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F的牛肉就在「其它類」

今年的第三屆網誌青年運動會(BoF)辦得蠻辛苦,一方面喬敬和工作人員獨力辛苦號召部落客們響應(包括我在內),而其中一些部落客(包括我在內)幫得有一搭沒一搭,慚愧。另方面是周六突然宣布補上班。還好,最後辦出來的結果仍比預期好上太多,從早上付費課程、下午的熱烈討論到晚上的演唱會,從傳統的IRC文字即時聊天到新嘗試的部落客投籃大賽,活動在這個由酒廠古蹟改建而成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很多的對話、很多的表現,不在聚光燈與音響打造的台上台下,而在磚瓦砌成的尋常巷弄間;脫掉講者襯衫,換上灰色的運動會T恤,這天的台北城,有誰玩得比我們瘋。

借用部落客Vista的形容,當天「天氣很好,熱血澎湃」,搜了一下也發現目前老喬流水帳CNET的Mario傅瑞德繼續貼終極邊疆皆先已簡潔文字或照片寫了一些初步感想,而媒體正式的報導除了最新一期數位時代雙週的「華山論『見』」外,還有「部落客出招、公益人取經」等,更精彩應該還在後面,今天明天後天待體力恢復,應該會有更多的部落客加入討論,畢竟當場加起來這麼多人,大家每天加起來的總字量可能高達100萬字,每天上載圖片總數說不定也有5000張,共同總瀏覽數可能達到1000萬人次、近億的Page view。今天一早就陰雨連綿,格外想起那天的美好,捨棄其他主題,以文章共襄盛舉。

在這一天,我拿到的分享題目是「部落格於商業應用上的範例與創意運用方式」,白話一點的說就是「企業部落格大討論」。我排在第三位講,為老喬查理王兩位老網路人、老部落客錦上添花,而自己有許多可分享的工頭堅也以去年已經當過主角為由而自動退為引言人角色,而「企業部落格」這個題目也為這場部落客運動會增添一些特別色彩,今年主辦單位將每次都有的「商用部落格」題目一拆為二,一邊是討論個人的部落格「經營秘技分享」,談到AdSense、網拍等,另一邊則討論對等的「企業」的部落格。事實上,「部落格」從個人隨意log隨筆寫記錄,到個人發展事業、營利,已經讓一些人有點錯亂,現在還要把「部落格」移到「企業」去用,更是叫人有話想說,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樣還可以叫做『部落格』嗎?」但對我而言,這題目反而教人興奮。網站公司的成立,就是要賺錢,無論是像台灣網站三小龍穩穩賺,或像YouTube大賣賺都一樣,但部落格卻不必。企業運用部落格並非以直接營利為主要目的,這樣一個定位,我們把「個人部落格」拉大到「企業部落格」後,反而拉出中間一大塊灰色地帶。

所謂灰色地帶,就是部落格介於「好玩、日記」,與「營利」之間,成為某種介於中間的東西,這中間可以添加很多好玩的玩物。人,不一定是部落客;物,不一定是文章;目的,不一定是有目的;鋪陳,不一定是出文章。部落格還遠遠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我當天的演講在此不多贅述,在此只提當天拿來破題的重要數據:所謂的互聯網上的英文閱讀人口,如果直接拿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印度的互聯網人口加起來來計算,大約是3.2億人,然後再拿來跟繁體中文的網路人口(台灣加香港)的1800萬人大約比較一下,大約是18比1,而美國部落格的人數,如果拿台灣的重灌狂人BriianMichael Arrington昨天的數字來比一比,重灌狂人Briian昨天有1萬9千9百名點閱數,Michael則有34萬Feedburner訂閱戶,大約也是18:1,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大致推論,台灣的部落格的人氣,與美國的部落格的人氣其實還算是大略旗鼓相當的,但,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卻是,Technorati的前十大(英語)部落格排行榜上,有高達8個部落格已成公司行號,並且以「共筆」的形式一起經營,而其中前五名若以數字來打成績更是驚人:Engadget已經累積2萬篇文章,Boing Boing每月有200萬Unique IP(重覆低), TechCrunch每月廣告收入300萬台幣,Huffington Post更已經取得1.6億台幣的創投資金。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字對於我們個人部落格而言真是燦爛的夢想,但對於真正大企業而言,他們才看不上這種「小數字」、「小金額」,但美國部落格既可達到這些成績,表示它有一定的價值存在,這也意味着,台灣這邊的部落格還有許多空間可以發揮。目前「部落格觀察」排行榜的台灣前十大部落格仍以生活類、漫畫類、特殊喜好相關的部落格為主,假如化為更像主流媒體的「專業」,該會成為多大的勢力!如果更進一步的公司化、共筆化,又會到什麼樣的璀璨前景!

可惜的是,就算國外的一些關於企業部落格的書籍如《企業部落格的投資報酬率》《部落格企業行銷》《企業部落格大全》《真實企業如何從部落格淬出真實成績》《企業如何利用部落格》,仍大都脫不了那些「想像得到」的範疇,試著用現在的部落格成績去對企業說明部落格的好處。我想,如果想更上一步對台灣上市櫃公司的企業主管提出「企業部落格」經營的可能性,我們得滿足對方更大的期待。我在演講中試著整理出幾個方向供參考,但最後還不免要放一個「其它」類,希望大家一起把思考的重心放在「其他」上面,想想部落格還有什麼「其他」的價值、「其他」的玩法、「其他」經營方式,是目前還沒做到的,拿這些,來送給企業當作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愈把「企業部落格」的「玩法」,在這個時間點就「講死」的,愈把它定義得斬釘截鐵的,就愈從此註定受限。第一,價值不易抬高,第二也間接自掘墳墓,讓企業從此失望的認定「部落格原來就只有這樣子」。企業部落格的發展才剛開始,它像一場神秘的尼羅河探索之旅,企業部落格真正的「牛肉」還在後面,那些大成功的模式還在明天。

而目前卻缺乏真的不斷的去用規模經濟發展新部落格價值的公司(大多仍採接案)。美國有一間公司叫TechDirt,已經做網路新聞近10年,他們存活的原因在於不斷推出新的服務,服務對象針對Fortune 500廠商,大約半年前他們推出了一個叫做「Insight Community」的服務,打算串聯目前在美國許多的專業部落格成一間超大的顧問公司,由TechDirt代表出面接洽大企業,企業問問題,部落客解答;企業付費,部落客收費,但兩方皆不知對方是誰,TechDirt藉此維持競爭優勢,我相信以TechDirt在台灣深厚關係應該很快就可以飄洋過海過來。另外,喬老大在周六一再強調的microformatFOAF,或許目前並沒有這麼廣泛採用,但它早就為部落格可能的未來歷史意義作出架構。未來每個人都有部落格,至少一個Myspace首頁,畢竟當你在三年下來發了二、三百篇文章以後,所有的經驗都已經在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把部落格看作是「個人」在網路上的深刻的據點,每人一個,開好多個的最後也回到一個,這已經把整個世界弄成不同了。

在同樣這個周末,美國部落格TechCrunch的Michael Arrington宣布他陷入了法律危機,整個事情的起因是在他搶先宣布了一個驚天動地的(不知正確與否)的內幕消息,指出網路公司Rivals的執行長在近十年前曾有過一些法律糾紛,也導致近年Fox與AOL一度談合併卻在做DD時發現而流局,這件事不知是真是假,但TechCrunch搶先報導的情況下,顯然造成Rivals公司現在正在和Yahoo!談的1億美元併購案有可能流局,也因此Rivals隔天立刻對TechCrunch提出訴訟,而被告不但沒有退讓之意,還將整封信公開並嗆聲。這件事到底誰才是正義一方外人暫無從確認,但「部落格到底有什麼價值?」這個問題,或許可從這些「企業 vs. 部落客」的一則又一則的法律糾紛中,一探究竟,可以之前的案例來當作靈感,感受一下部落客還可以(在合法的框架下)如何更發揮它的新價值。

目前已有幾方在經營「為企業架部落格」這塊,面臨的問題都和其他知識顧問一樣,價錢拉抬不高,這時候我們所給企業開的價往往趨近於成本價,這產業才剛開始就是在流血削價。我倒是從另角度想,這表示企業尚未被說服所謂「部落格的新價值」,而這新價值不是小王子的玫瑰園,而要是實實在在的數字;這數字不一定要(也大概註定不會是)和財務報表直接相關,不過它可以達成更多財務報表以外的數字,在短時間內,這些東西很快回頭挹注在財表上。這些東西全部歸類為「其他」類,就是這「其他」類,讓BoF的每一個明年都讓人瘋狂地期待。

5 comments

  1. 「人,不一定是部落客;物,不一定是文章;目的,不一定是有目的;鋪陳,不一定是出文章。」

    呵呵,這幾天開了一個新blog,好像跟上面寫的有點符合

    今年沒能參加BoF,很可惜
    不過相信這幾天關於BoF的文章就夠我吸收了^^

  2. 今年有幸參加BoF,真的對這個活動留下深刻的印象
    雖然對於原本期待的公關公司在企業與部落客之間扮演的角色似乎較少著墨
    但在課中也聽到許多很棒的見解
    也包括Mr.6對於國外具影響力的部落格的整理及看法
    很條理清楚也很受用
    明年我會繼續支持這個活動的:)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