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焜耀該學學 「手機 + Web 2.0」
隨著手機漸漸開始加裝GPS,再加裝便宜又容易的WiFi無線上網,然後台北的WIFLY無線網路佈點也愈來愈廣的情況下,大家當然都要繼續熱烈的討論「手機 + Web」。不過,「手機 + Web」的組合已被討論過很長一陣子了,拿上次寫過的國內手機軟體標竿廠商XCome來看,他開發的是點對點聊天軟體與線上字典(後者不知有沒有接到網路),另外,股票看盤(如隨想行動的「火速看盤大師」)和圖鈴下載也已欣欣向榮,吸引眾多廠商在其中競逐。不過,和Internet上各式各樣的有創意的應用軟體百花齊放的情況相比,目前在手機市場上綻放的花種用五隻手指便數完了,這塊在未來的創業機會可說是無庸置疑。
談到「手機 + Web」的創業機會,我覺得,有很大一塊機會會在「手機 + Web 2.0」。
手機,跟Web 2.0有啥關係?
當我們未來拿著一隻四處可以上網的手機的時候,我們會拿著這麼小的螢幕,在震動的環境下,優雅的上網搜尋論文資料嗎?當然不會。很有可能的情況下,我們用手機上網所瀏覽的、所查詢的,將會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或馬上即將發生的事情,譬如,我現在在東經北緯某某度處,眼前有一間購物商城,但我想知道他的入口到底在哪裡、怎麼走;我要找一間店,該坐哪台電梯上去…然後,我那個戴了一個追蹤器的孩子現在在哪一層的哪一區玩耍?我們碰到一個老外,該怎麼與他對話?我們到了一個千人的研討會場,眼前有哪些人和我同業,應該去握握手換張名片?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想法,假如創業家提供一些電腦原本就已經可提供的服務(例,在手機下載YouTube短片讓客戶在捷運上可以觀賞),形同只是把手機當作電腦的附屬品,這樣的服務的價值不會太高,使用的機會也不多;但,假如提供的是上述這些有「即時性」、「在地性」的服務,也利用到GPS功能,機會就大了很多。我將這些商機統稱為「super localization」。這種「super localization」服務的商機主要來自於它背後得有一些即時的、當地的、身邊的資訊的支援,才能實現,而手機只是一個媒介,上網去抓取這些最新的資訊,但這些資訊,目前是不存在的。要如何收集?誰來給?這就是Web 2.0時代擅長於策動眾人分享、製作的創業家的創業機會了。
各大搜尋入口網站已看到localization的重要性,但Google Local、Yahoo! Local至今只提供每個城市在地的商家聯絡方式與地點。這是Google的盲點了,因為「localization」的資訊,尤其是「super localization」,無法用爬蟲或任何怪蟲來完成;Google能做的就是幫我們搜遍全世界所有上線的資料,查到全世界哪裡可購買最便宜的MP3播放器、查到某某某的生平介紹,然而,我們大多人的生活還是天天從同一個街廓、搭著同一班公車、走進同一個辦公室,我們不是生活在網路上,而是生活在我們各自的小社區裡。上次提過將這些小社區在網路上用其他管道串連的「內需」,現在提到這些小社區可以提供給外面大世界的「外銷」。這是Web 2.0創業家可以考慮無忌憚闖入的大機會。
四年前,我在矽谷曾兩次與創投提出類似的「super localization」點子,第一次是做出一個「超級地圖」,當時的MapQuest等線上地圖就已經可以查到所有的住址及前往該住址的行進方式,但假如目的的是一棟住宅公寓、辦公大樓、學校校園、購物商城、夜市市集裡的某一處,我們會碰到一個問題:「住址」還不夠,到了大門口要怎麼用最快速度在這麼大的地方找到目標,還是得靠嘴巴問路,於是我就提出一個可讓各家商場、公寓、大樓自行提供平面圖的平台,自行製作可以和各家地圖接軌的「super local」地圖。但,後來很快就打消這個點子,因為我們發現顯然需要先花很多力氣來教育這些各家商場、公寓、大樓為何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何好處,那是在Web 2.0網站還沒證明它威力的年代。
第二次,我為當時做的「美國大減肥」專案提出了一個extension,可以安裝在手持式裝置裡,然後拿著到超市去四處逛逛,馬上可以計算每樣食品的營養成份。這樣的點子當時還曾經四處問超市,他們連個kiosk都不願設;後來,據消息有一間公司已在進行kiosk的研發工作(仍在秘密研發階段),但仍礙於手機功能不足而無法上網,無法做到手持式裝置裡。這,也是在Web 2.0網站還沒證明它威力的年代。
2006年的今天,Web 2.0網站已透過Wikipedia、Digg展示了威力;網友也從分享書籤、分享朋友、分享知識開始養成「分享」的習慣了,Web 2.0漸伸展到各處。
一直以來,手機軟體的開發和一般電腦的軟體相比要來得辛苦許多,軟體本身受手機運算功能挶限而不能做得太複雜,然後又要為每隻手機一一調整客製化,還要和電信公司、通路、手機廠各路拉伙伴爭取更大比率的獲利,所以,做手機軟體有時還真像是在做苦工,辛苦做出來的創新產品還得懇求使用者下載看看。但這樣的情形可能可以隨著WiFi雙網、GPS整合而改變,手機軟體開始提供一些和日常生活更息息相關的服務,而這些服務所需的資訊來源,得來自「Web 2.0」,Web 2.0也會是這些服務的大關鍵。
「Super localization」是肯定的商機,細部地圖、菜單、座位、緊急電話位置…個個都是創業機會,一個創業家假如能集Web 2.0眾人之力量收集這麼多東西,讓它在手機上可以隨時看到、查到,就有機會擁抱「手機 + Web 2.0」的大市場。台灣在手機方面的全球出貨市佔率只有不到40%,和無線網通、主機板高達全球出貨八、九成的相比並不高,但也就是這樣,台灣手機更是非走品牌之路不可,從關鍵軟體開始重新打造手機品牌也是不差的一條路,因此,「Super localization」或許也可以是台灣手機廠的新機會,李焜耀該來學學什麼是Web 2.0。
(圖片為BenQ-Siemens P51,內含GPS與WiFi,圖片來源請按此)
目前的手機實在是小了點. 當手機,MP3 用還可以. 如果加裝功能太多,有點像是每種功能都有但是每種功能都是半調子.
如果將 SONY 的 PSP 加入手機,照相機,輸入鍵等功能,那才是標準的隨身攜帶多功能產品.
雖然大一些,重一些,但是使用上會比較實際.
因為螢幕夠大,音效夠好,可玩遊戲,可通話,可以照相,可看電影,急起來還可以用來砸人自衛…
我目前如果出趟遠門,手機,照相機,PSP都得要帶著,才可能照顧到我所有的需求.
Localization的概念的確很不錯,而且的確有其實用性,但在於資料更新與維護的問題有著很大的困難度.因此在1.0的時代中,他不過只是個電話簿的型態存在,了不起多了幾張圖了事.在新竹竹科,我們經常要到外面用餐與聚餐,就會找類似區域性的網站,因此發現一個生活網,這網站較特別的是他有部份2.0的影子,所有的資料由商家來提供,包括資訊與維護,因此在資料的更新就很即時.而他們自己也把這個東西稱做為商家部落格.或許就是想落實2.0的概念與想法.如果再與六先生所說的,將手機+Web2.0結合在一起,說不定哪天消費完畢,就可以立即給評語,回家的途中,坐車時就可以寫完部落格(說不定也可以邊做臉邊寫^^).這樣資訊的應用就更強大了!
給大家看看我知道的網站
台北 http://www.taipei.look.tw/TopLink01.aspx
新竹 http://www.300.look.tw/TopLink01.aspx
他就是以Local的概念在經營的!
也是我們竹科人常去的網站之ㄧ
在手機變得web2.0之前,我們需要一個終極且唯一的托拉斯手機品牌,她的名字應該會是”7-11″!! 我手握I-cash,夜夜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相對於specific client,手機應用應該也可以朝service as software的方向發展,雖然手機上的browser目前還不好用,但是其他像是Feed reader的東西應該有機會。
我上次好像已經提過了
其實類似以手機定位的服務在台灣已經有很久了,就是中華電信的 emome 中的黃頁。
這是免月租費的服務,只要你啟動進入,就會自動定位你現在的位置,然後給你附近周遭的資訊。
Kijiji 也曾經計畫要做這一塊,不過實際上面有更大的問題要克服。
那就是【手機上面的加值服務在台灣其實並不普遍成熟】,要能夠做到 手機 2.0 的概念的先決條件,在於手機上網和手機開通 GPRS 兩個二選一的條件,而這對一般使用者而言是困難的。
另外就是費率的問題,免加值服務月租區是趨勢,但是手機上網的費用其實並不便宜,所以我覺得談手機定位服務,這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倒是手機上面有更好的應用,我找時間來寫我的想法和 Kijiji 可能的作法 🙂
「陀螺儀 2.0」 如何?
給妳的電腦一巴掌,然後抓起來搖一搖
講到這個,就讓本身就是做電信加值軟體專案的我滿臉無奈。行動加值服務還有什麼搞頭?這篇可以看看。雖然我是做專案而非產品,但實際上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尤其是費率與心態,這跟macdog講的是一樣的。不過台灣SMS很普遍,或許類似411sync的服務會比較容易推廣,只要簡訊發送費用的問題解決的話。
當我們手機(通話+上網)費用比電話通話+電腦上網費用低時,行動(上網)加值服務才更能吸引用戶.
:p商機1.巴豆踢阿!哪裡歡迎我便便?2.到地球找我玩,外星人!
發表幾點淺見:
這裡所謂「super localization」在學術界有個名詞叫作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其中最常被討論的是 location-based service (LBS)。很多的想法跟概念早在 6, 7 年前就有人想到了。至今仍沒有廣為使用其實還是要怪電信業者沒有推動行動加值服務的覺悟。
至於 Web 2.0 的部份,很多 web 2.0 的 service provider 都有考量到行動設備,就看本土的電信業有沒有遠見要玩這塊,還是等到連大陸都能用手機做一堆事情才來覺悟了。
手機廠商的部份,推出穩定度高功能強的 browser 以及真的是給人用的輸入/顯示介面才是重點。
這個我有在自己的手機上試過,對我來說手機web2.0已經是現在式了,我除了從手機看過blog以外,也用手機查維基百科的資料,有一次去九份玩,忘了要做哪一號公車,就是靠我的手機查維基查到的,我還試過連自己架的小說wiki站,嘗試是否比已往閱讀網頁小說更方便。
但是現狀我是覺得電信費太貴了,手機用web2.0如果不用像opera mini這樣有前置預處理壓縮網頁的網頁瀏覽器,有很多web2.0服務費耗費驚人,我曾有一次試著連yourmap地圖網站,結果一不小心給他讀了700多kb,實在是好痛阿。
不過我覺得也許適當的java手機程式,去連http的web app,然後把用自己的程式在手機上描繪出成果也許是個較可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