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個email address……的創業魔法

剛從以色列搬來矽谷運作的公司Yoomba,於上周正式推出一套在IE瀏覽器裡就可以啟動網路電話、IM的小軟體。這類讓人在瀏覽器內直接打網路電話的服務早已經有人做過,台灣這邊也有Camangi等。但,Yoomba以短短一句話就推翻了所有競爭者,那就是「靠一個email address就可以打電話」。也就是說,只要你有一個email住址,對方也有一個,就可以直接打電話給他、直接跟他傳短箋,甚至至少知道這個人是不是在線上!與其說這是技術的創意,不如說是行銷的創意。技術上來看,無論是VoIP或IM,都已有開放原始碼的模組可用,難度是有,但沒有想像中的高,可是Yoomba卻巧妙的將這兩樣東西冠上了「靠一個email住址…」,別小看這句話,「靠一個email住址」這幾個字表達出多麼與眾不同的方便!我有Windows Live Messenger,你用Yahoo! IM,他只有一個部落格,但人人都有email,沒錯吧?果然,短短的幾天,Yoomba的新聞稿就成功的登上美國大報版面

還好部落客們還沒開始注意這家公司,不然他們一定會把它罵得要死。因為,就像PCWorld在這邊寫的,Yoomba雖然真如創業家所言,整個安裝過程真是無比的平順,但它侵入我們電腦與好友名單也是無比的平順。在安裝的過程中,Yoomba「趁機」把我的email聯絡人清單整個搬過去,然後悄悄自動將我最常聯絡的前50名使用者打了勾,只要輕輕一按,就把50張邀請函啪啦寄出去,邀請他們把Yoomba軟體裝好,以便下次大家都可以「靠一個email address打電話」!這個自動動作已經引起一些早期試用者寄信到PCWorld抱怨。

有趣的是,大部份人(如我)當然不會隨便提供email的密碼,但即使沒提供,我這樣安裝了一趟Yoomba,試用了一輪,依然可以深深的感覺到它「靠email住址吃飯」的奇妙威力。真的很奇妙。(註:客倌若決定安裝,後果自行負責)

就如Yoomba的創辦人所言,這套軟體會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它工作,它的安裝過程真的非常簡單,首頁直接就是一個框框讓你填入email住址。填入以後,信箱就會收到一封「啟動信」,按下去以後,就開始安裝ActiveX的控制項了,點了好幾下,把我的瀏覽器都關了,然後就完成了!整段流程設計得真的不錯,隨時都有明確的訊息,直接浮在桌面上告訴我現在正在安裝什麼。想想,整個流程其實需要裝很多東西,但從頭到尾我幾乎什麼都不必填也不必按,只需要在必要時按一下「允許ActiveX」或「允許此產品使用互聯網」的安全選項,可是問題是,等到全部裝完了,一般使用者才開始茫茫然,「裝完了嗎?」「要怎麼開始玩?」

使用者很快就會發現,電腦多出了兩個小東西,一個是旁邊看起來獨立運作的「Yoomba IM」跑出來了,等我登入一看,嘩,剛好是我在Yahoo!的所有的名單,上面還有一個小小的文字輸入框,哪個人不在名單中,我又想跟他講話的,只要把email輸入,就可以馬上寄一封信給他!嚇!

第二,當我透過一般的IE瀏覽器點入自己的Yahoo!信箱,會赫然發現,每一封信件旁邊,都多了兩個小icon:一個長得像電話,和一個長得像聊天泡泡,按下去,馬上就會啟動Yoomba,可以和對方講電話、聊天。不,不,大部份的時候不是講電話聊天,而是「寄一封信」給那位朋友,跟他說我準備跟他打電話聊天,請趕快安裝Yoomba!這兩個小圖示顯然已經被永久的嵌在我的Yahoo!信箱裡,無論我用哪個帳號登入,都會出現那兩個小圖示。據說,Yoomba視你的信箱是哪一家的就會幫你安裝那家的控制項,它除了支援各大免費郵箱之外,還支援了Outlook和Outlook Express。

Yoomba可以被罵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大家與其罵它,也可以來思考一下, 這個模式有沒有蘊含什麼驚人的創舉?可否從中間萃取出其他更有趣的網路創業策略?許多人聽到某網站在「收集email住址」,就說這個站是「準備寄垃圾信」。寄垃圾信不值得研究或學習,但Yoomba這個網站絕對不是只有「垃圾信」這麼簡單,它其實符合現在一些社群網站的潮流,從Facebook一直到Tagged.com,利用email住址來快速擴張自己。利用「人工」的方式(而不是打甜蜜點的方式)來快速製造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這部份值得我們網路創業家好好研究研究了。這些Email擴張策略之所以這麼有趣,因為email本身就是很特殊的東西,它是網路的元老之一,其他元老都死光光了,它(email)卻依舊昂然挺立。想想,email住址還真特別!除了「每個人至少都有一個」以外,最重要的是,可以靠它和對方直接聯絡。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在網路上有很多身份、很多ID,但無論是Yahoo!使用者名、Google的使用者名、你的MySpace使用者名,各式各樣的名字,每一個卻都是由某個網站所霸佔,一定得是該網站的會員,才能照著該網站的規定來跟對方聯絡。但,email住址不一樣,它讓我們不必透過任何商業體,就可以將訊息送到對方的面前。因為這樣,我們永遠可以設計一個像Yoomba的「靠一個email address」的新服務,就算對方尚未加入會員也尚未安裝,只要拿到對方的email住址,寄給對方,對方也安裝了,可以馬上「做某件事」!

而這招,其實許多大大小小的網站都嘗試著要做過。我們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是那些內容網站邀請函網站電子賀卡網站,請你輸入朋友的email住址,「轉寄給好友」,一個不小心,把垃圾信一起送給好友。第二代是我們最近一年看到的像Facebook與Tagged.com,都會在進入時邀請你告訴它,你的Yahoo!、AOLMail、Gmail、Hotmail的帳號與密碼,它會幫你將email名單萃取出來,然後寄給對方。第二代打的白目族群比第一代的人數要少上很多,但每一次「戰果」皆豐,平均可從聯絡名單萃取出至少100個email住址,從Tagged.com的起飛可見這招相當有效。

而現在,我覺得我們會開始看到「第三代」的email擴張策略,也就是像Yoomba這樣。Yoomba最受抨擊的是它「第二代」的部份,也就是問別人帳號密碼然後寄邀請函的那部份,但這部份只要像我一樣不給他帳號密碼,Yoomba拿你沒輒。它更厲害的是「第三代」的策略,只要「安裝」了Yoomba,它會在你最常用的那個電子郵件信箱中,直接安裝了它的控制項。也就是說,它愈來愈不會強迫你主動轉寄信給好友,或提供任何密碼,它只是化為一個小小的「電話」或「IM」按鈕,靜靜的、無聲的,待在每一個email住址旁邊,等待你輕輕的一按。就是因為剛剛說過的「email」的若干特性,譬如email住址人人都有,而且可以讓你很輕易聯絡到對方。這招其實非常厲害。

任何一個軟體或網站若要試圖給每個人一個代碼,想擴張至每一個人,絕非一年、兩年的事,但email的確已經到了「人人皆有一個」的境界,而且個個都是「全球獨一無二」。所以這個「網路住址」一定還有商機可碰。當年的Paypal,也是說「靠一個email address就可以送錢給對方」,就這句話就很震撼很好用,當然今天真的用這個功能的不見得是Paypal使用者的大宗(大宗是在電子商務那塊),但這功能讓Paypal這個點子一泡而紅。除了這個,我還想過,或許可以「靠一個email address就可以郵寄實物」?你想買一束花來寄給網路上的情人,可是對方又不讓你知道住址,就寄到她的email住址吧!這點子解決了一些需求,但也創造出更多潛在的危險與問題。不見得要實體的,也可以「靠一個email寄虛擬禮物」譬如一朵花,只要scarcity原則掌握好,這朵花確定一定要若干元才能買到,這服務或許就有價值;或,現在使用者四處都有社群網站的帳號,或許還可以「靠一個email address寄信給對方所有的社群帳號」「靠一個email address寄信給對方所有的線上遊戲帳號」之類的。

透過Voofox的建置,我們現在正埋頭創造一個突破年輕人範疇的互聯網服務。我對這方面很有興趣,一方面是為自己繼續找到一個在網路上打滾的地方,另方面也是這群已自學校畢業多年的重度使用者,代表著很有潛力的消費市場。互聯網的發展就像大腦一樣只有5%,是因為六十億地球人之間可以溝通交流的方式還很多,而這些新的交流,年輕人比較直率些,但倒來倒去就只是關於男男女女,或競賽,或外表,倒是這些社會人士可以想出更成熟、更有深度、也更全面性的玩法。我希望讓這些當初第一批申請email住址的老網人,可以繼續開始使用網路的種種美好;我們不笑他們,我們想把網路再帶給他們,真的做到的話,這會是一個更長久的事業,就像eBay把一些商店帶來線上一樣,為商業社會帶來顯著的撞擊(impact)。而Yoomba提醒我們的是,原來,一切可以從我們每個人在網路上的第一張臉──email──開始。

9 comments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