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日記」遠洋長征,以連續性社群元素直搗美國網路界

今年四月曾以「創業家2.0的21天架站策略」寫過「地圖日記」,對這個團隊非常欣賞,哥哥Jerry是留美的MBA,弟弟Andy是在史丹佛本來就認識的學弟,於美國Yahoo!與Oracle工作後,回台灣搞網路。Jerry負責行銷,Andy則不停的開發新功能、新版本、新產品,現在,我們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團隊的威力,短短半年時間,以四坪的辦公室、平均幾乎只有三~四人的配置,會員數已達17,500人左右,每日的PV大約是10萬頁,而且繼續成長中,稱它為今年台灣最被看好的新創網站之一,應該當之無愧。

而台灣網路人或許沒注意到,地圖日記的英文版,早已於今年九月悄悄上線,網址在atlaspost.com,此亦為中文版的新網址,網站會自動偵測browser語言,若至右上角切換語言選項,切到英語後,記進cookie,以後都可以使用英文版(不過從此寫日記請以英文輸入,不要輸入中文)。重要的是,英語版和中文版,版型一樣、工具一樣,只是所有的信息都換成英文,內容也不一樣。如我上期在數位時代專欄所提及,網站國際化,是否應該為了貪求那多三倍的會員數,而讓會員全部攪混在一起?從之前DadaFriendster的有點失敗的案例看來,似為不智之舉。因此地圖日記決定一開始即巧妙切分語系,英文玩英文的,中文玩中文的,彼此完全看不見,接下來的挑戰,或許就是要怎麼杜絕「跑錯地方」的中文的問題了。

地圖日記在短短半年內達到這個高度,其中的成功關鍵之一是透過行銷議題操作,在台灣的電視、雜誌等主流媒體上大量曝光。這裡有地圖日記上過的所有電視新聞與雜誌報導。回首半年來,地圖日記的行銷計畫一個推一個,個個創意不輸網站本身。4月底先入選資策會web 2.0甄選,為站內帶來一群技術背景的網路重度使用者,直到六月舉辦了「線上剪綵」,才成功的為他們帶來第一波在後來真正「黏站」的真正使用者。9月中,地圖日記看到自己已打中甜蜜點(sweet spot),流量起飛,遂打掉原本「21日架站」時代的版型重新改版,並加入了更多讓網友彼此互動的元素,也功的讓每個user的平均PV從5頁成長到15頁。接下來就是11月中,操作「校園高個子美女」活動,並再接再厲於11月底舉辦「省錢型男」活動,帶來二波的媒體報導,而這些活動到現在還在持續的連帶發酵(propagate)中!做這麼多行銷計畫,地圖日記的感想是,這些活動的確為他們帶來蠻多的大學使用者,這是已經畢業好久的兩位創辦人在過去比較難接觸到的,不過,Jerry也感歎,台灣的網路使用者過去真正用過的網站並不多,要轉換大家既定的行為模式,並不容易。

地圖日記另外最值得驕傲的一點,應該是他們使用者的背景廣泛分布,「從國小四年級到50幾歲的工程師都有」。其中最重度的使用者,竟然不是一般所認知的重度使用者,而是「媽媽族」,或對文科系或醫科的「不黯科技的大學生」。地圖日記一直強調「製造溫暖」,讓人與人之間更多小圈圈,這些輕度網友,許多就是純粹喜歡「在地圖上互動」這件小小的事,一件小小的事,就足夠讓他們每天回訪使用。地圖日記到底有多「溫暖」呢?Jerry舉例,有個網友在今年6月份同時在地圖日記和無名小站、PIXNET等站申請部落格,同一篇文章貼好多個地方,只是單純希望「寫的東西有人能看到」。半年下來,在地圖日記的總流覽數為90000多,而在無名小站大概只有9000多,也就是1/10的量。這數字表示,雖然無名小站總會員數是地圖日記目前的100~150倍以上,但對於每個新會員來說,無名小站丟給你一棟功能強大的別墅,地圖日記卻丟給你一間大學宿舍的房間,雖然功能少很多,幾乎無法客製化,但只要他寫一篇文章,所有在它生活圈附近的朋友都馬上可以看得到。對讀者來說,地圖日記等於也在幫他「訂閱他家與他工作地點附近發生的故事」。據地圖日記提供的統計數字,每篇文章在發表24小時內 ,平均會有80以上的瀏覽數,驚人的是會有5篇以上的留言。對第一次的新來網友,24小時內的留言數更高達11篇,許多網友因此感受到「人情味」。

目前,地圖日記的中文版與英文版,都仍置放在Yahoo!奇摩於中華電信的機房,但一月以後,會更加強美國的佈局,除了再加強UI設計以外,也請來了一位ABC負責美國部份的行銷,行銷計畫將以「Travel Photo Contest」為「第一砲」,首獎是Wii一台。而英文版儘管已經開站,但目前仍刻意低調,只提供給親朋好友和他們美國的親朋好友測試,目前「會員人數」大約在500人左右,但有些會員,譬如這位住在華府的美國人,顯然已經愛上了地圖日記!他們預計於明年一月推出英文版的第二版,希望在一月底於美國加州舉辦的創投雲集的DEMO Conference中亮相。同期,Jerry也會到美國那邊做road show,向創投籌募資金,並在美國設立辦公室,到時候Jerry並打算與妻兒再次搬至美國。他認為,做行銷這塊,一定要在當地才有「感覺」,就像他們現在在台灣對本地的行銷已經很有「感覺」一樣。至於目前媒體報導地圖日記從50萬增資到500萬一事,Jerry表示一開始的50萬資本額是他與Andy兩人自存的錢拿出來創辦公司,後來親朋好友再現金增資到500萬。他們依然希望尋求美國創投的策略投資,幫助他們打美國市場。

地圖日記最令其它創業家欣賞的,是他採用了現有的工具(有的地方用UrMap,有的地方用Google Maps API),然後做一個目前已經成功的、很大眾化的東西(寫日記)。整體使用情境非常流暢,網站速度也非常快,後台的一些配置譬如「靜態網址」,在在透露技術人員的深思熟慮,再加上負責行銷的ㄚ芳的非常有趣的個人風格, Jerry以走過來的經驗說,社群網站和工具型網站不同,他的「甜蜜點」(sweet spot)是一個綜合的使用者經驗,裡面可能包括此服務對網友使用流程的規畫、互動性的設計、送禮物的設計……。到最後,網友不見得能很清楚告訴你他「到底喜歡地圖日記的哪一點」,但他可以很清楚跟你說,他喜歡在這裡的「什麼感覺」。

我自己認為,這個「感覺」最重要的基礎是,UrMap與Google Maps的API,幫地圖日記做出了另一個社群交流的「元素」,而這元素和一般的社群元素不同在於它是「continuous」(連續性)的,而不是「discrete」(一個一個的)(請見維基百科字典)。社群網站之所以「好玩」,是因為「連來連去連不完」,也為了想進入那個「鏈」而自己也來貢獻一點東西,但這些連結的元素,就是「好友」、「群組」、「音樂」等等,而書籤網站則以收過的「書籤」當元素,一些網站也用「語意標籤」(tags)當元素,但這些元素,都呈嚴重的「一個一個」的狀態,只能做「你還收了哪些其他書籤」,無法做「附近還有哪些書籤」,而且這所謂的「附近」很難定義,站方常常要「寫死死」(hard-code),隨站大小再抓個感覺。但,地圖日記的「元素」是靠日記的「地理位置」,透過地圖來表現,input容易,output也簡潔清楚,每一篇文章旁邊都有列表「附近的最新文章」,假如你兄弟飯店旁邊吃了一碗麵,寫了一篇文章,無論是你的讀者或你自己,都會想再看看同樣在南京東路上今天發生的其他的文章。這種「連續性」的元素與眾不同的特質在於,地圖是一塊大板子,可深、可淺,可密,可疏。今天地圖日記才剛創站,可以把地圖放大,先從整個座城市開始,等以後愈來愈多人,可以在一塊小小的淡水河畔的不同景點都有不同的日記(當然地圖也得支援到這麼細才行);而行銷計畫,也可以輕鬆的針對一小個小區域,先讓它「熱起來」,再照複製到其他地方。這樣的「元素」,和其他社群那樣「以網友製造之東西來連到網友製造之東西」不太一樣。

而類似的「連續性社群元素」的點子,可能還包括「時間日記」,一塊大日曆讓大家慢慢填,或許和手機簡訊結合,可細節到以分鐘為單位;也包括「職場日記」,所有的人的職業切分,畫為一張大地圖,甚至以每天做的事來分,譬如我是行銷經理,今天做了一份季簡報,內容不講,但講講感受與心情,然後被歸類到「職業地圖」的下面某一個點,大家可順便看看「附近」其他職位的其他日記…。地圖日記將成為繼FunP推推王之後的另一個最積極往海外發展的台灣新創網站,極佳的點子,一流的團隊,我們以他們為榮,祝賀他們,也祝福他們!

16 comments

  1. 我非常非常喜歡看到同行稱讚同行,
    特別是由衷的欣賞與讚美,
    看完通體舒暢。
    美好的早晨!
    謝謝六先生做了這麼好的推薦,
    我會上去好好欣賞這有趣的網站。

  2. 地圖日記的構想 和之前4月看的時候 已經有很大的不同 4月看起來還有點陽春 現在看起來 功能和user experience都很完整 蠻驚嘆這個團隊這麼小 這樣的成績很不錯 其實不管是地圖日記在國際上能成功 或是voofox在國際上能成功 都是很令人期待的事 不妨把夢想放大 把夢做大

  3. google上輸入「貝多」關鍵字,您將看到對岸驚人的行動殺手級服務,提供了類似地圖日記般「地圖定位」功能之外,還提供交友、日誌、相簿、「聊天室」、新聞、天氣、即時通訊、「語音即時訊息」、免費下載、可同時登入MSN、即時通聯絡人互傳訊息…等超殺的免費行動加值服務,…曾經擁有門號普及「120%」台灣行動市場,在這塊市場竟然, 各家電信業者還在推陽春的MSN mobile服務,和一堆沒人用的付費加值服務…,再這樣下去,我看不用半年,這塊市場被吃掉,也是遲早的事。

  4. 非常感謝你幫我免費打廣告,聽到我出現在這,我嚇了一大跳,我不夠優秀,其實,地圖裡有好多優秀的人才

    PS.我是一位熱愛地圖的"使用者",不是行銷人員,因為,我愛地圖,所以,就算為了地圖,出了糗,我也願意,希望這樣,知道地圖的人,會越來越多囉!!

  5. 很久之前八
    有去看過地圖日記
    那時候我也有再想相關的模式
    是地圖加旅遊類似現在GOOGLE 的模式
    當然比現在還好,GOOGLE還是太商業化
    我覺得要切入這塊市場要有實體加上虛擬
    也就是說我要虛擬地圖上享受到實體的樂趣
    吃喝玩樂都可以切入,但背後的功能要夠強大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