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回憶」:最適合做成Web 2.0的皇牌素材?

最近作夢想起在美國高速公路開車的模樣,記得有一次曾開車好幾個小時,來到一個從來沒看過的小鎮,跟著那根黃金「M」字招牌,來到一個「plaza」(所謂plaza通常是「ㄇ」字型的一層樓建築,全是商店)。過了幾小時又到另一小鎮,又跟著那根黃金「M」字招牌,來到另一個plaza。這不是惡夢,是真的發生的事情,兩個plaza可能一模一樣,中間是麥當勞、右邊是Kinkos/Fedex、左邊是Dunkin’ Donuts,旁邊還有一家Best Western。每次看到這種plaza,我心裡就要想:難道我們人就是這樣了嗎?到哪裡都是被這些大型連鎖商人給主宰生活裡的一切事情……以及,一切回憶?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在餐桌上聊起自己某日在家附近吃的火鍋店,各自表述,聊起來有點距離;但一講起麥當勞和星巴克的差別,說到愛和我一定要成功的劇情,或聊起超級星光大道你喜歡誰,大家眼睛一亮、嘴巴一歪,嘩整個人變了一個樣,嘴巴一開,資訊像打開水龍頭的自來水,決了堤,滔滔不盡。

可不是如此嘛?網路號稱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大部份的人心中「無意見」,只有講起某些「公眾回憶」會口沫橫飛。大家平常看同樣的電視、關心同樣的新聞,不知不覺大腦掌管回憶的一塊已經「一致」。Web 2.0要經營的就是一群人對一個觀點發表意見,最渴望的就是這個「口沫橫飛」。假如「公眾回憶」真的是每個人的共同點,那也是網路可以繼續發掘的機會。

最近連續看到三個新網站,竟然就是在發掘人們心中「一致」的「公眾回憶」:

一、關於「名人」的公眾回憶:TinFinger.com讓你幫「名人」建個人檔案。現在網友已經參加太多個社群網站,開了好幾個個人檔案,個人檔案已經不好玩了,不如來幫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名人「建檔」。或許你、我、他都不相同,但我們最有興趣討論的名人一定就只有「那幾位」(譬如在台灣聊演藝圈,講到楊宗緯、利菁、張學友、湯唯),一聊起這些名字很多人都會滔滔不絕。

二、關於「事件」的公眾回憶:WereYouThere.com,是一個讓人分享共同「事件」的網站。所謂共同事件你我都聽過:911恐佈攻擊的那一天,你在哪裡?你第一次聽到的感覺是什麼?(我才剛洗完早晨淋浴準備上班,還是當時還在台大交換學生的弟弟打給我才知道此事)。對於老一點的人來說,阿姆斯壯登錄月球,你人在哪裡?當下的感覺是什麼?

三、關於「地名」的公眾回憶:有個網站叫PlaceShout.com,讓人分享一些「地點」。人類總人口幾十億,但最出名的地名就這麼一些。人類在地球上不知換了多少批了,但法國巴黎還是法國巴黎,喜馬拉雅山還是喜馬拉雅山。就算在一個城市,金門大橋一直都是金門大橋、Union Square一直都是Union Square。PlaceShout的設計有點地圖日記Atlaspost的本意,但用Twitter式的簡易來呈現。你吃完一家餐館,只想好好的寫一句話贊嘆一下,若不想找地圖也不想下經緯標,沒關係,直接寫地名和一句感言,啪啦火速fire給世界。它和Twitter不同的是多了「地名」這個元素,而只要大家喜歡的地名有機會重覆,這個元素會的趣味度可以維持高昂。

7 comments

  1. 多即是好吗?不知道对不对,我更怀念之前读MR.6每天一篇长文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而不是如今一日两篇短文。MR.6坚持每日写博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2. 大陆2.0圈比较功利,把“创业”二字看的比“快乐”二字重要,在这种前提下很难开发出有现实意义的小众产品,其实适合做2.0的东西很多。在国外读书时经常会听见老外提出有意思的想法。

  3. 為他人作嫁衣裳,是公眾回憶的最大弱點
    ps:我們團隊在做的,與公眾回憶正好相反,meditic.com是一个私人回憶網格,通過短語來記錄自己某年某月的記憶,並與口味相似的族群分享。

  4. 我想很多元素皆可作為Web 2.0素材,
    但Mr.6很細膩的觀察到了"公眾回憶",因為它代表了大部分人心中可親,
    有意思的過去;甚至可代表ㄧ個社會的靈魂

  5. 開發一個新的興趣點比較難,把舊的興趣沿用到網上就要容易些,所謂本性難移。文章所講的公眾回憶即是舊興趣的到此一遊,或者餐廳評價的留言本。把一切舊事物電子化是個好想法!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