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News新留言系統,跟大小鄉民說掰掰
Google News靠機器搜刮各地新聞,無論搜得多廣多精確,一直無法撼搖人工集結來的Yahoo! News,在美國是這樣,在台灣也是這樣,搞不好全世界都是這樣,據說流量差距至今仍有10:1之多。沒想到,Google News昨天推出重大新招,打算導入大量的人力來玩新聞,但它的人工卻不是用在新聞本身,而是「留言」。
Google這套新的留言系統,讓人們可以針對每一則Google搜來的新聞「留言」(亦可參考官方Q&A)。呃,這是新的東西嗎?Web 1.0內容網站如台灣的中時電子報、聯合新聞網已開放讀者對每篇新聞隨意留言;而Web 2.0內容集結網站如Digg以及台灣的黑米、Kijiji奇集集也都開放留言,但Google不同的是,仔細看看這一則新聞「Pfizer贏得新愛滋藥物的美國授權」,後面的留言是由一位全美前十大醫學院UCSF的傳染病教授,而不是哪位小白、鄉民或不知何以來的匿名路人。再仔細看看這一則新聞「最新研究顯示幼稚園兒童覺得麥當勞包裝的漢堡較為可口」,後面只有兩則留言,一則是來自麥當勞的公關副總裁,另一則是新墨西哥大學的小兒科正教授,而不是哪位小白、鄉民或不知何以來的匿名路人。所以,這並不是一般的留言,而是經過專業認證的留言,專業到可堪作為該篇新聞的延伸。也就是說,本來應該由記者去做的「全面性平衡報導」,現在由Google News號召全球相關人士一起幫你做起來。
真是高招,但Google為了這招肯定要花上很多力氣。想留言的人,可以針對某一則新聞,如這裡指示的,直接將您的大名、您的留言內容以及您的認證資訊寄到Google提供的news-comments@google.com電郵信箱,所謂「認證資訊」,就是Google以你電郵信箱的域名來判斷你是否為這篇文章的「關係人」或「專家」,比如討論到一則關於愛滋病的新聞,則從醫學院發出的email便可被判定為「醫學專家」,講到一則幼兒教育的新聞,則從幼稚園或家長會發出的email便可被證實為「幼教關係人」。以email住址來認證雖然相對容易,卻也表示從今天起,那些個人「跑單幫」的顧問與部落客,再也無法享有類似於現在的發言權(除非你很出名),此外大型公司或組織要開始小心員工出賣公司電郵住址來發佈假專業、假謠言,至於「大白」(公司利用此系統順便搞公關)則更無法避免…,總之,Google這套新留言系統的種種潛在問題,讓Michael Arrington、John Murrell、Frank Shaw、Danny Sullivan這些大部客目前以負面評價居多,大都持著「反對」、「觀望」的牌。
但我並不是這樣看。Google號稱自己是「Engineering Company」,強調以精良的機器與高超的軟體技術來提升互聯網應用服務水平,這次卻罕見的推出了一個顯然得透過大量人工篩揀的新產品,我們從Google這樣的奮力一搏,可看出「留言」這個大方向仍還相當被看好,而目前「留言系統」的問題愈多,愈表示其中還有很多的商機。現在Google已經「出題」,哪個創業家能提出更好的「解答」來響應,Google就把女兒嫁給你!
「留言」是互聯網發展了十幾年以來的老人了,在古早時期的Newsgroup討論區,網友針對主題回覆,就算是某種留言的開始。接下來的個人首頁「烘焙機」,也開始流行置放「guestbook」,讓許多人第一次感受到「陌生人在我家留言」的樂趣。現在,全世界每一位部落客都已經體驗過,某人讀完我的作品,然後留言。許多網友一定也都感受過,讀完一篇文章,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感想,直接與作者溝通、辯論、嗆聲。
有趣的是,由於「留言」幾乎一直是互聯網上最廣受使用的陌生人之間的互動機制,雖然它不是「主角」,但它卻是被這些「大人」一路牽在身邊、備受呵護的「小孩」。原因很單純,因為它讓每個網民都可以發言,而且是原汁原味,不是經過修改過的,譬如昨天朱利安尼女兒在Facebook留言支持Obama這種事都可以出現。由於這位「小孩」不只是主人擁有,所有網友都擁有,當一個小孩被這麼多人寵愛時,就算爸媽想要修理它、調整它,可能會被所有其他的「乾爸乾媽」不爽,起而阻饒,因此,通常這樣的小孩肯定會被過度的「溺愛」。我們透過這個小孩得以持續的互聯網上面發表自由言論,但也因為過於溺愛這個小孩,讓他自己不學好,走偏了,每天吸毒、打架,沒有發揮自己的潛力,以致於社會上少了一個棟樑。
許多人看留言這個東西,好像兩面刃一樣。因為有留言,讓互聯網多了一個很棒的發言機制,卻也荒了唯一的發言機制。我們可以看到,「留言」從以前到現在,雖然曾經試著變化過,但變化起來怎麼變都似乎永永遠遠因為它有太多溺愛它的父母,而處處都是窒礙。以致於大部份關於的留言創新,都是傾向一邊。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所有關於留言的「創意」,不是專門為「主人」(也就是部落客)而製作的,就是專門為「留言者」而製作的,譬如幫留言者統一管理留言的coComment、Commentful、co.mments,這些都是相當不錯的創意,但創業家在考慮到「主人」與「留言者」之外,似乎長期忘記去考慮一群更重要、為數更多的族群──也就是,那數以千萬計的「讀者」。
以我這個部落格來說,我曾稍計算過,曾留言者只佔總預測閱讀人口的2%左右,經常留言者更只佔不到0.5%,剩下的更廣大的人口是「只讀不留言」的讀者。幸運的是,這個部落格的留言者和其他地方比起來,水準似乎相對要高很多,我寫得多,留言者寫的也多,還沒有機會計算留言字數總數,我覺得這比例一定比台灣或甚至全球其他部落格還高,和文章的深度相互呼應,因此許多愛讀這個部落格的網友反應,讀完文章,再讀comments,樂趣無窮。但,大部份的內容網站、部落格、聊天室、討論區,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許多留言都是有的沒的,戰文處處,大家分成幾個派系,最後乾脆分成幾個網站,有人被公勦,有人被趕走,由於留言無法控管也無法反映大多讀者的意見,以致於譬如Yahoo!奇摩、聯合「哇新聞」決定採用更簡單的「留言」法,讓網友不必寫字,直接針對每則新聞點選「新奇」、「溫馨」、「誇張」、「難過」,或單純的「推薦」,據說這個服務很受歡迎,以Yahoo!奇摩新聞的70%到達率,它也確實改變了許多網友閱讀網路新聞的習慣,讀完新聞後會自己去選一下,然後看一下其他人選什麼,當它們整合起來成一頁時也很有趣,但,對於「新聞本身」卻從來沒有進展過。
為了照顧「讀者」,內容經營者在無法「指望」留言者的情況下,在無法完全杜絕這個小孩亂吵亂鬧的情況下,只好另闢蹊徑。最近,擁有許多讀者的權威的紐約時報,正式將一個叫做Freaknomics的部落格納入自己的「時論」版,它不只和作者簽約,似乎是整個部落格、包括它的版型與感覺整個搬進黑白無色的紐約時報。另外,已經擁有很多愛用者的MySpace,日前也宣布直接吃下另一個提供新聞惡搞的部落格The Onion,馬上編納入MySpace母站。這些大站都知道,網路上不能只有單一的、嚴肅的聲音,但現在,他們發現「小鄉民」的留言品質無法指望,似乎只能花錢買這些「大鄉民」,才能有效把握平民的聲音。而那些部落客不爽是有道理的,在部落格時代,最紅的愛滋病相關部落客可能才剛畢業而已,因為肯寫、肯創新,就變成了網上權威,但被Google這樣一搞,對於愛滋病的新聞,愛滋病權威從部落客手中搶回了麥克風。但,最後,就算這麼多互聯網上的積極人如此不爽,「讀者」仍然被好好的照顧到了。
這點就是Google News新的留言系統,教大家再思考思考的地方。最後還是「留言」最有意思,今天Google已經出題,創業家們,誰能有效以某種自動化機制來停止小白,誰能大幅提升留言水平,讓讀者真的很愛讀留言?不必在讀完新聞後,還得轉變心情,袖子捲起來,眼睛戴墨鏡以防被髒話噴到,來閱讀接下來的留言?嗯,Google有可能買你! 「留言」這個簡單的東西,顯然還沒發展到極限。如果它是和主人與其他讀者互動的東西,要怎麼才能讓它更棒?Google的做法是降低「供賞比」(SWR,何謂「供賞比」請看這裡),讓Web 2.0的全民留言系統稍退回幾步,來抓到那個感覺,但是否在維持「供賞比」的同時還會有其他的更有趣的留言系統的出現?YouTube的影音留言系統可能還是太曲高和寡了些,有沒有誰可以想到「提升」並「確保」留言品質的方法?大家等著你。
我是芯茹 目前是介紹茶的
夜到深時人孤獨,偶爾沉淪, 放棄自己,放棄人生有何不可!
寂寞難耐, 金錢的性感, 讓我沉迷.
在這霓虹燈閃爍的夜晚, 盡情的享受彼此身體相對時的火熱.
沸騰的是今夜的情, 熱情ㄉ服務 , 我希望你能偶爾記得我們短暫的插曲,
外送地區大臺北各大商汽旅館或飯店價錢公道*不轉賬不匯款*地點你自選*安全可靠O無負擔(一律見美眉本人滿意在現金消費)
單純各取所需. 營業時間早上10點到淩晨02點
個人論壇http://www.honey963.com
個人無名http://mg520.bbs888.tw/forum
喜歡我的哥哥來加我MSN mg520_888@hotmail.com
即時通:are66662或ro52074
Line:yina1520
SKype:happy_5206
紫妍qing526紫妍qing526紫妍qing526紫妍qing526紫妍qing526紫妍qing526