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達到幾個「寫實心境」?
這篇有點深,請慢慢閱讀。
有人習慣按照著自己的主觀來做人處事,誤以為他想的就等於別人想的,然後常常懊惱,「為什麼別人都不照我想的去做?」「為何大家都要反對我?」另外,另一種人則脫離不了老是靠別人的目光來認識自己,以致他常常惶恐的東張西望:「我是不是哪裡做不好?」「我有沒有讓xxx喜歡我?」這兩種,都是超過的方式。
大部份人其實都在上述這兩種狀況之間,搖~擺~。不過,偶爾,我們可能因為熟練了,也可能因為運氣好,會突然不小心達到一個「境界」。這種「境界」,是一個人在做人處事、在家庭、社會上,最完美、最平衡的境界:「寫實心境」。所謂「寫實心境」,就是我心中「想」的,和世人所「看」到的是100%吻合的,不會出現「我想的明明是A,其他人卻不知道或誤以為是B」的矛盾現象。我不確定「寫實心境」這個字是否最好,某天整理細線般的線索時,發現了「寫實心境」這個東西,自此以後這個自創辭彙已在我日記裡用一陣子了。十幾年來,常常在日記裡發明新字,有了新字,才好在後面慢慢的討論和研究,以前都是自己和自己研究,現在終於可以和大家一起研究。
所謂「寫實心境」,就是「我現在的模樣」,完全的等於「別人看到的模樣」。你不必再勉強裝模作樣,就已經是如此的一致;你只要輕輕鬆鬆的「做自己」,就可以符合別人最喜歡的模樣。也就是說,今天你本來就很有禮貌,別人也覺得你很有禮貌;你很努力用功,別人也覺得你很努力用功。能做到「寫實心境」者,會是很成功的人,同時也是很有作為的人。擁有「寫實心境」,可能是成功人士的關鍵特質之一。
長期被社會磨練、受他人影響之下,大部份的人通常只能做到一半,也就是做到「寫實」。他大概知道其他人會喜歡哪一類的東西,於是就跟著去照做,而且得常常一直去修正、更改。通常著重「寫實」的人,由於總是從別人的目光去認識自己,因此在學生時代,他一定是個好學生;在家裡,他也一定是個好孩子;做男女朋友,他容易不慍不火、乖乖順順的;在社交場子的時候,這樣的人也絕不隨便發表意見,同事同學來形容他常以「隨和」二字。我一直都是這種「寫實」的人,從小就是人人心目中的超級好學生,長大後,我叫自己不要這樣。我一直在改、在調整。
有趣的是,另一批人則做了「另一半」。他們不「寫實」,只有「心境」,也就是說,他總是認為,做這件事,別人一定認為是A,其實別人認為的卻是B。當一個人長期習慣於這樣的落差時,而他又對自己過於有自信、過於固執,沒能即時調整,那麼他從學生時代起,日子會一路過得非常挫折。他認為他只是叫「老師」叫得大聲一點,結果被老師揪耳朵拉出來罰站,罵他沒禮貌;他覺得只是把自己心中的話坦承以告,結果同學跑去告老師說他恐嚇勒索;他覺得只是報復別人對他的不好,結果別人說他主動挑釁;他覺得自己只是汗流得多了一點,殊不知別人覺得他身體臭……類似這樣的狀況,其他人都知道,只有他本人被矇在鼓裡。
而所謂的「寫實心境」,就是上述兩種人的合而為一,某種非常自然的心境,你用最自然的態度去待人處事,竟然別人所盼望的也是那樣!而「寫實心境」值得研究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沒有一個人能在世上所有事情都達到「寫實心境」,所以我們可以將自己人生中所扮演的幾個角色分開來處理,譬如做一個學生的寫實心境,做一個母親 的寫實心境,做一個同事的寫實心境,做一個老闆的寫實心境,做一個演講者的寫實心境……等等。第二,受到社會影響,其實人生中每一個角色的「寫實心境」,並不會因人而異,每個人皆是大同小異。也就是說,無論你是誰,只要你從小就是很安靜、乖巧、專注、負責、有羞恥心、看到老師會說老師好等等,你就一定是個所謂的「好學生」。
學生時代的寫實心境容易達成,但過了學生時代,開始扮演「其他角色」,就沒這麼簡單了。我沒辦法讓我每一個角色都達到「寫實心境」的境界,但我繼續在訓練自己。這是一生的訓練課題。為什麼要做這種訓練?以學生為例,當他輕鬆的達成「寫實心境」,他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都會是很快樂又很有成就感的學生。一個達成「寫實心境」的人,他可以很自然的展現自己,卻同時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他根本不必辛苦的順從其他人,只要很狂野的「做自己」,就可以讓大家都很滿意。因此他的日子會很快樂,而且很成功,簡直達到了人生難得的超爽快境界!
一生中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身為別人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寫實心境」。懵懵懂懂的年輕男女之間,還不是很抓得到對方的心理狀態,男的以為他已經很努力的討好女的,女的卻覺得男的怎麼不夠愛她;女的覺得已經對他表示好感了,男的卻每天都來煩,不給自由空間。碰到這種事,愛情專家會說你們的「頻率不對」、「個性相反」或「不了解對方」,深一點的可能會說,「你們都還不懂扮演自己的角色」,但若以「寫實心境」的方式來詮釋,其實只不過是這對男女都離「寫實心境」太遠。男的當然不想把女的煩成這樣,但他就是誤算她的心,也誤算她對於事情的理解與判斷與情緒,所以一再的「踩線」,直到對方受不了而爆發,然後把一件原本簡單的事愈吵愈亂。
「寫實心境」這件事,也關係到企業管理上。一個成功的主管就是要讓員工在他「看不到」的時候,依然有把握他們在做什麼,不必直接指示,只須「點」出某點,員工自己就會用「主管最喜歡的方式」來做出「主管心中的事情」。曾看過一本書上說,初階的主管,往往會被「眼見為憑」這件事給弄得很忙,他一直看著部屬的眼睛,想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什麼?但他有這麼多雙眼睛要解析哪,怎看得完。有的主管會監視部屬、偷看他們的螢幕,但是有這麼多人要監視,怎監得完。好主管至少做到緊抓「基本面」,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我更認為主管若掌握了「寫實心境」的原則,讓所有人發揮潛力、快樂工作,並讓所有人找到了一個最適合他們的舞台,讓每人也都可以各自達到「寫實心境」。當一間公司的每個份子都處在「寫實心境」中,會形成很可怕的力量。
以我自己來說,有一個角色的「寫實心境」,我至今仍做得很不好,那就是做一個「朋友」的「寫實心境」。自己的個性相當孤癖,雖然喜歡熱鬧、喜歡參加派對,但喜歡當那個坐在角落不講話、純觀賞的人。一直以來,卻一直沒這個機會,總是得當一個講話的人,所以就一直忠實的扮演這樣的角色。雖然總在熱鬧中,但和別人比起來我其實沒有太多朋友,因為我不知道交朋友的「寫實心境」,一個讓人舒服的人,應該是把自己放在對方的comfort zone,應該讓對方可以從之前的經驗中感受到「我」這個人,不必做一個特例,但我從小的訓練與習慣,總是努力的將自己弄得很特別,使得身邊人反而看不到「我」。也因為在這部份沒有做得很好,從小到大,我長期研究人群,讀了一點書,也用我的土法煉鋼,大學原本想選修心理系,但高中的一位胖白人職涯顧問告訴我,心理系要讀寫好多好多的論文,當時剛到加拿大兩年半,很怕寫英文,遂改讀資訊工程系。
沒有一個人能達到完全的「寫實心境」,沒有關係,但要自己認知,「自己還沒達到寫實心境」這件事。要知道自己在哪幾個角色有達到「寫實心境」,有幾個角色沒達到。如果沒達到「寫實心境」而自己渾然不知,在未來遲早會爆出大失落,成為遺憾一生的事,譬如,你到了四十歲,才發現三十歲的時候並不是「寫實心境」,你以為你一直在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業界人脈很廣」的人,結果別人雖然都記得你這號人物,卻當你是個只會說話沒有能力的花蝴蝶;你以為你一路工作皆得到老闆的喜愛,離職以後,你卻發現這些老闆根本不記得你、也不可能幫你推薦什麼好工作……。從這邊也可以談到「部落客」的「寫實心境」,你以為自己是個很有威力的「部落客」,結果別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名字,只是偶爾不小心從Google連進來。我承認我也還在學習做一個部落客的「寫實心境」,現在大概有點抓到那個味道--部落格根本沒太多人在看,就當這裡是個發表平台,是日記的沿伸;當自己是一個「地下樂團」,一輩子只寫給五十個人看,不必奢想太多,只要繼續寫我想寫的,繼續發展新題目。
一生走到現在,你已經在幾個角色達到了「寫實心境」?算算看,若達五個以上,你就是人生的PRO了。
很有趣的分析, 讓人在考慮自己在人群中的角色有一些啟發
也讓我想起小時候讀過的一句話: 子曰,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
說的是一個所謂的君子不論處在什麼情境下, 都覺得很自在
我想, 一個人覺得最自在的狀態, 就是舒服的做自己
這是一種值得追求的境界
難得我竟然是這麼早推的
腦中第一個浮現社會學裡面高夫曼的劇場理論 , 是自己很喜歡的主題 ,
生活中也常與這相對應 , 而自己期許的自稱其為 “誠實的演員”
而今天看到 “寫實心境” 這個新名詞又更貼切了不少 , 很有趣的詞 ,
每次閱覽到自己產生共鳴的感覺實在令人百嚐不倦 , 感謝分享 ^__^
—
正面的情緒洋溢又有何不可 , 挑戰與質疑這世上還會少嗎 ? 🙂
一個人看本體叫其自己, 其他人叫其你或他, 太過客觀會不會發瘋!
真好的分享。
當一個可以真正寫實心境的人,也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訓練自己身心的統合。
如果可以身心統合加上與內在心靈的統合,
這樣的”真善美”,可以說是完美的人格了。 🙂
正處於一個必須要找出, 屬於自己寫實心境的年紀
一直努力作自己心裡頭, 從小立志成功的那個人
卻疏忽了誠實看自己, 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投入網路創業多年, 在即將破繭而出的時刻
有時會忘了初衷, 忘了當年創業的熱情及熱忱
取而代之的, 是為一起打拚多時伙伴的未來幸福
和所有支持過我的親朋好友
成了我肩上最不甜蜜的負荷, 重重的責任
新的職涯規劃, 讓我有重新面對自己的機會
真的很期待, 這位認識多年但是不很熟的老朋友…
但如何达到“写实心境”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
如果“做自己”和“做大家喜欢的自己”冲突了怎么办呢
我想 寫實心境說的是一種矛盾共存的理想狀態
正如Mr.6所言 那並不是人生的絕對真理
重點在於 如何”寫實”地表達”心境”
才是生活中的方法及方向
網路世界
是否能幫助人們貼近這個理想狀態
找到屬於自己的寫實心境?
網路的願景或商機 無奇不有
我們需要有人提醒我們寫實心境的意義
並因而提升網路的正面意義
謝謝您的分享喔!
不是很明白寫實心境與成功、超爽快境界、可怕的力量之間的邏輯關係。
自己從小到大都不是「寫實」那邊的,勉強要感受一下的話,好像只是有朋友跟我說過的:「唉,你怎樣怎樣,可是因為你是xxx,所以我原諒你。」比較像是我過我的,我知道朋友怎麼看我,而朋友也接受這樣的我,但仍然沒有成功、超爽,更不可怕。
一點心得
所謂寫實心境從單一的時間點切下去是不存在的
它比較像一個不可能到達的絕對值 卻驅動著你前進
就像哲學家常說的
真理就像黑暗隧道一端的一盞明亮燭火,它給你方向,讓你每一天更趨近真理一步,卻永不可能到達
寫實心境或許可以當成某種程度的真理境界
在當下的時間點”寫實”是對人世的觀察,沉淺,解構,分析
這些insight會以背景的形式儲存在心中
“心境”則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中隨時間成長, 最後形成一種”默契”
先”觀察寫實 “而後”定位(非調整)心境”
當然過程會更複雜且非線性
Make sense?
Anyway thanks for inspiration. 🙂
所谓我思故我在,人总是活在当下,总在某一个时间阶段认为此时就是“写实心境”,其他的,无非就是过去和未来。爱情和事业还有家庭,莫不如此。你是son,也是brother,还是dad,但更是你自己。所以,“写实心境”,也是多样的。
不懂你想表達什麼?寫實跟心境怎麼區分?或者根本是一體兩面的事?
要能夠隨時處在寫實心境,還真的不容易呀
記得以前去上過一個名為-AsiaWalks的課程,他就是要你keep real to anyone, 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會引導你練習這樣的思考,but離開教室回到現實生活後,又漸漸被環境的影響又變原本的行為模式,所以真正困難的是,自己是否夠知道 “我是誰”,”我在做甚麼”,或者是 “我要得到底是甚麼”,然後去實踐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最後推薦大家我最近看完的一本新書, Charles Handy所寫的 “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來呼應Mr.6的這篇文章
我是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的確在做我們自己,別人也的確看到真實的我們,但他們也不見得認同你。不願意坦承面對自己,是自己的損失,不願意好好觀察別人的真意,是自己的愚蠢。
但更多時候,是自己跟他人所追尋的根本是截然不同的、對立的目標,那樣要如何像您所說得:「而所謂的「寫實心境」,就是上述兩種人的合而為一,某種非常自然的心境,你用最自然的態度去待人處事,竟然別人所盼望的也是那樣!」。因為別人就是討厭真實的你,而你自己卻認為真實的你非常可愛。
我覺得寫實心境在人與人之間是處於不坦承並且還有誤會可以釐清的時候是可以練習的方針,但如果彼此都很了解對方,並且不合是因為根本上價值觀的差異,寫實心境似乎並沒辦法解決問題。
您中間那張照片選的好啊,一語雙關,既是偶像又是HERO,嗯,完全暸您要表達啥.^^
呵呵,挺有趣的!现实就是现实,心境就是心境!但這是一種值得追求的境界 !
我有另一種分法,
人大部分是活在未來式,他想的都是他”想成為的”,
還有一種活在過去式,他想的是他”以前做過的”
還有一種就是你所定義的”寫實心境”,其實就是 活在當下。
不知道你還記得我嗎?
你有請我幫你製作flash連線程式,但是後來沒有聯絡了 ^^
ㄏㄏ
我覺得所謂的寫實心境感覺是一種頻率,自己想的跟別人想的一致,那就是自己的頻率match別人的頻率,因為一般情形下改變自己是最快的方式,很難有效率改變別人的主觀思想,所以變成要求自己要自然而然的變頻,最好產生錯覺,以為那樣就是做自己,更好的是變成習慣,習慣自己就是為了對應每個人不同頻率而變頻的那種人,否則要讓每個人都接受你的頻率真的不可能,除非每個人都是有雅量的人,否則這個真理只能侷限在一個小圈子裡趨近。所以你選擇朋友應該是在選擇頻率較為接近的人,然後做點微調吧。然後某些方面的頻率因為被道德觀和價值觀等等之類規範著,所以大部分人的頻率都會不偏離某一個特定的頻寬裡。因此,想做自然的自己又想要默契,那就跟有雅量的人為伴吧。
好一個廣大的寫實心境
再思考不同角色時皆為通用
感謝六先生啟發!
只覺得我似乎還太淺,
認識我自己還不夠深,
無法完全體會您說的這些道理,
總之就是很懵懂啊….
這樣的自我認知,
在寫時心境、寫實和心境上,
到底我是屬於哪一者呢?
人在接收外來的環境訊息後,由記憶與經驗中找尋解答,解答不一定是最佳,而是經過內部的妥協後所得之方案、回答、動作,就跟考試一樣,拿到題目,寫考卷,交卷,等成績。而這考試卷不見得會發還的,代表連錯在那你都無從得知,而成績呢,有公佈,但你不見得會去看,因為你忙著應付下一場考試。
應該說,.當個滿足的人..容易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