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設置140個T霸廣告挑釁,星巴克為何仍不回應?

我喜歡吃麥當勞,但我更愛去星巴克(Starbucks),雖然我不喝咖啡,到星巴克點低脂牛奶也很趣味。我想星巴克總部被Dunkin’ Donuts最近直攻「咖啡味」是意料中事,但他們大概絕沒想到有一天「可能」會敗在麥當勞的手上,什麼,麥當勞的咖啡,怎麼可能?但奇怪的是,最近關於星巴克股價跌、銷量跌的消息都會扯到「麥當勞」去,全都和今年麥當勞積極掀起「咖啡戰」有關。

到了上周,這場「咖啡戰」更到了高潮周末有則新聞傳遍全美國,原來,麥當勞竟然跑到星巴克的發源地的西雅圖附近,刊出一幅叫星巴克迷整個生氣、害怕的巨型廣告:「四美元的咖啡很白癡」(four bucks is dumb)。這句廣告文案言簡意賅,意思是在說,星巴克的咖啡一次賣四美元很白癡,也在意指花四美元買一杯咖啡是白癡的動作,還有,有某家廠商咖啡賣四美元可能是白癡味!

報導指出,其實,這場火力十足的宣傳戰早在幾個月前就先從網路上發生了,麥當勞竟然推出了一個行銷網站「UnsnobbyCoffee.com」,而且最扯的是竟然只對西雅圖地區推出(從該網站右下角「華盛頓州西部所有麥當勞」可看出)。這個網站在右邊還有一個非常積極的「強迫式口碑行銷」(帶有一點幽默),按下去可以「介入」(intervene)你某些愛喝「snobby iced espressso」的朋友,請他們改掉這個「壞習慣」,寫一封flash做的「信件產生器」,裡面有些空格,你就拿左邊的單字卡,拖曳到那封信裡面,最後按下「finish」,你就可以寄給朋友了!

若你是星巴克,會如何回應這樣的攻擊力十足的廣告呢

猜猜看星巴克怎麼回應?

今年以來,星巴克總部,對這些廣告竟然「一點回應也沒有」!這有點奇怪,之前我們看過Mac vs. PC的廣告,蘋果先拍,微軟現在也「拍回去」,前陣子在美國有兩大湯包調味罐頭廠商Campbell和Progresso也掀起廣告戰,互批對方有滲味素等等。但,這次星巴克似乎完全不打算回應。目前星巴克的廣告,竟然都還是「十一月某日全國星巴克送咖啡!」、「每一杯咖啡都幫忙捐錢給非洲病童」。

那邊報導的作者說都什麼時候了,星巴克不知道在幹嘛?現在人家都打到家裡來了!這位作者還很熱心的幫星巴克找下一個反擊的廣告題材,譬如,星巴克也有便宜的咖啡啊!而且星巴克最便宜的咖啡在美國只要1.40美元,比麥當勞其他汽水、可樂的平均價大約是1.39美元,差不了多少,而最小號的麥當勞拿鐵咖啡為1.99美元等等……。

但一想,其實星巴克不回應,也是對的。星巴克高層認為,他們真的就是因為不想被麥當勞誘入「誰的咖啡較好」的口水戰。他們將這些口水戰形容成「輕浮的」(frivolous),他們認為,「星巴克的價值一言難盡,顧客已經知道。」

到星巴克,只是要去喝咖啡,還是要得到那個環境?大家對這點都有了答案。這十年來我們碰到星巴克,總是為它感到驚訝,它在全球各地,都是一模一樣的裝潢,當然麥當勞在全球也都是同一種,7-Eleven也差不了多少(燈光、擺設整齊有差及產品多樣而已),但麥當勞與7-Eleven是功能性的裝潢,只要平平淡淡可以賣東西即可,星巴克卻靠同一個品味,在全球都樹立起一種高雅的環境,這是它所成功的地方。我還記得某次過年在上海城隍廟內擠進星巴克稍喘息一下,也記得在香港某mall走得疲累走進星巴克的回憶,還有在美國受訪問也在星巴克,等人也在星巴克,好幾家星巴克都去過、記得有誰、坐在哪個位子;哪次有沙發,哪次有使用插座,哪次點了甜點……也記得到西雅圖第一家咖啡店,進入那畫得不像現今logo的店;星巴克賣的是不是咖啡而已?我這個不喝咖啡的人最知道。

麥當勞看起來佔上風,其實不是。

甚至可以說,麥當勞見招術無效,才更進一步的宣傳!麥當勞這一波聽說是單單在西雅圖附近就一口氣買下140個大型看板,下這些挑釁意味很濃的廣告。另一則廣告則寫「Large is the new grande」,Large是麥當勞算容量的方式,Grande是星巴克算容量的方式,這句廣告使用了事實陳述的英文語法,說得更清楚:「麥當勞就是新的星巴克!」麥當勞顯然非常渴望星巴克的回應,這樣才炒得起來。麥當勞現在是在說,OK,你們不上網,沒關係,我就擺在你們家門口!現在,星巴克的高層,以及創辦人,每天上下班都會看到這些巨型看板,再怎麼冷靜的老闆也是「人」,也有感情,看到這些看板會怎麼反應?麥當勞技巧性的把廣告擺在這裡,可能想造成他們所想要的「星巴克反擊」的效果。

星巴克會不會反擊這140個殺到西雅圖來的侵略式廣告?或許下個月在廣告市場上就可以看得到了。至少,這一系列廣告,讓我們看到超級大廠打「品牌戰」的精髓,已經不只是隨便砸錢,做一些廣告讓人看的思維了,繼續看看麥當勞發瘋,星巴克繼續不理睬的戲碼,一邊喝他們的咖啡一邊坐壁上觀也是一種享受。

23 comments

  1. 我不知国外的情况,在内地,麦当劳和星巴克各自的人群是不同的。麦当劳吵闹地很,也就仅适合快餐。星巴克悠闲舒适,才值得品品咖啡。

  2. 我從來也不喝星巴克,我覺得星巴克不回應的理由很簡單,他沒有錢去回應,麥當勞也知道這一點,這就是所謂的傷口上灑鹽巴,把星巴克一次打啪,一槍擊斃,但回到問題的根本所在,事實就是越來越少人喝星巴克,尤其再不景氣的時候,價錢真的太貴了。

  3. 又是一場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些品牌打仗,就是消費者收穫的時候了,雖然我也喜歡去星巴克,而不喜歡喝咖啡,只是去感受咖啡香…

  4. 既然都說到starbucks了…
    為何乾脆不也談談最近台灣的starbucks毒咖啡事件啊? (這件事台灣starbucks也是不積極反應,不知道這事到底鬧到美國總公司了沒?)

  5. 如果論氣氛
    我覺得星巴克氣氛在台灣算普通吧? 我覺得比坐在85度c高尚一點而已, 其它一些有特色的自營咖啡店或是誠品咖啡強多了

  6. 我相信不回應是對的!
    咖啡在某個程度來說稱不上是"飲料",有時去星巴克喝咖啡可以說是去喝"氣氛""感覺",因此在此前提下麥當勞給人"歡樂"的氣氛本身已與星巴克有所區別,所以顧客族群也不盡相同
    我反而覺得麥當勞這樣大舉攻擊星巴克,更是讓消費者明白清楚去區分兩者咖啡的不同,更難去搶攻星巴克的客源~
    設置140個T霸作廣告,反而也幫免費幫星巴克做宣傳,有點不智…..

  7. 雖然麥當勞和Starbucks咖啡的價格差異並不大,但是要喝咖啡的話,我還是一樣會選擇到Starbucks去呵….

    除了咖啡以外,感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對我來說

  8. 我很認同7樓sunnia所言,

    不同的品牌本來就有他的不同定位和客戶群,

    我「很常」去麥當勞,但充其量只是去跟他買個「較便宜的位子」,對我而言只是一個交易,
    算是「常客」,但不「忠實」,因為我也很常去摩斯漢堡..。

    我「不常」去Starbucks,但有時願意用較高的價錢去跟他交換一個體驗和情境。

    85度c有部份類似星巴克的定位(是上班與回家之外的「第三個好去處」),
    以「平民化」的價格提供還算不錯的咖啡、蛋糕和社交場所,且比較不是位於高價商業區地段,
    可能就出現在您家巷口的轉角。

    我認為麥當勞的攻擊式廣告是不智之舉,也不會因此把星巴克一次打啪,
    只想拉檯自己在咖啡領域的位階,和Starbucks相提並論,
    無奈Starbucks不予理會,不屑與之為列。

    更重要的是麥當勞忽略了消費者的感受,
    如果您是Starbucks迷,會不會想要為他平反,會因麥當勞的揶揄就跳槽嗎?
    如果您是麥當勞迷,會希望自己喜歡的品牌到處去挑釁別人嗎? 而您因此得到了什麼好處?
    如果您只是一般的消費者,會希望由麥當勞來定義您買咖啡的行為是聰明還是白癡嗎?

    喝一杯咖啡扣除了「價格」還剩下什麼,我想那就是品牌的價值所在吧!

  9. 我的想法是,廣告的價值就在於讓越多人知道越好,最好是話題可以繼續發酵、延燒。麥當勞當然知道打不過史塔巴克司,因為產品定位、市場不同。但既然要讓更多人走進麥當勞的店裡買咖啡,製造更多的話題便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西雅圖買下140個T霸廣告,便有媒體爭相報導;並且相關話題也會在網路上延燒,讓更多人想試試看麥當勞的咖啡是不是真的便宜又好喝。只要做到這樣,這個廣告就成功了。而且算是相當省錢吧。

  10. 不管最後結果如何?我希望麥當勞可以得到他們的"預期效果"!
    畢竟,花了這麼多的錢與時間,如果失敗,很可惜 ……

    就經驗而言,攻擊式的廣告,效果一向會有殺傷力,不過,也是有機會傷到自己! …….. 不能否認,有時候,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

    我相信兩邊的策略都有經過"評估",我只希望,最後的贏家,會是消費者就好 …..

  11. 我愛漢堡,也愛拿鐵。吃漢堡就到麥當勞,和咖啡就到星巴克。
    而且馬來西亞的星巴克有免費網路使用,所以上星巴克比上麥當勞還頻繁。

  12. 看看此篇文章的回應數就知道,這種廣告是很有話題性的,也才會上新聞。

    個人認為這是非常高明的廣告戰術,將 Starbucks 逼到一個不應回應,卻不回應也不是的局面。

    與其說不回應,倒不如說還沒有想到辦法來回應,Starbucks 有沒有智慧來回應,let’s wait and see…
    (文中所提到的 Mac vs. PC,後這也是隔了許久才有回應,回應的如何可以自由心證一下)

  13. 攻擊式廣告雖然有話題性、有媒體效果、能引起討論,
    但品牌知名度不等於認同度喔,三鹿奶粉也很有知名度不是嗎,
    社會上辛、酸、辣的新聞很多,我們不見得都會認同喔~

  14. 在美國街頭曾經拿麥當勞的咖啡和星巴客的咖啡做過Blind Test, 結果出人意表, 絕大部分消費者在看不到品牌的情況之下, 選擇了麥當勞, 也就是說麥當勞的咖啡跟星巴克比較起來, 是又好喝又便宜的

    星巴克的支持者, 或許是因為口味, 或許是因為環境氣氛, 或許是因為品牌價值…以致於他們願意花更多錢去買一杯咖啡, 這很主觀, 也沒什麼不對, 只是大環境和經濟欠佳, 星巴克一家接一家的倒, 恐怕也是越來越多消費者很現實的抉擇, 畢竟一天少喝一杯星巴克, 20年後你可以省不知多少退休金

    現在的麥當勞不僅裝潢越來越舒適, 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元和方便, 價格也相對實在, 經濟不景氣他們反而生意更好了, 消費者最終還是選擇站在對他們有利的一邊

    所以啊, 廣告上說dumb不是沒有原因的

  15. 以行銷的理論與實務來說,一般都是第二名在使用攻擊性的廣告,而第一名最好的作法就是不理睬,以降低這些攻擊性廣告的效果,讓它自然冷卻。以日常經驗來說,消費者看到這些攻擊性廣告時,也會自然任為被攻擊者就是該產品的第一名。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