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別再跑去開小吃店和成衣網拍了

創業機制,是不是真的有機制?

在台灣,大部份創業成功的例子都是飲食業。但飲食業是最「死」的,受限於地緣,只綁在台灣小島,無法國際化。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都靠創業發達,台灣卻無聲無息。台灣不是沒有創業家!而是創錯了地方!

相較之下,軟體小而靈巧,0、1碼環繞地球一周只需一~二秒,透過互聯網來操作,更省去通路的問題。每一個「起來」的新創點子不但瞬間創造了上億市值(市值不是空值,它真的是紮實的價值),而且還改變人類生活型態。

政府要「策進」,就該策進這樣的完整的軟體的business model的創業方式,而不是贊助一些什麼雨天防滑的專利,什麼可以省油20%的奈米金沙油料。

台灣的軟體工程師,不願出走,所以急了旁邊的人,想「教」他們創業。創業可以「教」嗎?在史丹佛,有所謂的創業夏令營,都有很多人報名來參加,他們都是想創業的,只是不知道要怎麼創業,但這裡的人打從心裡就是不想創業,大家都是成年人,很難強迫他們非創不可吧!

沒有機制,才有挑戰。在一個人人都想從軟體發大財quick money的地方如矽谷,和現在的中國大陸,它們就不太需要這東西,但它們的成功率不見得這麼高,所以在台灣更可以搞這種東西起來,因為它是一個自然不過的試驗場所。

我在這組織的目的,就是要設立一個真正了不起的「SOP」、流程標準,讓整個軟體創業機制可以複製、重新啟動台灣的軟體產業。

8 comments

  1. 本名劉威麟,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旅美13年,其中7年浸淫互聯網;著有10本書,任職美商創投,而後領導台灣首支網站外銷團隊Voofox赴海外拓荒。
    路過!看你的經歷,就知道家中背景應該不差,才會說這種話,有些人他的一生沒有雙碩士,但他們僅有的是一家小吃店,有些人把開小吃店當作願望。
    另外,台灣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 餐飲業雖然很難國際化,但誰說餐飲業沒有國際化過,要不然你怎麼吃到麥當勞的,為什麼美國的friday’s,開個車去市區就吃的到,誰說小吃就不能國際化。

    沒有真正了不起的「SOP」,只有最適合地。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