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創業之後的每日創業

二人創業媒合小聚Part II,在一個星期前的周六下午圓滿舉辦,由於尚未備齊當天照片,因此上圖先用第一次二人創業媒合小聚的大合照矇混了 :)。當日有照相並願將文章或照片分享給大家的朋友們,建議可加入「twosomestartup2」標籤,在Flickr, Technorati等處便可輕易搜尋到。

這次一共有近70名來賓,比上次的80名還要少了一點,和上次一樣,門票收入依然不敷場地租借費加點心費,感謝資策會的贊助與協辦,希望這次活動也能夠為資策會與政府接下來的網路創業相關輔導活動有所幫助。

這次觀眾票選前五名的點子(有二人同票):

  • 第一名:Skype付費平台:64票
  • 第二名:書籍社群換書網:44票
  • 第三名:線上百科學習全書:29票
  • 第四名:團購網:26票
  • 第五名:語文學習2.0:25票
  • 第五名:出租網:25票
  • 第六名:單車旅遊:24票

這次報名的點子主人有22位,技術高手只有4位,觀眾則有56位,儘管觀眾比上次增加一倍,但是點子主人與技術高手都比第一次媒合小聚還少,許多上次參加過的點子主人與技術高手在這次也選擇以觀眾身份參加。所以這次的媒合狀況並不理想(只有兩組媒合成功),下次若再辦,我想有些地方需要調整一下,比如說與學校的資源合作,會開始著手進行。

其實當初想到二人創業媒合小聚,也是因為想提倡「Just do it」,不然,資策會其實早已從美國聖地牙哥引進了在當地很成功的創業媒合平台UCSD CONNECT,在台灣辦了Connect Taiwan,希望撮合創業家與以資金為主的資源。不過,由於網站取得資金的機會不大,所以與其媒合點子與資金,我轉而媒合點子主人與他們夢寐以求的技術高手,先做個東西出來試試看再說,但這次卻只有四位技術高手前來,可說把潛在問題全部給揭露了,什麼問題?除了時間匆促宣傳不彰外以及入場費的問題之外,也和「二人創業」的兩人之間本身工作分配的不平衡有點關係:創業和結婚不同,結婚要兩個人結,創業其實可以自己一人做;點子主人需要技術高手的幫忙,但如果沒有給技術高手他所缺的東西,那技術高手不如就自己做掉這個點子算了。另外,媒合的兩人並非朋友,一旦出現小小分歧恐怕就萌生退意了。第一次小聚所撮合成功的唯一一對,上周也確定已經無法繼續下去。

見技術高手不足,趕在小聚的前二天,我連忙打電話給網站公司,將他們禮聘來到現場,一方面為點子主人們談談找這些外包公司所需要注意的事項,另一方面也讓點子主人不至於完全空手而歸。我也現場公佈「六號肥皂箱」予點子主人,若有興趣找人、找錢、找伙伴,只要寫一篇一千字以上的文章,就可以代為刊登在Mr.6這邊。這兩條路先做下去,應該能繼續服務對「二人創業」有興趣的點子主人們。

看著在場的有些失落的點子主人們,不免仍有些感歎,我想,願意在周末的時間跑過來,站到全場觀眾面前,在挶促的74秒內匆匆講完點子,然後接受全場尖銳問題詢問,其中尤其有幾位已連續參加兩次小聚,兩次都上台分享點子,真的不容易。我會繼續思考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幫助這些點子主人們,當然,資策會關於網站創業的相關後續活動,也一定要繼續關注。

全球的MBA商學院有不少已開始提供創業(entrepreneurship)相關的課程,公認最好的不是大家熟知的哈佛或華頓商學院,而是Babson College,此學校有堂必修課是以三十人組成團隊,給他們3000美元去實際創業。另外還有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 (SIFE),集合一群商科學生到社區大學任教,希望鼓動全民創業。但,不禁還是要問這個問題:「創業家是可以被『教』出來的嗎?」學校試圖教商學院的學生,創業所需的各項工具,但商學院學生是最想創業的人嗎?他們遴選這些學生的標準是什麼?他們教的方式,會吸引最有爆發力的創業家前來學習嗎?

上次演講,我舉了那本暢銷書的例子《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為例,說了「創業家想的和你不一樣」(冷)。有錢人都在想什麼?我觀察的結果是,有錢人只想賺錢。就算他們已經很有錢,他們還想要更有錢。他們不是出於「錢沒了,為了過生活被逼著賺更多錢」所以才賺錢,他們也不是想當自己老闆才賺錢,他們是因為很愛錢所以賺錢,他們天天想的都是賺錢賺錢賺錢。賺錢,就是他們人生最主要的目的。

那,創業家到底都在想什麼?創業家不見得屬於喜歡賺錢的那一型,搞志業的創業業更沒有機會賺到任何錢。我無意把這個話題弄得太虛幻,但我真的打從心裡覺得,創業家就像賺錢家一樣,根本就是把「創業」當作一種人生的態度、一種生活的方式,而會願意以這種方式生活的人應該是因為個性使然。你看現在有很多教人賺錢的書、教人賺錢的課,但這社會裡最會賺錢的那一群人卻都不是經由這些課與這些書所教出來的,那麼,教創業的課應該也有一些死角,最厲害的創業家不是這樣教出來的,他們已經創業這回事融進了生活態度,他們天天都在「創業」。

所以,給此站的開站七個月感言,就是為Mr.6的八個字註解一下,原本叫做「趨勢、創投、軟體、策進」,現在少了軟體與創投,多了創業與網路與生活。這裡的生活指的是一種類似於創業家的生活。其實我們(包括我在內)或許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創業,永遠得繼續待在一個龐大組織裡工作、作這社會中的一個好用的小螺釘,不過,我們的心卻是自由的,我們可以「創業」。創業不見得要全職,不見得要資金,它可以只是單純的以創意的去度過每一天,每天做一兩件「新事」,也可以叫做是在創業。什麼是「新事」?每天都要給自己新的東西,給自己有趣的事,走進一間新餐館、走一條新的路、寫一篇新的文章、發明一個笑話、認識一位陌生人…。

當我們永遠只想著「今天要做一些『新事』」,至少有幾個好處:第一,每天早上對新的一日總會充滿著期待感;第二,時間可以被排滿,天天都過得很充實;第三,永遠都可以享受正面回饋(positive feedback),因為新事沒有對錯,你永遠是對的。寫日記的我,已經採用這樣的態度至少十五年,這是一個小小的心境,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到目前為止真的還蠻受用的。

5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