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之眼」讓商家付20元英磅月費,全體網友幫你監看監視器、搶獎金!

我在2006年出版的《搶先佈局十年後》已先預期,目前四處都可以看得到的監視器(CCTV Camera),遲早和全民的網路風結合在一起,人人都可以當狗仔,對人們的隱私造成重大影響,其深遠一定會比Google現在在做的事還要更深遠,但沒想到,這個影響會來得這麼快。這「第一槍」,將由三位英國創業家,於下個月發起!

什麼意思?

原來,英國也已經是一個四處都是監視器的國家,目前在英國的監視器,粗略估計已經有高達420萬支這麼多,平均每一位英國人,每天大約會被「看到」300次,於是英國這一群創業家就想到了以下這個點子,並將它叫做「網路之眼」(Internet Eyes)──

他們認為,看,雖然有420萬支監視器,那又怎樣?其實,每一分每一秒「正在被監視中的」,大概只有千分之一不到。當然啦,如果真的發生了很嚴重的搶案、車禍案、綁架案、殺人案,那麼,警方永遠都可以再回去「調監視器影帶」來看,不過,那已經太遲了,不是嗎?

如果可以「馬上知道」,是不是能夠杜絕一些慘案的發生呢?

「網路之眼」(Internet Eyes)的概念很簡單,他們有一個網站,網友來到這個網站,就可以「幫忙監視」這些攝影機,一看到可疑的畫面,可以立刻報警;不想報警的,只要在網站上面按下一顆按鈕,它就會立刻發出警示!

你說,網友花這麼多自己的時間在「網路之眼」幫忙看,有何好處?「網路之眼」有提供豐厚的「獎品」。目前規畫,所有的使用者,在網站上面可以一起競爭來搶一筆每個月1000英磅的獎金,這獎金並不是很高,但也不低了。

這群創業家之中,兩位是IT專家,另一位是開過餐廳的老闆,三人一起創業,當然不是做公益的。「網路之眼」其實有一個好像有點意思的商業模式在背後──

因為,一開始警察局可能不吃這套,所以,「網路之眼」已經預估,他們剛開站時,手上其實一支監視器也沒有!所以,他們初期決定採用「對企業召募制」,如果你希望你商店裡的攝影機也加入「網路之眼」,讓網友當你的管理員?那麼每個星期,只要付他們20英磅就可以了,也就是一個月平均要80多英磅!這個價錢以網路收費標準來看,其實並不便宜!但,肯定要比請一個專職或甚至兼職的保全人員還要便宜多了,而「網路之眼」也只需要負責將你這監視器的畫面傳到監看者的電腦裡,將這段做好即可,當客戶多起來、監看者也多起來,硬體與頻寬的成本應該仍能維持在一個範圍內,「網路之眼」就會非常非常的賺錢了

當商家付了20英磅月費,每次一有網友看到什麼事情,他/她按下了那個通報「按鈕」,不會送到警察局,而是由「網路之眼」立刻傳送一封簡訊給該監視器的擁有者,順便還會送一張靜止版的照片給主人,由主人來判斷,是否要立刻採取行動?這部份的技術應也不難做。

這星期,「網路之眼」在英國媒體掀起了一大波的討論,可想而知,它馬上引起通天的爭議,民眾已經察覺「網路之眼」會產生一些問題,譬如種族歧視者,一看到黑人就馬上舉報當地有問題?情人節無聊的人一看到有情侶當街相擁就馬上舉報當地有問題?英國的媒體已經將它稱為「遊戲」(game),更是讓很多人覺得不舒服,以後走在街上,會有全球某一些人在監控著你;監控著你就算了,說不定自己正在逛街,突然間會有主人衝出來叫你「不許動」!

當然,「網路之眼」可能也創造了機會,當「網路之眼」開始得到一些監視器業者的喜愛,或許真的有線上遊戲可以變成「遊戲」?另外,還有四個可能發生的現象──

第一,公共場所竟可以這麼輕鬆的「被綁架」:從這個點子可以看出一個有趣的現象,這應該是法律上無法全面顧及的一面。看,這個地方明明就是人行道、明明是公共場所,業者卻可以自行安裝監視器,只要那個機器、那台攝影機鏡頭是裝在自家就可以了,但它的畫面卻是攝向公共場所,你可以發現,如果可以整合這些人的利益,其實我們可以「綁架公共場所」。所以說,平常人可能不能隨便在公園門口收費、甚至不能隨便設攤位賣東西,但是透過監視器、透過網路,這些限制全都被拿掉了。

第二,業者就算沒看到成績,也會紛紛加入「網路之眼」:看看,我如果都買了這麼幾隻監視器,都請人來安裝、定期維護了,每周20英磅肯定是「小數字」,這時候我一定也會加入「網路之眼」,即使網路之眼好像沒有人幫我看到任何東西,我也有自知之明知道我的那支監視器不會被網友所監控太多,但「為求心安」,我就買了這20元英磅的服務,也為這個「全民監視器」貢獻了我的畫面了。

第三,監視器的擁有者也會開始重新設計他們監視器所照的地點:業者知道,若只是對著一條冷清清的大馬路,是不會有人來看的(除非「網路之眼」加上畫面辨識系統,一有東西入侵就對網友發出警告,這又是另一境界了),因此,這些監視器擁有者會想要「調整方向」,讓他們的畫面更有動態、更有趣一點,他們會怎麼調整呢?讓人擔心。

第四,我們對「電梯」、「公車」的看法不再像從前:當然,譬如「更衣室」這種地方一定還是很安全的,但是,「電梯」呢?以前我們一進電梯,就開始挖鼻孔、摳身體,或者對著電梯鏡子的自己擠眉弄眼,如入無人之境(至少也沒有認識的人),現在,這些動作有可能被一些我們的同事、朋友,天天鎖定觀賞,說不定他們鎖定某一棟大樓的電梯,因為最出名的那間模特兒公司就在這棟樓裡,天天看這些美女在電梯裡出的洋相。從此以後,我們對「電梯」的印象將會永遠改變。或許,對「公車」的印象也永遠改變,不敢在公共場所呼呼大睡?

目前「網路之眼」還在測試中,十二月會全面在英國上線,明年甚至要到世界的其他地方(沒說哪裡),想必一定會有很多保守組織會聯合來禁止它,而「網路之眼」看來只是三位勢單力薄的創業家也一定不敵這些力量,但,監視器已經這麼多、這麼廣,網友也已經這麼多、這麼廣,這是一場「擋不住的趨勢」,只看有興趣參一腳的創業家們,應該如何佈局、早一步站在它的前面等著了!

2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