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分享率只有0.16%,我們反而慶祝?

大家知道維基百科雖然內容包山包海,其實這些資訊是由一小撮熱心網友所提供的,大部份網友只是冷漠的閱讀。這次由知名流量調查公司HitWiseWeb 2.0 Expo上面開講(開砲?),提到這個數字大約只有4.6%,也就是說,100名維基百科使用者之中只有不到5位真的貢獻了內容。這還不是重點,HitWise繼續引用數字,指出其他打著Web 2.0分享旗號的網站的分享比例更是低得離譜:Flickr只有0.2%YouTube只有0.16%

為了以後的討論方便,我將這個比例稱為「供應分享:在旁觀賞」比,Sharing-to-Watching Ratio,SWR。這個「SWR」的中文暫且就先翻成「供賞比」好了,也就是在一個網站實際分享東西出去的總人數(或次數、金額),除以來訪觀賞的總人數(或次數、金額),所算出來的比例。Flickr的SWR就是2:1000,1000位來訪者之中只有2位真的上載照片;YouTube就是1.6:1000,1000位來訪者之中只有1.6位真的上載影片。

HitWise的數字揭露了Web 2.0網站的SWR竟如此之低,使得部落客紛紛以「驚訝」反應,也開始「檢討」要怎麼提高它。其實Web 2.0網站們一直都知道此事,一直以來也都以「提高SWR」為目標,但現在,我卻有另外一條看法,我覺得或許該反過來,以繼續降低SWR為目標才是。我認為,創業家開出了這些低SWR的網站,不但不應檢討,反而該鼓掌慶賀。

首先,以YouTube與Flickr這些網站的流量與影響力來看,它們的成就確確實實的是存在著的。YouTube一天吸引了高達一億次的下載次數,不知道全世界還有哪個電視台可以作這麼大量的內容供應。Flickr在Alexa排名全球第42,使用者平均分散在100多個國家(美國只佔了28%),不知道還有哪個內容網站可以這麼海灑的。我們可以安心的確定的說,這些網站的「賞」的部份,已經非常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忠實觀眾,流量組成非常健康。這類型的網站也是二代網路最美麗的一族,因為在三年前,可能只有「媒體公司」(media company)可以把內容玩成這樣,從前的網站創業家通常只有在旁邊磨刀做工具、賣工具的份兒,但現在,平民創業家個個都可藉力使力,靠引誘群眾無私分享,自製出一個內容網站。

這時候,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既然「賞」已經確定這麼成功,那「供」的那塊,到底是高一點好,還是低一點好?如果「供」可以不必這麼多,就可以製造出同樣多的「賞」,那我們讓SWR低一點又有何不好?「供」高一點,號召更多志願人士分享,每個單一分享者而言的服務相對少,網站可以加值服務的表現機會不多,對於新進的創業家而言也意味著不易打敗市場現有的大對手(你要怎麼說服這麼多影片上載者不要用YouTube,從今起改用你的網站?)。如果「供」的這塊的人數可以儘量少,可以壓低,可以專注在較小撮人群身上經營的話,對於新進創業家來說,不外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競爭策略。也就是說,壓低SWR,或許帶來另一片天空。「既然靠三個人的分享就可以有帶來同樣大的流量,為何找來300人?」

最近有一個新開的影音分享網站叫「風箏電視台」(Kyte.tv),強調每個分享影片的網友不是在分享「單一影片」,而是自己擁有自己的頻道,比喻直接一點就是個人秀Justin.tv的簡單版(因為不能走來走去)。不過其實目前做類似YouTube的影片分享公司高達300間以上,哪家沒有個人化頻道?YouTube自己也有,不過Kyte.tv的特色是,它顯然刻意忽略、捨棄那些愛上傳不上傳的輕度分享者,將它的服務重點全部押在這些想自設頻道的「超級愛秀」的重度分享者身上,提供他們更多分享的技術,讓他們隨時可以用手機來攝影或照相,直接email給主機便可即時播放到自己的頻道中,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頻道。這個創意,比起高畫質電視節目的Joost和以CPC影片廣告讓內容製作人可以拆帳的Revver,顯然都更技高一籌。

Kyte的策略最關鍵的厲害處,在於他看準了一個現象:影片是最容易「坐著慢慢觀賞」的東西,一般人一看就要三分鐘,再有時間的網友,平均一天看個30支片子就很多了,所以它一天其實只要做出30支超棒的片子就好,不必一天做三萬支普普通通的影片再從中找出30支較棒的,也就是說,Kyte.tv雖然刻意減少分享者,但理論上來說它的觀賞者不但不會變少,或許還會更多;也就是說,它一開始就朝著「創造比YouTube還低的SWR」發展,最後的結果說不定反而會創造超過YouTube的流量(當然這是假設長尾內容主力並非由各自族群自行觀賞自己內容的假設前提下)。由此例的分析可看到,「壓低SWR」這招還挺令人期待的。

另一個可說明SWR運用在網站創業策略方面的實例,來自最新的「變種版」百萬網頁Pixelotto,這個新百萬網頁的創辦者不是別人,正是原始百萬網頁的那位叫做Alex Tew的大學生,話說Alex當年在開了「百萬網站」的短短二周後,就籌到了一整年所需的學費,開站二個月後,他已經出名到必須向學校申請休學,以應付來自世界各地媒體的採訪。今年一月,他把原始百萬網頁的最後幾個格子,放在eBay賣掉,漂亮的在網站擺上「Sold Out」,宣布成功籌得一百萬(還有一些零頭),馬上就宣布開設這個Pixelotto新的百萬網頁。

有趣的是,這次的遊戲規則和上次不太一樣。Pixelotto將於年底舉辦樂透,在目前這些已賣出的格子中,選出一個當作秘密的「寶窟」,開放全球人士前來點擊,每個人一天只能「猜」十格,活動進行幾天後,會在「猜中」那個寶窟格子的那群網友之中,隨機抽出一位幸運者,這位幸運者可取得Pixelotto所有收益的50%,而Alex本人則取得40%,另外10%分給公益組織。

不過,Pixelotto甫開站就被美國大部落客批評得體無完膚,TechCrunch客座部落客稱它為「Another stupid idea」,自家人ConnectedInternet則在人家開站七天不到就急著宣佈這個新站已經露出敗者之態,但我們若以「SWR」來分析的話,或許會有不同的見解。

原始百萬網頁的SWR其實並不高,以它們賣100萬個畫素,最小出售單位為10×10來看,付錢的最多也只有1萬人,加上很多人又喜歡一次買好幾格併成一格,因此總共付錢的人大約落在1000~3000人之間,但它所吸引來逛過的民眾,無論是一時好奇或長期關注的,相信全球加起來應該在1億人以上,而這個網站也真的很簡單,只要來逛,隨便點幾下,就是看完了,所以它的SWR,或許只有0.001~0.003%。這麼低的SWR有何好處?我們先來假設,SWR是跟架構有關係,Alex Tew的兩個百萬網站的SWR假設是一樣的情況下,如果他只是將原始百萬網頁拷一個新的、什麼事都不做,那這次的觀賞者肯定較少,分享者也會較少,所以Alex將最後的遊戲規則改變,由於最後樂透的設計,吸引更多人去點擊(增加W值),然後在預期大家都會比原始百萬網頁「更積極的點進去觀賞」的想像下,肯定又會有更多人會想來買格子(增加S值)。原始百萬網頁這麼低的SWR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這近億名的冷漠觀賞者,只要大家多按幾下,就很有魅力了,而這些冷漠觀賞者之中只要有一小部份願轉成付費者,Pixelotto就不怕沒人贊助了。而這次Alex也設置時限,不必整版賣完,只要有上次一半的人數(也就是賣掉一半的格子),Alex就可以再賺100萬。這麼多的大大小小的設計總的全部加起來,Pixelotto或許有很大機會會失敗,但它絕對不是一個stupid idea(爛點子)。

繼續深入探究SWR的後花園,或許會透露一個還不錯的創業策略。既然這些帶有「媒體公司」味道的Web 2.0內容分享網站,可以做的事情如此千變萬化、收入來源更豐盛、爆紅的機會也更多,在全球的Web 2.0金頭腦都在忙著想辦法提高SWR的此時,我們不妨走反方向另闢藍海,想辦法「技術性」的來降低這個「SWR」。降低的方式,就是想辦法做出一個新網站,只要小貓兩三隻的重度分享者,整天粘在上面,讓這些重度分享者分享的東西就像其他分享網站一樣好(甚至更好),造就同樣大的觀賞流量(甚至更大的觀賞流量)。為這個網站找到一個新穎題材(focus)只是其中一招,更有趣的是發明某種新的「內容物」,分享起來,比影片還厲害,比回鍋的百萬網頁還厲害。我們若知道該慶祝什麼,大概也會更知道要創什麼了。

3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