價值,例如離婚是件正常的事,或是認為離婚後小孩通常會被判給母親扶養等。

  15. 因為在國外遇到黃種人的機會比較低
    ──請參考美國人種結構比例圖 (黑人人口其實很少)。我還待過方圓百里只住我一個黃種人的地方,找到的亞洲男人才是奇怪咧!
    而且出來的台灣男生大多已經死會
    ~~當第三者搶人家的男人,你良心安嗎?
    所以,
    只剩白種男人還可以夾來配。因為拉丁人的審美觀不會喜歡黃種女生這一型的;黑人男生,染病比較快

    在台灣的,因為工作,因為生活圈……

    總之就是相遇機率問題:
    遇到哪種人種的機會比較多,會嫁給哪種人種
    不過,還是要說一下,白人的追求比較直接且熱烈;亞洲人很多都很溫,溫到你不知道他喜歡過你= =
    含蓄是一種美德,不過……對愛情太過含蓄……..結果會各自嫁娶,除非奇蹟出現

    至於……喜歡到夜店釣白人的女生~~不是頭殼壞去就是心理有病

  16. 我沒那麼深入或偏激思考..只覺得一切命中注定由不得你 更相信是自然的生物反應(有科學家研究性吸引是純屬基因味覺..ㄏㄏㄏ…^^) 我土生土長台灣人家裡沒人說英語看外國節目 我卻從小就深受英語節目吸引 沒補習我也自學一口流利英語 我長得平凡又是台灣男人不愛的大餅臉從小就只有受譏笑或幫哥們釣妞ㄉ人…沒被追求的份 反之外國人常讚美追求沒自信ㄉ我 我從沒設定過要愛外國人還是台灣人 只希望有個愛我的人 我的蘇格蘭老公從小在保守家庭長大他也從沒設定 要白人或黃種人太太 我們卻是一見鍾情 話匣子一開聊不完~聊了十幾年還有熱戀感覺… 請大家放輕鬆 享受人生就是啦!

  17. 許多華人男性也會覺得白人女性(大多是25歲以下的,在她們皺紋沒爬上臉之前)相當漂亮,而且深受吸引,只是華人男性除非深受歐美教育影響或是外表中上,不然很難獲得白人女性親睞。

    就外表而言,白種男人和華人男性都有帥的,但是白種男人對自由的觀念值得華人男性參考。華人男性大多還是把女性看成家庭附有物,覺得現今的女性是在挑戰男性自尊,甚至有人認為全球經濟不景氣、少子化現象是因為女性自私(享受生活自由之類的),相信看這個版的不少男性雖然不敢承認但是就是這麼想的。就我自己而言,明明是同樣的事情,遇到華人男性與白人男性卻會是兩種不同的反應,白人男性是把自己當是世界中心,華人男性是男性當全世界的中心,白人男性愛享樂、崇尚自由,華人男性愛與其他男性比較,只想告訴華人男性:你們從來沒有讓自己自由過。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